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团队于2018年7月14日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第1地点)的新研究成果,报道了2009年以来遗址新发掘空间坐标系与20世纪30年代遗址发掘坐标系的对应关系。 考古学发展之初,多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团队于7月24号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他们有关蜥脚类恐龙演化的最新成果,报告了一种来自中国中侏罗世早期(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新属种——神奇灵武龙(Lingwulong shenqi),这一发现挑战了关于梁龙类恐龙和其它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扩散的传统观点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大唇犀(Chilotherium)两性均无角,其下颌骨吻部强烈地向侧面扩展,具有两枚带锋利刃部的巨大獠牙,上门齿完全退化消失,晚中新世时期繁盛于欧亚大陆。自从林斯顿(1924)建立大唇犀新属,该属共有13个新种曾被描述,有19个其他的属种被修订归入该属,但是经过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该属内有效种被确定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7月12日,国际著名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标题为Hominin occupat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about 2.1 million years ago(约210万年以来古人类出现并生活在中国黄土高原)的原创学术论文。该项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舌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舌头,而鸟类舌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骨质部分还能延伸到靠近舌头的最前端。舌骨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很少受到关注,但实际上,舌骨研究可以为灭绝动物的生活方式提供关键性证据。 6月20日,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和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同行在Plos One杂志在线发表了关于舌骨研究的最新进展,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大熊猫作为濒危动物保护物种,曾一度分布于中国南部与东南亚地区,覆域辽阔。而如今幸存的大熊猫只有位于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的几个不同的遗传种群了。 基于现存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重建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这一物种的进化历史,一直以来也没有科学家从古代大熊猫化石提取到线粒体基因组或核基因组来提供新的线索。然而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常临水而居,考古材料在埋藏过程中难免受到水流等外动力的扰动。因此,了解和重建考古遗址的形成过程,是研究考古材料的第一步,也是研究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占扬、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Matt Lotter以及南非金山大学K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锋、陈福友、高星联合英、美****对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的年代进行了新的测定,新的碳十四年代研究显示,山顶洞主要文化层位的年代不晚于距今3.3万年,出土大量人类化石和装饰品层位的年代距今3.5-3.8万年。《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孔子鸟目是已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中标本数目最多的一个类群。在追溯鸟类的早期演化过程中,孔子鸟目扮演者独特的角色,一方面源自数目众多且保存较完整的标本,另一方面则与其相对原始的系统位置有关,例如孔子鸟目是最早发现的具有角质喙和尾综骨的中生代鸟类,因此能够为追溯这些典型的鸟类特征提供信息。 孔子鸟目的化石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犬熊科Amphicyonidae是犬形亚目中一个比较古老的科,从晚始新世出现,到晚中新世灭绝,没有留下任何后裔。然而犬熊科在食肉目的演化历史上曾经创下辉煌的篇章,尤其是在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犬熊科是陆生食肉目中最具生态意义的科,种类和数量一般都在动物群中占优。 在欧洲和北美发现大量犬熊科化石的同时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5月26日,古脊椎所周忠和课题组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一件骨骼保存近乎完整的新雉类化石材料。该标本发现于青藏高原毗邻区域——临夏盆地的和政地区,距今700-1100万年,保存了迄今为止最早的鸟类特化卷曲加长的气管化石,以及进而对于叫声(鸣唱或者鸣叫)改变的最古老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晚中新世(约1100万年)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大规模持续改变,原先温暖湿润气候主导的森林生态系统日渐凋零,最终局限在热带的部分地区;取而代之的是以禾本科植物为主体的草原生态系统,它们最终占据了陆地的大部分生态空间。 禾本科植物——可以理解为通常所说的草——能够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脱颖而出非并是偶然事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直立人化石点)为中国第四纪化石最丰富的地点,其中的食肉类中数量第二多的为变异狼Canis variabilis,标本达到数百件。该物种由裴文中先生在研究周口店的食肉类动物化石时(1934年)建立。和现生灰狼(Canis lupus)相比,变异狼体型较小,头骨较为纤细。对于变异狼的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的新近纪陆相地层出露广泛,如甘肃的临夏盆地发育从渐新世至更新世的连续地层,涵盖了完整的新近纪时段并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而演化迅速的哺乳动物是划分对比新近纪陆相地层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建立起统一的新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地层框架,命名了哺乳动物分期。由于地质年代“期”与年代地层单位“阶”的对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围场皇家螈(Regalerpeton weichangensis)是一类产自河北围场早白垩世的有尾两栖类。近期古脊椎所王原研究员课题组对新发现的8件化石材料进行研究,修订并补充了围场皇家螈的鉴定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Vertebrata PalAsiatica)。 新的研究指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猪亚科(Suinae)包含现生猪科属种,是猪类化石研究中争议最大的类群之一。猪亚科的材料在中国的新近纪地层中广泛分布,以发育双齿尖类型下第四前臼齿(Dicoryphochoerus-type p4)的中到大型的化石材料为主,曾被归入原河猪属(Propotamochoerus)、河猪属(Potamoc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库班猪(kubanochoeres)是曾经生活在旧大陆的一类体型巨大、具丘型齿的猪,主要分布于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在非洲和欧亚大陆都有发现。