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展开

最新更新更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火山爆发使全球干旱区显著变湿
    全球干旱区占陆地面积的41%,全球38%以上的人口居住于此。作为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理解干旱区对辐射强迫的响应具有重要科学和社会意义。前人研究集中于人为外强迫(如温室气体,人为气溶胶等)对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自然外强迫的影响关注较少。火山爆发作为自然外强迫中引起大幅度辐射强迫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非季风区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的特殊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要求所有缔约方定期编制并提交温室气体各种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国家清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清单编制方法分为三个层级(Tier 1, 2 and 3),第2和3层级被称为更高层级方法,通常认为采用更高层级方法学编制的清单更准确可靠。当前采用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揭示预估未来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环流变化模式间差异的关键海气耦合机制
    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风覆盖了人口稠密的东亚及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夏季风环流是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气候变异的核心,它对台风、降水、极端高温等等气候灾害要素都有重要影响,为该区域带来全年一半以上的降水,异常的夏季风环流会造成严重的洪涝、干旱等灾害,以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损失。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环流在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硝化-反硝化耦合机制主导贫氮生态系统氧化亚氮脉冲排放
    土壤氮转化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土壤氮素的损失途径和潜力,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氧化亚氮(N2O)释放到大气中,使土壤成为大气N2O的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施肥农田土壤是强排放源,自然土壤则为弱排放源。然而,温带至寒带自然生态系统在冬春转换期被广泛观测到脉冲式排放,导致自然土壤在全球N2O排放源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重污染地区MODIS云检测修正算法导致云量显著减少
    卫星遥感是获取云物理特征的主要途径之一。云特征的小量变化就可能显著影响地球的能量平衡。因此,云特征的准确观测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檀赛春副研究员、张晓博士以及石广玉院士等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东部等重污染区域,大气气溶胶会导致MODIS卫星的云量偏高。针对该问题,进一步通过分析MOD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AAS首次发表“展望”文章,介绍“观测涌现约束”
    我所主办的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AAS)在2020年第一期推出新开设的Perspectives(展望)栏目,发表法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Centre National de Recherches Météorologiques) Flor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控制全球温升水平将减缓中国地区旱涝灾害对人口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地区由于受到季风系统、复杂地形的共同影响,受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较大。在全球增温背景下,中国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一方面,其增温速率较全球平均更快,且其所处的东亚季风区是极端降水增加最强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地区人口密集,将极大的增加极端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预估并理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考虑灌溉影响的黄河流域蒸散发的计算
    地表蒸散发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估算地表蒸散发是深入理解陆-气之间水热交换和水分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观测数据的缺乏,目前地表蒸散发数据产品的一致性较差。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影响地表蒸散发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尤其在流域尺度上,人为用水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例如美国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东亚区域大气水汽变化的观测、模拟及其归因
    水汽是地球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也是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纽带,对天气和气候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气候变暖引起大气水汽含量增加,使得CO2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从而加剧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多趋强。  张京朋博士和大气所赵天保研究员应用均一化探空湿度观测资料系统评估了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中国区域干湿分布与海温变化的协同机制研究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降水变率大,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华北持续偏旱,而长江中下游洪涝频发,可视为一种年代际南涝北旱极端事件。相对于单一区域降水的异常,整个中国干湿变化异常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更大。已有研究表明近几十年中国区域干湿变化与全球海温有密切联系。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CMIP5预估订正结果指出未来温控阈值降低0.5℃将使中亚极端事件增强强度降低至少24%
    为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危机,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提出希望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革命之前水平之上的2℃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以内。中亚干旱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理中心区域,是连通欧亚地区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桥梁。理解该区域的未来气候变化特征,可为正确应对气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气溶胶四维集合同化研究取得进展
