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SA:青藏高原降水的年代际可预报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近期气候变化预测,又称“近期年代际气候预测”,是指对未来2-10年的多年平均的气候异常状态进行预测,它能够提供发展相对成熟的季节到年际气候预测和长期气候变化预估所未能提供的气候异常信息,是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前沿问题,被“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列为七大科学挑战问题之一。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脉是除南、北两极之外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作为亚洲十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为全球40%人口的生活和工农业提供用水,被誉为“第三极”和“亚洲水塔”。因其在水资源方面的重要性,青藏高原是科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区域,未来10年青藏高原的降水如何变化是众所关注的问题。2021年6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在线发表文章,利用最新的多模式年代际气候预测系统大集合样本气候预测结果,通过剔除不可预测的气候噪音、提取可预测的气候信号,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可预报性。该成果对于亚洲水塔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调控、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应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利用参加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年代际气候预测计划”(DCPP)的多模式历史气候回报数据,周天军研究团队发现DCPP多模式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高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预测结果存在显著的“信噪比悖论”问题,即年代际气候预测系统中的信噪比要低于现实世界。该问题的存在,令气候模式中的可预测信号被较强的、不可预测的气候噪音所掩盖,使得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可预报性被低估。而基于多模式大集合气候预测试验的集合平均预测结果,能够有效地剔除模式中不可预测的噪音,从而成功提取到可预测的信号。针对回报结果时间演变位相与实际相符而振幅偏弱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种兼顾长期变化趋势与年代际振荡信号的“方差订正”技术,使得预报结果在位相和振幅上都与观测高度吻合。进一步研究发现,羌塘高原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预报性来源是北大西洋副极区涡旋区的海温异常,它通过激发出的大气遥相关波列,最终影响到下游的青藏高原降水变化。
  利用实时年代际预测试验数据,该团队定量估算了羌塘高原夏季降水未来在2020-2027年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6-2005年的气候平均态,羌塘高原夏季降水将增加0.27 mm/day (0.11-0.41 mm/day, 5-95%不确定性),这意味在可见的未来羌塘高原将处于偏湿状态、夏季降水量较之气候平均状况偏多约12.8%。
  “面向未来10年的近期气候变化信息,对国家中长期决策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前人多利用仅考虑不同排放情景的气候预估试验,来分析这一时段气候的可能变化。但是在这个时间段,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和海洋热惯性的影响不亚于、甚至要远超温室气体等外强迫的作用,这使得气候预估结果的表现是噪音大于信号。考虑了海洋初始化的年代际气候预测系统,是提供近期气候变化信息的最有效的工具。我们的工作表明,只要多模式集合样本的大数据足够,再辅以有效的方差订正技术,我们有能力对青藏高原这一气候敏感区的未来近10年气候进行较为可靠的预测”,该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胡帅说。
  “近期年代际气候变化预测具有迫切的应用需求,世界气象组织(WMO)已经开始筹划准业务化试验。揭示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可预报性是该领域的一个可喜进展,但是针对年代际预报问题,我们在科学和技术上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在科学上,当前有效的海温年代际预报技巧多限于大西洋,在太平洋的技巧较低,而其中的物理机理尚不清楚。在技术上,开展年代际气候预测试验需要大量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受资源所限,当前国际上的年代际预测试验大多仅能提供未来10年的预测信息。提升年代际预报的能力,尚需要国际科学界的携手努力”,该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员最后强调。
  该研究工作受中国科学院“丝路环境”战略先导项目(批准号 XDA2006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988101)共同资助。
  上述工作近日于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
Shuai Hu, Tianjun Zhou*: Skillful prediction of summer rainfall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n multi-year timescales. Science Advances. 2021. In press.http://dx.doi.org/10.1126/sciadv.abf9395

图 CMIP6年代际预测计划(DCPP)多模式对青藏高原腹地羌塘高原区域平均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集合预测,黑线为观测,红线为DCPP历史回报结果,蓝线为DCPP实时预测结果,单位:毫米/天。Cor为预测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摄影:张琦;http://photography.zhangqibot.com)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科学 信号 大气 信息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ESS: 热带森林旋翼型无人机大气化学采样技术优化研究
