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丁林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对藏南桑桑地区基性片岩原岩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的研究,将大印度的南北向范围限定在~2400 km,并认为印度-欧亚大陆初始碰撞发生在北纬低纬度地区。该成果近期以“The latest Jurassic protoliths of the Sangsang mafic schists in south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the spatial extent of Greater India”为题发表在Gondwana Research上。
大印度代表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前印度陆缘最北端到现今印度大陆俯冲带之间的范围。印度-欧亚初始碰撞之后,大印度向北俯冲到欧亚大陆之下,并在地表增生缩短形成喜马拉雅造山带。虽然现今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南北最宽处不超过300 km,但原始的大印度南北向范围可能达到~1000-2700 km。目前对大印度原始范围认识上的分歧严重影响了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理解,例如:1)印度-欧亚大陆之间>4000 km的碰撞后巨量汇聚如何在大印度的俯冲和欧亚陆内缩短之间进行分配;2)印度-欧亚大陆初始碰撞的古纬度位置;3)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是单阶段还是多阶段。
桑桑基性片岩是出露于印度-欧亚碰撞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的低蓝片岩相高压变质岩(图1),丁林研究员课题组早期工作将其变质时间限定为63-60 Ma,和前陆盆地指示的印度-欧亚初始碰撞时间一致,因此片岩的原岩可能代表了大印度北界的物质组成,其古地理位置可用于约束大印度的空间范围。该成果以桑桑基性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填图、岩石学、锆石LA-ICPMS测年、全岩地化和Sr-Nd同位素分析,揭示出片岩的原岩形成时间为侏罗纪晚期(~149 Ma)(图2),原岩类型以高Ti碱性玄武岩为主,原岩成分和洋岛玄武岩(OIB)类似,原岩形成与大陆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地幔柱活动有关。
前人的古板块重建工作显示,在侏罗纪晚期,印度大陆仍位于南半球,和南极洲、澳大利亚大陆等拼合在一起,同属于南方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图3)。晚侏罗世时期,东冈瓦纳北缘发生大陆裂解,裂解中心自澳大利亚西北缘的Argo深海平原向西穿过大印度北缘,将Argoland陆块从澳大利亚西北缘和大印度北缘分离出去(图3)。裂解过程导致大陆岩石圈的部分熔融和地幔柱上涌,由此产生的岩浆活动在新塑造的大印度北界上形成桑桑基性片岩的原岩。大印度北界的古地理位置应该接近澳大利亚西北缘的Argo深海平原南界,即Exmouth海底高原北缘,据此可限定大印度的南北范围为~2400 km。该结论支持印度-欧亚大陆单阶段碰撞模式,初始碰撞位置在~10°N附近。若此,则初始碰撞以来>4000 km的印度-欧亚汇聚可分解为~2400 km的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和>2000 km的欧亚大陆陆内缩短。
该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490615)、青年项目(41602219)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博士后项目(20160491063)的联合资助。王厚起助理研究员为成果第一作者。
论文信息:Wang H.-Q.*, Ding L., Cai F.-L., et al., 2020, The latest Jurassic protoliths of the Sangsang mafic schists in south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the spatial extent of Greater India. Gondwana Research, 79: 248-262.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42937X19302928
图1 藏南地区地质简图,示桑桑基性片岩位置
图2 锆石协和年龄图和平均年龄图
图3 桑桑基性片岩原岩古地理位置图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GR:变质岩研究揭示大印度南北延伸范围达到~2400km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6-02
相关话题/过程 印度
2019年4月24日西藏墨脱M6.3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Preliminary result for Rupture Process of Apr. 24, 2019, M6.3 Earthquake, Motuo, China王卫民1 何建坤1 郝金来2 姚振兴2 1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Nature Geoscience: 龙门山断裂带同震波速降低和震后加速愈合过程
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裴顺平研究员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莱斯大学的钮凤林教授及其他合作者的研究论文“Seismic velocity reduction and accelerated recov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Science Advances: 欧亚大陆积雪和印度夏季降水负相关现象已消失
自1884年Blanford首次提出喜马拉雅地区站点积雪与印度西部夏季雨量呈负相关以来,欧亚大陆春季积雪对印度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由于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欧亚大陆春季积雪被列为预报印度夏季降水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气候变暖背景下,欧亚大陆积雪呈减少趋势,器测资料却表明印度夏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JGR:陆面过程方案和初边值条件在青藏高原降雪事件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
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区降雪过程频繁发生,降雪和随后的积雪演变在冰冻圈和水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雪的融化和再冻结决定了高原冰川的能量与质量平衡,准确的初边值条件对耦合的大气-陆面模式成功模拟高原雪事件至关重要。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固态降水对陆面物理过程方案和初边值条件的敏感性研究很少。 近日,中国科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2019年度学术研讨会召开
12月2日至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项目2019年度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该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及科研人员等逾200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承办,厦门大学协办。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第四纪科学期刊(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对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多指标首次揭示了遗址不同文化层位的形成过程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泥河湾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边缘、蒙古高原向华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北美新种郊熊发现帮助破解印度熊和郊熊关系之谜
在中新世-上新世的大型熊类中,最出名的是印度熊Indarctos和郊熊Agriotherium。二者个体巨大,分布广泛,发现历史悠久,是中新世-上新世的代表物种。虽然二者在很多特征上十分接近,但是以往并没有证据能够直接联系起二者。因此对于二者的演化关系也一直争议颇多,有的****认为二者非常接近,是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南亚印度熊及其他食肉类研究新进展
南亚西瓦里克是亚洲最经典的化石产区之一,自从19世纪上叶就有大量研究开展,至今仍然是国际古生物的研究热点区域。化石点位于青藏高原南麓,其生物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息息相关。相比起灵长类等热门门类,南亚的食肉目研究则显得稍微滞后,很多分类演化问题悬而未决。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美国自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碳氢组分解耦的煤炭分级气化关键过程实验台进行安装调试
煤炭作为主力能源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煤炭的简单粗放型利用方式也导致了高能耗、高污染、高碳排放的三高问题。通过气化反应,煤炭可以转化为合成气,进而组织高效的联合循环或转化为天然气、甲醇等清洁燃料,气化是实现煤炭高效、清洁、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 相对于传统一步式完全转化的煤气化技术,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热半焦循环流化床高效低污染燃烧及过程匹配技术” 课题年度进展交流会顺利召开
2019年6月25日,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热半焦循环流化床高效低污染燃烧及过程匹配技术”年度进展交流会顺利召开。课题所属项目“基于发电的煤炭热解燃烧多联产技术”负责人、浙江大学方梦祥教授、研究所副所长吕清刚研究员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华电电力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