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易鸿宇性别:女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yihongyu@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6/2014-5/2016:获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学术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于爱丁堡大学进行蛇类起源与爬行类内耳功能研究1/2009-5/201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姓名:张驰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zhangchi@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2002.9–2006.7,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统计学学士2006.9–2012.7,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张德兴、杨子恒)2010.1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姓名:张双权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zhangshuangquan@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大学开始受教育经历2004年-200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1994年-1997年,西北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姓名:周新郢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zhouxinying@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湖北省荆州市人,现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更新世人类活动与环境过程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自然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姓名:朱幼安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学历:博士电话:传真:电子邮件:zhuyouan@ivpp.ac.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简 历:2004.09-2008.07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09-2014.07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中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近日,PeerJ杂志和古脊椎动物学报分别报道了在中国江西志留系发现的中华盔甲鱼类新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中华盔甲鱼科的形态学特征,基于这些新特征所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厘清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真盔甲鱼目系统分类问题。 盔甲鱼类是无颌鱼类“甲胄鱼纲”下的一个类群,该类群最早出现于中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通过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历史的面纱! 2020年5月15日,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正式在线发表付巧妹团队独立完成多家单位参加的研究论文《Ancient D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离龙类是一类已灭绝的水生/半水生爬行动物,最早出现于中侏罗世,至中新世消失。虽然全世界已报道的离龙种类并不多,仅有12属25种,但这个类群呈现出多样的形态特征,如新离龙类(Neochoristodera)体型大、吻长颈短且下颞孔不闭合(如西莫多龙Simoedosaurus),而 “非新离龙类”(no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恐龙的后代-鸟类,是如何躲过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的,一直是科学家亟欲待答的问题。陨石撞击地球以及火山频繁活动导致的大量火山灰在大气中布满,导致地球终年不见天日,依赖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进一步造成植食性恐龙失去了主要的食物来源,最终导致食物链最顶端的肉食性恐龙,如暴龙等相继灭绝。在这一食物链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日,古脊椎所李志恒、Thomas Stidham、邓涛与周忠和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在线报道了一件出自临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层的沙鸡化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古老的、也是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关联骨骼的沙鸡化石,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干旱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4月1日,PeerJ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关于魏氏准噶尔翼龙的头骨腭区研究进展。 魏氏准噶尔翼龙(Dsungaripterus weii)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具较完整的翼龙化石骨架,1964年杨钟健研究命名并建立了准噶尔翼龙科,当时认为这是第一次在我国发现的翼龙类化石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3月30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了题为“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t the onset of the Mid-Pleist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in high-latitude East As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3月19日,Historical Biology(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首次利用CT扫描棘鼻青岛龙奇特的头饰组成部分——鼻骨内部结构及头饰重建的最新研究成果。 棘鼻青岛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恐龙化石骨架,被称为新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3月18日,《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员团队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兰州大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南亚地处青藏高原南麓,也处在东亚/东南亚和欧洲/非洲的交汇路口。在生物区系上,南亚现在属于东洋界,其生物面貌和东南亚最为接近,而我国北方和欧洲则组成古北界,生物面貌与之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这种生物地理区域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运动影响,生物区系的划分可能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后Alida Bailleul、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Mary Schweitzer 博士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在出土于美国蒙大拿州晚白垩世堆积的幼年斯氏亚冠龙软骨化石中,发现了可能保存至今的软骨细胞、染色体及DNA。