    气溶胶具有重要的气候、环境和健康效应。气溶胶资料同化可以有效将观测和模式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取观测数据所包含的有效信息,改进气溶胶分析与预报场,进而优化气溶胶气候、环境和健康效应评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石广玉院士研究团队的戴铁副研究员通过与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卫星和再分析水汽数据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及集合数据构建
    青藏高原由于巨大的冰川储量而被称为“亚洲水塔”,其上空的水汽循环过程对局地及下游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准确刻画青藏高原水汽的时空分布是研究亚洲水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基础。然而,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相对恶劣,青藏高原水汽缺乏长期连续的实地观测,鉴于此,卫星和再分析数据常作为替代产品被用于青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中西伯利亚地区阻塞高压波破碎特征及其天气气候影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描写的是蒙古地区草原动人的景象。贝加尔湖至我国东北是湿润的季风区至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带,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有研究指出,西元1200年代起,数十年间松树的年轮较宽,显示当时气候较为温暖多雨。暖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牲畜繁殖,成吉思汗因而崛起漠北,缔造蒙古帝国,成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揭示海温对20世纪全球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全球陆地季风区降水充沛,全球约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该区域,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全球季风区通常被划分为六个子季风区,包括北半球的北美季风区、北非季风区和亚洲季风区,以及南半球的南美季风区、南非季风区和澳洲季风区。季风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对水循环有重要影响,理解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多初始化参数集合预测”—— 一种新的数值模式预测ENSO的集合方法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热带地区最重要年际气候信号之一,对大气环流和降水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准确的季节性ENSO预报有助于我们预报相关的气象灾害。目前,依赖于数值模式的多初值集合预报、多模式集合预报、多模式参数集合预报等是常用的提高ENSO预报技巧的集合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进一步揭示影响季风行为的驱动因子
    季风会对世界各地的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其带来的强降水以及随之而来的泥石流、山洪,能够损害农作物,并对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在一些国家,如印度,季风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重要水源。能够准确地预测季风,以及预测导致这些事件的气候变化,可以帮助国家和社会进行更好地准备和规划,从而提高安全性并减少经济损失。来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我国北方地区一次层状云微物理和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两种不同微物理方案的对比研究
    图 高积云和层积云(高积云一般形成于2-6 km高度,属于中云;层积云一般位于2 km以下,属于低云)  层状云是我国北方地区春秋季节的一类重要降水云系,通常为多层结构,由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不同,云内冰雪晶存在多种增长方式,因而会造成冰雪晶形态的多样性。其中由冰雪晶捕获过冷却水滴的凇附过程对冰相粒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海洋性大陆是澳大利亚越赤道气流的重要成因
    澳洲北部越赤道气流是南北半球间质量、动量和能量输送的主要纽带之一,它作为亚澳季风子系统之一,对亚洲天气和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亚澳越赤道气流的形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亚洲夏季风环流和降水。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庄默然和段安民研究员基于大气模式的模拟结果,探讨了多个影响因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通过反演技术改进了中国氨气排放清单
    氨在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它在大气中可与酸性气体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等二次气溶胶,是雾霾期间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成分。虽然氨在大气中可以中和酸性物质,起到调节pH的作用(如,缓解酸雨),但氨气及其反应产物铵盐还可以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到达地表,引发土壤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的历史变化已显现出全球增暖的影响
    过去百年的全球增暖趋势毋庸置疑。在这一背景下,大气持水能力增加,理论上有利于极端降水增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第五次评估报告及《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均指出,自1950年代以来极端降水在全球范围内呈显著增强的区域面积超过显著减弱的面积;且人类活动对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揭示人为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东亚冬季气温长期趋势的贡献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几十年来全球平均温度也在不断升高,但由于受到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调制,全球不同地区的增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东亚地区近年来就表现出显著的冬季降温趋势,并多次遭遇寒潮、低温暴雪等极端事件的影响。可见,定量揭示气候系统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最近几十年东亚冬季温度趋势的相对贡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定量评估了气象和减排对北京颗粒物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
    随着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北京大气细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颗粒物化学组分如何变化,污染减排和气象条件如何影响颗粒物化学组分的变化尚待评估。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维博士和孙业乐研究员联合香港浸会大学高蒙博士,利用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氨对华北地区重污染形成的影响
    氨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碱性气体,可以与对流层中的酸性气体反应和颗粒生成颗粒态铵,成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化学成分。由于氨-铵的气-固分配依赖于大气温度、湿度和酸性物质含量等,相关过程很复杂。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以减少SO2和NOx的排放,但是氨气排放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大量氨气的存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揭示历史0.5℃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变化可作为未来预估保守估计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其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其后,对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上升0.5℃所带来的气候影响的研究成为《巴黎协定》后科学议程中的热点问题。已有许多研究利用区域或全球模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利用干旱指数量化干旱强度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
