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干扰因子之一,而昆虫与其寄主树种的物候关系往往决定了虫害的严重程度。在昆虫与寄主树种的物候高度同步的年份,爆发森林虫灾的风险增加。为了减少虫害的影响,树木进化出一种防御策略:在被昆虫啃食后,会在下一年提前萌芽,增加昆虫发育和树木萌芽之间的时间间隔,降低与昆虫的物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许多研究发现增温会改变寒冷区域冬季土壤的冻融过程,如开始、结束日期,冻融频率及强度。一些冻土培养实验证明当土壤融化时土壤有机碳会暴露于空气并被微生物分解,且富碳的冻土可能会通过生态系统呼吸(Re)向大气释放更多的CO2,因此理解增温如何影响冻土区生态系统冻融期的机制至关重要。然而,以往研究大都来自潮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季节性节律是有机体响应气候变化的最强指标之一,对微生物群落季节动态的探索,有助于预测微生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前人研究集中在日长或养分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对微生物群落季节动态的影响,但缺乏不同纬度条件下温度变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影响方面的研究。为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张更新研究员课题组采集了中国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非传统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是国际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手段,近些年来“非传统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在所有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中,汞(Hg)的毒性位居首列,备受政府和公众关注。因此,通过运用汞稳定同位素“指纹”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内流区(图1)约占整个高原面积的1/3(7.08×105 km2),拥有超过66%的高原湖泊总面积和55%的湖泊总数。近几十年,内流区水文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增加、湖泊扩张以及陆地水储量上升,而这些变化的驱动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从内流区大气水汽来源与收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其与降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盐分是驱动湖泊及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但其对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还缺乏广泛研究。为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孔维栋研究员课题组采集了青藏高原25个盐分范围为0.46-118.07g/L的湖泊表层水样品,通过针对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盐分对细菌多样性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丁林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对藏南桑桑地区基性片岩原岩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的研究,将大印度的南北向范围限定在~2400 km,并认为印度-欧亚大陆初始碰撞发生在北纬低纬度地区。该成果近期以“The latest Jurassic prot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阿姆河、锡尔河和塔里木河等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为下游20多亿人口提供水安全,同时也是地球上两大环流—季风和西风交汇碰撞并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区域。降水是水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水文模型模拟陆面水文过程的重要输入。模型结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2019年11月15日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83个院属研究所进入相关学科ESI全球前1%行列。我所生态环境和地球科学首次进入全球前1%行列,52篇论文进入前1%高被引论文序列,其中地球科学35篇,环境科学/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PETM(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发生在距今约5600万年前,是新生代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全球快速升温事件。在此期间,大量轻碳(13C同位素含量较少的碳)从岩石圈释放到大气海洋系统中,造成了地球表层碳库中的碳同位素组分发生了显著的负漂。****们认为PETM时期的碳释放触发了(或者至少加剧了)这次全球升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地球是目前认定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其核心因素就是地球保持了适合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相对恒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构造活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驱动的硅酸盐风化和有机碳埋藏长期被认为是新生代全球变冷和地质碳循环演化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自Raymo等提出“高原隆升加速消耗CO2从而驱动气候变冷”的假说以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过去30多年气候正变得更加温暖湿润,预估本世纪末高原气温将增加2.8℃–4.9℃,降水增加15%–21%。这种温度与降水格局的改变无疑会对高寒植被生长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深刻影响,而增温>2℃被认为是导致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变化的一个风险阈值。但是,现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2019年09月20日,Science杂志刊出由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该成果对青藏高原始新世古高度进行了模拟,并对Botsyun等(2019)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Revised paleoaltimetry da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针对高原碳库大小和格局,过去研究做了大量有益尝试,但不同研究给出的估算结果差异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研究样点的代表性有限、覆盖范围不同;另一方面,多年冻土碳库的形成是在漫长历史气候变迁中发生与发展的结果,而当前碳库估算都是基于现代气候条件,未考虑古气候变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近地层的能量闭合问题,即涡动相关方法(Eddy covariance,EC)测量到的感热通量(H)与潜热通量(LE)之和一般总小于近地层的可利用能量(净辐射Rn与土壤热通量G之差),已经成为困扰地气间相互作用研究的瓶颈之一。研究发现,大部分EC站点观测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之和低于可利用能量,两者的差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已有研究表明,冰川固碳微生物固定的有机碳贡献了冰川有机碳储量的75%-95%,这些冰川中的有机碳对下游水体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但冰川融化后这些冰源固碳微生物归趋、演替规律及其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尚未研究。 为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孔维栋研究员课题组在青藏高原枪勇冰川融水不同断面采集水体样品,系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约三分之一的人类活动累计CO2排放量,减缓了气候变暖。1960年代以来,全球陆地碳汇增加了近一倍,对气候变暖的减缓作用持续增强。大气CO2升高是陆地碳汇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但是,CO2对陆地碳汇施肥效应的定量估计仍不明确。难点在于,多模型间全球尺度结果差异较大,而野外CO2施肥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固碳微生物是湖泊、海洋等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虽然其总生物量不足全球自养生物总量的1%,但每年的固碳量可达到48.5 Pg C,约占全球总初级生产力的一半,是全球碳循环过程的重要一环。