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张驰和王敏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利用贝叶斯末端定年法(Bayesian tip dating)推断了中生代主要鸟类支系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化时间及特征的演化速率,并包含这些参数的不确定性,为讨论原始鸟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日,《巴西科学院院刊》(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对中国的古神翼龙类研究的最新成果。博士研究生张鑫俊等详细描述了一件保存完整的返祖中国翼龙(Sinopterus atavismus)化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7月11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古脊椎所邹晶梅,董丽萍,周忠和及天宇博物馆郑晓廷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一件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的驰龙科新标本——赵氏小盗龙(Microraptor zhaoianus)的胃中,近乎完整地保存了一个还未被消化的蜥蜴个体。 这是迄今报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以2.44亿年前罗平强壮鱼为代表综合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于6月24日在美国学术期刊(PeerJ)上发表。在这篇长达33页的论文中(另有38页的附件文档),徐光辉详细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类一些具有重要进化意义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真枝角鹿(Eucladoceros)是一种大型鹿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目前被认为是我国北方地区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标准化石。 我国的真枝角鹿是20世纪20年代就已在河北泥河湾盆地最先发现,材料包括较为完整的头骨、角枝及头后骨骼,由于其特殊的角枝形状,被Teilhard de Char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1935年,北美长鼻类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巴尔博(E. H. Barbour)与化石收藏家施特恩贝格(G. F. Sternberg)合作发表了一种奇怪的长鼻类化石——索普氏颌铲象(Gnathabelodon thorpei,以下简称颌铲象),立即引起了研究者的轰动。当时国际古生物学界的权威奥斯本(H.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作为“五谷”之一,大麻具有多元化的用途,不仅能够用于食用、榨油、制作绳索、衣物和造纸等;在中原之外,还有一部分大麻品种的叶片、花和苞片中四氢大麻酚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致幻、麻醉等强大的精神作用,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以及医疗等活动中。目前已有大量工作从孢粉、果实、纤维、印痕以及历史文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日,国际专业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Palaeo-3)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对泥河湾盆地麻地沟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万年前古人类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适应行为。 泥河湾盆地地处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早期现代人的起源和演化是国际古人类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古人类学、考古学的发现指示了中国地区现代人演化的区域连续性,同时也在中国部分区域发现了欧亚大陆西部现代人扩散到东亚的证据。针对早期现代人的扩散这一问题,学术界以往多关注沿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等地区的“南方路线”,较少关注 “北方路线”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旧石器时代晚期(Upper Paleolithic,约4.5-1万年)现代人的扩散、交流以及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宁夏水洞沟遗址群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考古****的目光。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团队对该遗址群的多个地点进行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稻作的起源与传播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关于水稻向南传播的路径和时间节点尚有诸多疑问和缺环。考古学和遗传学的证据表明,岭南地区的稻作农业来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水稻进入岭南各个地区的时间和路径等尚有不同的说法。多位****研究表明,渔猎采集经济在岭南史前生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水稻和稻作农业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video:长臂浑元龙]长臂混元龙复原动画 2019年《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徐星、周忠和的研究成果:侏罗纪善攀鸟龙类揭示膜质翅膀在恐龙中的演化,展示了在恐龙—鸟类演化历程中出现大量意想不到的适应飞行的尝试,与之对应演化出差异显著的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距今 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尾羽龙科(Caudipteridae)是窃蛋龙类的一个原始类群,是最早被发现具有类似现代鸟类正羽的恐龙类群之一,对窃蛋龙类早期演化和鸟类起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已知尾羽龙科的2属3种均发现自我国辽宁西部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地层。其中邹氏尾羽龙和董氏尾羽龙手部保存较好,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手部第III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以极高的生态多样性著称,尤其是以长鼻类为代表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更新世一直活跃至今。更新世中期以后,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和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两种大型哺乳动物。二者在很多区域长期共存,但最终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演化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通过哺乳动物整个牙齿的取样,即整体取样,开展稳定同位素(C,O)分析,已是揭示其食物来源及栖息环境的主流研究方法之一。然而,对于具有硕大牙齿的亚洲象而言,按照常规的整体取样方法,仅可获得牙齿的极小部分。对该样品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只能重建牙齿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无法揭示整个牙齿生长发育期间个体的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的碰撞与随后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由此带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亚洲及其周边地区生物区系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随着印度板块的碰撞、副特提斯海退却、热带和亚热带低地出现、巨大山系发育近而最终隆升为今天面积巨大、海拔高峻的世界第三极。