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研究揭示不同可降水量资料在中亚地区的适用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是全球主要的干旱区之一。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对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水汽是全球水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对气候系统以及水资源都有着重要影响。揭示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理解中亚地区水循环变化规律的基础。
  观测资料在中亚地区存在站点稀疏、时间不连续等问题,因此,科学界期望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可以作为传统观测资料的重要替代,但是,关于二者在中亚地区的适用性尚缺乏系统评估。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江洁在其导师周天军研究员和张文霞博士指导下,基于探空站资料,评估并指出了两套卫星资料AIRS-only和AIRS/AMSU在中亚地区具有可靠性;随后基于AIRS/AMSU卫星资料,评估了8套常用的再分析资料的质量,包括ERA-Interim、ERA5、NCEP1、NCEP2、CFSR、JRA55、MERRA和MERRA2。结果表明,ERA5和MERRA2较之其它再分析资料更适用于研究中亚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而NCEP1和NCEP2对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有明显的高估且相关系数最低,因此不适宜用于中亚水循环的研究。不同再分析资料之间的质量差异来源于模式、同化方案、同化数据和分辨率等方面。他们指出不同资料在气候态和年际变率上各有优劣,在该研究中无“最优”再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们采用不同再分析资料的技巧权重,构建了一套多资料集成数据,这套基于技巧权重的数据较之算术平均值和原始的再分析资料更接近实际观测。分析表明,中亚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年际变率的第一模态受局地水循环调控,第二模态受北大西洋遥强迫作用。
  “这一工作的价值之一在于我们评估了最为常用的几套再分析资料在中亚地区的适用性,为后续关于大气可降水量的工作提供参考。此外,将求取技巧权重均值的方法应用于再分析资料是融合各种再分析资料的新尝试,该方法过去多用于多模式评估”,该文第一作者江洁说。
  上述成果近日于AGU旗下学术期刊Earth and Space Science在线发表。
  关键词:中亚 可降水量 探空站 卫星资料 再分析资料 评估
  Jiang Jie, Tianjun Zhou* & Wenxia Zhang:Evaluation of satellite and reanalysis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datasets against radiosonde observations in Central Asia.Earth and Space Science (2018) doi: 10.1029/2019EA000654

  图1. 再分析资料评估结果。再分析资料相对AIRS/AMSU的(a,b)相关系数,(c,d)均方根误差和(e,f)相对偏差。(a,c,e)为区域平均时间序列结果,(b,d,f)为气候态空间分布结果。每一行表示某一月或年平均,每一列表示某一套再分析资料或算术平均值、技巧权重均值。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大气 数据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7年津京冀禁煤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津京冀及周边地区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频繁的雾霾污染大幅度抵消了之前的改善效果。受独特地形,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局地和周边区域高强度的污染排放的影响,津京冀采暖季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燃煤源一直是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物理研究所结合气象、环境资料首次定义中国蓝天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严重的霾事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直到2015年6月11日,许多市民拿起相机,拍下了难得一见的“北京蓝”。而2016年1月18日,北京市环保联合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发布了“北京市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北京蓝” 跃然纸上。北京蓝走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实测揭示北京地区秋冬季颗粒物污染与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
    大气污染除受当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影响外,边界层结构的改变对大气污染的形成与演变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模式可以模拟大气气溶胶与边界层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引起边界层结构的变化仍难于定量。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等揭示2018年夏季东北亚极端高温成因
    2018年7月至8月,东北亚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南部以及蒙古南部等地区遭遇了罕见高温的侵袭,月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许可与研究员陆日宇、毛江玉、中山大学副教授陈锐丹的研究指出,2018年夏季东北亚罕见的极端高温与中纬度异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华北地区大气碳质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大气碳质气溶胶(CA)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CA的观测研究及来源解析一直是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导致华北地区成为我国CA浓度最高的区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全球陆地季风区水循环对全球增暖响应的整体图像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大气持水能力增加,水分和能量平衡过程发生改变,全球以及区域尺度的水循环将随之改变,并进一步影响到全球水资源分布和旱涝灾害的发生,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形态,完整的水循环包括通量和储量;基于区域,水循环包括大气分支和陆面分支。降水、蒸发和淡水通量(即降水与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不同纬度火山爆发对全球季风降水的影响
    全球季风区是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季风的异常活动伴随出现的洪涝和干旱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火山活动作为自然外强迫中的重要因子,能够通过喷发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产生冷却作用,减弱全球水循环。因此理解火山爆发对全球季风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华北地区大气成分长期变化及大气污染治理
    基于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科技部和欧空局合作龙计划、欧盟FP7等项目资助,白建辉博士课题组与欧盟科学家开展多年合作,利用卫星和地面数据研究了华北地区大气成分的长期变化及其变化机制。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兴隆、香河、栾城、禹城站的地面和卫星数据。  主要结果:获得2005-2015年,华北地区4个代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成里京博士在《Science》撰文:全球海洋变暖了多少?
    自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S. Levitus研究员于2000年在Science撰文正式发布第一条全球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时间序列,发现20世纪下半页全球海洋次表层升温的现象以来,全球海洋到底变暖了多少,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2013年发布的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第五期评估报告(IPCC-AR5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全球火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陆地生产力的影响
    火是地球系统的重要扰动因子。每年,全球森林因为火燃烧而损失的碳达到2.0 PgC(20亿吨),相当于人为碳排放总量的20%。此外,火排放会生成大量臭氧和气溶胶(例如PM2.5)等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造成影响。这些污染物也会对植物健康和森林生产力造成影响,从而间接改变生态系统碳收支。其中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