    干旱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自古以来就不容忽视。比如白居易赋诗《杜陵叟》“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描述的就是华北地区的春旱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民不聊生。那么,是否有什么办法能量化干旱强度对植被活动的影响,进行提前预测,减小旱灾带来的损失?  为了量化干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表明对流解析模式能够更好地模拟2016年中国东部典型梅雨期暴雨过程
    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东亚夏季风降水季节性推移的第二阶段。梅雨期通常存在持续性降水,并与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梅雨锋密切相关。由于梅雨锋的准静止特征,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区)经常会遭遇一系列沿着梅雨锋自西向东移动的对流系统影响,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  2016年夏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14年1月武汉PM2.5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机制研究
    我国中东部地区在冬季经常发生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过程,大范围区域灰霾与城市间灰霾的关联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卢苗苗博士和唐晓副研究员等在“Investigating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PM2.5 Pollution during January 20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揭示了北京夏季气溶胶组分的挥发性分布特征
    挥发性对于气溶胶颗粒的大气寿命和质量浓度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气溶胶的挥发性的认识还相对匮乏,尤其是在诸如华北等污染相对较高的区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惟琦博士、孙业乐研究员等利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AMS)、黑碳气溶胶质谱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东亚夏季西风急流与降水年际关系的气候模拟
    东亚夏季降水受到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东亚西风急流(EAJ)的经向偏移作为东亚副热带环流的主导模态,在年际尺度上与东亚夏季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即:急流偏南时,东亚降水偏多,反之相反。因此,准确地模拟急流与降水的年际关系对提升模式模拟和预测东亚季风的能力十分重要。  围绕该主题,中科院大气所研究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揭示不同可降水量资料在中亚地区的适用性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是全球主要的干旱区之一。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对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水汽是全球水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对气候系统以及水资源都有着重要影响。揭示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理解中亚地区水循环变化规律的基础。  观测资料在中亚地区存在站点稀疏、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北大西洋碳通量对北大西洋涛动的响应
    在过去的200多年,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CO2,带来了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碳酸盐缓冲体系,人类活动排放至大气中的CO2有22%被存储在了海洋,极大地减弱了全球变暖增长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海洋作为大气碳汇的功能会受到全球变暖和海洋内部自然变率的影响,因而海洋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预测准确性的提高
    气候异常如干旱、洪涝、高温热浪等重大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这些自然灾害能否提前预测其发生的地点以及发生的强度和范围呢?其预测能力依赖于数值模式的发展,包括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和物理过程描述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预估能力,从1995年开始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基于黑碳示踪方法定量解析烹饪排放有机气溶胶
    烹饪排放的有机气溶胶(COA)是城市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有机气溶胶之一,对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均有不利的影响。区分和定量COA最有效的手段是气溶胶质谱仪(AMS)实时在线测定有机气溶胶及其谱图,随后利用受体模型(如PMF)进行源解析。然而,目前日益普及的气溶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仪(Q-ACSM和ToF-A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机器学习在天气会商智能化中的应用
    天气预报是人类认识掌握利用自然规律的一项实践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天气预报的能力不断提高。古人靠经验进行预报,现在发展成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值预报。数值预报是目前最常用和有效的天气预报方法,也是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方法。由于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的气象要素预报与实况存在误差,在实际发布天气预报前,需要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估计集合预报可预报性的方法
    集合预报是减小预报不确定性、提高预报技巧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集合预报已经成为国际上数值天气预报与数值气候预测的主流方法。集合预报的最终目的是定量预测未来时刻变量状态的概率分布,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可预报性应该用预报与观测的变量场的概率分布的差来刻画。然而,如何评价这类“差”的大小还缺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两类热带外环流型导致南海冷涌爆发
