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同位素负漂(CIE)的结构和幅度是PETM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大部分****认为碳同位素负漂是碳同位素一步快速漂移到最负值并逐渐回返的过程(One-step CIE),并以此为基础对PETM期间气候、环境和生物变化进行研究。在1999年,Bains等曾在Science上声称CIE可能具有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由于证据不足,他们的观点很快被绝大部分****所抛弃。CIE的幅度可以用来估算PETM期间碳释放的总量。主流观点认为CIE的最大幅度为4‰,仅少数****认为PETM期间CIE的幅度可能达到6-8‰。在过去的十年里,4‰的CIE幅度被****们广泛接受。
我们在2017年对上述的两个主流观点(One-step CIE 的结构和4‰ CIE的幅度)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完整的CIE记录应该具有一个阶梯状的结构(Stepped CIE);在大气和浅海中,CIE的幅度能够达到7‰。为了进一步研究CIE的结构和幅度这两个科学问题,我们在藏南定日地区的浅海碳酸盐岩PETM剖面上开展了微量元素和碳同位素的研究。应用LA-ICPMS和SIMS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我们获得了剖面中大有孔虫壳体上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证据排除了“成岩作用改变原始碳同位素组成”的可能性。SIMS碳同位素数据证实了我们以前的结论:PETM期间完整的CIE记录具有一个阶梯状的结构。阶梯状的CIE结构暗示在PETM期间可能发生过多次碳释放,很可能存在“碳释放—温度上升—再次碳释放”的正反馈过程。基于我们和前人发表的大量证据,我们断定One-step CIE来自于不完整的PETM沉积记录。因而,以前发表的、大量基于One-step CIE的工作需要被重新审慎评估。
我们的研究还证实:在浅海和大气中,CIE的幅度大致为7‰。最初,****们曾估算PETM期间碳释放的总量为~2000 Pg。随后,估算的碳释放总量逐渐上升到 >4500 Pg、>6800 Pg,7000-10000 Pg。在2017年,Gutjahr等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认为PETM期间碳释放的总量超过10000 Pg。基于我们获得的7‰ CIE幅度并通过碳同位素物质平衡计算,我们首次给PETM时期碳释放的总量设置了个上限:<28000 Pg(目前人类每年排放的碳约为10 Pg)。
该研究成果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的张清海副研究员、丁林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德国不来梅大学的****们共同合作完成,发表于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90615)、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2016YFC0600303)、德国自然科学基金(DFG)和其他一些项目的联合资助。全文链接如下: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181811930534X

图1 显微照片显示碳酸盐岩样品中的主要成分(A)和大有孔虫的内部结构(B-D)

图2来自不同沉积环境中(深海、半深海、浅海和湖泊)、可对比的阶梯状碳同位素负漂记录

图3大有孔虫壳体上SIMS碳同位素数据显示~7‰的CIE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