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7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在形态特征上还比较原始的许家窑人在牙齿生长发育规律(被认为反应生活史)上已经步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提示人类在演化成如今模样之前,可能就已经像现代人一样遵循着一个较慢的生理节律。
区别于现生的其他灵长类,现代人有着独特的、较长的生理系统生长和发育期。具体表现为,幼童时期长、第一次生育期晚、寿命长等,也就是“Live slow and die old”。除了在形态、遗传、行为等方面的鉴定标准外,生长发育也是判断是否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指标。现代人这一特殊的生长发育模式何时出现一直以来未备受关注。由于在化石记录中,软组织难以保存,保留生长轨迹的牙齿就成为了生长发育演化研究的重要材料。这主要基于两点原因:1)牙齿在生长过程中,留下了以天为单位的短周期线以及多天为单位的长周期线,通过对这些长短周期线的观察和计数,可以复原其生长轨迹;2)牙齿的生长发育指标,如齿冠形成时间、第一臼齿萌出时间被认为与生活史指标有相关性。
以往研究表明,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直立人牙齿生长发育节奏较快,与现代人差别较大。尼安德特人牙齿的部分生长发育指标已经进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反映较快节奏的一侧,但仍与现代人有明显差别。那么直立人之后、智人之前的代表过渡类型的古老型人类在牙齿生长发育上表现如何呢?
在中国化石记录中,恰恰保存下了一件产自河北许家窑地点的幼年个体上颌骨材料,其第一臼齿刚刚萌出不久,其他门齿、犬齿、前臼齿和第二臼齿还都在颌骨中未萌出或即将萌出。年代测定显示许家窑人生活在距今14.8-24.8万或10.4-12.5万年前,处于中晚更新世的交替,也是现代人起源的一个关键时间点。1976、1977、1979年的三次在许家窑地点的发掘共发现包括头骨片、下颌骨片、单颗牙齿在内的人类化石共20件,其中编号I的就是许家窑幼年个体的上颌骨,是在1976年发现的。针对许家窑的演化地位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一致的认为其代表过渡性的古老人类,其形态特征具有镶嵌型,既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又表现出智人的进步特征,还有在尼安德特人中高频出现的性状。
本项研究使用同步辐射扫描技术对许家窑幼年个体的萌出和未萌出的恒齿进行了高精度扫描,复原了许家窑幼年个体牙齿的内外长短周期线,并完整推算出该个体所有恒齿的齿冠形成时间、齿根形成时间和速率、齿冠钙化的开始时间、第一臼齿的萌出时间、釉面横纹的分布规律。并计算出该幼年个体的死亡年龄为6.5岁。随后,通过与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傍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比较后发现,除了较快的齿根延伸速率外,许家窑幼年个体牙齿的绝大多数生长发育指标都落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表现为齿颈侧较多的釉面横纹、较长的齿冠形成时间、较晚的第一臼齿萌出时间(~6.0岁)。
这一研究是先进的同步辐射技术首次在中国古人类化石研究中的应用,并报道了东亚古人类中最早表现出现代人牙齿生长发育模式的化石证据,提示现代人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史可能在过渡类型的古老人类上开始出现。
该研究得到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先导专项资助。
全文链接
图1.许家窑幼年个体上颌骨及内部牙齿。(邢松供图)
图2. 许家窑幼年个体门齿和犬齿表面的釉面横纹。(邢松供图)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人类 指标
研究揭示10万年左右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复杂性
距今10万年左右的欧亚大陆,主要生活着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类型的古老型人类,同时,在一些地区也发现有早期现代人化石。近期报道的“许昌人”头骨化石(~12.5-10万年,晚更新世早期),则向我们揭示了存在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兼具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与早期现代人特征的古老型人类,其有可能处于向早期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河南栾川直立人化石--人类演化新证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研究员等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的河南栾川古人类化石研究最新成果发表于近期《人类学学报》(第37卷第2期)。文章报道了栾川孙家洞出土的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直立人儿童化石,为解读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提供了宝贵证据。 围绕东亚直立人演化与现代人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新发现指示约212万年前史前人类到达中国黄土高原
7月12日,国际著名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标题为Hominin occupat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about 2.1 million years ago(约210万年以来古人类出现并生活在中国黄土高原)的原创学术论文。该项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古基因组如何揭开人类的史前史
过去十年里,古DNA研究领域日益兴盛,并在古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古代人类,包括与现今某个或多个人群有密切联系的现代人,亦有如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 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大规模研究人类史前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考古发现揭示百万年前泥河湾古人类遗址成因与生存行为
2017年11月22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的下属刊物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员联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单位,对泥河湾盆地飞梁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就盆地内考古材料所揭示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四万年前中国地区现代人基因组揭示亚洲人类复杂遗传历史
2017年10月12日,《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首次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的基因组研究成果,题为“四万年前亚洲人为欧亚早期人群结构提供新洞见”(40,000-Year-Old Individual from Asia Provides Insight into Early Popul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最早的预制石核揭示古人类技术与认知能力的演化
6月28日,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与南非金山大学Kathleen Kuman,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Matt Lotter,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George Leader和南非开普敦大学年代学家Ryan Gi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关键指标(角度)论证”项目通过验收
12月24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遥感团队倪文俭研究员承担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关键指标(角度)论证”项目通过验收。此次验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卫星林业应用中心组织。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听取了项目承担团队的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张知彬研究组揭示人类活动干扰和气候变化加剧导致哺乳动物种群衰退及局地灭绝
近现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物种灭绝速度明显加快。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定量研究依然很少,特别是难以区分人为或气候因素的作用,因为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往往是高度相关的。为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收集长时期跨度的动物种群时空动态数据和建立研究种群衰退与灭绝的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绵羊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历史及西藏绵羊的适应性进化
人类在青藏高原的生活足迹可以追溯到至少20,000年前。在全新世的不同阶段,由于人类可利用的技术(如细石器)和农牧业(如驯化的小麦,青稞和绵羊)的出现,青藏高原上的人口出现了大规模间歇性的扩张。西藏绵羊作为高原牧区重要的家畜,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人类的迁徙而扩散,为史前以游牧经济为主的藏族人提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