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法域”定位的偏失与理性回归Deviation of Fixed Position of Social Law and Its Rational Regression 余少祥;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将社会法视为与公法和私法并列的"第三法域"是当前流行的思想理论学说之一,是误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结果。社会法不应定位为"法域",社会法与社会问题、社会权和社会安全也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社会利益本位论是不成立的,社会利益也不是社会法专有的利益。第三法域是存在的,但社会法不等于第三法域。社会法是第三法域的法部门之一,它是基于保护弱者的理念产生的,之后渐次发展到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保险和普遍福利等,其法益本位也从弱者的利益逐渐提升为社会整体利益。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法;;第三法域;;法部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余少祥;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李昌麒等:“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的再认识”,载《法学家》2005年第6期。[3]史探径:《社会法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4]赵红梅:《私法与社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林嘉:“论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本质”,载《法学家》2002年第1期。[6]董溯战:“德国、美国养老社会保障法的比较研究”,载《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7][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曾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8]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9][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10][日]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黄冯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郭明政:“社会法之概念、体系与范畴”,载《政大法学评论》1997年第58期。[12]郑少华:“社会法:团体社会之规则”,载《法学》2004年第5期。[13]王为农等:“社会法的基本问题:概念与特征”,载《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11期。[14]张世明:《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15][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6][日]佐滕孝弘:“社会法法律范畴区分之我见”,载《财经界》2007年第1期。[17][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陈爱娥等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18][德]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19]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钟明钊主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1]孙笑侠:“宽容的干预和中立的法律”,载《法学》1993第7期。[22]林嘉主编:《社会法评论》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3]竺效:“法学体系中存在中义的社会法吗”,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2期。[24]王全兴等:“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初探”,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25]张守文:“社会法略论”,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6期。[26]郑尚元:“社会法的定位和未来”,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27]郑尚元:“社会法语境与法律社会化”,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3期。[28]潘念之:《法学总论》,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29][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30]周浩等:“维护社会安全——以社会法功能为视角”,载《经济与法律》2011年第6期。[31]刘辉:“质疑经济法的社会法属性”,载《求索》2009年第12期。[32]李炳安:“社会权——社会法的基石范畴”,载《温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33]王广彬:“社会法上的社会权”,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34]李宁等:《社会法的本土化建构》,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35]竺效:“社会法意义辨析”,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2期。[36]郝风鸣:“法国社会安全法之概念、体系与范畴”,载《政大法学评论》1997年第58期。[37]郑尚元:“社会法的特有属性与范畴”,载《法学》2004年第5期。[38][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39][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40]吴传颐:“社会法和社会法学”,载《中华法学杂志》1948年第7卷第l期。[41][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42]朱力:《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43]田成平主编:《社会保障制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4]姜登峰:“社会法概念的基本分析”,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45]刘海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46]杨士林、张兴堂主编:《社会法理论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7][日]田上攘治:《宪法典》,青林书院新社1984年版。[48][日]清宫四郎:《宪法》,有斐阁1986年版。[49]龚向和:“社会权的历史演变”,载《时代法学》2005年第3期。[50]胡敏洁:“论社会权的可裁判性”,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51]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52]竺效:“‘社会法’概念考析”,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3期。[53][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54]欧阳谿:《法学通论》,上海会文堂编译社1933年版。[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56][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57][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58]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59]王保树等:“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论纲”,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3期。[60]朱晓喆:“社会法中的人”,载《法学》2002年第8期。[61]薛克鹏:《经济法的定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62]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63][美]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64]张成杰等:“经济法基本概念的思考”,载《新学术》2008年第3期。[65][美]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66][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67][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2、3卷),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68]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69]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0]胡锦光等:“论我国宪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71]李昌麒等:“经济法的社会利益论纲”,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72]王家福等:“论依法治国”,载《光明日报》1996年9月28日。[73]余少祥:“经济民主的政治经济学意涵:理论框架与实践展开”,载《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5期。[74]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3期。[75]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76][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77]史际春等:“合同异化与异化的合同”,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3期。[78]董保华:“试析社会法的调整模式——对第三法域的探索”,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79]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0]谢增毅:“社会法的概念、本质和定位: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载《学术与探索》2006年第5期。[81]史尚宽:《债法总论》,荣泰印书馆1954年版。[82]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3]谢荣堂:《社会法入门》,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版。[84][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85][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8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87]雷兴虎等:“矫正贫富分化的社会法理念及其表现”,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88]余少祥:“法律语境中弱势群体概念构建分析”,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89]吕世伦等:“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载《北方法学》2007年第6期。[90]李吉宁:“构建当代中国社会法体系的实证分析”,载《理论界》2006年第1期。