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防灾害的法社会学分析Analysis of National Disaster Prev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 and Sociology 王超奕;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面对灾害,应该如何应对?通过对先前研究的考察,对灾害的国家规制进行正当性、恰当性分析,从而寻求一种路径,使得灾害的国家灾害规制,能够实现规范认同。首先,对于规制的正当性。国家对灾害规制的选择,要置于社会预期的评估之中,综合评估社会公众对灾害所预期的国家规制方式,以此建构起国家进行灾害规制的合法性。其次,对于规制的恰当性。因灾害类型个损害程度的多样性,国家要针对性地采取规制手段,把握恰当的限度,以免陷入过度规制的陷阱之中。再次,对于规制的认同问题。要使公众对国家灾害规制的规范建构起一种内在的认同感,进而实现灾害国家规制的规范认同。
关键词(KeyWords): 灾害规制;;正当性;;恰当性;;规范认同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超奕;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孙崇勇、秦启文:“突发事件的两个基木理论问题探讨”,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参见http://www.gov.cn/xinwen/2014-10/27/content_2771138.htm,最后访问日期:2014-11-01。2 中国抗灾史的研究,参见张涛、项永琴、檀晶:《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3 关于新世纪世界代表性灾害的列举,可参见赵显文主编:《应急管理与灾害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若干问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1关于中国的应急法律,代表性的作品,可参见孟涛著:《中国非常法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根据笔者统计,有关灾害规制的国家规范大约有30件法律法规,36件行政法规,58件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构成了本文抽象概念的基本依据。1这就是所谓的西方过于国家规制的“传送带理论”,可参见[美]理查德·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页。2关于这个话题,国内行政法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从公众认知角度切入的,一般可参见王锡锌著:《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1关于5.12地震,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规制需求基本一致,媒体还形成了一系列的专题,推动着公众认识和国家认知的统一。相关专题例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kzjz/,访问时间2014年11月11日,或新民网http://news.xinmin.cn/domestic/special/2008eq/,最后访问日期:2014-11-11。2关于青海玉树4·14大地震报道专题,可参见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4B19/qinghaidizhen.html?toutiao,最后访问日期:2014-11-11。3关于8·17甘肃舟曲泥石流的专题报道,可参见http://news.qq.com/zt2010/zqnsl/,最后访问日期:2014-11-11。42003年SARS,2008年汶川地震等灾害之后,国家层面都形成了一系列的针对性规范文本,这些规范的出现,建构起了灾害规制的合法性。关于灾害规制法律文本的形成,可参见孟涛:“中国非常法律的形成、现状与未来”,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5西方国家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美国20世纪70年代,腊夫运河(Love Canal)灾难事件引起公众注意,但国家缺乏规制意愿,可参见Timur Kuran and Cass R.Sunstein,“Availability Cascades and Risk Regulation,”51 Stanford Law Review 683(1998);Matthew Kahn,“Environmental Disasters As Regulation Catalysts?Exxon-Valdez,Love Canal,and Three Mile Island in Shaping U.S.Environmental Law”(Unpublished Manuscript 2006)。6关于厦门PX事件的法学分析,可参见蔡守秋:“厦门PX事件——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的力量”,载《中国环境法治》2008年第1期,及王锡锌、章永乐;“我国行政决策模式之转型——从管理主义模式到参与式治理模式”,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5期。7关于各国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公众意见,可参见参见Steven Brechin,“Comparative Public Opinion and Knowledge on Global Climatic Change and the Kyoto Protocol:The U.S.Versus the World?”23 International J.Sociology&Social Policy 106,110(2003)。8APEC会议后,有文章,“中美碳减排协议是美国下的套吗?”,就体现出这样一种思维样态。可参见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2976.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4-11-13。1Allan Mazur,True Warnings And False Alarms 2 96-97(Washington,D.C.:AEI,2004).2John F.Morrall III,A Review of the Record,Regulation 25,30,table 4(November/December 1986);John F.Morrall III,Saving Lives:A Review of the Record,27 J.Risk&Uncertainty 221(2003).3Cass.R.Sunstein,The Wost-Case Scenarios 82-85(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4Id.5驾驶时使用移动电话有关的风险造成了另外一系列问题。对这一点,有大量有力证据证明存在严重风险。一般论述,可参见Robert Hahn and James Prieger,The Impact of Driver Cell Phone Use on Accidents(July 2004),available at http://www.aei-brookings.org/publications/abstract.php?pid=806。1弗农·L·史密斯的评论,见于Global Crises,Global Solutions 630,635(Bj¢rn Lomborg 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2托马斯·C·谢林的评论,Global Crises,Global Solutions,at 627。3弗农·L·史密斯的评论,Global Crises,Global Solutions,at 630,635。4Matthew Adler,Cost-Benefit Analysis,Static Efficiency,and the Goals of Environmental Law,31 Boston College Environmental Affairs Law Review 591(2004).5Frank Ackerman and Lisa Heinzerling,Priceless:On Knowing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and the Value of Nothing(New York:New Press,2004).6新近的如中美APEC关于气候问题的协议声明,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4-11/13/c_127204771.htm。