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盛世谣言背后的历史、法律与社会——基于《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讨论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盛世谣言背后的历史、法律与社会——基于《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讨论
汪庆华;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正>《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美国汉学家孔飞力的代表性作品。孔飞力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师从费正清。博士论文修改后于1970年以《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为名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孔飞力毕业之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历史系。1977年费正清退休,年富力盛的孔飞力离开执教十多年的芝加哥大学,成为费正清的接班人。即使按照美国的学术标准,孔飞力也算不上多产的学者。他就任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席位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著述发表,坊间也不无非议,似乎哈佛所得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汪庆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2]雍正:《详示君臣大义谕》,《清代文字狱档》,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3]杨念群:《何处是江南》,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4]史景迁:《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温洽溢、吴家恒译,时报出版2002年版。[5]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6]凌燽:“西江视臬纪事(选录)”,《清史资料》(第三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7]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年版。[8]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者制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9]薛允升:《读例存疑重刊本(三)》,黄静嘉编校,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10]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中国台湾金枫出版社1987年版。1 关于孔飞力的学术背景的相关介绍,也可以参见陈兼、刘昶:《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年版,第339页。2 《红楼梦》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31-534页。1对汉化的质疑,以及对满洲特性的强调是“新清史”学派的主题。1967年,时任美国亚洲历史学会主席的何炳棣在主席致辞《论清代在中历史上的重要性》一文中,认为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征服王朝中最成功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汉化政策。三十年后,罗友枝(Evelyn S.Rawski)于1996年发表《再观清朝: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反驳何文。她强调满语文书档案的利用,从满洲中心的历史观出发,认为清朝统治的成功,在于其满族认同,并利用于亚洲内陆其他族权的文化宗教联系,用不同方式统治这一多民族帝国。由此又引发何炳棣发表《有关汉化问题的再思考:对罗斯基“再观清代”一文的回应》。这两篇文章引发了长久的争论以及诸多相关命题的讨论,成为新清史出现的重要标志。新清史的代表人物有罗友枝、柯娇燕(Pamela K.Crossley)、欧立德(Mark C.Elliott)、路康乐(Edward Rhoads)等。Evelyn S.Rawski,The Last Emperors: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Pamela K.Crossley,a Translucent Mirror: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Mark C.Elliott,the Manchu Way: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Edward Rhoads,Manchu and Han: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1861-1928,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0。上述四本专著合称为“新清史”四书。“新清史”引发的讨论旷日持久,大量相关论文可以见各种专业期刊。关于“新清史”主要文献的收录、辩论和综述,可以参见刘凤云、刘文鹏编:《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 关于“谣言”、“妖言”等概念、起源、传播、因应的历史研究,参见吕宗力:《汉代的谣言》,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尤其是第2 、3、6章。1 嘉庆时任沧州知州的黄育楩为配合取缔和镇压白莲教,将当时民间和寺庙所藏明末白莲教经卷六十八种,摘出各经各品妖言,又将北方各地所“提出无数谣言,其妄谬更有甚于邪经者”、“择其主意所在再之处,详为辩驳”,写成《破邪详辩》(包括《破邪详辩》三卷、《续刻破邪详辩》一卷、《又续破邪详辩》一卷、《三续破邪详辩》一卷四个部分),以专书形式抨击白莲教,此亦为有清一代所仅见。黄育楩:《破邪详辩》、《清史资料》(第三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1页。综述性的研究,参见李尚英:“清代民间宗教论述,”《清史论丛》(2011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227-245页。2 关于中国民间宗教的社会学研究,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范丽珠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3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3辑,第175页。4 Philip A.Kuhn,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1796-1864,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1 关于题本、奏本和奏折以及相关文书制度的研究,参见鞠德源:“清代题奏文书制度,”《清史论丛》第3辑,第218-238页。2 《(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八年(1730)七月初七日。3 官僚制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参见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005年第7次印刷,第119-130页。4 《刑案汇览》“造妖书妖言”律下收有成案五例,分别是“醉后妄思娶妾造言神女降生”、“僧将徒弟遗留不经谣贴传写”、“抄得不经字帖携往他处传写”、“私藏符咒妖书画符治病”、“买得符书画符治病教演拳棒”,参见祝庆祺、鲍书芸、潘文舫、何维楷编《刑案汇览·三编(一)》,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43-444页。1关于清朝文字狱、禁书、违碍的讨论,参见黄裳:《笔祸史丛谈》,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相关史料,可以参见:《清代文字狱档(增定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话题/清史 上海 宗教 档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