1 Chaim Saiman:Public Law,Private Law,and Legal Scienc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56,No.3(Summer,2008),pp.691-702.2 Hans-Peter Haferkamp:The Science of Private Law and the State in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56,No.3(Summer,2008),pp.667-689.1 Jurgen Habermas,Between Facts and Norms,Cambridge:Polity Press,p.367(1996).1Georges Gurvitch:The Problem of Social Law,Ethics,Vol.52,No.1(Oct.,1941),pp.17-40.2Michael J.Moore:Social Service and Social Legislation in Edwardian England:The Beginning of a New Role for Philanthropy,A Quarterly Journal Concerned with British Studies,Vol.3,No.1(Spring,1971),pp.33-43.1L.K.Frank Social Problem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30,No.4(Jan.,1925),pp.462-473.2Hillel Schwartz:On the Origin of the Phrase“Social Problems”,Social Problems,Vol.44,No.2(May,1997),pp.276-296.3Andrew.J.Cobb:The Right To Live:Will The State Protect it or Must We Rely Upon Federal Authority?The Georgia Historical Quarterly,Vol.6,No.3(September,1922),pp.189-196.1Marshall,TH.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21(1950).2A.Campbell Garnett:Charity and Natural Law,Ethics,Vol.66,No.(Jan.,1956),pp.117-122.3Gosta Esping Andersen: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Cambridg:polity Press,p.28(1990).4Alva Myrdal:World Action against Social Ills,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264,World Government(Jul.,1949),pp.98-105.1 Joel Blau:Theories of the Welfare State,Social Service Review,Vol.63,No.1(Mar.,1989),pp.26-38.1Roscoe Pound:A Survey of Social Interests,Harvard Law Review,Vol.57,No.1(Oct.,1943),pp.1-39.2William Seagle:Rudolf von Jhering:Or Law as a Means to an End,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Vol.13,No.1(Dec.,1945),pp.71-89.3J.Mark Baldwin:The Genesis of Social“Interests”,The Monist,Vol.7,No.3(April,1897),pp.340-357.4Richard A.Posner,The Social Costs of Monopoly and Regul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3,No.4(Aug.,1975),pp.807-828.5Miles Little:Research,Ethics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Vol.25,No.3(Jun.,1999),pp.259-262.6Cooper.Terry L,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or,3rded,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p.68(1990).7David B.Truman,The Government Process,New York:Alfred A.Knopf,p.5.8Alf Ross:Towards a Realistic Jurisprudence:A Criticism of the Dualism in Law,Copenhagen,p.295(1946).9Arrow,K.J.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and Social Knowledg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4(2),pp.1–9.Arrow.K.J,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Yale University Press,p.59(1963).1Marc Howard Ross:The Limits to Social Structure:Social Structural and Psychocultural Explanations for Political Conflict and Violence,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Vol.59,No.4,(Oct.,1986),pp.171-176.2Herbert Blumer:Social Problems as Collective Behavior,Social Problems,Vol.18,No.3(Winter,1971),pp.298-306.1Bairj Donabedian:The Natural Realm of Social Law,Sociological Theory,Vol.21,No.2(Jun.,2003),pp.175-190.2Hans-Peter Haferkamp:The Science of Private Law and the State in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56,No.3,(Summer,2008),pp.667-689.3Simon Whittaker:Unfair Contract Terms,Unfair Prices and Bank Charges,The Modern Law Review,Vol.74,No.1(January 2011),pp.106-122.4Roscoe Pound,Jurisprudence Vol.3,St.Paul,Minn.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59 p.16.1Rogers,Brishen:Justice at Work:Minimum Wage Laws and Social Equality,Texas Law Review;(May2014),Vol.92 Issue 6,pp.1543-1598.2Richard H.Hiers:Biblical Social Welfare Legislation:Protected Classes and Provisions for Persons in Need,Journal of Law and Religion,Vol.17,No.1/2(2002),pp.49-96.3Ida C.Merriam: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Welfare Indicators,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435,(Jan.,1978),pp.117-139.4J.Mark Baldwin:The Basis of Social Solidarit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15,No.6(May,1910),pp.817-831.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社会法“法域”定位的偏失与理性回归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社会 法学 法律 经济法 中国政法大学
女性主义法学视域下强奸罪之辨思
女性主义法学视域下强奸罪之辨思Research on the Crime of R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Jurisprudence 王燕玲; 1: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女性主义法学的使命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学学术的中国化:立场与方法
法学学术的中国化:立场与方法 周睿志;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2014年11月,《政法论坛》编辑部和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法学学术的中国化:立场与方法"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法学与西方世界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跨时代的智者——密特麦尔证据法学思想述评
跨时代的智者——密特麦尔证据法学思想述评 施鹏鹏; 1: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Abstract): 引论:"消失"的欧陆证据法学家中国时下的证据法学从概念至体系乃至方法几乎均为英美证据理论的翻版,一大批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二)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
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二) 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 摘要(Abstract): 主编梁根林【德】埃里克·希尔根多夫《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二)——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是《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的姊妹篇,也是2013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载人航天法律制度:挑战与完善
载人航天法律制度:挑战与完善Legal System of Manned Space Flight: Challenges and Improvement 宣增益;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自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往太空已逾半个多世纪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本刊主办“法学:如何面对中国问题”学术研讨会
本刊主办“法学:如何面对中国问题”学术研讨会 于贺清; 摘要(Abstract): 2015年5月9日,由本刊编辑部主办、北京方圆众和教育协办的"法学:如何面对中国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湖北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清华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域外取证法律冲突下证人权益保障问题的审视
域外取证法律冲突下证人权益保障问题的审视Review of the Guarantee of the Witness' s Rights while Taking Evidence Abroad under the Conflict of Law 王克玉; 1: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重排合订本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重排合订本 王泽鉴; 摘要(Abstract):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出版于1998年,皇皇凡八册,得德国民法学之精髓而厚植华人社会之民事习惯与司法秉性,于内地民法学与民事法律秩序之演进成熟者,正可为直接的参照系与资源库,于内地民法学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代孕协议的可执行性问题:市场、道德与法律
代孕协议的可执行性问题:市场、道德与法律The Problem of Enforceability of Surrogacy Contracts:Market,Ethics,and Law 杨彪; 1:中山大学法学院 2: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 摘要(Ab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由定婚到订婚——民国时期定婚制度的变迁及社会实态研究
由定婚到订婚——民国时期定婚制度的变迁及社会实态研究From Dinghun to Engagement——Study on the Changes of Dinghun System and the Social Reality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