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国际著名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标题为Hominin occupat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about 2.1 million years ago(约210万年以来古人类出现并生活在中国黄土高原)的原创学术论文。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员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研究员联合英国科学院院士、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city)Robin Dennell教授主持发起并最终由11位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除项目发起人之一黄慰文研究员外,侯亚梅研究员和杨石霞副研究员参与了旧石器的野外采集和室内整理/描述工作。该项研究历经13年(2004-2017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了一处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上陈旧石器遗址,研究结果将目前所见的旧石器赋存的最老地层年代测定为距今约2.12 Ma,即将蓝田地区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再次向前推进了约50万年,从而使上陈遗址成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类遗迹点之一。这一年龄比目前公认的格鲁吉亚德玛尼斯旧石器遗址年代(距今1.85 Ma)还早27万年。
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在西安市蓝田县上陈地区发现的出露良好、层位连续的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剖面(层位从L5至L28)来开展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野外土壤地层标志层及黄土-古土壤序列地层学、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石磁学以及高分辨率系统退磁和古地磁定年等。使用了数千组测试数据,建立了上陈地区黄土-古土壤的土壤地层序列和古地磁年代序列。研究团队在上陈遗址剖面的更新世早期S15古土壤(距今约1.26 Ma)至L28黄土(距今约2.14 Ma)的17个层位中(11个古土壤层位和6个黄土层位)发现有石器。这些石器包括82件已加工和14件未加工的石头。在这些石器中有石核、石片、石片工具、残片及断块(含石片断片及砸击断块等),总体上打制技术较为简单,尤其是下层出土的石制品。对于出土石制品所体现的技术特征及其与非洲早期遗址的关系的研究,还有待在随后的野外和室内工作中推进。
对该区的地质采样槽发掘时除发现了石制品外,同时还有一个鹿的下颚及牛的下颚残骸等哺乳动物化石。根据上陈遗址一系列的旧石器层位,首次建立了一个黄土高原南部早更新世“黄土-古土壤-旧石器文化层序列”框架,证明了这段时期古人类在蓝田地区的反复出现(是否连续出现尚待研究),目前的发现主要出现于古土壤发育时期,但在黄土层也有零星分布。最老的石器发现于S27~L28原生层位中,并伴生多种哺乳动物化石残骸。最老层位的位置位于古地磁松山反极性世的奥杜威正极性亚时与留尼旺正极性漂移磁性层之间,在留尼旺漂移层之上约70cm。依据古地磁年龄并参考前人建立的黄土-古土壤轨道调谐年龄序列,测定出最老石器层位的年龄距今约2.10~2.12 Ma。
传统的观点是非洲直立人在距今1.8~1.9 Ma 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扩散,而非洲以外的蓝田上陈遗址旧石器的年龄远早于这个时间。尽管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古人类的化石,人们不知道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此外,在同一个遗址中拥有平均约50 ka高频率出现的旧石器文化层序列实属世界罕见;而石器主要赋存于古气候相对暖湿的古土壤层位中的事实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古人类演化与环境变迁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拓展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在古人类古文化方面的新方向,并将促使人们对早期古人类起源、迁移和扩散的格局予以重新审视。
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973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相关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299-4
中国陕西省蓝田县上陈旧石器遗址黄土-古土壤剖面景观
蓝田上陈遗址出土石制品(S27–L28 (2.09–2.12 Ma), L27 (1.95–2.09 Ma), L25 (1.73–1.80 Ma) and S23 (1.59–1.65 Ma)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新发现指示约212万年前史前人类到达中国黄土高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土壤 序列
储能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赴日本开展“超临界流体土壤修复的基础传质机制与技术研究”项目合作
1月6日至12日,储能研发中心陈林研究员赴日本东北大学和福井大学执行“超临界流体土壤修复的基础传质机制与技术研究”项目访问与研讨任务,与相关人员开展合作项目的计划与交流活动。在日本访问过程中,陈林研究员与日方相关人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结合中日两国实际,就项目合作日程和工作衔接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下一步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地表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监测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江源等基于最新的L波段SMAP辐射计亮温数据,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微波土壤水分指数(SMI)用来捕捉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趋势。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大区域全天候多源遥感土壤水分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月25日,2019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表彰及颁奖仪式在珠海举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的“大区域全天候多源遥感土壤水分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孟庆岩为第一完成人,张琳琳等为主要完成人。 该项目由孟庆岩研究团队与中国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全球过去2000年年平均温度序列多指标集成
过去百年增温(现代暖期)是历史的重复还是前所未有?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古气候定量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回答该问题的可能途径是:利用气候代用记录定量化重建古温度变化序列,厘定现代暖期的位置。早在1999年,美国****Mann、Bradley和Hughes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考虑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动及土壤冻融界面变化的高分辨率陆面过程模式发展及其应用
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动及土壤冻融界面变化影响陆地水热过程以及陆气间水分能量交换。在陆面过程模式中合理表述这些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陆地生态水文过程与陆气相互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谢正辉研究员、曾毓金博士、刘双博士等同时将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及冻融界面变化等参数化方案与已有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基于MASH方法进一步修正的中国中东部长期均一化气温序列集
长期的均一化观测序列对于气候变化的准确评估和归因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多数气象台站受到了台站迁址、仪器换型、环境变迁等非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观测序列中存在非均一性。近几年,曹丽娟等人利用RHtest方法建立了百年来中国32站均一化逐月气温序列集,改善了气候变化研究的数据基础。但这套数据集中仍然存在非均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橡胶草基因组序列解析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天然橡胶是与石油、钢铁、煤炭并重的世界四大工业原料之一,2015年全球消耗总量达12.14百万吨,产值约170亿美元。巴西三叶橡胶树一直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种植面积限制、生产成本增加、遗传背景狭窄和病虫害严重等因素,橡胶生产逐渐难以满足需求。我国是天然橡胶消费大国,而巴西三叶橡胶树可种植面积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梁承志研究组构建出一个目前最高质量的植物基因组参考序列
随着PacBio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它已能够独立完成高质量基因组草图的组装。然而,这些草图序列中仍然存在多种错误,比如序列中会包含有很多嵌合体(即不同位置的序列连接到了一起)或是组装质量比较差的区域等,特别是重复序列区域有的没有组装出来,有的组装出来多个序列,而且这些错误通常也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我院成功举办国际林联第二十五届世界大会三场“森林、土壤和水交互作用”墙报分会
2019年10月1日和5日,我院共举办三场有关森林、土壤和水交互作用的墙报分会(E8p, E8q和E8r)。报告主要围绕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性质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森林经营措施对水分供给、水分质量和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展开。内容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诸多研究内容,包括森林经营措施和环境变化影响下凋落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我院成功举办国际林联第二十五届世界大会“森林管理实践与土壤碳水养分及其相互作用”技术会议
2019年10月2日上午,国际林联第二十五届世界大会“森林管理实践与土壤碳水养分及其相互作用”技术会议在巴西库里蒂巴召开,会议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世荣研究员主持,共有来自奥地利、中国、巴西、加拿大、芬兰、韩国和澳大利亚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位科研人员和学生出席会议,报告精彩,讨论热烈。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