伴随地貌和环境的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人类进化杂志》日前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与西班牙同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桐梓人牙齿形态。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几何形态测量、非测量性状对比等重新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贵州桐梓发现的4颗古人类牙齿进行了综合形态学研究。研究发现,桐梓人牙齿形态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刃貂Hoplictis是一类中到大型的蜜獾类鼬科动物,牙齿锋利如刀片,很可能和猫科有着类似的习性,在猫科繁盛前占据了类似的生态位。刃貂最早发现于早中新世晚期,繁盛于中中新世,于晚中新世早期灭绝。刃貂的化石主要发现在欧洲和西亚,在北美也有少量化石记录。作为连接欧洲和北美的桥梁,东亚地区却一直没有刃貂的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鸟类演化的成功与其独有的生殖孵育系统密不可分。3月21日,周忠和、邹晶梅、巴约勒团队在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报道了世界范围内首个腹腔内含有蛋壳的灭绝鸟类——反鸟类化石,为研究古鸟类的生殖繁育提供了新的信息,进而为探知早期鸟类的演化历程提供了新的证据。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据《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罗平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命名为优美玉带鱼,并将其归入拱鱼目腊山鱼科。优美玉带鱼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铰齿鱼类化石记录之一,它的发现为了解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铰齿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据介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3月13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对志留纪硬骨鱼类——梦幻鬼鱼(Guiyu oneiros)鳞片形态学与鳞列分区的研究工作。该研究为零散保存的早期硬骨鱼类鳞片的分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硬骨鱼类鳞片与鳞列的早期演化增加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月22日PeerJ杂志在线发表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俊与南非金山大学的Fernando Abdala完成的 "The tetrapod fauna of the upper Permian Naobaogou Formation of China: 3. Jiufengia ji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贼兽是一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型类群,生活于晚三叠到早白垩世,是哺乳型动物中最古老的支系之一。它们的分类位置和系统关系极具争议,很大的原因在于这类动物的牙齿和头骨形态的特征呈哺乳动物冠群和似哺乳动物之间的镶嵌状态,且由于对一些哺乳动物重要的形态特征的研究不足和认识上的主观差异。其系统发育关系混乱,进而影响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鲱形超目(Clupeomorpha)鱼类分为鲱目(Clupeoformes)(如沙丁鱼和长江刀鱼等)和已灭绝的埃笠姆鲱目(Ellimmichthyiformes)两大类。埃笠姆鲱俗称双棱鲱(double armored herrings),其记录最早见于早白垩世,并延续至渐新世(渐新世材料尚在研究中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犬熊科是在中新世(2300-530万年前)叱咤风云的食肉目成员,遍布欧亚非和北美。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种类最多的是犬熊属Amphicyon和泽犬熊属Cynelos,二者尤其在欧洲和北美繁盛。然而作为连接欧洲和北美的桥梁,东亚地区二者的化石记录非常零星。 宁夏同心地区近几十年出产了大量的中中新世哺乳动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草原鼬族Lyncodontini是现在仅仅分布在南美的小型鼬科动物,但是在第四纪时期,草原鼬族曾经遍布欧亚大陆,尤其以欧洲的海獭貂Enhydrictis和潘诺貂Pannonictis为著名。东亚地区的草原鼬族动物发现的相对较少,以往只报道过貂鼬Eirictis,生存于更新世早期,目前在甘肃龙担,安徽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期,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关于早白垩世反鸟类的研究工作,报道了一新属种:纤细上羊鸟(Shangyang graciles),为讨论原始鸟类头骨和胸骨的形态功能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青藏高原隆升是一个重大的地质事件,但关于其生长过程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各种地质观察得出了矛盾的结论,尤其是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证据进一步加深了争议。脊椎动物化石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历程中留下了非常关键的证据,国际刊物《全球和行星变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特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羊亚科是与现代人类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据报道世界上养殖的羊(包括山羊Capra和绵羊Ovis)大约有20亿头,是数量最多的牲畜,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稳定的肉食、奶食,以及生物纤维的来源。羊类在人类社会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与羊类的生态适应性有密切的关系。羊亚科是反刍类中,最适合干旱、寒冷、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9年01月17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在形态特征上还比较原始的许家窑人在牙齿生长发育规律(被认为反应生活史)上已经步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提示人类在演化成如今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内蒙古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古近纪化石地点,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上世纪20年代组织的“第三中亚考察团”首次对该地区考察、发掘以来,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二连盆地沉积了从晚古新世至早渐新世几乎连续的陆相沉积,并产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奇蹄类是最常见、也是较为丰富的一类,在始新世哺乳动物群中占据优势地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距今10万年左右的欧亚大陆,主要生活着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类型的古老型人类,同时,在一些地区也发现有早期现代人化石。