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局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
在中国,白垩纪时期的蜥蜴有着十分丰富多样的化石记录,如早白垩世时期热河生物群中的矢部龙(Yabeinosaurus)、大凌河蜥(Dalinghosaurus)、柳树蜥(Liushusaurus)以及翔龙(Xianglong),甘肃的拟贝氏蜥(Mimobecklesisaurus),山东的厚颌蜥(Pachygenys);晚白垩世时期内蒙古、河南、江西等地有着丰富的蜥蜴化石和多样的化石属种(共15个属种)。相对来言,侏罗纪蜥蜴的化石记录则十分稀少。目前仅有两个区域产出:一为燕辽生物群中两件未命名的幼年蜥蜴标本;二为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少量破碎蜥蜴材料,以及盆地中部多件三维立体保存的蜥蜴骨架,但还未详细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丽萍、王原等在国际期刊Geodiversitas,以杂志封面文章报道了一件保存十分精美的侏罗纪蜥蜴标本,并将其命名为谢氏红山蜥(Hongshanxi xiei),属名取自该地区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中国著名的红山文化,种名献给对建平古生物化石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谢井国先生。该标本来自辽宁省建平县棺材山化石点。棺材山化石点被认为与道虎沟层时代相当(165Ma)或略年轻(157Ma),该地点及其周边相当地层中产出大量的蝾螈标本,其中包括了多件发生了多指多肢畸形现象的天义初螈(Chunerpeton tianyiensis)标本,是中生代有尾类中的首次发现,王原等曾做过报道。
通过传统古生物学手段和高精度平板CT扫描技术,研究人员详细地与世界上其他侏罗世—白垩世的蜥蜴属种进行对比,红山蜥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组合,如其左右愈合的额骨明显较长,后缘三叉,两侧的后突长且从外侧卡住顶骨;顶骨短;头骨上仅眼周和下颞处具有膜质骨板(osteoderms),前肢和后肢长。唯一具有与红山蜥类似的额骨和顶骨形态的是西班牙早白垩世Las hoyas地点的Hoyalcerta sanzi,但Hoyalcerta的下颌十分纤细,齿骨齿要远多于红山蜥。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析设置得到了不同的红山蜥的系统位置——位于有鳞类的基干位置,或位于传统的“硬舌亚目”的基干位置,这说明早期有鳞类属种的系统位置受到有鳞类各个大类群之间系统关系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5252/geodiversitas2019v41a16
谢氏红山蜥正模(JCM-HS 0001)的照片(董丽萍供图)
高精度平板CT扫描揭示了红山蜥部分未暴露的头骨骨骼特征(董丽萍供图)
红山蜥正模头骨综合线图及头骨复原线图(董丽萍供图)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独特的谢氏红山蜥——侏罗纪蜥蜴研究新发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系统 生物
罗平生物群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罗平强壮鱼关键头骨特征,重建全骨鱼类进化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以2.44亿年前罗平强壮鱼为代表综合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于6月24日在美国学术期刊(PeerJ)上发表。在这篇长达33页的论文中(另有38页的附件文档),徐光辉详细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类一些具有重要进化意义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燕辽生物群贼兽研究系列进展
贼兽是一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型类群,生活于晚三叠到早白垩世,是哺乳型动物中最古老的支系之一。它们的分类位置和系统关系极具争议,很大的原因在于这类动物的牙齿和头骨形态的特征呈哺乳动物冠群和似哺乳动物之间的镶嵌状态,且由于对一些哺乳动物重要的形态特征的研究不足和认识上的主观差异。其系统发育关系混乱,进而影响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东亚地区首次发现海獭貂的头骨揭示欧亚大陆在中更新世转型期的大量生物交流——来自大连普湾骆驼山金远洞的证据
草原鼬族Lyncodontini是现在仅仅分布在南美的小型鼬科动物,但是在第四纪时期,草原鼬族曾经遍布欧亚大陆,尤其以欧洲的海獭貂Enhydrictis和潘诺貂Pannonictis为著名。东亚地区的草原鼬族动物发现的相对较少,以往只报道过貂鼬Eirictis,生存于更新世早期,目前在甘肃龙担,安徽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纪奇蹄类和生物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内蒙古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古近纪化石地点,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上世纪20年代组织的“第三中亚考察团”首次对该地区考察、发掘以来,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二连盆地沉积了从晚古新世至早渐新世几乎连续的陆相沉积,并产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奇蹄类是最常见、也是较为丰富的一类,在始新世哺乳动物群中占据优势地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热河生物群鸟类材料揭示早期鸟类食性与牙齿退化的关系
现生鸟类具有高度特化的消化系统,能够为飞行提供高效的能量供应,而嗉囊和砂囊则是它们与其他爬行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大区别所在。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邹晶梅、周忠和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B)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滑翔型树贼兽揭示哺乳动物中耳结构新型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与中美数家研究机构,于11月13日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联合发表了关于晚侏罗纪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成果。新种标本产于河北省青龙县干沟镇髫髻山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距今约164-159百万年前),属于燕辽生物群。新材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国家973计划项目“大规模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基础研究”顺利通过验收
2019年12月6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会议中心组织专家对国家973计划项目“大规模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基础研究”进行了验收。该项目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由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参加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北京工业大学。 首席科学家秦伟研究员作项目总体汇报,从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内燃机电冷除湿联供系统研究进展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温度高、湿度大、盐雾浓度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等特征。这种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气候条件,使得金属的腐蚀倾向和速度均高于内陆区域,同时对于结构件表面的保护性涂层的破坏速度也相应加快,大幅度降低装备、设备中电子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的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10MW级HAT循环试验系统配置与热力性能研究取得进展
利用水加湿燃气轮机工质的循环由于其高效率和低排放的潜力一直是燃气轮机新型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湿空气透平是其中的代表性循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湿化器回收中低品位热能,回热器回收高品位热能,在不增加压气机耗功的情况下提高做功介质流量,从而提高循环的功率和效率,HAT循环作为一种先进的燃气轮机循环方式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高倍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项目取得新进展
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发电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是光伏产业的重点革新方向。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近年来基于高强度传热技术研制出高倍聚光光伏电池的控温冷却方法,在高倍聚光光伏光热产业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聚光光伏发电技术是一种通过聚光器件将大面积的太阳光汇聚到小面积光伏电池上发电的技术,大幅减少了光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