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库班猪是否应建立亚科一级的分类单元始终存在争论,不同地点库班猪化石的分类和演化关系也存在许多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陕西大荔人遗址发现于1978年,并在 1978 年和1980年进行过两次发掘工作。遗址年代约为距今30-24.7 万年,处于中更新世晚期。大荔人化石的最新研究显示,大荔人脑颅具有古老特征,但是面颅具有进步特征。这一镶嵌型形态特点为探讨中国现代人起源提供了演化背景。然而,人们对大荔人石器技术的认识主要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3月20日PALAIOS在线发表了古脊椎所刘俊、舒克文(现就职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人与澳大利亚James Cook大学Eric Robert团队合作研究芙蓉龙产地的最新成果:《中国湖南省中上三叠统巴东组的无牙芙蓉龙的埋藏学、地质年代和古生物地理》。该成果将被选作该杂志本年度第3期的封面。 芙蓉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稻作起源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水稻驯化的起始时间、地点和动因。以往的研究发现,我国南方新石器早期遗址似乎不利于水稻大植物遗存的保存,难以成为探讨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可靠依据。植硅体明显不同,它耐腐蚀而易保存,可望成为稻作起源研究的重要对象。 近年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古人类何时开始开发、利用骨质资源,一直是考古****苦苦追寻的问题。最近,一项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占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以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Luc Doyon和Francesco d’Errico合作完成的研究,报道了在河南许昌人遗址发现的中国目前最早的骨质工具,年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月27日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缙云县壶镇的新种类甲龙类化石研究成果,该种类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该研究成果由浙江自然博物馆郑文杰和金幸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缙云县博物馆王琼瑛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详细研究了我国贵州、云南2.4亿年前的兴义亚洲鳞齿鱼的解剖学特征,解决了该古鱼类半个多世纪以来令人困惑的分类学问题,提出亚洲鳞齿鱼不是鳞齿鱼类而是近鲱形类弓鳍鱼目的近亲(预言鱼目)的新观点。亚洲鳞齿鱼代表了中国三叠纪预言鱼目最年轻的化石记录,它的重新归类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作为最早的古人类家族成员之一,周口店直立人(猿人)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人和猿之间的演化空白。人是由古猿演化而来这样一个今天为人熟知的理论,在周口店直立人发现之前还处于极大争论中。然而,绝大多数的周口店直立人化石在二战中不幸丢失,如今保存下来的仅有在1949-1966年发现的2件头骨片、1件下颌骨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现生鸟类具有高度特化的消化系统,能够为飞行提供高效的能量供应,而嗉囊和砂囊则是它们与其他爬行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大区别所在。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邹晶梅、周忠和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B)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过去十年里,古DNA研究领域日益兴盛,并在古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古代人类,包括与现今某个或多个人群有密切联系的现代人,亦有如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 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大规模研究人类史前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锯齿龙类是仅生存在二叠纪的一类植食性爬行动物,个头一般在1米以上。但是其中也有侏儒,埃尔金龙就是其中之一,其头长只有15厘米左右。埃尔金龙头上有多对长短不一的角,尤其是头顶有一对长长的犄角,也算是一个化石小明星。它来自英国苏格兰一个叫埃尔金的地方,由Newton 1893年研究命名为Elginia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一直以来陆相地层的时代往往难以确定,很难将陆相地层与海相的标准剖面建立精确的对比。近些年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精度更高的年龄数据,促进了陆相地层年代框架的建立。近些年中科院古脊椎所刘俊团队在黄河沿岸的三叠系地层发现多层四足动物化石,采集了多层火山凝灰岩样品。样品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同位素实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注重学科交叉,拓展研究方向,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宗旨之一。吴妍、尤海鲁和李小强三位研究人员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近日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从一亿多年前早白垩纪晚期发现的鸭嘴龙类恐龙(马鬃龙)牙齿周边保存的一种特殊结构中,成功提取到植物表皮和植硅体残留物。经过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这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罗平动物群是我国云南罗平地区中三叠世早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群,类似化石组合也见于贵州盘县,又称为盘县动物群。长期以来,罗平动物群中发现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包括多种爬行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因此也被视为二叠纪大绝灭后,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的典型代表。罗平生物群中的海洋爬行动物包括属种丰富的鱼龙类、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赵丽君研究馆员以“中生代新鳍鱼类的分类、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为研究课题,探讨早期新鳍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取得了重要成果。根据最近在云南富源和贵州兴义中三叠世海相地层中发现的三块完整的鱼化石,徐光辉等命名了一种新的肋鳞鱼物种:霸王肋鳞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公众,现代人起源都是炙手可热的话题。东亚尤其是中国在上世纪初很长时间内曾扮演着人类演化研究的核心地区,众多****前往东亚寻找人类起源的源头,一系列重要化石也随之发现,如北京周口店直立人化石。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早期人类起源研究的阵地逐渐转向非洲,学术界也基本达成了早期人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弱颌兽科(Akidnognathidae)是一类主要发现在南非的兽头类,最古老的化石记录是小头兽带发现的Akidnognathus以及特化的没有犬后齿的Euchambersia;其出现时间晚于另外两大类群Baurioidea和 Whaitsioidea。除了南非,以前仅在俄罗斯发现了Annather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人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 et sp. nov.)