近期报道的“许昌人”头骨化石(~12.5-10万年,晚更新世早期),则向我们揭示了存在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兼具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与早期现代人特征的古老型人类,其有可能处于向早期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日,古脊椎所徐光辉研究员及其研究生马昕莹和任艺在美国《PeerJ》杂志上发表了云南贵州三叠纪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详细描述与贵州龙共生的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并将它命名为王氏富源鱼。这是铰齿鱼类化石在我国中三叠世拉丁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早在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从云南到贵州进行野外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像”,是麋鹿属下的唯一现生物种。其鹿角形态特殊,角冠在角环上分叉为前后两枝,其中主枝向上直线生长,然后再分为两枝,另一枝向后生长,然后分叉一次或不分叉,通常在鹿角远端会出现瘤状突起的角饰。麋鹿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David于1865年在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12月5日,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所邹晶梅、周忠和团队与国外同行(包括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ark Norell 教授以及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Gregory Erickson 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反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四万年的祈盼?是谁手执石叶在尼阿底驻足?人类文明的史诗响彻青藏高原! 2018年11月30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等的研究论文"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11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8万年前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这项由中国科学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11月5日,《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刘俊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大山口动物群的大型离片椎类——石油似卡玛螈的新材料,完善了瓜德鲁普世的双顶螈类的骨骼学特征。 双顶螈类是身披铠甲的陆生离片椎类。中国已知的属种仅有石油似卡玛螈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2018年10月22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邹晶梅、周忠和等,临沂大学王孝理、郑晓廷等,约翰内斯堡大学John N. Maina,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红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报道了在一件距今1.2亿年前的原始鸟类上保存的肺部结构,为揭示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在线报道了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发现最早的多鳃鱼类——锯齿宽腹鱼(Platylomaspis serratus gen. et sp. nov.),将多鳃鱼类的起源由早泥盆世提前至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向前推进了大约两千万年。同时,将多鳃鱼类的古地理分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洞熊Ursus spelaeus(以及它的祖先类型德宁格尔熊Ursus deningeri)是第四纪欧洲的标志化石物种,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化石物种之一。这种巨大的熊类曾经遍布欧洲,并以喜好在洞穴中居住而著称。在100多万年的演化历史中,洞熊与古人类开展了无数次争夺洞穴的战争,最后以洞熊在17000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托马斯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一早白垩世原始鸟类:迷惑巾帼鸟(Jinguofortis perplexus)。巾帼鸟的发现为讨论鸟类的早期演化、生态分异提供了大量关键信息,表明发育的可塑性在鸟类演化早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八十年前,“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在云南禄丰被发现,随后的十余年间杨钟健杨老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对禄丰发现的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禄丰蜥龙动物群”。云南禄丰及其周边地区的下侏罗统红层也成为了世界上保存同期古脊椎动物化石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手指或脚趾数目的减少,在四足动物演化历程中出现过很多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马化石序列”(这是一系列从原始到进步的马类化石,它们揭示了马类演化中四肢指/趾逐渐减少到一个的过程)。8月2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龟是人们熟悉的动物,但其演化历史却是古生物学中最大的谜题之一:它们究竟是独立起源于无孔类(眼孔后面的头骨上没有其他开孔),还是与蜥蜴、鳄鱼和恐龙(包括鸟类)等一起,从双孔类(眼孔后面的头骨上还有两对颞孔)祖先演化而来?龟的身体结构与其他四足动物截然不同。它的躯干部分很短,并且被封闭的甲壳(背甲和腹甲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马类的演化一直是生物进化的一个典型实例,从早始新世的始祖马(Hyracotherium)到现生的马,个体变大、齿冠增高、牙齿釉质褶皱变得复杂,尤其是从早期的四趾退化到三趾,再到单趾,逐渐适应于快速奔跑。北美和欧洲早始新世地层中“始祖马”是较为常见的种类,其中不乏保存有完整的骨架。但亚洲尽管被认为是奇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近期《林奈动物学报》(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王敏,周忠和完成的题为“A new confuciusornithid (Aves: Pygostyli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incr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研究员等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的河南栾川古人类化石研究最新成果发表于近期《人类学学报》(第37卷第2期)。文章报道了栾川孙家洞出土的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直立人儿童化石,为解读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提供了宝贵证据。 围绕东亚直立人演化与现代人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古生物志》(新丙种第31号)近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伴月研究员和邱占祥院士用中、英两种文字所著的《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副竹鼠类》专著,该书详细报道了对临夏副竹鼠类的研究。 副竹鼠属(Pararhizomys)是一类在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生活在东亚中纬度地区的现已绝灭的土著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