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全球陆地淡水储存能力(FSC)空间分布。
分析结果表明,在天尺度,陆地平均可以储存42%的降水。随着时间尺度增长,蒸散发耗损增加,储水能力明显下降。在月尺度,降水中平均仅有28%可储存于陆地,其中根系层(0.1-1m)在不同时间尺度对陆地储水能力贡献最为明显(约40%),此外在中高纬度地区积雪的贡献也不能忽略。储水能力主要与不同地区干湿程度以及地表植被覆盖有关:干旱地区淡水储存能力较强,植被茂密地区储水能力则偏弱。
袁星教授表示:“淡水储存能力可以客观描述降水储存在陆地中的比例,这与水文记忆性紧密联系,更强的储水能力则意味着有更强的记忆性,这会对未来一段时间局地和区域天气气候产生影响。该工作不仅可以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也为水文预报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该研究已被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接收。
论文:
Zhu, Enda, Xing Yuan, 2021: Global freshwater storage capability across time scales in the GRACE satellite era. Adv. Atmos. Sc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376-021-0222-z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