7这个话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存在海量的争议文献,中国的整理例见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西方关于这个话题,可参见Andrew E.Dessler and Edward A.Parson,The Science and Politic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A Guide to the Debate 10-1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8关于国际道德责任的争议问题,可参见Dale Jamieson,Adaptation,Mitigation,and Justice,In Perspective on Climate Change:Science,Economics,Politics,Ethics 217(Walter Sinnott-Armstrong and Richard Howarth eds.)(Oxford:Elsevier JAI,2005);Julia Driver,Ideal Decision Making and Green Virtues,in id.at 249。一般性探讨,可参见J.Timmons Roberts and Bradley C.Parks,A Climate of Injustice(Cambridge:MIT Press,2006)。1Dan Kahan and Donald Barman,Cultural Cognition and Public Policy,24 Yale Law&Policy Review 149(2006);Dan Kahan et al.,Fear Of Democracy,119 Harvard Law Review 1075(2006).2关于这种进路的基础,参见Mary Douglas and Aaron Wildavsky,Risk And Cultur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3Cass R.Sunstein,Laws of Fear:Beyond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94-102(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4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参见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Nick Pidgeon et al.ed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1详细研究可参见贾兆宝:“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第二军医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13年博士毕业论文。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家预防灾害的法社会学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法律 社会 地震 管理 环境
“两法衔接”中的有效监督机制——从环境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切入
“两法衔接”中的有效监督机制——从环境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切入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Linkage between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and Criminal Justice 赵旭光;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之研究
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之研究Study on Legal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黄勇;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劳伦斯·弗里德曼;周大伟; 1:斯坦福大学法学院 2:美国人文与科学科学院 摘要(Abstract): 此书是其代表作《美国法律史》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作者用他一贯的优美流畅、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读者进入美国近现代法律史的殿堂。如果有人试图了解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社会法“法域”定位的偏失与理性回归
社会法“法域”定位的偏失与理性回归Deviation of Fixed Position of Social Law and Its Rational Regression 余少祥;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将社会法视为与公法和私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载人航天法律制度:挑战与完善
载人航天法律制度:挑战与完善Legal System of Manned Space Flight: Challenges and Improvement 宣增益;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自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往太空已逾半个多世纪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域外取证法律冲突下证人权益保障问题的审视
域外取证法律冲突下证人权益保障问题的审视Review of the Guarantee of the Witness' s Rights while Taking Evidence Abroad under the Conflict of Law 王克玉; 1: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代孕协议的可执行性问题:市场、道德与法律
代孕协议的可执行性问题:市场、道德与法律The Problem of Enforceability of Surrogacy Contracts:Market,Ethics,and Law 杨彪; 1:中山大学法学院 2: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 摘要(Ab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由定婚到订婚——民国时期定婚制度的变迁及社会实态研究
由定婚到订婚——民国时期定婚制度的变迁及社会实态研究From Dinghun to Engagement——Study on the Changes of Dinghun System and the Social Reality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再论赔礼道歉的法律化
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再论赔礼道歉的法律化A Forgotten“Oriental Experience”:Further Discuss on the Legalization of Apology 黄忠;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Ab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论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
论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On the Legal Effect of the Colluded Mendacious Wedding 金眉;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俗称的假结婚、虚假结婚在法律概念上宜认定为是通谋的虚伪结婚,它是指男女双方缔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