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化(Neolithisation),即旧石器时代或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历程,其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近日,国际专业考古学期刊《古物》(Antiqu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石霞副研究员、岳健平博士研究生联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有骞研究员的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南麓更新世末期的石器技术演化、生态适应以及新石器化历程。
我国东北地区地处沟通华北、蒙古、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列岛等地区的十字路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区域内第四纪沉积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对于认识该地区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狩猎采集者的技术演化、扩散和交流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李有骞研究员联合相关单位在黑龙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其中以小兴安岭南麓地区桦阳和桃山遗址的研究最为系统、充分,为揭示区域内史前文化序列与生态背景奠定了基础。
图1 桦阳和桃山遗址位置图(岳健平 供图)
桦阳遗址和桃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地区,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连续的地层堆积和丰富的文化遗物,在地层、年代和工业面貌等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可对比性。其中,桦阳第2文化层和桃山第3层以早期陶器的发现为重要特征,碳十四年代为距今1.5-1.4万年前(校正年代),处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对两处遗址中过渡阶段石制品的综合研究揭示出其石器工业在新石器化历程中的重要转变,主要表现在:石料资源的多样化、打制技术的多样化(锤击法、压制法和磨制技术并存)、以及工具类型的多样化发展(石斧、石锛、石凿和砺石等新类型的出现)。
图2 桦阳和桃山遗址过渡阶段出土的石制品。A-C)桦阳遗址第2文化层;D)桃山遗址第3层(岳健平 供图)
类似的技术演化在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北海道同样有较为系统的记录,并显示出与古气候、环境变化的相关性。在东北亚地区,气候在末次冰消期暖期阶段向暖湿方向发展,动植物资源也发生相应变化,人口规模显著扩大。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压力促使狩猎采集者调整维生策略,加大对本地自然资源开发的强度和广度(如鱼类、坚果类等动植物资源)。生计模式的改变进一步促使新的技术产生,陶器、斧锛形器与磨制技术等一系列新的文化因素应运而生,人类历史发展阶段逐渐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图3 中国东北地区更新世末期古气候-环境背景(岳健平 供图)
该项研究有效丰富了我国东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材料“数据库”,揭示了东北地区此阶段石器工业的内涵与重要特征,对于探究东亚和东北亚更新世末期人类技术行为演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5184/aqy.2019.92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技术演化与生态适应——小兴安岭南麓“新石器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技术 资源
研究揭示10万年左右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复杂性
距今10万年左右的欧亚大陆,主要生活着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类型的古老型人类,同时,在一些地区也发现有早期现代人化石。近期报道的“许昌人”头骨化石(~12.5-10万年,晚更新世早期),则向我们揭示了存在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兼具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与早期现代人特征的古老型人类,其有可能处于向早期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Levallois)技术:贵州观音洞遗址新发现
11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8万年前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这项由中国科学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大荔人石器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陕西大荔人遗址发现于1978年,并在 1978 年和1980年进行过两次发掘工作。遗址年代约为距今30-24.7 万年,处于中更新世晚期。大荔人化石的最新研究显示,大荔人脑颅具有古老特征,但是面颅具有进步特征。这一镶嵌型形态特点为探讨中国现代人起源提供了演化背景。然而,人们对大荔人石器技术的认识主要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澳使用高精度三维打印技术探索4亿年前脊椎动物颌部演化
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几次飞跃之一,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是身披大块膜质骨片的盾皮鱼类。过去曾经认为,盾皮鱼类只是有颌脊椎动物一个特化的旁支,已经在距今3.65亿年的泥盆纪末全部绝灭。但近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所有其他有颌脊椎动物类群均由盾皮鱼类的一个早期支系演化而来。因此,盾皮鱼下属各支系的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最早的预制石核揭示古人类技术与认知能力的演化
6月28日,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与南非金山大学Kathleen Kuman,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Matt Lotter,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George Leader和南非开普敦大学年代学家Ryan Gi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研究所以原创质谱定量分析理论破解气相组分产率实时原位检测的国际性技术难题
利用气相组分的变化分析反应过程特征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如能源、材料、医药、化工等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气相组分检测参数是“浓度”,然而其作为相对值,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反应过程质量的动态变化;而物质质量的变化率(产率)虽能够客观代表反应动态特征,但实现多组分气体产率的同步实时精确检测一直是国际性技术难题。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清洁燃烧关键技术项目2019年度进展汇报交流会在咸阳召开
2019年12月6日,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清洁燃烧关键技术”项目2019年度进展汇报交流会在陕西咸阳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梳理项目课题本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交流执行要求和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专项总体专家组长姚强教授、总体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研究所牵头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项目子课题“35t/h纯燃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预热燃烧关键技术工程试验”在陕西咸阳完成第二阶段,至此该子课题全部试验任务均已顺利完成,第三方测试结果表明该子课题技术考核指标要求已全面达到。 项目团队此次在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技术研究进展介绍
热能在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重要领域是能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80%的热量需要通过换热设备转换,以适应不同工艺要求,热能利用的效率直接影响到系统综合能耗的高低。因此,换热器是能源动力系统中能量转换的关键设备,对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超强换热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效紧凑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研究所在流态化半焦催化焦油脱除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煤炭气化技术是我国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效、洁净利用煤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煤气化过程中,由于煤质的不均匀性和气化炉内反应条件的不稳定性,煤焦油前驱体在气化炉内不能完全裂解或气化为小分子气体,从而形成焦油。煤焦油容易与水、飞灰等物质粘结在一起,造成堵塞管道、腐蚀金属设备、产生酚水等问题,严重影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