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碳微生物是湖泊、海洋等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虽然其总生物量不足全球自养生物总量的1%,但每年的固碳量可达到48.5 Pg C,约占全球总初级生产力的一半,是全球碳循环过程的重要一环。固碳微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受盐分、养分及温度等多种环境因子共同驱动。湖水盐分升高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如青藏高原高盐湖泊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低盐湖泊。也有研究发现,高盐湖泊微生物多样性反而高于低盐湖泊,但其机制尚未揭示。青藏高原湖泊分布广泛,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49.5%,其湖泊类型多样,盐分、养分及pH等环境因子差异巨大,是研究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潜力及其环境因子驱动机制的天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孔维栋研究员课题组对青藏高原不同类型(淡水湖、盐湖和超盐湖)湖泊水体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淡水湖(含盐量<1‰)中,固碳微生物数量随着盐分升高而逐渐升高(图1),但是在盐湖(1‰<含盐量<29‰)中,随盐分增加而显著降低,在超盐湖(含盐量>29‰)中则没有明显的变化。湖泊固碳微生物数量与水体总有机碳、总氮及温度显著正相关,表明养分和温度显著提高了固碳微生物数量,并能抵消盐分的抑制效应。在淡水湖和盐湖中,盐分显著降低固碳微生物多样性。但在超盐湖中,固碳微生物多样性随盐分升高而逐渐增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养分显著提高了盐湖固碳微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表明养分可以抵消盐分的抑制效应(图2),说明固碳微生物能够高效利用养分,从而抵御逆境因子对其多样性的抑制,该机制可能是固碳微生物群落在极端环境中的关键生存策略。不同盐分湖泊中固碳微生物类群不同,淡水湖及盐湖中主要为β变形菌,而超盐湖中则主要为更加耐盐和嗜盐的γ变形菌(图3),说明耐盐和嗜盐菌是维持超盐湖高固碳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关键机制。综上所述,高效利用养分和耐盐/嗜盐类群是维持盐湖和超盐湖高固碳微生物数量和高多样性的两个关键机制,可消除盐分对固碳微生物的抑制效应。
该研究成果最近以“Community response of microbial primary producers to salinity is primarily driven by nutrients in lakes”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先导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多个项目的联合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4001
图1 固碳微生物数量随盐分的变化
图2 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随养分的变化
图3 青藏高原湖泊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A:淡水湖,B:盐湖,C:超盐湖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养分消除盐分对青藏高原湖泊固碳微生物群落的抑制效应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6-02
相关话题/微生物 青藏高原
JGR:风吹雪-陆面耦合模式的发展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研究
青藏高原积雪是欧亚大陆雪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洲淡水资源的主要储存形式之一,该地区的积雪水文过程对高原局地乃至东亚地区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生态系统、天气、气候以及水文循环过程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风吹雪作为一种特殊的质能输运形式,通过对雪粒的输运以及输运过程中发生的风吹雪升华显著地影响地表积雪的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青藏高原冰川补给湖泊与非冰川补给湖泊水量变化差异及成因分析
青藏高原的湖泊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并在近几十年来呈现迅速扩张趋势。基于多时相Landsat影像和SRTM数据,对高原中西部大于10km2的150个封闭湖泊1976年以来的湖泊水量变化进行估算,并根据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的流域边界划分为冰川补给和非冰川补给湖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1990年,多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GRL:青藏高原隆升主导晚中新世内陆气候变化
晚中新世时期(约11.6-5.3百万年前),陆地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了系列重大转折,包括亚洲内陆在内的陆地大面积干旱化,C4植物扩张及相应的哺乳动物群落转型等。CO2和构造活动(如青藏高原隆升)作为陆地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在晚中新世陆地气候和生态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仍存在争论。 最近的晚中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GRL: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出现极端变化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超过1200个,总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一半以上。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藏高原内陆湖泊出现快速扩张,2010年前后湖泊扩张速度显著放缓,但近期高原湖泊再次出现极端扩张,如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和青海湖。目前对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出现极端变化的原因研究仍较少。2015/20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ES&T: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何跨越喜马拉雅传输到青藏高原?
基于青藏高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时空分布研究发现,在印度季风的驱动下,南亚排放的POPs可以翻越喜马拉雅到达青藏高原。但到目前为止,“POPs如何跨越喜马拉雅”这一科学问题尚未得到明确的解答。鉴于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龚平副研究员、王小萍研究员与合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Nature杂志发表我所在青藏高原发现丹尼索瓦古老型智人的亮点成果
由陈发虎所长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中科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Denisovan mandible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于北京时间2019年5月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JH:青藏高原湖气相互作用与湖面蒸发在小湖和大湖间存在显著差异
青藏高原湖气相互作用特征参数和湖气间水热通量交换在湖泊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与响应模拟研究中至关重要,并且湖泊湖面蒸发是湖泊流域水量平衡研究的重要分量。在以往针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湖的湖面蒸发研究中,人们基于纳木错湖的水文气象及卫星遥感观测资料进行湖面蒸发估算,但不同研究结果在其季节变化和年总量上显示出显著的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EPSL:追寻千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粉尘踪迹
粉尘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因子。粉尘的产生与传输受到区域气候的影响,同时粉尘也会对区域与全球气候造成反馈作用。晚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区就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粉尘源区,通过西风和冬季风环流向下风方向输送大量粉尘物质,在合适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厚且连续的风尘堆积。风尘沉积物对粉尘源区和沉降区气候变化敏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Climate Dynamics: 树轮记录的青藏高原东南部1340年以来的冬季温度变化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冷冬对农牧民生活、畜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过去几百年冬季温度变化历史及其驱动因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梁尔源研究员课题组利用2007-2016年期间采集的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公元1340年以来的冬季(11-2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JGR: 基于GRACE和冰川水文模型揭示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及原因
陆地水储量 TWS(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是指储存在地表以及地下的全部水分,包括积雪、冰川、土壤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以及生物水等,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已经发生的冻土退化、冰川退缩、湖泊扩张等现象将对TWS及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当地生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