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审查逮捕社会危险性评估量化模型的原理与建构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审查逮捕社会危险性评估量化模型的原理与建构
The Social Risk in Reviewing Arrest:The Theory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on 王贞会; 1: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2012年刑事诉讼法明确了逮捕适用中社会危险性的衡量标准。有无采取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发生的社会危险性是审查逮捕社会危险性评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践中有的办案机关通过细化各项风险指标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的方法来决定是否逮捕。在理论框架上,审查逮捕社会危险性要件,可以从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和诉讼可控性等层面进行评估。社会学上的风险评估理论和统计学上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构建审查逮捕社会危险性评估量化模型提供了方法,SPSS统计分析软件为构建评估量化模型提供了工具。量化模型的意义在于,将影响逮捕适用的各项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加以量化,并参照风险位阶表,得出应否逮捕的意见,以供办案机关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逮捕必要性;;评估模型;;数学建模;;社会危险性;;概率论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人才引进科研启动经费资助

作者(Author): 王贞会;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法]贝尔纳·布洛克:《法国刑事诉讼法》,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冯鹏志、徐继明等:《社会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3]游伟、陆建红:“人身危险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功能定位”,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4期。[4]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立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翟中东:《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7]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8]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9]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0]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1]黎宏:“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12]张吉喜、梁小华:“美国司法部审前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7期。(1)David Steinhart:Juvenile Detention Risk Assessment,The Annie E.Casey Foundation,2006.(2)Jennifer Fratello:Juvenile Detention Reform in New York City:Measuring Risk through Research,Vera Institute of Justice,2011.(3)David P.Cole:The Umpires Strike Back:Canadian Judicial Experience with Risk-Assessment Instruments,Canad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October 2007.(4)譬如,[英]海泽尔·肯绍尔:《解读刑事司法中的风险》,李明琪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杨诚、王平主编:《罪犯风险评估与管理:加拿大刑事司法的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张吉喜、梁小华:“美国司法部审前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1期;等等。(5)譬如,Dean J.Champion:Measuring Offender Risk:A Criminal Justice Sourcebook,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94.Bernadette McS herry:Managing Fear:The Law and Ethics of Preventive Detention and Risk Assessment,Routledge,2013.(1)譬如,张吉喜:“统计学方法在评估‘逮捕必要性’中的运用”,载《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杨秀莉、关振海:“逮捕条件中社会危险性评估模式之构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第1期;龚培华、陈柏新:“建立量化评估逮捕必要性司法机制的思考”,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18期;等等。(1)徐杰:“‘可能犯新罪’应重点审查人身危险性”,载《检察日报》2012年8月1日第3版。(1)需要说明的是,分析样本是从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B市H检察院办理的审查批捕案件中随机选取,数量较小,在代表性方面存有缺陷。此外,从全国范围来看B市H区检察院的逮捕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仍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分析变量是从样本案例中筛选出来的若干重要指标,并不涵盖实际所有的案件因素。(2)自然对数的底通常用“e”表示,它是一个无理数,近似值是2.718。自然对数在工程、数学等自然学科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圆周率。(1)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选取若干案例进行检验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初步的工作,如果要想完全验证评估模型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必须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大量的现实案例中进行检验方可。

相关话题/社会 刑事 中国政法大学 司法 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