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储量 TWS(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是指储存在地表以及地下的全部水分,包括积雪、冰川、土壤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以及生物水等,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已经发生的冻土退化、冰川退缩、湖泊扩张等现象将对TWS及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及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因此,研究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GRACR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的变化特征,但已有工作大多只集中在单个流域,或者在整个高原尺度上却缺乏对空间不均匀性的探讨。在影响水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方面,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单个分量(比如,湖泊,冰川),缺乏系统分析各水储量分量对TWS变化影响的研究;同时,在气象要素对水储量变化的影响方面,仍缺乏定量和深入的分析。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苏凤阁研究员课题组及合作者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和带有冰川模块的VIC-glacier陆面水文模型,使得分离TWS各分量(e.g., 冰川,积雪,土壤水)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地区(长江源区、黄河源区、雅鲁藏布江上游、印度河上游、高原内流区和柴达木盆地)2003-2014年间陆地水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多源数据分别从水储量分量和气象要素的角度系统的分析了影响水储量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TWS在2003-2014年间呈现高原中北部增加而南部减少的趋势(图1);2)长江和黄河源区在2003-2014年间水储量呈增加趋势,主要由降水增加引起,而雅江呈现水储量减少的趋势,主要由蒸散增大和降水减少共同作用所致;3)从水储量分量的角度看,土壤水增加是长江和黄河源区水储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冰川消融是雅江水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图2); 4)高原水储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气水分收支的调控(图3)。青藏高原东南部,陆地水储量从3月到8月持续增加(图4),与季风系统的发展一致;西北部则从11月到次年4/5月持续增加(图4),与西风系统的发展一致。本研究基于GRACE和冰川水文模型,分别从气象要素和水储量分量的角度,首次系统揭示了2003-2014年间青藏高原各典型地区陆地水储量的变化特征及可能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气候变化对高原陆地水循环影响,为高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下游水资源气候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本研究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孟凡冲,近期以题为“Changes in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during 2003–2014 and possible causes in Tibetan Plateau”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18JD029552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47201, 41871057, 41701075)、“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XDA20060202)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31C11KYSB20160061)的资助。
图1. 2003–2014年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mm/yr)空间分布.
图2. 2003-2014年长江源区(a)、黄河源区(b)、雅鲁藏布江(c)、高原内流区(d)、柴达木盆地(e)、印度河上游(f)基于GRACE的陆地水储量的月时间序列。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有冰川(VIC-glacier模型)和无冰川(VIC模型)模拟的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储量变化。斜线代表水储量变化趋势。
图 3. 2003-2014年,青藏高原月均大气整层水汽辐合量(mm,彩色表示)。图中箭头代表大气整层水汽通量场 (kg.m-1.s-1).
图4. 青藏高原年内各月陆地水储量变化(mm)的空间分布。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JGR: 基于GRACE和冰川水文模型揭示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及原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6-02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系统
GPC:森林更新可以记录青藏高原冰川变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脉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为亚洲多条大河(雅鲁藏布江、长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到达,高原地区的冰川观测资料不仅少,而且时间也很短。数据匮乏限制了我们对长时间尺度上(几十-几百年)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 在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雅山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RSE: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的时空差异及原因研究新进展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且分布广泛,其水量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非常敏感,并深刻地影响着地表与大气的水分与能量交换。尽管对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认识,但由于受到数据源的限制,例如测深数据缺乏,卫星测高数据(例如,ICESat和Cryosat-1等)覆盖不全等,仍然限制了对整个青藏高原长时间尺度且全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JGR:陆面过程方案和初边值条件在青藏高原降雪事件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
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区降雪过程频繁发生,降雪和随后的积雪演变在冰冻圈和水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雪的融化和再冻结决定了高原冰川的能量与质量平衡,准确的初边值条件对耦合的大气-陆面模式成功模拟高原雪事件至关重要。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固态降水对陆面物理过程方案和初边值条件的敏感性研究很少。 近日,中国科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Climate Dynamics:复杂地形湍流参数化提高青藏高原降雪模拟能力
青藏高原气候模拟普遍存在湿偏差。尽管复杂地形的动力过程和物理过程表达不足被认为是模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相关研究进展甚少。其难点在于青藏高原周边地形极其复杂,引起地表湍流拖曳的地形起伏尺度小于当前的模拟网格尺度,即其影响表现为模式中的次网格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中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Nature Communications:气候变暖显著削弱了北半球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夏季碳汇功能
12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汪涛研究员和朴世龙教授及其合作团队题为Emerging negative impact of warming on summer carbon uptake in northern e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Ecology: 近100年来青藏高原灌木线香柏种群更新呈下降趋势
种群更新能力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关键生态指标,然而长期种群更新动态数据的缺乏限制了这一生态指标潜力的发挥。青藏高原拥有已知北半球最高海拔的树线和全球最高海拔的灌木线,是指示全球变化背景下高寒生态系统敏感性与脆弱性的理想生态过渡带。基于中科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近几年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区的研究(Li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GCB:青藏高原植被等绿度线和等温线沿海拔移动速度不一致
气候变暖已经导致青藏高原等温线向高海拔移动。观测和模型模拟研究均表明,气候变暖会引起青藏高原植被绿度增加。那么,等温线上移会不会引起植被等绿度线上移?两者沿海拔移动速度是否一致? 中科院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沈妙根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气候数据研究表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Nature Geoscience: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快速增加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其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而陆地碳汇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十分敏感。陆地碳汇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是目前全球碳循环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1998-2012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变暖速率较之以往明显减缓;与此同期,全球植被生产力的增速有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IJOC: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在青藏高原适用性评估
大气环流在整个气候系统中承担着能量交换、水汽输送等重要传输作用。大气环流的变化是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对大气环流变化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对区域变化进行预测。 目前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多以大气环流指数表征大气环流变化,并且时间分辨率多为年际乃至年代际。这使得部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ACP: 揭示青藏高原内陆大气汞本底、变化特征和原因
汞是一种全球性有毒污染物,大气是汞的重要传输通道。南亚和东亚是世界最大的两个人为汞释放源区,青藏高原地处两大源区之间,是区域大气汞本底观测和变化过程研究的关键地区。此前,青藏高原长序列大气汞观测研究仅限于高原北部的瓦里关和东南部香格里拉,而高原内陆大气汞研究极为稀少,且缺少长期地面观测,难以准确评估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