亚冠龙复原图 by Michae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旧大陆文明的早期作物全球化过程(Early Crop Globalization)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全新世驯化作物经历了数千世代的选择与栽培改良,其每一颗驯化作物种子积累了人类数千年的智慧与劳动。早期农业人群在驯化作物及交流过程中,不仅共享了不同地域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在生命演化史中,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近60余年来,全球志留纪鱼类化石的连续发现已使我们能够将“鱼类时代”推前至志留纪。化石记录表明,志留纪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无颌类已相当繁盛,有颌类所有重要类群如盾皮鱼纲、棘鱼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皆已出现并逐渐得到发展。志留纪鱼类化石不仅为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20年2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CI, IF: 4.106)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团队葛勇博士等撰写的学术论文“Phytoliths in Inflorescence Bracts: Preliminary Re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E-O转折是新生代最剧烈的气候转型事件之一,该事件表现为全球性大降温,使得地球由“温室”进入“冰室”,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巨大转变。因此与E-O转折相关的生物演化事件备受关注。今天的内陆亚洲分布有大面积的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干旱问题不仅是制约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动植物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象类,古近纪一直在非洲大陆演化,至早中新世扩散到欧亚大陆,包括恐象类、嵌齿象类和轭齿象类。相比于恐象类和嵌齿象类,由于化石记录稀少,轭齿象类早期在欧亚大陆的扩散更不为人所熟知。传统上一直认为,最早到达欧亚大陆的轭齿象类是轭齿象属(Zygolophodon),轭齿象属的下门齿较短,截面呈圆形。而形态上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贝叶斯法建树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估计参数的后验分布。系统发生树作为重要参数之一,准确并高效地估计其分布一直是贝叶斯建树方法的焦点与挑战。 传统的建议方法往往是对当前的树进行微小的随机变化,而得到的新树往往后验概率很低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1月8日,中科院生物一区杂志《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合作完成的关于中国古代家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1月6日,《PeerJ》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蒋顺兴、李志恒、汪筱林和吉林大学程心关于翼龙舌骨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迄今发现的第一件保存基舌骨的翼龙化石,并探讨了舌骨在翼龙类中的演化以及特化舌骨的功能。此前,关于翼龙舌骨的研究比较零星,这是首次较系统对比翼龙舌骨并讨论功能演化的研究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泥河湾盆地作为华北乃至整个东亚史前人类遗址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东方奥杜维”之称。长期的调查、发掘和年代学研究证实盆地内保存了大约距今1.7 Ma到11.7 ka间的考古记录。盆地内发育良好的晚新近纪以来的河湖相地层为年代学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可能;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与研究以及泥河湾动物群研究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12月20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Alida Bailleu,李志恒的关于早期鸟类生殖和个体发育方面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迄今发现的髓质骨保存最完好的中生代鸟类化石,证明了髓质骨在骨骼系统中广泛分布这一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9年12月18日,英国古生物学会刊物《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元青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王杨教授等国内外****关于内蒙古二连盆地始新世脊齿貘类的食性及其古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在早-中始新世,脊齿貘类的食性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在过去的十年中,以实验室CT技术和同步辐射断层成像为代表的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的推广,为传统古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推动了诸多重大进展,解决了不少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演化生物学难题,如早期生命演化、动物起源、早期脊椎动物演化、哺乳动物起源和被子植物起源等等提供了全新的关键证据。 同时在这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9年12月5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王元青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等****关于早白垩基干兽类李氏源掠兽的研究成果:在下孔类脊椎动物演化中,曾经是一体化的听觉和咀嚼结构,受各自基因机制的调控,在兽类哺乳动物中分别适应自然选择以提高听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9年11月27日英国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日,第四纪科学期刊(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对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多指标首次揭示了遗址不同文化层位的形成过程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泥河湾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边缘、蒙古高原向华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青藏高原是当今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 拥有独特的生物资源, 在世界生物多样性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生代以来, 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剧烈的环境变化, 出现了从“热带动植物乐土”到“冰期动物群摇篮”的转变。近年来高原古生物学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发现, 让高原环境巨变背景下青藏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历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长在白垩纪今鸟型类下颌最前部的前齿骨,是鸟类演化史上出现过的最奇怪的骨骼之一,当前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还停留在简要的描述阶段。