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季,东亚许多地区都观测到了超乎寻常的累计降水量。例如,中国江淮流域经历了极端的梅雨季,其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极端性不亚于1998年同期。随后,2020年8月青藏高原东坡附近出现了多次强降水过程,引发山洪、泥石流和城市内涝。国家气候中心还将8月中旬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强降水列为2020年十大天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2020年长江流域超长梅雨给我国江淮流域带来了持续强降雨,梅雨期降水突破了1961年以来的历史纪录。强降水形成的洪涝灾害造成6346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19人,直接经济损失1789.6亿元。水汽输送及水汽源是调节降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某区域降水的水汽源并研究空气粒子运动过程中的水分摄取-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沙尘作为最主要的自然气溶胶,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同时对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在地球系统演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沙尘循环是地球系统模式需重点考虑的过程之一。 大气物理所ICCES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团队吴成来副研究员、林朝晖研究员、张贺副研究员等人及其合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风蚀物理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雷暴云起电和闪电作为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动力、热力、微物理过程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气溶胶通过影响云凝结核(CCN)参与云微物理过程,对云内的起电和闪电活动也产生影响。大城市群区域通常人为污染严重,气溶胶浓度高,气溶胶浓度变化会对闪电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最近,大气所郄秀书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北京闪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土壤是陆生植物的天然载体,其存储了大气中近三倍的碳。农田土壤固碳(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对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提高碳输入(carbon input)可有效促进土壤固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碳输入本身也改变原始土壤有机碳(soil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宽度大约数百公里,可绵延5000~6000公里,其输送的水汽量可与陆地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的流量相匹敌,故得名。在中纬度地区,尽管大气河只占所在纬圈长度的10%,却对向北的水汽输送的贡献达到90%以上。研究也表明,位于北太平洋的冬季大气河活动,对美国西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火山爆发能够对季风活动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包括亚澳季风区、美洲季风区和非洲季风区在内的全球季风区,在火山爆发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旱涝异常。揭示火山气溶胶和季风的关系依赖于过去千年的重建记录和数值模拟,但是近期研究发现数值模拟与重建资料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原因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中国西北地区是最大的欧亚干旱区,也是气候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降水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对干旱环境及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都具有特殊的指示意义。施雅风根据当地气温、降水量、冰川消融量等指标,提出中国西北地区正在经历着一次暖干向暖湿的转变,并推断西北东部在21世纪上半期也会向暖湿转变。从推断至今,已过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闪电是夏季频发的天气灾害,一般认为闪电在云内正、负电荷区之间的强电场区始发,以双向发展的先导形式发展传输:正先导携带正电荷向负电荷区发展,而携带负电荷的负先导向正电荷区发展。通常,超过2/3的闪电不会发展到地面,称为云闪,少于1/3的闪电会击中地面,称为地闪。如果正先导发展到地面,将形成正地闪,反之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极地低压(Polar Low)是冬春季南北半球高纬海洋上一种剧烈的中尺度系统,通常伴随着强风和强降水,对极区正常的生产、生活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由于其空间尺度小(~100-1000 km),生命周期短(数小时- ~1-2天)以及极区海洋上有限的观测,当前对Polar Low的认识、预报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东亚地区为典型的季风区,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受东亚夏季降水异常影响,高温、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发生往往给东亚地区的经济,生态带来重创。因此,深入理解东亚夏季降水异常的发生机理至关重要。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高大、广阔的高原,其不仅是亚洲大陆中纬度地区重要的强迫地形源,同时亦是全球大气重要的地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2019年,GEWEX(Global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s)和GEWEX/GASS(Global Atmospheric System Study)支持了一个新的项目,名叫“Impact of initialized land temperature and snow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然而自1997/1998年到2013年左右的十几年期间,虽然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长,但是全球地面气温没有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变冷,这一现象被称为全球变暖停滞。变暖停滞期间,中国气候,特别是极端气候如何变化? 极端气候深刻影响人类安全、经济和自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面积也在迅速增加。城市草地,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可能因为高度的人工管理(如灌溉、施肥)而对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和污染气体一氧化氮(NO)排放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城市的大气组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由于其脆弱的生态系统、频发的自然灾害、紧缺的水资源和加速消融的冰川,中亚(这里专指中亚五国)属于气候变化的热点区域。预估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对于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的邱源博士等,基于偏差订正后的多个全球气候模式的高分辨率动力降尺度结果预估了中亚在未来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已经成为人类面对的巨大挑战。由于全球变暖及其引起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过去几十年气象灾害在全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损失。根据联合国的报告,1998-2017年期间,全球受灾国家遭受了2.9万亿美元经济损失,其中77%的受灾损失与气候有关。