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研究揭示海温对20世纪全球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全球陆地季风区降水充沛,全球约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该区域,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全球季风区通常被划分为六个子季风区,包括北半球的北美季风区、北非季风区和亚洲季风区,以及南半球的南美季风区、南非季风区和澳洲季风区。季风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对水循环有重要影响,理解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季风降水的未来预估、水资源规划、旱涝风险规避和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20世纪以来,观测证据表明全球季风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1901-1955年季风降水显著增加,随后至1990年季风降水显著减少。关于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机制,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后半叶。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江洁在其导师指导下,基于两套观测海温驱动的大气环流模式的结果以及理想海温试验,揭示了热带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变化对20世纪全球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化的调控作用。观测海温驱动的大气环流模式能够再现观测中季风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北半球季风区降水起主导作用的特征。水汽收支的结果表明季风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主要由与大气环流变化有关的水汽垂直输送项的动力项引起,与水汽含量变化有关的水汽垂直输送项的热力项在两个时段均有利于季风区降水增多。北半球季风环流的增强(减弱)及Walker环流的增强(减弱)与季风降水增强(减弱)直接相关,而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受热带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温的调控作用。分析表明,北大西洋呈暖海温异常(AMO正位相),或赤道东太平洋呈冷海温异常、副热带西太平洋呈暖海温异常(PDO负位相)均有利于对流层厚度的经向梯度增大、季风环流增强,有利于更多水汽输送至季风区,最终引起季风降水的增多。
  文章第一作者江洁表示“这一工作的价值之一在于对内部变率如何影响季风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为季风降水的短期预估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上述成果近日于Journal of Climate发表。
  关键词:全球季风 年代际变化 海温 季风环流
  Jiang Jie, Tianjun Zhou. 2019. Global monsoon responses to decad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Evidence from AGCM simulations. Journal of Climate, doi: 10.1175/JCLI-D-18-0890.1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metsoc.org/doi/10.1175/JCLI-D-18-0890.1

图1 北大西洋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全球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化的调控作用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观测 大气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大气所通过反演技术改进了中国氨气排放清单
    氨在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它在大气中可与酸性气体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等二次气溶胶,是雾霾期间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成分。虽然氨在大气中可以中和酸性物质,起到调节pH的作用(如,缓解酸雨),但氨气及其反应产物铵盐还可以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到达地表,引发土壤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海洋性大陆是澳大利亚越赤道气流的重要成因
    澳洲北部越赤道气流是南北半球间质量、动量和能量输送的主要纽带之一,它作为亚澳季风子系统之一,对亚洲天气和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亚澳越赤道气流的形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亚洲夏季风环流和降水。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庄默然和段安民研究员基于大气模式的模拟结果,探讨了多个影响因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揭示人为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东亚冬季气温长期趋势的贡献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几十年来全球平均温度也在不断升高,但由于受到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调制,全球不同地区的增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东亚地区近年来就表现出显著的冬季降温趋势,并多次遭遇寒潮、低温暴雪等极端事件的影响。可见,定量揭示气候系统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最近几十年东亚冬季温度趋势的相对贡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氨对华北地区重污染形成的影响
    氨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碱性气体,可以与对流层中的酸性气体反应和颗粒生成颗粒态铵,成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化学成分。由于氨-铵的气-固分配依赖于大气温度、湿度和酸性物质含量等,相关过程很复杂。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以减少SO2和NOx的排放,但是氨气排放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大量氨气的存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表明对流解析模式能够更好地模拟2016年中国东部典型梅雨期暴雨过程
    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东亚夏季风降水季节性推移的第二阶段。梅雨期通常存在持续性降水,并与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梅雨锋密切相关。由于梅雨锋的准静止特征,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区)经常会遭遇一系列沿着梅雨锋自西向东移动的对流系统影响,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  2016年夏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17年津京冀禁煤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津京冀及周边地区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频繁的雾霾污染大幅度抵消了之前的改善效果。受独特地形,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局地和周边区域高强度的污染排放的影响,津京冀采暖季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燃煤源一直是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物理研究所结合气象、环境资料首次定义中国蓝天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严重的霾事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直到2015年6月11日,许多市民拿起相机,拍下了难得一见的“北京蓝”。而2016年1月18日,北京市环保联合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发布了“北京市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北京蓝” 跃然纸上。北京蓝走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实测揭示北京地区秋冬季颗粒物污染与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
    大气污染除受当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影响外,边界层结构的改变对大气污染的形成与演变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模式可以模拟大气气溶胶与边界层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引起边界层结构的变化仍难于定量。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等揭示2018年夏季东北亚极端高温成因
    2018年7月至8月,东北亚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南部以及蒙古南部等地区遭遇了罕见高温的侵袭,月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许可与研究员陆日宇、毛江玉、中山大学副教授陈锐丹的研究指出,2018年夏季东北亚罕见的极端高温与中纬度异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华北地区大气碳质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大气碳质气溶胶(CA)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CA的观测研究及来源解析一直是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导致华北地区成为我国CA浓度最高的区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