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北地区大气成分长期变化及大气污染治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基于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科技部和欧空局合作龙计划、欧盟FP7等项目资助,白建辉博士课题组与欧盟科学家开展多年合作,利用卫星和地面数据研究了华北地区大气成分的长期变化及其变化机制。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兴隆、香河、栾城、禹城站的地面和卫星数据。
  主要结果:获得2005-2015年,华北地区4个代表性站点大气成分(NOx、SO2、O3、HCHO-甲醛、AOD、PM2.5等)的变化规律,对华北大气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太阳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深入认识。2005-2015的10年间,1)卫星数据表明,华北地区HCHO、NO2、O3的柱浓度、AOD等为增加趋势,SO2为下降趋势。这表明华北的HCHO及其产生源、NO2排放、气溶胶在增长,SO2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大气本底网兴隆站地面数据表明,NO2、SO2在下降,但PM2.5、O3在增加。
  因而,提出大气成分的变化机制(1):在大气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中,污染物(NOx、SO2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包括生物源和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AVOCs)与OH自由基共同参与,生成新气液固相(GLPs)成分。其中,1)AVOCs和BVOCs在大气成分变化以及不同相态间的转化中起着桥梁作用,2)大气中各种物质利用和消耗着UV和VIS(可见光辐射)能量。

  近10年,华北地区VOCs的增长是造成华北AOD增加、兴隆PM2.5和O3增加的主要原因。(注:大气中VOCs参与大气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产生甲醛是甲醛的一个重要来源)。
  综合大气成分、太阳辐射多年的研究结果,提出治理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一些建议:
  a)重点并严控各类AVOCs排放源(涂料和表面相关工业、化学工业、电力生产、石油燃料燃烧、交通或尾气排放、涂装作业、汽油蒸气和液化石油气、烹调烟雾等)的排放。
  b)控制人为因素引起的BVOCs排放,包括控制生物质(秸秆、植物凋落物等)燃烧、城市植物修剪时间选择在16:00之后,从而控制因BVOCs排放导致的光化学污染物产生。
  c)在现有基础上,加倍控制NOx、SO2等的排放,仅仅维持原有的减排力度远远不够。这是因为BVOCs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和近些年VOCs排放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消减后期经化学和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PM2.5、O3、PAN等)。
  d)控制NO2排放比控制SO2排放更为重要。研究发现NO2比SO2具有更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e)控制PM2.5之时,应同步控制高浓度O3光化学生成,特别是夏季。
  详细内容请参阅Bai, J.H., G. de Leeuw, R. van der A et al., 2018.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https://doi.org/10.1016/j.atmosenv.2018.07.004 及其后附文献。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大气 控制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大气所成里京博士在《Science》撰文:全球海洋变暖了多少?
    自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S. Levitus研究员于2000年在Science撰文正式发布第一条全球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时间序列,发现20世纪下半页全球海洋次表层升温的现象以来,全球海洋到底变暖了多少,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2013年发布的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第五期评估报告(IPCC-AR5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全球火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陆地生产力的影响
    火是地球系统的重要扰动因子。每年,全球森林因为火燃烧而损失的碳达到2.0 PgC(20亿吨),相当于人为碳排放总量的20%。此外,火排放会生成大量臭氧和气溶胶(例如PM2.5)等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造成影响。这些污染物也会对植物健康和森林生产力造成影响,从而间接改变生态系统碳收支。其中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人类活动使中亚地区近五十年夏季降水增加
    中亚地理上位于欧亚大陆内陆,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区域,但是该地区的干旱性气候使得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属于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当前关于中亚降水长期变化机制的研究较为匮乏。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彭冬冬与其导师周天军研究员、张丽霞副研究员,通过分析台站及多套格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证明对流解析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对东亚夏季降水日循环的模拟能力
    对流参数化是造成天气和气候模式对降水的模拟存在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气候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不断提高。当水平网格距精细到4km或更高时,模式能够去掉深对流参数化过程从而显示解析深对流,这类模式称为“对流解析模式”(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对流解析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揭示青藏-伊朗高原夏季热力强迫对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调控作用
    青藏-伊朗高原动力和热力强迫作用对亚洲季风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多强调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在对流层低层激发环流异常进而导致亚洲夏季风的异常。然而人们对青藏-伊朗高原热力强迫如何通过影响周边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影响亚洲季风的认识仍旧不足。导致这一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青藏-伊朗高原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AAS封面故事:地球静止轨道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将有效改进局地强风暴预报
    《大气科学进展》2018年第10期封面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气象卫星合作研究所、国家环境卫星信息和服务局卫星应用和研究中心及海洋大气研究办公室大西洋海洋和气象实验室的科学家团队撰写的“Value-added Impact of Geostationary Hyperspectral Infrared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从位涡梯度的角度研究北极增暖对大气阻塞的影响
    近二十年来冬季北极显著的增暖,而东亚显著地变冷并且极寒天气频发。已有的研究表明东亚变冷是与乌拉尔阻塞频繁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北极增暖(主要是巴伦支-喀拉海)是如何引起乌拉尔阻塞的变化而影响中纬度极寒天气,这是一个没解决的难题。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罗德海研究员与博士研究生陈晓丹、纽约州立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揭示夏季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的季度预测现状
    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作为西北太平洋/东亚地区夏季环流异常的最主要模态,显著影响东亚夏季气候。例如,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惨重。在这一年,东亚-太平洋地区对应着显著的EAP遥相关型(图a)。然而,如此强的环流信号,现阶段气候系统模式却无法有效预测出相应中高纬度的分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发现气候模式分辨率过低可能低估未来的梅雨降水变化
    气候模式是进行未来气候预估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以“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为代表的多模式预估结果是当前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资料依据。但是,参加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众多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仍然较粗(~100-200KM),不能够很好地分辨区域尺度的降水系统,比如位于长江流域的梅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中科院大气所揭示不同纬度火山对太平洋海温的影响
    火山活动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因子,在过去千年气候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火山爆发后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会进入平流层低层,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产生冷却作用。火山作为一种影响气候的重要自然强迫因子而备受关注。  自1980年代以来,科学界开始注意到火山爆发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具有紧密的统计关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