与1978-1997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2021年8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项目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题为“Greenhouse warming intensifies north tropical Atlantic climate variabilit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中亚是全球最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之一,该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降水的变化高度敏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亚降水变化的影响因子和物理机制,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中亚地区少有可达百年的台站资料,受限于台站观测资料的有效长度,过去关于中亚降水年代际变率的主导因子缺乏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大气水循环是气候学研究的经典话题,但是如何提高大气水循环的模拟能力是气候模式研发领域的挑战性问题。这一问题在青藏高原地区尤为突出。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降水对局地和下游的生态及环流皆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拟普遍存在显著湿偏差。 此前研究认为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降水的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氨是大气中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在二次气溶胶颗粒物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引发重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重要活性氮,在农业生产中,氨挥发也是农田氮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因氨具有强表面吸附力和水溶性等特性,大气氨浓度和地气氨交换通量的原位准确测量一直是学界的一大挑战,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测量仪器大多采用闭路吸入式的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2021年6月9日,加利福尼亚死亡谷(Death Valley)的气温达到了54.4°C(130°F),刷新了地球上有可靠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气温记录。而在这次极端高温发生前的几个月,2020/21年冬季,亚洲和北美刚刚经历了打破历史观测记录的极端低温事件,也就是俗称的“寒潮”。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浪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臭氧和颗粒物的协同防控,含氧类挥发性有机物(OVOCs)作为颗粒物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迫切需要对其来源、形成机制和时空演变开展研究。但目前大部分观测都集中在近地面,针对其垂直演变鲜有研究。 大气所大气分中心唐贵谦副研究员团队在京津冀城市群(石家庄区域)开展了系留气艇大气O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频发,与此同时,夜间热浪对人体健康和能源消耗等有更为剧烈的影响。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地,一方面,其面临高温热浪的风险较乡村区域更大;另一方面,广泛而快速的城市土地利用扩张会进一步影响城市热岛与热浪的叠加效应。评估和理解夜间热浪观测记录中的城市化气候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海洋环流模式广泛应用于短期和季节天气预报,以及长期的气候模拟。虽然接近真实的海洋环流模拟需要高昂的计算成本,尤其是模式分辨率从几十公里的尺度提升到几公里会耗费大量机时,但考虑到逼真的海洋模拟有助于预报员和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分辨率越高,越能发现和理解潜在的危险,提升分辨率是否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随着气候增暖,大气持水能力增加,全球水循环将持续增强。在全球尺度上,这表现为总降水量的增加和降水极端性的增强两方面。同时,降水变率的变化是水循环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国际科学界却鲜有关注。降水变率是指降水事件可能的波动或振荡范围,变率越大,异常降水发生越频繁、气候的不均匀性越强,极端事件也越强,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涡动相关技术是测量大气和下垫面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经典微气象学方法,已广泛用于温室气体界面通量观测。随着快速响应仪器的研发,涡动相关技术在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和活性氮气体等大气化学成分通量观测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应用涡动相关技术在我国开展外场观测研究的成功案例非常少,通量测量数据缺乏已成为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热带气旋(TC)的快速增强事件(RI;24小时内最大风速增强大于15ms-1)是TC强度预报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加深对RI物理机制的理解对提升TC的强度预报至关重要。前人研究表明,RI事件的发生与多种TC内部热动力过程密切相关,包括眼墙加热、眼与眼墙间的位涡(PV)混合、眼墙内对流爆发以及高层暖心形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2016年4月,东南亚经历了一次极端高温事件,使泰国整个4月的日最高温度均超过40℃,创下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温天气持续时间的新纪录。这样罕见的极端气候事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生产,如何应对该类事件对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前人研究指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甲烷(CH4)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碳氢化合物,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自然湿地是大气CH4的最大自然排放源,全球一半的湿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些湿地的地下覆盖着厚厚的冻土层。高纬度地区的快速增温导致土壤活动层的加深和热喀斯特的形成(图1),从而加剧湿地冻土中有机碳的分解,并将大量的碳释放到大气中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2021年7月5日07时28分,被誉为开启新征程的“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风云3E是自1988年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升入浩渺太空之后,中国发射的第19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有九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它们像太空里深情回眸地球的一双双眼睛,不但能观测温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是连接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暖(El Nino)现象和东亚夏季风的重要桥梁,也是东亚夏季气候年际变率可预报性的主要来源。WNPAC能够从厄尔尼诺事件的盛期(即北半球冬季)维持到次年夏季,其西侧的西南风异常有利于加强向中国南方的水汽输送,增强的水汽辐合使得中国东南沿海、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地球诞生之初,大气以还原性物质为主。随着地球的演化,大气中的还原性物质逐渐被氧化,演变成现在氧化性为主的大气环境。在氧化性环境中,人为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发生类似于人体排异反应的现象,被各种氧化剂氧化为二次污染物并逐渐从大气中去除。影响大气污染物去除速率的指标被称为大气氧化能力(AOC)。可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大气和海洋是复杂的非线性混沌系统,任何的小扰动随着时间的发展,都会导致预报对真实状态的巨大偏离。“可预报性”是在大气的预报研究中提出,已在天气和气候领域针对对物理量(温度等)和特定的天气气候事件(台风、ENSO等)开展了,而针对海洋,特别是海洋中重要运动形式的中尺度的可预报性研究则较少。 