    冷涌是发生在冬季冷空气突然向南爆发的天气现象,它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天气气候都有重要的影响。南海冷涌的爆发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温度的下降,也会给热带地区带来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因此,研究南海冷涌爆发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期,大气所庞博博士与陆日宇研究员在Journal of Climate上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17年津京冀禁煤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津京冀及周边地区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频繁的雾霾污染大幅度抵消了之前的改善效果。受独特地形,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局地和周边区域高强度的污染排放的影响,津京冀采暖季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燃煤源一直是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实测揭示北京地区秋冬季颗粒物污染与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
    大气污染除受当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影响外,边界层结构的改变对大气污染的形成与演变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模式可以模拟大气气溶胶与边界层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引起边界层结构的变化仍难于定量。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物理研究所结合气象、环境资料首次定义中国蓝天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严重的霾事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直到2015年6月11日,许多市民拿起相机,拍下了难得一见的“北京蓝”。而2016年1月18日,北京市环保联合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发布了“北京市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北京蓝” 跃然纸上。北京蓝走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等揭示2018年夏季东北亚极端高温成因
    2018年7月至8月,东北亚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南部以及蒙古南部等地区遭遇了罕见高温的侵袭,月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许可与研究员陆日宇、毛江玉、中山大学副教授陈锐丹的研究指出,2018年夏季东北亚罕见的极端高温与中纬度异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AAS出版IAMAS中国国家报告专刊
    2019年7月10日,《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简称AAS)推出了庆祝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成立百年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学会(IAMAS)中国国家报告(2011–2018)专刊。专刊包括9篇综述文章(网址https://l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全球陆地季风区水循环对全球增暖响应的整体图像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大气持水能力增加,水分和能量平衡过程发生改变,全球以及区域尺度的水循环将随之改变,并进一步影响到全球水资源分布和旱涝灾害的发生,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形态,完整的水循环包括通量和储量;基于区域,水循环包括大气分支和陆面分支。降水、蒸发和淡水通量(即降水与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华北地区大气碳质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大气碳质气溶胶(CA)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CA的观测研究及来源解析一直是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导致华北地区成为我国CA浓度最高的区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不同纬度火山爆发对全球季风降水的影响
    全球季风区是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季风的异常活动伴随出现的洪涝和干旱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火山活动作为自然外强迫中的重要因子,能够通过喷发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产生冷却作用,减弱全球水循环。因此理解火山爆发对全球季风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气候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增强的原因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以低层南风为主要特征的东亚夏季风环流是东亚季风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现代气候资料和古气候证据均显示,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强会导致东亚雨带偏北和北方降雨偏多;反之亦然。最近十余年来,各种不同复杂程度的气候模式较为一致地显示,气候变暖会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增强。纬向海陆热力对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AOSL出版2018年夏季东亚极端高温事件专题文章
    高温已经成为地球上最常见的事件之一,根据NOAA的数据,2018年8月是世界历史上第五热的8月,而在北极海,2018年8月是第五热的8月。冰盖覆盖率仍接近历史低点,因此随着地球变暖,越来越热的气候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2018年夏季,北半球经历了一系列极为不寻常的天气事件——北美和西欧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AAS封面故事:探索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
    《大气科学进展》2019年第7期封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书涛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胡正华教授和安徽省气象局卢燕宇的合作研究成果“基于温度、降水、叶面积指数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被选为大气所主办的英文期刊《大气科学进展(英)》(Advances in Atmospher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厄尔尼诺:地表发烧,海洋散热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是气候系统中最主要的年际尺度变率。它虽然起源自热带太平洋,但对全球天气系统有极大的影响。厄尔尼诺伴随着大气、海表和地表升温(“发烧”),厄尔尼诺发生之后全球地表温度达到峰值。然而,平均深度约4000米的海洋到底是和大气或者海表一样“发烧”还是会“退烧”呢?  这个关键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夏季北极海冰对1998和2016年中国东部8月降水反向模态的影响
    1997/1998和2015/2016年爆发了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其强度相当,对应次年夏季也都体现为长江流域降水的一致偏多。然而在次季节尺度上,两次事件所对应的降水异常却存在很大的差别:1998(2016)年8月降水呈现为长江以南偏少(多),长江以北偏多(少)的偶极型模态(图1)。由此引出一个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VIP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随便看,每本不到一分钱!
    半年VIP购买
    平常需要几十块钱一本的电子书,开了VIP会员任您畅读。VIP会员均可免费使用本站在售的万余种考研考证基础类产品(电子书、题库、视频课程、全套资料等)。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随便看,每本不到一分钱。产品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