固碳微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受盐分、养分及温度等多种环境因子共同驱动。湖水盐分升高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近年来,青藏高原内陆封闭湖泊呈现快速扩张趋势。尽管已有一些研究估算了湖泊面积和水量的相对变化,但由于湖泊测深数据的缺乏,使得湖泊水量变化比例估算研究相对较少,限制了对水量变化幅度的认识。基于长江源区两个大型湖泊——赤布张错和多尔索洞错的实地测深结果,通过插值获取湖泊水下地形,进而估算了湖泊的水量赋存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西藏色林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印度季风与西风相互作用的过渡带,湖泊面积由1976年的1667平方公里扩大到2017年的2389平方公里。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将色林错地区作为重点地区之一,重点关注该区域的气象、湖泊、河流、冰川、大气状况和生态系统的近期变化以及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的湖泊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并在近几十年来呈现迅速扩张趋势。基于多时相Landsat影像和SRTM数据,对高原中西部大于10km2的150个封闭湖泊1976年以来的湖泊水量变化进行估算,并根据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的流域边界划分为冰川补给和非冰川补给湖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1990年,多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积雪是欧亚大陆雪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洲淡水资源的主要储存形式之一,该地区的积雪水文过程对高原局地乃至东亚地区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生态系统、天气、气候以及水文循环过程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风吹雪作为一种特殊的质能输运形式,通过对雪粒的输运以及输运过程中发生的风吹雪升华显著地影响地表积雪的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晚中新世时期(约11.6-5.3百万年前),陆地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了系列重大转折,包括亚洲内陆在内的陆地大面积干旱化,C4植物扩张及相应的哺乳动物群落转型等。CO2和构造活动(如青藏高原隆升)作为陆地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在晚中新世陆地气候和生态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仍存在争论。 最近的晚中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植物叶蜡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含量,碳优势指数(CPI)和平均碳链长度(ACL))及其氢同位素值(δ2Halk)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古环境恢复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无法区分植物种类、温度和/或降水量等气候变化影响这些指标的程度,尤其是对占据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处三分之一面积的高山草甸。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是全球典型的碰撞造山带,大地震的发生影响着长达2500公里的人口密集地区。2015年4月25日在造山带中部尼泊尔地区发生的7.8级地震,造成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发生长120公里、宽80公里的断层破裂。 自1984年地震学家Ni和Barazangi首次发现主喜马拉雅逆冲断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物候是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一,它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气温的变化。过去几十年的全球温度观测数据显示在1998年至2012年期间,存在全球变暖速率放缓的现象(被称为Warming Hiatus),但是Warming Hiatus对全球的植被物候有什么影响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多数植物的早期物候随增温提前已成为共识。但有研究发现这种提前趋势放缓,甚至出现了相对稳定或者延迟的趋势。这种植物物候随增温而出现的非线性或逆向的变化被认为是由干旱、光周期或者养分限制等引起。然而,很少有人定量评估气候昼夜非对称性增温模式对早期物候序列的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理论上,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我国西部冰冻圈受周边南亚等地区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在西风和季风相互作用下,人类活动释放的大气汞污染物跨境输入和沉降到西部冰川区。冰尘是消融季冰川表面大量聚集的深颜色粉尘物质(图1a)。随着气温升高和融水增加,冰川微生物以大气粉尘物质为养分,并包裹这些粉尘颗粒物,进行大量繁殖,最终形成冰尘(图1b)。冰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理解东亚夏季风大气动力机制对预测东亚气候和生态格局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低、中纬大气环流系统复杂的交互机制,东亚夏季风强度及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和驱动机制仍存在不确定性。现代气象和气候学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控制着东亚季风性降水空间分布,如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的“北涝南旱”或“南涝北旱”降水分布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湖泊众多,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超过1200个,总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一半以上。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藏高原内陆湖泊出现快速扩张,2010年前后湖泊扩张速度显著放缓,但近期高原湖泊再次出现极端扩张,如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和青海湖。目前对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出现极端变化的原因研究仍较少。2015/20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基于青藏高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时空分布研究发现,在印度季风的驱动下,南亚排放的POPs可以翻越喜马拉雅到达青藏高原。但到目前为止,“POPs如何跨越喜马拉雅”这一科学问题尚未得到明确的解答。鉴于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龚平副研究员、王小萍研究员与合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数量大,多栖息在土壤较为疏松的坡地和河谷地带。因被认为是草场退化的元凶,一直被当作灭杀的对象。青藏高原拥有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寒草原和草甸,近30年来面临严重的退化压力。过度放牧、气候变化与鼠兔活动是草地退化的三个重要驱动因子。以往研究指出,过度放牧造成的植被盖度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地表蒸散发是地球系统水循环、能量循环和碳循环的关键环节。学术界对典型生态系统蒸散发动态过程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进展,然因涡度相关通量塔的观测仅能代表其所在源区,如何准确获得大尺度的蒸散发结果素来是水文气象领域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陆面过程模式和遥感蒸散发模型的兴起为获取大尺度蒸散发提供了有力工具,然此类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由陈发虎所长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中科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Denisovan mandible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于北京时间2019年5月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Preliminary result for Rupture Process of Apr. 24, 2019, M6.3 Earthquake, Motuo, China王卫民1 何建坤1 郝金来2 姚振兴2 1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多数原位增温试验表明增温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然而,由于这些原位增温试验进行的时间较短,尚未观测到那些追踪气候变化的植物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理论上,原位经历增温的物种可能最终会与追踪气候变化的物种相遇,从而共同影响增温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模式。