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东亚夏季风降水季节性推移的第二阶段。梅雨期通常存在持续性降水,并与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梅雨锋密切相关。由于梅雨锋的准静止特征,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区)经常会遭遇一系列沿着梅雨锋自西向东移动的对流系统影响,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
2016年夏季,一次典型的梅雨期暴雨过程袭击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本次强降水从6月30日0时持续至7月6日6时,武汉市国家级台站的降水总量达到了破历史纪录的582.5mm,多个台站记录的逐小时降水强度超过50mm h-1。暴雨的覆盖面积广、总量大,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总量都达到了500.0mm(图1a)。7月1日和3日,长江第1号洪峰和第2号洪峰先后在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形成(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市由于地势相对较低(图1b),暴雨造成的洪涝淹没了多条城市主路、车辆和建筑物。总体而言,本次强降水过程导致我国11个省市受灾,其中死亡237人、失踪93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540亿元(约合220亿美元;Zhou et al., 2018),使其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具有重大影响的天气相关自然灾害。
前人使用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模式(CAMS-CSM)对本次强降水事件开展了Transpose 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T-AMIP;Williams et al., 2013)类型的数值模拟(Li et al., 2018)。研究表明,CAMS-CSM能够模拟出本次强降水事件的累积降水空间分布,说明气候模式能够再现本次强降水事件的极端性。但是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模拟偏差,例如低估了最大小时降水强度。特别地,模式高估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模式在大别山的迎风坡形成了稳定而偏强的降水中心,不能成功模拟沿梅雨锋自西向东传播的降水系统。
近日,在CSSP-China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普曦博士在郭准副研究员和Dr. Kalli Furtado指导下,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模式团队和英国气象局合作,使用Met Office Unified Model(MetUM)对本次强降水过程开展了全球模式(UM-GL)和对流解析尺度的区域模拟,系统评估了MetUM对本次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模拟性能,研究了对流解析模式(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CPM)的模拟增值,分析了造成全球模式(UM-GL)偏差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整个强降水过程根据大尺度环流的不同分为两个阶段(图2):第一阶段(P1:6月30日-7月1日)的降水过程主要受西南低涡东移的影响,雨带的位置呈现明显东移;第二阶段(P2:7月2日-7月5日)梅雨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并呈现准静止特征,降水形式主要为连续雨团沿着锋面的自西向东移动。虽然UM-GL能够模拟出P1雨带的东移,但其对降水细节特征的模拟方面存在明显的模式偏差:UM-GL模拟的小雨过多、大雨偏少;模式中的午后降水被抑制、模拟的降水日变化振幅偏强,不能模拟出P2雨团沿锋面的东移特征;特别地,第二阶段(P2)UM-GL低层风场在大别山迎风坡过多的辐合导致模式在该地区产生持续的地形降水,造成UM-GL出现过强的山区降水中心。相对地,CPM更好地再现了P1狭长雨带的东西向分布,更好地模拟了降水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但CPM也存在小雨偏少、大雨和暴雨偏多的模式偏差;CPM成功地再现了本次强降水的日循环,更好地模拟了P2强降水系统沿梅雨锋自西向东的传播特征;特别地,CPM能够成功地模拟P2与降水相关的中小尺度环流,从而改善了UM-GL中高估地形降水的模式偏差。
“本次暴雨属于典型的梅雨期强降水过程,暴雨的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极端性强。对本次事件开展对流解析尺度的数值模拟能够很好地检验模式的模拟能力、分析模式的偏差来源。并通过与全球模式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究对流解析模式对典型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模拟增值”,该文的第一作者李普曦博士补充道。该成果最近在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发表。
文章信息:
Li P, Guo Z, Furtado K, et al. Prediction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ern China flooding events of 2016: Added value of convection-permitting simulati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19: 1-20.
文章链接:
https://rmet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qj.3621
关键词:梅雨期暴雨,对流解析模拟,地形降水,降水日循环,模拟增值
参考文献:
Li J, Chen H, Rong X, et al., How well can a climate model simulate a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 A case study using the Transpose-AMIP experiment. Journal of Climate, 2018, 31(16): 6543-6556.
Zhou C, Wang K, Qi D. Attribution of the July 2016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 Over China’s Wuhan.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18, 99(1): S107-S112.
