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道德建设--以人性和欲望为基点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6-29

文献详情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道德建设--以人性和欲望为基点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刘东锋[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年:2007
期刊名称:学术论坛
期:3
页码范围:20-24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4-4434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lt200703005.aspx
DOI:10.3969/j.issn.1004-4434.2007.03.005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人性;欲望;道德;反思能力;和谐社会
摘要:文章旨在重新梳理人性及欲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社会道德失范和混乱的原因,并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道德建设的新思路.和谐社会是人性可以张扬的时代.人性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且因为人所独有的理性思维和反思能力而具备最根本的精神属性.伦理道德即是人类对自身存在反思的产物,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一种精神关系.人性总体是向上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因反思能力不同而造成了个体道德的多样化.欲望作为人性基本因素和最重要的本能,其不当追求会损害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从人性和欲望出发,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有三点思考:首先,人性和欲望的解放是值得肯定的;其次,多元社会中道德多元化有其合理的依据,在社会转型时期易造成道德冲突;再者,良好社会大环境的缺失导致人们对欲望的不当追求,严重破坏社会伦理秩序.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道德建设应抓好两个关键环节:即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运行制度和进行有效的教育,其本质都在于通过促进人性的向上而达到提高个体道德素质和培养社会伦理秩序的目的.
作者其他论文



高校辅导员团队博客建设实证研究.刘东锋;赵长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65-67.
吴潜涛教授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谈做研究.邹秀春;刘东锋;杨峻岭,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11-13.
论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刘东锋.管子学刊.2006,87-90.
论“德福一致”在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刘东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11+20.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及应对.范笑仙;刘东锋.《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80-82.

相关话题/社会 中文 伦理 环境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