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不同海岸距离上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动态特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袁锋1,2, 王艳艳1,2, 李茂瑾3, 江传阳4, 刘贺娜1,2, 李坤玲1,2, 洪滔1,2, 吴承祯5, 陈灿,1,2,*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 350002
2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3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 福建泉州 362200
4福建省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 福建泉州 362200
5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福建南平 354300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 element content and return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tter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he coastline

Feng YUAN1,2, Yan-Yan WANG1,2, Mao-Jin LI3, Chuan-Yang JIANG4, He-Na LIU1,2, Kun-Ling LI1,2, Tao HONG1,2, Cheng-Zhen WU5, Can CHEN,1,2,*1College of Forestr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2Collegiate Key Lab of Forest-Ecosystem Process and Management in Fujian, Fuzhou 350002, China
3Chihu State-owned Protective Forest Farm of Huian,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Fujian 362200, China
4Diantou State-owned Protective Forest Farm of Jinjiang,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Fujian 362200, China
5College of Ecology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Wuyi University, Nanping, Fujian 354300, China

通讯作者: *canchen@fafu.edu.cn

编委: 程磊
责任编辑: 李敏
收稿日期:2020-03-31接受日期:2020-07-3网络出版日期:2020-08-20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60130403)
福建省林业科技项目(闽林科便函〔2018〕26号)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T180134)


Corresponding authors: *canchen@fafu.edu.cn
Received:2020-03-31Accepted:2020-07-3Online:2020-08-20
Fund supported: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2017YFD060130403)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闽林科便函〔2018〕26号)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JT180134)


摘要
精确估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梯度引起的养分循环差异, 对评估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不同距海生境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动态的影响, 以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按照离海由近及远的顺序设置5个距离(T1到T5), 收集凋落叶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1)海岸梯度环境对木麻黄凋落叶各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具有显著影响, 由基干林带向林内元素含量、归还量呈线性规律, 总体上近海高于远海, 按照离海由近及远元素含量逐渐降低, 铁(Fe)、铜(Cu)、锌(Zn)和锰(Mn)在T4后上升,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相似。2)凋落叶元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存在显著差异, Na、Fe、Cu、Zn具有相似性, 6月、11月存在明显低谷; Mn在2至4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归还量总体表现为钠(Na)、Cu相似, 5、8、次年1月出现峰值;Mn、Fe、Zn相似, 5、8、11、次年1月出现峰值。3)土壤Na含量按照离海由近及远逐渐降低, 其他元素波动变化, 各距离之间差异不明显。4)凋落叶Na-Fe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Na-Zn、Fe-Cu、Fe-Z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与凋落叶相同元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Na和Cu达到显著水平。究其原因, 叶片元素含量差异受叶凋落时间差异造成的重吸收差异影响大; 月间差异因植物生命活动对元素需求量存在差异; 归还量差异与凋落叶量及元素含量有关。
关键词: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养分含量;养分归还量;海岸环境

Abstract
Aims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variation of nutrient cycling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ithin an ecosystem is important for assessing their ecological func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abitats on the metal element content and nutrient return dynamic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Methods Taking the litter of C. equisetifolia in Chihu State-owned Protective Forest Farm of Huian,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ve distances named T1, T2, T3, T4 and T5 respectively, were selected in order of near to far from the coastline, and the litter was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metal element content.
Important findings We found that: 1) Different coastal distanc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ntent and return of each element of C. equisetifolia litter. The element content and return from the forest edge zone to interior forest were linear. In order of near to far from the coastline, sodium (Na) content gradually decreases. Iron (Fe), copper (Cu), zinc (Zn) and manganese (Mn) increased since T4, and their changing trend and amount of the return and content along the gradient were similar.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content of litter elements among different months. Litter Na, Fe, Cu, and Zn had similarities, and had lowest value in June and November. Litter Mn fluctuated after falling from February to April. The return amount was generally similar between litter Na and Cu, with peaks in May, August, and next January; Litter Mn, Fe, and Zn showed similar return amount, with peaks in May, August, and next January. 3) Na content in soil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coastline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other elements fluctuated and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long the gradient. 4) Litter Na and F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litter Na and Zn, Fe and Cu, and Fe and Zn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for the same element between soil and litter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significant for Na and Cu. The difference in litter element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in resorption rate during litter falling at different timing along the distance gradient. The temporal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months was due to the requirements from plant life activity.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turn of the element was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litterfall and the content of elements in the litter.
Keywords:Casuarina equisetifolia;litter;metal elements;nutrient content;nutrient return;coastal environment


