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亚科是与现代人类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据报道世界上养殖的羊(包括山羊Capra和绵羊Ovis)大约有20亿头,是数量最多的牲畜,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稳定的肉食、奶食,以及生物纤维的来源。羊类在人类社会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与羊类的生态适应性有密切的关系。羊亚科是反刍类中,最适合干旱、寒冷、高海拔等瘠薄生存环境的类群,例如,羊亚科中的麝牛(Ovibos)生存于北极圈以内的冰原和苔原,是陆生大型植食性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鬣羊(Ammotragus)分布于干旱的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岩羊(Pseudois)、塔尔羊(Hemitragus)、藏羚羊(Pantholops)、以及山羊和绵羊的部分种类(如Capra falconeri、Ovis hodgsoni等)分布于极端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对恶劣环境的良好适应性使得羊类在第四纪的严酷环境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且与人类的发展相契合,成为第四纪到全新世最为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但羊亚科的起源的研究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羊亚科在7~8百万年之前的报道非常稀少,中中新世的拟羊羚(Caprotragoides)-特提斯羚(Tethytragus)-詹氏羚(Grentrytragus)支系,被认为是羊亚科最早的基干类群,它们分布于南亚至地中海周边地区,但它们与现代羊亚科的演化关系并不清楚。一项基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推测现代羊亚科可能起源于晚中新世早期存在于地中海与东欧之间的大群岛之中,然而,该假设并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加以支持。而最近发表的发现于西藏札达盆地上新世(~5百万年)的喜玛拉雅原羊(Protovis himalayensis)被认为是现代羊族的最古老类型,该研究强烈暗示了现代羊类有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
在中国,瑞典古生物学家布林于1937年曾报道过发现于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一批保存较好的早期牛科动物的化石,当时布林已注意到这些化石中的某些类群与现代青藏高原上的某些羊亚科,如塔尔羊(Hemitragus)、藏羚羊(Pantholops)在角心形态上的相似之处,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并没有把这些材料与羊亚科的起源联系起来。后来的研究证明,出产柴达木盆地材料地层的时代从中中新世延续到晚中新世早期,与羊亚科起源的时间相契合。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布林当年发表的材料,并结合新发现的青藏高原北缘的早期羊亚科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证明这些材料与羊亚科的起源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这些早期羊亚科材料可以分成两个类型,其一包括库羊(Qurliqnoria cheni)和托素羊(Tossunnoria pseudibex),有可能与现生青藏高原的一些本土类型,如藏羚羊(Pantholops)、塔尔羊(Hemitragus)相关;其二包括敖羚(Olonbulukia sp.)、小原大羚相似种(?Protoryx cf. P. enanus)、粗角羚相似属(cf. Pachytragus sp.)则可以与晚中新世晚期的欧亚大陆其它羊亚科类群联系在一起,并且很可能与现生羊亚科的起源相关。因此,研究人员推测,现代羊亚科在早期的演化中心很可能是中中新世晚期到晚中新世早期的青藏高原及其北缘地区。在这一时期,青藏高原发生了快速的隆升,海拔接近于现代的高度,其生态环境也急速向高海拔的极端生态环境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早期的羊亚科动物很好地适应了寒冷和干旱的瘠薄生存环境,并在高原上快速发展、演化,最终在第四纪的冰期重新走出西藏,成为现代最成功的动物类群之一。该研究最近于《Journal of Paleontology》在线发表。
文章链接
图1. 布林1937年发表的柴达木盆地羊亚科化石(王世骐供图)
图2. 现代羊亚科及基干类群在青藏高原周边的演化关系(王世骐供图)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古脊椎所关于羊亚科起源研究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材料
阿尔瓦雷斯龙类新材料揭示其手部演化历程
手指或脚趾数目的减少,在四足动物演化历程中出现过很多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马化石序列”(这是一系列从原始到进步的马类化石,它们揭示了马类演化中四肢指/趾逐渐减少到一个的过程)。8月2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热河生物群鸟类材料揭示早期鸟类食性与牙齿退化的关系
现生鸟类具有高度特化的消化系统,能够为飞行提供高效的能量供应,而嗉囊和砂囊则是它们与其他爬行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大区别所在。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邹晶梅、周忠和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B)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研究所在随机光子超材料辐射调控薄膜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世界能源消耗中,建筑物能源消耗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减少建筑能耗一直是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通过对太阳光和室温物体热辐射的有效调控是改善建筑物能耗的有效途径。节能玻璃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门窗热量损失,其中Low-E玻璃已成为目前市场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市场前景最好的建筑节能产品。 近日,中国科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研究所“微/纳结构材料热物性表征仪器的开发和应用”顺利通过初步验收
近日,研究所作为第一技术支撑单位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微/纳结构材料热物性表征仪器的开发和应用”结题预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主持下顺利召开,院条财局领导、验收专家、各任务负责人等30余人参会。 技术负责人唐大伟研究员详细地汇报了项目的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研究所开发的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绵羊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历史及西藏绵羊的适应性进化
人类在青藏高原的生活足迹可以追溯到至少20,000年前。在全新世的不同阶段,由于人类可利用的技术(如细石器)和农牧业(如驯化的小麦,青稞和绵羊)的出现,青藏高原上的人口出现了大规模间歇性的扩张。西藏绵羊作为高原牧区重要的家畜,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人类的迁徙而扩散,为史前以游牧经济为主的藏族人提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鸟类学研究组发现鸟类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进化机制
脊椎动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为补偿高海拔环境的低氧分压影响,动物机体通过多种氧传输途径保障氧持续传送到线粒体以支持需氧ATP的合成。在严重低氧条件下为保持动脉氧饱和度,在心肺功能和微循环系统调节的同时,机体需要增加血红蛋白氧(Hb-O2)亲合力以巩固组织氧化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李枢强研究组对于青藏高原蜘蛛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ystematic Biology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研究组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隙蛛(漏斗蛛科)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在始新世-渐新世期间的造山运动对隙蛛的起源、扩散和多样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导致了部分隙蛛类群的灭绝。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些年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隆升时间上产生的分歧。该成果于2017年4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始新世青藏高原海拔不超过3000米——重新审视青藏高原同位素古高度研究
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为显著的地貌变化就是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的隆升。长期以来,关于碰撞的起始时间、碰撞方式与过程以及古高度等均有较大的争议。青藏高原古高度是板块碰撞过程的表征和计量,更是联系深部岩石圈与浅表层圈演化的纽带,研究高原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古高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只有准确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李仕虎等-EPSL&GRL:青藏高原脉冲式变形与印度-亚洲大陆汇聚速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认为俯冲板片的拖拽力(slab pull)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但洋中脊的推力(ridge push)也有一定的贡献,当二者达到稳态时板块运动的速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板块在运动时速度经常会发生突然变化,其动力学机制仍不清楚。晚白垩世以来印度大陆持续向北漂移,与亚洲大陆在新生代早期发生碰撞,造成了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高一帆等-JGR: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岩石圈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自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广泛的陆内变形。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北缘是研究高原隆升、外向扩展及其与周边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然而,当前对该区域的壳幔变形模式依然存在很大争议,提出了中下地壳流、岩石圈垂向一致性变形等不同的端元模型。 详细的地震各向异性结构信息是认识该区域壳幔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