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研究揭示历史0.5℃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变化可作为未来预估保守估计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其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其后,对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上升0.5℃所带来的气候影响的研究成为《巴黎协定》后科学议程中的热点问题。已有许多研究利用区域或全球模式预估结果研究1.5℃相对于2℃所能避免的气候影响,然而由于气候模式自身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模式预估结果的可靠性仍需进行考量。
  在历史观测记录中,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经历过0.5℃的上升,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与半摄氏度增暖相关的观测中气候变化可能与未来的预测类似。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赵思遥在导师周天军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将中国观测记录中的极端高温变化与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CESM)专门用于研究1.5℃和2℃温升情境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实验预估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这一假设。从空间累加的角度看,中国在0.5℃历史增温下的极端温度变化是可以被检测到的。夜间极端高温比日间极端高温表现出更显著的强度、频率上的增加。与模式历史模拟实验对比可以看出,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历史0.5℃升温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的变化。与频率和持续时间指数相比,模式历史模拟实验能够更精确的再现观测中极端高温强度指数的变化。而对于未来0.5℃额外增温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的变化,观测可以作为日间极端高温变化的保守估计,而夜间极端高温则显示出与历史观测类似或较弱的变化。研究还指出,未来可能的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将加剧我国极端高温的增加,这种现象在日间极端高温上可能体现的更加明显。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气溶胶减少,当前严重污染的地区需要得到更高的重视。
  文章第一作者赵思遥表示“观测数据中0.5℃全球增暖背景下的气候影响可以作为评价气候模式模拟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作为对未来区域尺度预估结果的保守估计。这为气候变化和适应以及气候模式的开发和预测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上述成果于近日发表在AGU旗下学术期刊Earth’s Future。
  Zhao S, Zhou T. Are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Heat Extremes Associated with a Half‐degree Warming Increment Analogues for Future Projections? Earth's Future (2019) doi:10.1029/2019EF001237
文章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29/2019EF001237

图1. CESM Low-warming预估实验结果中0.5℃额外增温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的变化。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代表中国大陆1991-2010年期间与1961-1979年期间相比发生特定变化的陆地面积百分比。红色实线为CN05.1观测数据的结果。紫色实线为CESM模式预估集合平均结果,紫色虚线为CESM模式预估各成员结果。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观测 历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AAS封面故事| 半潜式海洋气象探测无人艇:自动部署的海上气象水文观测站和海上探空站
    我国海岸线漫长,沿海经济发达,临近大陆和岛屿的海域辽阔,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随着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上交通运输、渔业养殖、油气开采、科学研究、旅游和军事等活动日益频繁。然而,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濒临海域的气候多变,气象条件和海陆环境复杂,经常发生台风暴雨、大风、风暴潮、大雾和海上强对流天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中科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举行奠基仪式
    11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奠基仪式在柳城畲族镇上黄村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大气所党委副书记王生林,科技处长张璐,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金华市副市长祝伦根,武义县领导姚激扬、李唯、叶河等领导嘉宾参加了奠基仪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衢州暴雨和强对流观测与预报研究试验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19年11月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衢州暴雨和强对流观测与预报研究试验基地揭牌仪式在衢州气象局隆重举行。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王生林、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主任雷恒池、副主任胡朝霞、高守亭研究员、平凡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张璐等一行九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出席揭牌仪式还有衢州市副市长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暨第四次太阳观测及台站运行研讨会召开
    9月23-28日,由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及“第四次太阳观测及台站运行研讨会”在青海德令哈举行。  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以国家天文台主持的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国家天文台参与首次发现提供黑洞吸积燃料的内流观测证据
    国家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天文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合作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核区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提供吸积燃料的快速内流物质,完成了黑洞吸积物理图像的最后一块拼图,在黑洞吸积物理、活动星系、黑洞和星系共同演化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成果论文于9月5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观测任务圆满完成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1)观测自2015年1月7日开始,历时4年,最终于美国时间2019年2月13日圆满结束。由国家天文台BATC课题组主导的该巡天项目利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2.3米Bok望远镜和375个夜晚完成了北银冠天区5200平方度的g和r波段观测,将为即将到来的暗能量光谱巡天项目(D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理论物理所在提出利用视界望远镜的偏振观测探索轴子方面取得进展
    拥有极高空间分辨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让我们人类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黑洞视界附近发出的电磁辐射,辐射环内部的阴影则是目前最直接的黑洞这一理论概念的证据。这次观测的数据被广泛应用在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物理、研究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同年9月份EHT团队获得300万美元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人员观测并解释海底反射会聚现象
    在深海声道条件下,海水折射效应会使声场出现会聚效应;在不完全声道条件下,海底斜坡、海底山和海沟等海底地形的变化对声场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深海复杂环境下的声传播特性,中科院声学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在中国南海开展了一次综合性的海上实验。张鹏博士及李整林研究员等人在海底地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声学所首次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声学综合观测
    声学综合观测区域(图/吴玉泉)  在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以下简称九北),声学所水声工程中心副研究员吴玉泉博士担任“九北”考察队声学观测组的组长,首次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声学综合观测,取得了大量详实的试验数据。  吴玉泉博士率队在北纬79度至84度,西经154度至168度区域内开展了为期15天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拓扑保护的单向辐射导模共振态观测
    高密度、高带宽、大容量的全光互联技术在高速通信系统、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光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受制于链路损耗,而集成器件中光的辐射是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只有部分光辐射能被有效利用。因此,实现光的定向辐射是降低光链路损耗,提升光子集成规模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定向辐射大多通过分布式布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