中国科学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当前困扰数值预报模式在短时临近降水预报(0-6h)中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平衡调整(Spin-up)问题,平衡调整阶段中模式不能产生足够的上升运动,导致前几小时的预报无效,即使成熟的快速更新雷达资料同化也仍需要1-4小时的平衡调整时间。 闪电是强对流发展的产物,可有效指示雷暴云中的上升运动和冷云微物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2020年夏季(6、7月)长江流域遭遇了特大梅雨降水和洪涝灾害(图1)。此次强降雨明显超过了1998年的同期水平,打破了1954年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同期降水量的历史记录,给我国的抗洪救灾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历史上,长江的特大洪涝灾害往往与前期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相联系。然而,2020年前期的冬季并没有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南海夏季风爆发预示着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的建立,以及主雨季的开始。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对于中国夏季的气候异常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南海夏季风爆发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并在近几十年一直是季风研究的热点。 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热带因子,例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中国东部的城市森林过渡区是重要的生态平衡发展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由于该区域复杂的气溶胶混合类型,气象条件的显着变化以及强烈的生物循环效应,气溶胶辐射强迫估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近期,辛金元研究团队利用大气辐射传输(SBDART)模式和城市-森林过渡区的多个气溶胶观测数据集,对气溶胶辐射效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尤其是登陆热带气旋,通过其引起的暴雨、大风、风暴潮等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以及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将如何变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高学杰研究员团队近期发表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东南亚季风区地处湿润区,虽仅占地球总陆地面积的3%,却拥有全球近15% 的热带森林和8.5%的人口,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随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对东南亚季风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最近发布的联合研究指出,干旱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对能见度和人体健康等有重要影响,在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SOA主要由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降解产物通过气-粒转化生成,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分子组成往往可达千种。目前SOA演化机制的不确定性,直接制约了正确评估气溶胶对区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近期气候变化预测,又称“近期年代际气候预测”,是指对未来2-10年的多年平均的气候异常状态进行预测,它能够提供发展相对成熟的季节到年际气候预测和长期气候变化预估所未能提供的气候异常信息,是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前沿问题,被“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列为七大科学挑战问题之一。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大气化学成分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由百米水平尺度的空间异质性景观构成,包含高地、山丘、谷底等,不同森林地貌可能导致不同植被种类分布,从而造成大气化学成分的在树冠层上的非均一分布。考虑现有地基通量塔、雷达、飞机航测、卫星遥感等探测技术在热带雨林百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云辐射过程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加热与能量收支,可引发诸多天气与气候反馈作用,与之有关的模式物理参数化过程是当前天气与气候模拟研究中的关键且不确定性极大的环节。亚洲季风区因其复杂多样的地形、海陆分布和环流条件,云辐射特性表现出很大的时空不均匀性(图1)。有效改进亚洲季风气候的模拟需要基于观测资料来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包括核心试验和23个模式比较子计划,参与的模式数量超过100个。如何客观、定量地评估和比较不同气候模式的性能,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的模式评估方法,大多针对单一变量进行评估。然而,在模式比较与评估中,我们往往还需要评估模式对多个变量的总体模拟能力。 最近,中科院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贝加尔湖南部至中国东北的广大区域位于东亚夏季风区的过渡带,是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交界处,生态系统复杂。这里人口众多,畜牧、农业等生产、社会活动频繁。近年来,由降水偏少带来的干旱、沙尘和火灾给这里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关注该地区降水的影响因子可以帮助我们其提高预报性,有助于减少由降水异常带来的损失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铁路等关键基础设施对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据公开数据统计,在1981-2016年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约975起降水导致的铁路线路灾害事故。在未来全球增温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将增加、强度将增大,这势必会使得包括铁路在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西太副高(副高)和东亚急流(急流)作为东亚夏季风系统的重要成员,其年际变化对东亚夏季降水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是目前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基础之一。 河海大学李欣余博士、李根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日宇研究员发表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的研究结果表明,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为加深青年****对“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理解,为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1月11日,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大气所小组联合大气所青年实验室举办了“碳中和青年研讨会”,探讨地球科学在碳中和中的贡献以及知识不足。会后,大气所青促会小组组织了以青年科研工作者为主的团队,联合撰写了“碳中和目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乌拉尔阻塞是乌拉尔山地区高纬度持续性大尺度的经向环流异常,其异常活跃时会在欧亚大陆中纬度造成寒潮等极端天气。近年来,北极海冰持续减少,冬季北极增暖远快于全球平均。此前有研究指出,冬季乌拉尔阻塞的活动会受到北极海冰融化和北极增暖的影响:当冬季巴伦支-喀拉海海冰较少、增暖加强时,冬季乌拉尔阻塞增多并且呈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淡水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处处离不开水。降水是陆地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且由于植被、土壤等原因不同地区陆地储存降水能力不尽相同。陆地淡水储存能力直接决定多少降水可储存于本地,但由于缺乏数据及相应的度量手段,很难直接定量对其进行描述与分析。为此,中科院大气所博士生朱恩达与其导师袁星教授利用最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