然而,到目前为止物种获得与丧失对物种丰富度净变化的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裴顺平研究员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莱斯大学的钮凤林教授及其他合作者的研究论文“Seismic velocity reduction and accelerated recov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西宁盆地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展生长的“前哨”, 也是东亚季风湿润气候向中亚内陆干旱气候过渡的核心地带. 盆地内堆积了厚层、几乎连续的以细粒河湖相为主的新生代沉积物, 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尤以产中国早中新世标准动物群-谢家动物群而著名, 顶部河流阶地上覆盖了厚层风成粉尘堆积, 它们详细记录了亚洲内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湖气相互作用特征参数和湖气间水热通量交换在湖泊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与响应模拟研究中至关重要,并且湖泊湖面蒸发是湖泊流域水量平衡研究的重要分量。在以往针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湖的湖面蒸发研究中,人们基于纳木错湖的水文气象及卫星遥感观测资料进行湖面蒸发估算,但不同研究结果在其季节变化和年总量上显示出显著的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南亚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是全球气溶胶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这些污染物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可以随大气环流输送到周边地区。已有研究表明,南亚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区域,影响了高原的大气质量,也给“亚洲水塔”的水资源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南亚气溶胶的源区排放特征是理解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冷冬对农牧民生活、畜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过去几百年冬季温度变化历史及其驱动因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梁尔源研究员课题组利用2007-2016年期间采集的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公元1340年以来的冬季(11-2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粉尘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因子。粉尘的产生与传输受到区域气候的影响,同时粉尘也会对区域与全球气候造成反馈作用。晚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区就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粉尘源区,通过西风和冬季风环流向下风方向输送大量粉尘物质,在合适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厚且连续的风尘堆积。风尘沉积物对粉尘源区和沉降区气候变化敏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自1884年Blanford首次提出喜马拉雅地区站点积雪与印度西部夏季雨量呈负相关以来,欧亚大陆春季积雪对印度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由于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欧亚大陆春季积雪被列为预报印度夏季降水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气候变暖背景下,欧亚大陆积雪呈减少趋势,器测资料却表明印度夏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大部分高纬度和温带森林树木形成层活动监测揭示,生长季长度是决定森林木材生物量的关键因素。然而,我们在半干旱区对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的监测揭示,形成层细胞分裂周期短的年份不一定形成窄轮,暗示了形成层细胞分裂速率是控制半干旱区木材生物量的主要决定因子(Ren et al. 2015, 2018, Anna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陆地水储量 TWS(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是指储存在地表以及地下的全部水分,包括积雪、冰川、土壤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以及生物水等,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已经发生的冻土退化、冰川退缩、湖泊扩张等现象将对TWS及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当地生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有机气溶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大气能见度、光化学烟雾和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素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毗邻南亚、东亚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受到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的影响。而目前对南亚地区有机气溶胶的基本特征和来源尚未明晰。生物分子标志物因具备特有的示踪作用而成为来源解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重建青藏高原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对于认识印度季风演化和季风/西风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原涵盖这一时段高分辨率的记录总体偏少、分布不均匀(东部、东北部较多,中西部缺少)且环境代用指标复杂多样,使得难以从空间上清晰地认识印度季风的演化及其与西风相互作用的过程。 青藏高原中部位于印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冰川的主要分布区,是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为亚洲地区的大多数人口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近年来,第三极地区的冰川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整体呈退缩趋势。气候变暖过程中出现的冰川退缩,以及伴随的湖泊扩张、冰湖溃决等问题,给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已有的观测资料研究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湖泊众多且分布广泛,其水量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非常敏感,并深刻地影响着地表与大气的水分与能量交换。尽管对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认识,但由于受到数据源的限制,例如测深数据缺乏,卫星测高数据(例如,ICESat和Cryosat-1等)覆盖不全等,仍然限制了对整个青藏高原长时间尺度且全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脉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为亚洲多条大河(雅鲁藏布江、长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到达,高原地区的冰川观测资料不仅少,而且时间也很短。数据匮乏限制了我们对长时间尺度上(几十-几百年)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 在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雅山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