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9日,加利福尼亚死亡谷(Death Valley)的气温达到了54.4°C(130°F),刷新了地球上有可靠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气温记录。而在这次极端高温发生前的几个月,2020/21年冬季,亚洲和北美刚刚经历了打破历史观测记录的极端低温事件,也就是俗称的“寒潮”。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浪的发生容易理解,但是寒潮是如何发生的呢?一项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美国大气海洋局、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芬兰气象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合作研究阐释了过去冬季发生的三次低温事件的机制。这一成果收录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20/21年冬极冷事件专辑里。
“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在全球变暖背景之下,近几十年来极端冷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北极变暖的放大效应是否是主要的驱动因素?”本文的第一作者阿拉斯加大学的Xiangdong Zhang教授说,“2020/21的极端低温事件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来深入地调查和检验这些极端事件发生的物理过程和机制。”
2020年底至2021年1月中旬,中国发生了两次破纪录低温寒潮事件,北京和天津的最低气温,达到了过去54年来的最低值,分别达到了-19.7°C (-3.46°F)和 -19.9°F)(-3.82°F)。接下来的2月份,历史极端低温袭击了北美的中西部和南部诸州,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和休斯敦市分别出现了-13.3°C 和 -8.3°C的低温天气,近乎是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气温。
2021年2月,寒潮侵袭位于美国最南部的德克萨斯州。照片上的这棵开花的树在大雪中被冻死。(摄影:Zong-Liang Yang)
国际科研团队对这三次事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2020/21年与过去42年的冬季,研究人员解释了海洋和大气异常是如何导致这次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即使全球变暖和北极海冰减少每年都在发生,类似于去年冬季的极端天气事件也不是每年都会出现的”,作者之一,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的海洋学家James Overland说,“这是因为极端事件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全球变暖和发生在急流和极涡中的有利前兆天气条件。”
极涡是指盘踞在极地的冷性低压系统,通常情况下其比较稳定。但是当其受到扰动时,在西风急流协助下,极地冷空气会俯冲南下,造成北半球大范围的寒潮入侵。Xiangdong Zhang教授指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平流层内高纬的气温短时间内突然增加的现象,能剧烈地改变极涡和急流的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遇到复杂的海温异常和北极海冰异常时,由其导致的天气异常会更加的极端。他说“三大洋大幅度热力异常的同时发生和它们与大气动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大气环流在半球尺度上的系统性变化,造成大气环流达到极端异常状态”。
尽管三次极端低温事件都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有关,但是每一次的下传过程是不同的。在东亚第一次低温过程中,极涡通过影响北大西洋至西欧的低压异常,然后通过向下游传播的罗斯贝波列影响亚洲的环流系统。在东亚第二次低温过程中,极涡分裂,使得东亚大槽加深。在北美的低温事件中,虽然极涡同样分裂,但主要引起了北美大陆上空的槽加深并南移。
“对极端事件进行归因时,我们应该全面的考量才能刻画该事件发生的物理图像。” 芬兰气象研究所的Timo Vihma研究员说,“导致极端事件的因素往往是多个的,而且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赫尔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Annette Rinke研究员进一步解释说“极端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非局地的因素所驱动的。正如本项研究所指出的,除了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异常外,海洋的热力异常对极端低温的发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研究人员在未来将继续跟踪研究这些极端事件是如何产生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傅云飞教授说“在冷空气活动中,云和降水,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潜热也会变化,但缺乏观测数据了解这些变化。卫星遥感观测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帮助矫正模式模拟误差,确定这些极端事件发生的前期大气海洋信号等”
NOAA和华盛顿大学Muyin Wang教授认为“极端事件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 虽然单一的强烈天气系统往往是造成局地或短期严重事件的原因,但全球变暖背景下大气环流的半球尺度变化对于导致更大空间尺度上大规模、持久极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韩哲副研究员进一步阐释“虽然极端寒潮和高温热浪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它们似乎都与全球变暖有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出现温度放大效应,中低纬度海洋热力异常易于加强,通过与大气环流,例如极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等的相互作用,产生有利于极端低温寒潮和高温热浪发生的天气条件。”
Citation: X. D. Zhang, Y. F. Fu, Z. Han, J. E. Overland, A. Rinke, H. Tang, T. Vihma, and M. Y. Wang, 2021: Extreme cold events from East Asia to North America in winter 2020/21: Comparisons, causes, and future implications. Adv. Atmos. Sci.,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1-1229-1.
