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气所通过反演技术改进了中国氨气排放清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氨在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它在大气中可与酸性气体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等二次气溶胶,是雾霾期间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成分。虽然氨在大气中可以中和酸性物质,起到调节pH的作用(如,缓解酸雨),但氨气及其反应产物铵盐还可以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到达地表,引发土壤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甚至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控制氨气排放不仅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是守护青山绿水蓝天的重要举措。
  准确掌握大气氨排放总量及时空分布是制定减排方案的重要基础。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主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估算中国氨排放。由于这套氨排放估算方法体系的复杂性,不同研究者得到的中国氨排放量差异很大(8.4-18.3Tg)。“自上而下”的反演技术是减少大气污染源清单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也有研究者通过卫星氨气柱浓度或者铵盐湿沉降资料反演氨气排放,但不同反演研究仍存在一定差异,且空间分辨率较低,无法把握氨排放的细致空间变化特征。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自主研发/建立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NAQPMS)、集合卡尔曼滤波反演技术(EnKF)和中国大气氨观测网络(AMoN-China),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首次利用中国地面氨气浓度观测数据对国家尺度大气氨排放进行了较高时空分辨率(逐月、15公里)的反演优化,获得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中国区域氨的逐月反演排放量,
  在排放总量上,改进清单估算的中国氨排放总量约13.1Tgyr-1,较先验清单高大约27%,其中西北地区的增幅最大。从空间上看,改进的清单识别出我国华北、西北及中部地区大量的氨排放热点,而这些热点信号在先验清单中存在低估或缺失的情况。在季节变化上,改进清单估算的中国夏季氨排放量是冬季的两倍以上,同时对于不同区域的氨排放月变化也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大大减少了以往氨气清单在不同区域月变化估计上的不确定性。
  这一改进的中国氨气排放清单将有助于提升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的模拟效果,为大气污染物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和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帮助。目前,这一成果在线发表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 (IF=7.15,一区TOP),反演的清单数据可通过联系论文通讯作者获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孔磊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唐晓副研究员和潘月鹏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论文合作单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美国爱荷华大学。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91644216, No. 41575128, No. 41875164 and No. 4140514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210103, 2016YFC0201802)和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No. 2017B020216007)项目资助。

图1:中国大气氨年排放总量空间分布图:先验源(左上)及反演源(右上),以及我国西北(左下)及华北(右下)地区氨排放月变化曲线图。
  论文链接:
  Kong, L., Tang, X., Zhu, J., Wang, Z., Pan, Y., Wu, H., Wu, L., Wu, Q., He, Y., Tian, S., Xie, Y., Liu, Z., Sui, W., Han, L., Carmichael, G., 2019. Improved Inversion of Monthly Ammonia Emissions in China Based on the Chinese Ammonia Monitoring Network and Ensemble Kalman Filter. Environ Sci Technol. http://dx.doi.org/10.1021/acs.est.9b02701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大气 论文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大气所揭示人为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东亚冬季气温长期趋势的贡献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几十年来全球平均温度也在不断升高,但由于受到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调制,全球不同地区的增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东亚地区近年来就表现出显著的冬季降温趋势,并多次遭遇寒潮、低温暴雪等极端事件的影响。可见,定量揭示气候系统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最近几十年东亚冬季温度趋势的相对贡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氨对华北地区重污染形成的影响
    氨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碱性气体,可以与对流层中的酸性气体反应和颗粒生成颗粒态铵,成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化学成分。由于氨-铵的气-固分配依赖于大气温度、湿度和酸性物质含量等,相关过程很复杂。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以减少SO2和NOx的排放,但是氨气排放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大量氨气的存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表明对流解析模式能够更好地模拟2016年中国东部典型梅雨期暴雨过程
    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东亚夏季风降水季节性推移的第二阶段。梅雨期通常存在持续性降水,并与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梅雨锋密切相关。由于梅雨锋的准静止特征,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区)经常会遭遇一系列沿着梅雨锋自西向东移动的对流系统影响,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  2016年夏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17年津京冀禁煤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津京冀及周边地区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频繁的雾霾污染大幅度抵消了之前的改善效果。受独特地形,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局地和周边区域高强度的污染排放的影响,津京冀采暖季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燃煤源一直是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物理研究所结合气象、环境资料首次定义中国蓝天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严重的霾事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直到2015年6月11日,许多市民拿起相机,拍下了难得一见的“北京蓝”。而2016年1月18日,北京市环保联合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发布了“北京市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北京蓝” 跃然纸上。北京蓝走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实测揭示北京地区秋冬季颗粒物污染与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
    大气污染除受当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影响外,边界层结构的改变对大气污染的形成与演变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模式可以模拟大气气溶胶与边界层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引起边界层结构的变化仍难于定量。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等揭示2018年夏季东北亚极端高温成因
    2018年7月至8月,东北亚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南部以及蒙古南部等地区遭遇了罕见高温的侵袭,月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许可与研究员陆日宇、毛江玉、中山大学副教授陈锐丹的研究指出,2018年夏季东北亚罕见的极端高温与中纬度异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华北地区大气碳质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大气碳质气溶胶(CA)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CA的观测研究及来源解析一直是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导致华北地区成为我国CA浓度最高的区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全球陆地季风区水循环对全球增暖响应的整体图像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大气持水能力增加,水分和能量平衡过程发生改变,全球以及区域尺度的水循环将随之改变,并进一步影响到全球水资源分布和旱涝灾害的发生,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形态,完整的水循环包括通量和储量;基于区域,水循环包括大气分支和陆面分支。降水、蒸发和淡水通量(即降水与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不同纬度火山爆发对全球季风降水的影响
    全球季风区是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季风的异常活动伴随出现的洪涝和干旱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火山活动作为自然外强迫中的重要因子,能够通过喷发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产生冷却作用,减弱全球水循环。因此理解火山爆发对全球季风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