11月1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Alida Bailleul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望揭开这块神秘骨骼的面纱。 本项研究采用了一系列分析测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戴氏貘(Deperetellidae)是貘超科中亚洲特有的一个类群,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和缅甸的始新世地层中。戴氏貘是貘超科中非常特殊的一类,其上臼齿呈“U”形,与现生貘科中具有明显的后尖不同;在中始新世晚期进步的类群中,其前臼齿已经完全臼齿化;头后骨骼显示出善于奔跑的特征;牙齿釉质具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古马型真马(Stenonid)是旧大陆最早的真马(Equus),其出现被称作真马事件(Equus Datum)。这一事件被视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和发生在旧大陆的一系列重大的地质、环境与生态事件相关联。地质历史中最原始的真马肖肖尼马(Equus shoshonensis)发现于北美大陆的上新世地层当中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9年11月12日,英国系统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周爽,周忠和有关基干今鸟型类演化的工作,揭示了牙齿退化在原始鸟类中的多样性,甚至在姐妹群支系中呈现截然不同的模式。 今鸟型类(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大熊猫为我国的标志性物种,其独特的外表和特殊的习性吸引了无数****的研究兴趣。大熊猫最为显著的习性特征是以竹子为主食。竹子属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富含大量纤维,很难消化,即使是能够富含大量肠道菌的偶蹄目反刍类也没有以竹子为主食的。大熊猫的祖先作为一种食肉动物,在往以竹子为主食的演化道路上发生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储存了地球上除两极以外的大部分冰川资源,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近年来,由于高原冰川的快速消融,其水汽的来源及影响因子等问题受到科学界的普遍关注。 青藏高原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以及西昆仑发育有许多大型冰川(如慕士塔格-公格尔冰川等)。近十年到百年气象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局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 在中国,白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些年来,通过考古遗址中出土人体硬组织(骨和牙)进行多稳定同位素的分析,重建个体层面上的先民生活史(如哺乳断奶、生存方式变迁、生理健康、迁徙活动等),已成为国际生物考古界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高等级人群(如国王、贵族等),罕见探讨社会底层的生活史。 China,既指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在解释和复原不完整或者形态奇异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时,有时会将其背腹甚至前后轴向弄颠倒,整个古生物学史上都不乏这样的案例,如薄板龙(Elasmosaurus platyurus),怪诞虫(Hallucigenia)等等。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朱幼安、卢静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在早中中新世,欧亚大陆没有犬科存在,适应快速奔跑型(cursorial)掠食者的生态位主要由犬熊科的简齿犬熊亚科Haplocyoninae成员与熊科的半熊亚科Hemicyoninae成员占据。然而在东亚二者的记录都不多,对这些动物的了解基本还停留在中亚科考团的关于内蒙古通古尔地区研究成果上(Colb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鸟类是唯一留存下的恐龙后裔。它们不仅跨过了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而且成功演化成了如今多样性最高的脊椎动物之一。鸟类的成功演化与其种种有关飞行的结构相关,也与其特殊的头骨构造密不可分。从非鸟兽脚类恐龙到真正的鸟类,头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面部缩短、脑颅扩大、眼眶周围骨骼退化,以及骨骼纤细化和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在中新世-上新世的大型熊类中,最出名的是印度熊Indarctos和郊熊Agriotherium。二者个体巨大,分布广泛,发现历史悠久,是中新世-上新世的代表物种。虽然二者在很多特征上十分接近,但是以往并没有证据能够直接联系起二者。因此对于二者的演化关系也一直争议颇多,有的****认为二者非常接近,是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人类的脑,无论是绝对容量还是相对容量,都比其它灵长类更大,沟回结构也更复杂。传统的观点认为,人类增大的大脑,是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结果,总体上延续了灵长类相对脑容量逐渐增加、沟回结构逐渐变复杂的趋势。 在类人猿漫长的系统演化历史中,人类类型的脑从何时开始区别于其它类人猿、以何种速度增大、以及从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期,《自然》杂志发表了贵州观音洞遗址1964-1973年出土石制品的再研究结果,认为遗址存在系统的勒瓦娄哇技术;新的光释光测年显示遗址主文化层距今17-8万年。据此,该文作者(Hu et al.)认为遗址的石制品组合代表了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技术组合。该项研究对贵州黔西观音洞遗址的年代框架做了进一步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阿尔瓦雷斯龙类(Alvarezsauria)是一类高度特化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具有高度特化的前肢和修长的后肢,化石记录分布于中-上侏罗统至上白垩统,时间跨度近一亿年。阿根廷科学家约瑟夫波拿巴(José Fernando Bonaparte)于1991年报道了此类群的第一种恐龙——卡氏阿尔瓦雷斯龙(Al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紧密合作,于藏北渐新统地层中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高度多样化的动植物化石更是首次呈现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纪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近日,古脊椎所邓涛等在《科学通报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南亚西瓦里克是亚洲最经典的化石产区之一,自从19世纪上叶就有大量研究开展,至今仍然是国际古生物的研究热点区域。化石点位于青藏高原南麓,其生物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息息相关。相比起灵长类等热门门类,南亚的食肉目研究则显得稍微滞后,很多分类演化问题悬而未决。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美国自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新石器化(Neolithisation),即旧石器时代或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历程,其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近日,国际专业考古学期刊《古物》(Antiqu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石霞副研究员、岳健平博士研究生联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有骞研究员的合作研究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