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中,以实验室CT技术和同步辐射断层成像为代表的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的推广,为传统古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推动了诸多重大进展,解决了不少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演化生物学难题,如早期生命演化、动物起源、早期脊椎动物演化、哺乳动物起源和被子植物起源等等提供了全新的关键证据。
同时在这十年中,各种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的常规CT到高分辨率显微CT,再到亚微米分辨率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以及基于光学放大的新型超高分辨率显微CT等技术层出不穷,催生了一个新兴的交叉领域——虚拟古生物学(Virtual Palaeontology,也译为数字古生物学)。为介绍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展示中国虚拟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动向,进一步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在古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卢静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殷宗军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主编了题为“Virtual Palaeontology: when fossils reconstructed by X-ray tomography”(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的论文专辑,日前正式在SCI杂志Palaeoworld上出版(2019年第28卷第四期)。
专辑共收录了15篇文章,其中包括13篇原创研究论文,1篇前言和1篇评论文章,除CT成像技术的应用之外,还包括了提高CT成像质量、三维打印等方法技术上的应用。前言中简要介绍了X射线在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简史和虚拟古生物学的概念。13篇研究论文涵盖了微体古生物学(Huang et al. 2019; Shi et al. 2019)、古无脊椎动物学(Neubauer et al. 2019; Yu et al. 2019)、古脊椎动物学(Gai et al. 2019; Hu et al. 2019a,b; Li et al. 2019; Lu and Zhu 2019; Yi and Norell 2019)、古植物学(Landon et al. 2019)、遗迹学(Wang et al. 2019)和早期生命演化(Li et al. 2019; Sun et al. 2019)等古生物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涉及的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显微CT技术、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以及新型X射线三维显微镜技术(结合了光学放大和CCD技术而有别于单纯依赖几何放大和FTP技术的传统显微CT)。
该专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实验技术中心显微CT实验室、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瑞士光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应用数学系CT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专辑受到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B)(26000000)资助。
专辑链接地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palaeoworld/vol/28/issue/4
图1 《虚拟古生物学研究》专辑封面照片
图2 专辑中涉及的主要三维无损成像技术
图3 专辑中涉及的部分研究内容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虚拟古生物学研究》专辑出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技术 中国科学院
观音洞遗址不存在勒瓦娄哇技术产品——高星团队发表对“中国最早的勒瓦娄哇技术”一文的评述
近期,《自然》杂志发表了贵州观音洞遗址1964-1973年出土石制品的再研究结果,认为遗址存在系统的勒瓦娄哇技术;新的光释光测年显示遗址主文化层距今17-8万年。据此,该文作者(Hu et al.)认为遗址的石制品组合代表了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技术组合。该项研究对贵州黔西观音洞遗址的年代框架做了进一步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技术演化与生态适应——小兴安岭南麓“新石器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新石器化(Neolithisation),即旧石器时代或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历程,其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近日,国际专业考古学期刊《古物》(Antiqu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石霞副研究员、岳健平博士研究生联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有骞研究员的合作研究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研究揭示10万年左右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复杂性
距今10万年左右的欧亚大陆,主要生活着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类型的古老型人类,同时,在一些地区也发现有早期现代人化石。近期报道的“许昌人”头骨化石(~12.5-10万年,晚更新世早期),则向我们揭示了存在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兼具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与早期现代人特征的古老型人类,其有可能处于向早期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Levallois)技术:贵州观音洞遗址新发现
11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8万年前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这项由中国科学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大荔人石器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陕西大荔人遗址发现于1978年,并在 1978 年和1980年进行过两次发掘工作。遗址年代约为距今30-24.7 万年,处于中更新世晚期。大荔人化石的最新研究显示,大荔人脑颅具有古老特征,但是面颅具有进步特征。这一镶嵌型形态特点为探讨中国现代人起源提供了演化背景。然而,人们对大荔人石器技术的认识主要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澳使用高精度三维打印技术探索4亿年前脊椎动物颌部演化
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几次飞跃之一,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是身披大块膜质骨片的盾皮鱼类。过去曾经认为,盾皮鱼类只是有颌脊椎动物一个特化的旁支,已经在距今3.65亿年的泥盆纪末全部绝灭。但近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所有其他有颌脊椎动物类群均由盾皮鱼类的一个早期支系演化而来。因此,盾皮鱼下属各支系的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最早的预制石核揭示古人类技术与认知能力的演化
6月28日,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与南非金山大学Kathleen Kuman,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Matt Lotter,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George Leader和南非开普敦大学年代学家Ryan Gi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建中
姓名:徐建中性别:男职务:职称:研究员邮政编码:100190专家类别:院士/研究员电子邮件:xjz@iet.cn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1号简历:1940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出的工程热物理学家。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国科学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俊强
姓名:朱俊强性别:男职务:副所长职称:研究员邮政编码:100190专家类别:研究员电子邮件:zhujq@iet.cn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1号简历:研究员,男,1964年生1984、1987、1990年先后获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2年被聘任为副教授,19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金红光
姓名:金红光性别:男职务:Academician,Professor职称:研究员邮政编码:100190专家类别:院士/研究员电子邮件:hgjin@iet.cn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1号简历:金红光,男,1957年生,研究员,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