    大气化学成分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由百米水平尺度的空间异质性景观构成,包含高地、山丘、谷底等,不同森林地貌可能导致不同植被种类分布,从而造成大气化学成分的在树冠层上的非均一分布。考虑现有地基通量塔、雷达、飞机航测、卫星遥感等探测技术在热带雨林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A: 青藏高原及邻近季风区大气顶能量收支与云辐射效应的气候模式偏差
    云辐射过程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加热与能量收支,可引发诸多天气与气候反馈作用,与之有关的模式物理参数化过程是当前天气与气候模拟研究中的关键且不确定性极大的环节。亚洲季风区因其复杂多样的地形、海陆分布和环流条件,云辐射特性表现出很大的时空不均匀性(图1)。有效改进亚洲季风气候的模拟需要基于观测资料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中科院院刊: 碳中和中的地球系统科学和技术问题
    为加深青年****对“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理解,为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1月11日,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大气所小组联合大气所青年实验室举办了“碳中和青年研讨会”,探讨地球科学在碳中和中的贡献以及知识不足。会后,大气所青促会小组组织了以青年科研工作者为主的团队,联合撰写了“碳中和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R: 平流层入侵和俄罗斯野火导致青藏高原北缘对流层臭氧污染
    大气臭氧是大气能量收支的重要物质成分之一,对大气化学和辐射平衡起重要作用。平流层臭氧可以吸收大部分紫外辐射,对地表生物起重要保护作用,对流层臭氧主要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含量的短期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备受关注。但是,由于高海拔和较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CP: 气溶胶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中的辐射强迫污染反馈阈值与自净能力阈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揭示气溶胶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理,定量气溶胶辐射强迫对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控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专项经费资助下,辛金元研究团队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OSL: 大气磷的干湿沉降:全球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
    磷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养分,其供给能力直接影响植被生产力。传统观点认为生态系统普遍缺氮,增加氮投入会提高生产力;而最新研究发现,全球只有18%的陆地面积受氮限制,磷限制的区域却高达43%。在全球652个野外样地开展的控制实验发现,磷添加可使自然植被增产35%,高于农田施用磷肥的效果(增产仅14%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RL: 青藏高原人为气候增暖被低估
    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拥有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储冰量,是亚洲12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因而也被誉为“亚洲水塔”。自1950年代有观测记录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超过全球平均速率的快速增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区。青藏高原的快速增暖引起了区域能量与水循环的显著变化,引发了包括冰川退化、冻土消融、冰崩、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C: 研究揭示发展位相的ENSO如何影响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
    作为亚洲十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因其在水资源中的重要性而被誉为“亚洲水塔”。降水是青藏高原水循环的最为重要一环。高原降水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针对观测资料相对较多的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此前科学界研究发现影响该地区夏季平均降水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北大西洋涛动,同时认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Chemosphere&AR: 华北大气富氨和强氧化性环境促发新粒子成核及快速增长
    新粒子成核和增长机理是揭示我国复合污染条件下二次颗粒物转化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传统的新粒子生成机制主要来源于国外较为清洁的大气环境,在我国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和交通发达的超大城市,仍缺乏成熟的成核机理来阐释高污染背景下的成核及新粒子快速增长,进而形成复合污染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分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BAMS: 人类活动大幅度减小了青藏高原东南部早春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伴随着气候变暖,区域性的极端低温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发生在我国东南部、北美和欧洲等区域的极端低温事件对当地生产生活和经济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和损失。2019年早春,青藏高原东南部经历了一次异常的极端低温事件,大量野生动物和饲养的牲畜被冻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何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低温事件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