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理论的历史观——重温《论法的精神》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理论的历史观——重温《论法的精神》
蔡乐钊; 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正>分权制衡理论是孟德斯鸠最为著名的学说。尽管学者如今普遍承认,孟德斯鸠笔下那个三权分立的英格兰与当时英格兰的现状不尽相符,但这并不妨碍这一理论大为流行。甚至就在《论法的精神》问世后不久,英国人自己已经开始在议会辩论中引用它。美国宪法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对这一原理的采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蔡乐钊;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唐纳德·凯利:“封地的起源:一个历史问题的开端”,《光谱》。Donald R.Kelley,DeOrigineFeudorum:TheBeginningsofan Historical Problem,in Speculum,Vol.39.No.2,p.207(Apr.,1964).[1][美]琼生·赖特:“贵族反动的修辞?《论法的精神》中的贵族特性”,载[美]大卫·卡里特尔斯编:《孟德斯鸠》。Johnson Kent Wright,A Rhetoric of Aristocratic Reaction?Nobility in Del’Esprit deslois,in David Carrithers(ed.),Montesquieu,Ashgate,pp.322-327(2009).[1]关于联邦党人对孟德斯鸠创造性发挥,可参看笔者:“从联盟权到联邦制”,载《约法传统与美国建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美]大卫·卡里特尔斯:“孟德斯鸠的历史哲学”,[美]大卫·卡里特尔斯编:《孟德斯鸠》。David Carrithers,Montesquieu’s Phi-losophy of History,in David Carrithers(ed.),Montesquieu,Ashgate,p.577(2009).[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2][法]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许明龙、赵克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3][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罗大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4][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5][美]保罗·拉赫:“帝国:古代与现代”,戴鹏飞译,载林国华、王恒主编:《古代与现代的争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6][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7][丹麦]莫恩斯·赫尔曼·汉森:“混合宪制与三权分立:现代民主的君主制与贵族制特征”,欧树军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3月第2期。[8][美]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9][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相关话题/历史 法学院 宪法 光谱 上海交通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
    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 杨陈;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人民一词由于其自身的含混性导致了宪法理论中一系列难题的存在。为了消除语言上的误用,考察该词在宪法文本中的用法就具有了理论上的必要性。但这个考察的结果却是,历史上的那些宪法文本其自身均不能产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置身邦国,如何安顿我们的身心——从德国历史学家迈内克的“欢欣雀跃”论及邦国情思、政治理性、公民理性与国家理性
    置身邦国,如何安顿我们的身心——从德国历史学家迈内克的“欢欣雀跃”论及邦国情思、政治理性、公民理性与国家理性 许章润;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德国历史学家迈内克反感国家社会主义,拒绝纳粹的意识形态,但于德军并吞奥地利,"收复斯特拉斯堡"却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表述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表述 胡弘弘;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一个国家宪法文本的形成无不体现时代的烙印、主流价值观的渗入。公民基本权利的立宪发展彰显国家追求进步、追求法治的姿态。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的前行也往往仰赖于宪法文本的规定或者解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1982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1982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张吕好;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宪法是近现代国家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宪法以极具根本性的条文与结构形式,为国家政权规定一整套根本性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国家特定的政体与国家结构、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1982年宪法基本权利观探讨和反思
    1982年宪法基本权利观探讨和反思 夏正林; 1: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引言1982年宪法虽然规定了广泛的基本权利,但实施却不令人满意。有学者提出,其原因在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不健全[1]。最高人民法院曾通过直接适用宪法的方法保障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宪政及其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宪政及其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 苗连营; 1:广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宪政,无论是从其历史起源和演变脉络看,还是从其制度安排和实现机制看,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但对宪政问题的考量,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其地方性特征而忽视价值层面的深度关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摆荡在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四种光谱:民初宪政新论
    摆荡在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四种光谱:民初宪政新论 董彦斌; 1:西南政法大学 2:《中国法律》杂志 摘要(Abstract): 民初宪政呈现四种光谱:君宪派崇保守;孙文革命派崇急进;袁世凯执政派崇威权;宋教仁、汤化龙等法政人物崇稳健。保守主义强调向后看,但这种向后看,实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八二宪法与现代法律秩序
    八二宪法与现代法律秩序 汪庆华;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在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对宪法功能的普遍认识是它主要在于约束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概括来说,就是限权和人权。但在这两种功能之外,宪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统一法律。宪法作为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公共性与宪法研究——戴雪《英宪精义》意图考
    公共性与宪法研究——戴雪《英宪精义》意图考 何永红; 1:重庆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戴雪的《英宪精义》,这部外国宪法的教科书,之所以在汉语读者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权威阐述了其本国的宪法条文——在严格意义上,我们甚至不能说它有所谓宪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含义与意义:公共利益的宪法解释
    含义与意义:公共利益的宪法解释 门中敬; 1:青岛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对于公共利益的解释而言,宪法解释是主要的和根本的方法。而解释的目的在于,让公共利益的宪法解释与合宪性解释能够互相通融、协调一致。作为这两种解释方法的链接点,公共利益的含义和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