图形:
图1. (a)2016年6月30日至7月6日降水总量的空间分布(单位:mm);(b)中国中东部的地形分布(单位:m)。图中蓝色实线代表黄河和长江流域,黑点代表湖北省会武汉市。
图2. 观测和模式中逐小时降水的时间演变(时间-经度)图(沿27°N-33°N平均;单位:mm h-1):(a)观测,(b)UM-GL,(c)UM-4p4,(d)UM-2p2。图(a)中的两个红色虚线框分别为本次降水过程的第一阶段(P1:2016年6月30日0时至7月1日23时)和第二阶段(P2:2016年7月2日0时-7月5日23时)。
附件下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气所研究表明对流解析模式能够更好地模拟2016年中国东部典型梅雨期暴雨过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相关话题/过程 系统
2014年1月武汉PM2.5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机制研究
我国中东部地区在冬季经常发生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过程,大范围区域灰霾与城市间灰霾的关联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卢苗苗博士和唐晓副研究员等在“Investigating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PM2.5 Pollution during January 201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AAS封面故事:探索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
《大气科学进展》2019年第7期封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书涛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胡正华教授和安徽省气象局卢燕宇的合作研究成果“基于温度、降水、叶面积指数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被选为大气所主办的英文期刊《大气科学进展(英)》(Advances in Atmospheri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利用100公里分辨率的气候系统模式准确模拟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TC) 作为作为最为剧烈的极端天气过程之一,一方面能从热带洋面为陆地带来充沛的降水,另一方面也对受其袭击的沿海城市地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利用气候系统模式进行热带气旋的模拟和预测是近年来热门的方向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公里及以上水平分辨率的全球高分辨率模式能较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研究发现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热带太平洋海气CO2通量年际变率偏差的原因
近年来,国际上许多气候模拟中心开始在其气候系统模式中引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块,构建地球系统模式,从而在气候变化模拟中更好地反映海洋碳循环与气候的反馈作用。但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耦合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利用地球系统模式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前有必要评估地球系统模式对海洋碳循环的模拟效果。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源还是汇?
当谈到农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效应贡献时,大家想到的往往是旱地氧化亚氮(N2O)和水田甲烷(CH4)排放,常常忽视了高水肥投入、轮作和秸秆还田等管理措施产生的农田固碳效应,综合考虑碳循环和温室气体交换过程,农田到底是总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还是吸收汇? 大气所地气碳氮交换研究团队在汾渭平原典型冬小麦-夏玉米轮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华北春季极端“倒春寒”的特征和环流演变过程
东亚地区冬季寒潮/冷涌通常伴随强烈的西伯利亚高压加强和表面气温下降,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给公众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其变化特征和机制。但是,春季的冷事件(俗称“倒春寒”)却鲜有研究涉及。我国华北地区是重要的冬小麦产区,春季是冬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极端“倒春寒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考虑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动及土壤冻融界面变化的高分辨率陆面过程模式发展及其应用
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动及土壤冻融界面变化影响陆地水热过程以及陆气间水分能量交换。在陆面过程模式中合理表述这些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陆地生态水文过程与陆气相互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谢正辉研究员、曾毓金博士、刘双博士等同时将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及冻融界面变化等参数化方案与已有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山东省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上空红色精灵母体闪电的定位结果分析
雷暴系统通过其内部的闪电电荷传输在中高层大气中产生了多种形式的瞬态发光现象,如红色精灵、巨型喷流和蓝色射流等。 基于闪电近地空间效应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高鹏博士研究团队利用长基线闪电定位网中的甚低频-低频磁场天线记录到了同2015年夏季中国山东省一次不对称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上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台风双眼墙结构及其眼墙替换过程的研究进展
在台风研究领域,对于台风结构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强度变化一直是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强台风发展过程中,大约有80%的台风在主眼墙(primary eyewall formation)外侧可以产生闭合的外眼墙(SEF;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形成所谓的台风双眼墙结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系统五“面向地球科学的高性能计算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自开工建设以来,工程经理部、工程办公室及各系统按照国家、中科院及大气所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合同进度及要求,实时跟进,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展。 其中“面向地球科学的高性能计算机”是装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地球系统模拟和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的重要工具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