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我们在海拔4730 m的中科院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建立了大气气态总汞观测平台并开展在线连续观测,这是我国迄今海拔最高的大气汞长期监测点。对2012-2014年的数据序列分析表明,纳木错地区大气气态总汞平均浓度仅为1.33±0.24 ng m-3,是我国已有报道的长期定位大气气态汞浓度的最低值,可代表青藏高原甚至北半球背景浓度水平(图1)。纳木错大气汞季节变化为夏高冬季,日变化为昼高夜低,受局地条件包括大气垂直交换和光化学作用等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来自南亚的长距离传输对纳木错大气汞的季节性变化和高值有一定贡献(图2)。这一成果填补了青藏高原内陆偏远地区大气汞缺乏长期监测的空白,同时为高原内陆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及受印度季风影响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图3)。
该成果于7月24日发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ACP),论文第一作者为殷秀峰,通讯作者为张强弓副研究员和康世昌研究员。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30754、 41630748)、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SKLCS-ZZ-2018)、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
全文链接:
https://www.atmos-chem-phys.net/18/10557/2018/acp-18-10557-2018.html

图1 全球大气汞(气态总汞或气态单质汞)观测站点分布及浓度(纳木错为图中11号站点)

图2 青藏高原纳木错站2012年各季节大气汞(气态总汞)潜在来源分布

图3 纳木错大气汞(气态总汞)及与温度、相对适度和印度季风指数日变化序列正弦曲线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