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10月9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李志恒与周忠和完成的关于早期鸟类腕掌骨和腰带骨骼愈合的研究,提出作用于这些骨骼愈合的发育过程在鸟类演化早期是多效性的,在鸟类演化后期,这些发育过程可能受到飞行的选择限制而失去了多效性,可能反映了发育可塑性。
相比于其它脊椎动物,鸟类骨骼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骨骼愈合程度高,以适应飞行的需要。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手部的远端腕骨和三个掌骨愈合而成腕掌骨,腰带的髂骨、耻骨和坐骨围绕着髋臼愈合在一起。上述这些骨骼在多数爬行类,特别是鸟类的恐龙近亲中很少发生愈合,但亦有例外,如阿瓦拉慈龙类的Mononykus具有愈合的腕掌骨,而驰龙类的Balaur同时具有愈合的腕掌骨和腰带。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过渡环节的化石,以及对现生鸟类骨骼愈合过程研究的不够,这些骨骼的愈合在鸟类演化历史中是如何发生的尚不清楚。
近期,王敏、李志恒与周忠和发现了一件距今约1.2亿年的早白垩世反鸟类化石,保存了完全愈合的腕掌骨和腰带,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同时具有愈合的腕掌骨和腰带的鸟类。研究人员以此为契机讨论了上述骨骼在副鸟类中的愈合程度,以及主要的转变阶段(副鸟类Paraves,是指包括所有鸟类,但并不包括窃蛋龙类的最广义类群,其中包括鸟类、擅攀鸟龙类、伤齿龙类和驰龙类)。通过对祖先节点特征的恢复,研究人员认为腕掌骨和腰带的愈合是在少数非鸟类兽脚类恐龙、反鸟类和今鸟型类中独立发生的。在早白垩世鸟类中,小翼掌骨和大掌骨很少发生愈合,所以严格意义上的腕掌骨并不发育。而腰带的三块骨骼愈合也很少在这一时期的鸟类出现。但所有的晚白垩世鸟类都具有完全愈合的腕掌骨和腰带,显示了一种特殊的演化过程,但却未受到关注。
在达尔文模式演化中,一种表型特征的出现很少是递进式,因为作用于该表型特征的发育过程在最初是多效性的,使得该表型特征具有多种状态。而腕掌骨和腰带愈合在副鸟类中的“不稳定”出现,恰恰说明作用于骨骼愈合的发育过程在鸟类演化之初是多效性的——愈合、不愈合、不完全愈合在个别非鸟类兽脚类恐龙和早期鸟类中都有出现。而这些骨骼的愈合在晚白垩世鸟类中毫无例外的出现,表明它的发育过程在鸟类演化后期受到“限制”,失去了多效性,而骨骼愈合就此被“固定”在鸟类演化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机制造成发育过程多效性的失去,从而有利于腕掌骨和腰带愈合的出现?研究人员提出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基因或者调控作用发生了变异,导致愈合的腕掌骨和腰带在鸟类演化伊始的出现。另一种则可能与飞行的作用有关。愈合的腕掌骨能够为飞羽提供稳定的附着点,而愈合的腰带能够更好发挥承重以及负担后肢肌肉的作用。上述骨骼在少数早白垩世鸟类的出现是飞行结构优化的体现,反映了不同环境(运动方式由陆地奔走变成飞行)作用下的发育可塑性(不愈合变为愈合)。上述两种假说还需要发现更多的化石并结合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行论证。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7/10/03/1707237114.abstract
图1:具有愈合腕掌骨和腰带的早白垩世反鸟类化石—大平房翼鸟 (王敏供图)
图2:腕掌骨和腰带骨骼愈合在副鸟类中的演化(王敏供图)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鸟类骨骼愈合演化可能反映了发育可塑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过程 鸟类
鸟类前肢模块和后肢模块关联演化的新证据
和其他四足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鸟类的前肢和后肢适应于不同的功能,比如前肢通常用于飞行,而在适应辐射进化的过程里,鸟类的后肢在不同习性的类群中演化出不同的功能,如奔跑,捕食,抓握,攀爬,游泳或栖息等等。一般认为前后肢在演化过程中相互独立,因此也被称为前肢模块和后肢模块。近年来的研究却显示,这两个模块的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碳氢组分解耦的煤炭分级气化关键过程实验台进行安装调试
煤炭作为主力能源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煤炭的简单粗放型利用方式也导致了高能耗、高污染、高碳排放的三高问题。通过气化反应,煤炭可以转化为合成气,进而组织高效的联合循环或转化为天然气、甲醇等清洁燃料,气化是实现煤炭高效、清洁、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 相对于传统一步式完全转化的煤气化技术,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热半焦循环流化床高效低污染燃烧及过程匹配技术” 课题年度进展交流会顺利召开
2019年6月25日,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热半焦循环流化床高效低污染燃烧及过程匹配技术”年度进展交流会顺利召开。课题所属项目“基于发电的煤炭热解燃烧多联产技术”负责人、浙江大学方梦祥教授、研究所副所长吕清刚研究员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华电电力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作用的卫星观测与模拟研究”通过课题验收
11月6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作用的卫星观测与模拟研究”顺利通过课题验收。来自中国农科院、国家遥感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中科院地理所、武汉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单位的14位专家组成课题验收专家组。 会上,项目首席、空天信息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全球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作用的卫星观测与模拟研究”召开年度进展会
1月25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研究员施建成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全球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作用的卫星观测与模拟研究”组织召开年度进展会。 会议邀请了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理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空天院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王强研究组揭示胚胎左右不对称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纤毛形成的重要机制
动物胚胎如何由一个均一的卵裂球发育为具有头尾、背腹和左右等不对称特征的胚胎,是发育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纪念创刊125周年,Science杂志于2005年7月提出了125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上述胚胎不对称性建立的机制,即属于其中的科学问题之一。左右不对称(left-rightasymmetry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詹祥江实验室揭示现生鸟类飞行能力的退化机制
具备飞行能力是鸟类与众不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因此鸟类的飞行进化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基本科学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飞行进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已灭绝的古代鸟类或恐龙,有关现生鸟类飞行进化的研究鲜有报道。尽管飞行赋予了鸟类极大的生存优势,但现生鸟类中却有百余种(如鸵鸟、鸡等)的飞行能力发生退化,变得无法飞行或飞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雷富民研究组的鸟类高海拔适应性进化研究获重要进展
高海拔环境的选择压力会驱动生物体表型和遗传的适应。研究组早期的研究表明不同高海拔物种在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出现趋同(Zhu et al. 2018. PNAS),而这种趋同表型的遗传适应机制是多样的,可能受到系统发育背景的严重影响。同时,由于野生鸟类采样困难且转录组测序样品质量要求较高,早期高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鸟类学研究组发现鸟类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进化机制
脊椎动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为补偿高海拔环境的低氧分压影响,动物机体通过多种氧传输途径保障氧持续传送到线粒体以支持需氧ATP的合成。在严重低氧条件下为保持动脉氧饱和度,在心肺功能和微循环系统调节的同时,机体需要增加血红蛋白氧(Hb-O2)亲合力以巩固组织氧化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李卫研究组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花束期端粒保护新机制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对于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端粒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端粒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减数分裂前期存在一个特殊的时相——花束期。此时,端粒聚集在细胞核内特定的区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