附件下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AAS: 破纪录的极端低温寒潮和高温热浪事件有可能来源于类似的物理原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大气 海洋 研究所 系统 历史
STETON: 城市群上层大气存在高浓度含氧挥发性有机物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臭氧和颗粒物的协同防控,含氧类挥发性有机物(OVOCs)作为颗粒物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迫切需要对其来源、形成机制和时空演变开展研究。但目前大部分观测都集中在近地面,针对其垂直演变鲜有研究。 大气所大气分中心唐贵谦副研究员团队在京津冀城市群(石家庄区域)开展了系留气艇大气O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AAS封面故事|提升海洋模式分辨率的重要性
海洋环流模式广泛应用于短期和季节天气预报,以及长期的气候模拟。虽然接近真实的海洋环流模拟需要高昂的计算成本,尤其是模式分辨率从几十公里的尺度提升到几公里会耗费大量机时,但考虑到逼真的海洋模拟有助于预报员和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分辨率越高,越能发现和理解潜在的危险,提升分辨率是否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AAS专刊: 大气氧化能力,臭氧和PM2.5污染:定量表征方法,形成机制,模拟和控制
地球诞生之初,大气以还原性物质为主。随着地球的演化,大气中的还原性物质逐渐被氧化,演变成现在氧化性为主的大气环境。在氧化性环境中,人为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发生类似于人体排异反应的现象,被各种氧化剂氧化为二次污染物并逐渐从大气中去除。影响大气污染物去除速率的指标被称为大气氧化能力(AOC)。可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SCES: 大气所利用闪电资料改进局地降水短临预报取得重要进展
当前困扰数值预报模式在短时临近降水预报(0-6h)中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平衡调整(Spin-up)问题,平衡调整阶段中模式不能产生足够的上升运动,导致前几小时的预报无效,即使成熟的快速更新雷达资料同化也仍需要1-4小时的平衡调整时间。 闪电是强对流发展的产物,可有效指示雷暴云中的上升运动和冷云微物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FMS: 海洋中尺度涡轨迹可预报性期限研究取得进展
大气和海洋是复杂的非线性混沌系统,任何的小扰动随着时间的发展,都会导致预报对真实状态的巨大偏离。“可预报性”是在大气的预报研究中提出,已在天气和气候领域针对对物理量(温度等)和特定的天气气候事件(台风、ENSO等)开展了,而针对海洋,特别是海洋中重要运动形式的中尺度的可预报性研究则较少。 中国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GRL: 人类强迫对东南亚季风区极端干旱的影响已超出气候系统内部变率
东南亚季风区地处湿润区,虽仅占地球总陆地面积的3%,却拥有全球近15% 的热带森林和8.5%的人口,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随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对东南亚季风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最近发布的联合研究指出,干旱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ESS: 热带森林旋翼型无人机大气化学采样技术优化研究
大气化学成分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由百米水平尺度的空间异质性景观构成,包含高地、山丘、谷底等,不同森林地貌可能导致不同植被种类分布,从而造成大气化学成分的在树冠层上的非均一分布。考虑现有地基通量塔、雷达、飞机航测、卫星遥感等探测技术在热带雨林百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JGR-A: 青藏高原及邻近季风区大气顶能量收支与云辐射效应的气候模式偏差
云辐射过程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加热与能量收支,可引发诸多天气与气候反馈作用,与之有关的模式物理参数化过程是当前天气与气候模拟研究中的关键且不确定性极大的环节。亚洲季风区因其复杂多样的地形、海陆分布和环流条件,云辐射特性表现出很大的时空不均匀性(图1)。有效改进亚洲季风气候的模拟需要基于观测资料来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中科院院刊: 碳中和中的地球系统科学和技术问题
为加深青年****对“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理解,为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1月11日,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大气所小组联合大气所青年实验室举办了“碳中和青年研讨会”,探讨地球科学在碳中和中的贡献以及知识不足。会后,大气所青促会小组组织了以青年科研工作者为主的团队,联合撰写了“碳中和目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ACP: 气溶胶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中的辐射强迫污染反馈阈值与自净能力阈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揭示气溶胶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理,定量气溶胶辐射强迫对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控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专项经费资助下,辛金元研究团队利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