的脑颅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青海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高原东南部,其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独特,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是雪豹、兔狲、藏狐、岩羊、高山兀鹫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尤以雪豹最为著名。三江源地区由于海拔高,紫外线照射强度大,温度低等原因,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很低。 2016-2017年,中国科学院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新疆哈密科考队,经过十余年连续的野外科考工作,在新疆哈密戈壁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其中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201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7年11月22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的下属刊物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员联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单位,对泥河湾盆地飞梁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就盆地内考古材料所揭示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与中美数家研究机构,于11月13日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联合发表了关于晚侏罗纪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成果。新种标本产于河北省青龙县干沟镇髫髻山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距今约164-159百万年前),属于燕辽生物群。新材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课题组对内蒙古金斯太遗址下部第7-8层的年代、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报道。新的研究表明,出自上述层位的石制品组合具有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技术特征,此项研究成果将莫斯特技术遗存在欧亚大陆的分布从西伯利亚往东推进了近2000公里。这一方面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泥河湾盆地拥有目前东亚最为集中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群,且经过多年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起了较为可靠的年代序列。早期的考古学工作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材料,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6-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联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马普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7年10月12日,《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首次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的基因组研究成果,题为“四万年前亚洲人为欧亚早期人群结构提供新洞见”(40,000-Year-Old Individual from Asia Provides Insight into Early Popul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10月9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李志恒与周忠和完成的关于早期鸟类腕掌骨和腰带骨骼愈合的研究,提出作用于这些骨骼愈合的发育过程在鸟类演化早期是多效性的,在鸟类演化后期,这些发育过程可能受到飞行的选择限制而失去了多效性,可能反映了发育可塑性。 相比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的中中新世,环境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哺乳动物迅速发展。1928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领导的中亚考察队在中国内蒙古境内发现了第一个中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点,中国中中新世哺乳动物的系统研究也从此发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境内共发现十七个重要的中中新世哺乳动物群,在中国中中新世哺乳动物演化以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7年8月24日《L`anthropologi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超荣和李浩研究手斧的论文《中国汉水流域手斧的研究》。 汉水流域是古人类频繁活动的区域,在该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和遗物。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数百处,大量的旧石器遗址主要分布在汉水流域的上游。到目前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7年9月14日《PeerJ》杂志在线发表了古脊椎所刘俊与美国北卡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美国北卡上三叠统的北方阔齿兽的头后骨骼以及与其他横齿兽类的比较》。 在三叠纪开始的时候,犬齿兽类分化为了两支,一支后来演化出了哺乳动物,而另外一支则演化出了许多牙齿横宽的种类,其中最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鸭嘴龙类是一类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大型陆生植食性鸟臀目恐龙,其化石分布广泛,除大洋洲外其他大陆均有发现。鸭嘴龙类最明显的特征为头部扁长并具形似鸭嘴的吻部,以及复杂的齿列和强大的咀嚼系统。鸭嘴龙超科包含较原始的基干类群和较进步的鸭嘴龙科。部分鸭嘴龙科成员具有形态各异的头饰结构,因其头饰形态不同,鸭嘴龙科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9月4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鱼类登陆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他们在宁夏青铜峡发现了一种3.7亿年前的古鱼——周氏鸿鱼,该鱼体长达到1.5米,兼具根齿鱼类、希望螈类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猫科动物是食肉类中最为特化的一类,其典型特征是:可伸缩的爪、短钝的吻部、发达的犬齿及裂齿、裂齿后的牙齿退化等。根据目前的化石记录,最早的猫科动物为出现于欧亚大陆渐新世末-早中新世初期的原猫Proailurus,随后,猫科动物经历了快速的辐射演化,到中新世末,扩散到除澳大利亚、南极、南美以外的其他大陆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与来自英国和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发表了新疆三叠纪斯堪尼亚鱼目阜康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科研团队运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揭示出阜康鱼头骨内部的一些解剖学特征与多鳍鱼类似,并将化石鱼类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长期以来,嵌齿象类(gomphotheres)被认为是长鼻类演化的中心环节,它被认为是生存至今的真象的祖先类型,而剑齿象类(Stegodontids)、喙嘴象类(Rhynchotheres)、居维叶象类(Cuvieroniines)的起源都或多或少与嵌齿象有关。然而,嵌齿象同时也被认为是长鼻类演化中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