PDF (1023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引用本文
袁锋, 王艳艳, 李茂瑾, 江传阳, 刘贺娜, 李坤玲, 洪滔, 吴承祯, 陈灿. 不同海岸距离上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动态特征.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8): 819-827. DOI: 10.17521/cjpe.2020.0091
YUAN Feng, WANG Yan-Yan, LI Mao-Jin, JIANG Chuan-Yang, LIU He-Na, LI Kun-Ling, HONG Tao, WU Cheng-Zhen, CHEN Ca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 element content and return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tter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he coastline.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0, 44(8): 819-827. DOI: 10.17521/cjpe.2020.0091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养分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生长所利用的矿质元素, 超过60%来自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 凋落物养分释放速率及养分归还量受凋落物起始养分含量的影响(Chapin et al., 2002; 彭少麟和刘强, 2002; 阎恩荣等, 2008), 因此凋落物养分归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防护林, 在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生长环境恶劣, 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受风沙影响大, 土壤养分含量低, 因此, 凋落物返还是保持和提高木麻黄林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从海岸向内陆过渡的短距离内, 防护林防风效应、树冠特征等因海岸梯度环境因子(风力、土壤本底值等)差异和胁迫发生变化, 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使得防护林的内部结构、功能、养分循环并不均匀(吴锡麟等, 2011)。若忽视海陆过渡环境变化对防护林的影响, 则无法精确估算其内部养分循环和深入研究该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当前, 此类研究尚未深入。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海岸梯度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进行研究, 揭示其对海岸梯度环境的响应及月动态规律, 以期为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24.58° N, 118.92° E),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20 ℃, 年温差达30 ℃, 无霜期320天, 年降水量1 029 mm, 台风、暴雨集中在夏季7、8月份, 年蒸发量达2 000 mm, 干湿季极为明显且干旱频度大。夏季多西南风, 秋冬多东北风, 8级以上的大风天达105天, 风口位于距高潮线20 m的基干林带前沿。地形平缓, 海拔最高4 m, 坡度0°-10°, 土壤主要为风积沙土, 土层厚度60-80 cm, 肥力低。试验地为人工营造的木麻黄纯林, “十五”期间建立了固定生态定位观察点, 不受人为干扰(谭芳林, 2003)。

1.2 样地设置

于2018年1月, 沿垂直于海岸线方向, 从基干林带开始按照离海由近及远的顺序设置5个样地, 分别距海岸线30 (T1)、60 (T2)、90 (T3)、120 (T4)和150 m (T5), 前期进行调查, 防止出现样地内缺失木麻黄树木的状况, 样地内木麻黄均为27年生, 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稀少, 凋落物厚度约2-4 cm, 为避免相邻样地凋落物发生干扰, 相邻样地间隔10 m, 另在离海300 m的木麻黄林内设置对照(TCK), 在每个距离上与海岸线平行方向随机加局部控制(郁闭度、健康树木)设置3个样方(5 m × 5 m), 样方内按随机加局部控制(郁闭度)设置3个聚乙烯塑料材质的尼龙网制作的凋落物收集框, 考虑到沿海大风及木麻黄针叶的特点, 每个框为0.5 m × 0.5 m, 框网孔径1 mm, 离地0.5 m。各样地的林分特征等信息见表1

Table 1
表1
表1福建海岸采样点木麻黄林基本特征(平均值±标准偏差)
Table 1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Fujian coastline (mean ± SD)
海岸距离
Coastal distance (m)
树高
Tree height (m)
胸径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cm)
冠幅
Crown width (m)
风速
Wind speed (m·s-1)
密度
Density (trees·hm-2)
30 (T1)10.67 ± 1.6817.34 ± 1.083.65 ± 0.117.8 ± 1.112 350
60 (T2)11.70 ± 1.0314.19 ± 4.483.98 ± 0.987.2 ± 0.972 150
90 (T3)12.93 ± 0.9420.57 ± 1.274.22 ± 1.176.4 ± 0.861 850
120 (T4)13.53 ± 1.3718.64 ± 3.893.75 ± 0.955.8 ± 0.651 700
150 (T5)13.40 ± 1.2119.27 ± 4.163.52 ± 0.875.3 ± 0.761 600
300 (TCK)13.53 ± 1.4925.39 ± 9.015.37 ± 1.574.3 ± 0.661 550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1.3 样品收集及测定

于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 每月下旬晴好天气采用直接收集法收集凋落物, 共收集12次, 剔除杂质后, 分拣凋落叶, 称取鲜质量后85 ℃烘干至恒质量, 称取干质量, 粉碎后过0.149 mm筛。在每个距离上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1-10 cm表层土壤500 g, 共30个样本, 风干后剔除杂质过0.149 mm筛。每个样品称取0.2 g, 设置3个重复以及空白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凋落叶用H2SO4-H2O2, 土壤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在数显温控消化炉进行消解后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PekinElmer, Waltham, USA)分析测定Na、Mn、Fe、Cu、Zn元素含量(张志祥等, 2010)。

1.4 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

各距离元素含量为12个月的平均含量, 月含量用距离均值表示。养分归还量为单位面积内凋落叶量与养分含量的乘积(阎恩荣等, 2008), 各距离元素归还量为12个月的平均含量; 月归还量为当月元素含量与凋落叶量乘积, 同样用距离均值表示; 土壤元素含量用5个样点均值表示。统计分析用Excel 2016和SPSS 25,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最小显著差异(LSD)法分析检验不同海岸距离、不同月份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量的差异。对不同海岸距离养分含量及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用Pearson法对元素含量之间及与土壤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运用Origin Pro 2018作图。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动态变化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海岸距离存在差异(表2)。由基干林带向林内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由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由T1到T2上升, 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Na含量在T1到T3、T4与T5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Mn含量距离之间总体差异显著(F = 64.751, p < 0.001); Cu含量在T1与T3、T4、TCK, T2与T4之间差异显著(p < 0.05); Fe含量在T1与T3、T4、T5、TCK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Zn含量仅在T1与TCK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最小值, Na含量出现于TCK, 其他元素均出现于T4; 最大值, Na、Fe、Cu含量出现于T1, Mn、Zn含量出现于TCK。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元素含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线性规律(表3)。

Table 2
表2
表2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g·kg-1)(平均值±标准偏差)
Table 2Contents of metal elements in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tter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he coastline (g·kg-1)(mean ± SD)
海岸距离
Coastal distance (m)
NaMnFeCuZn
30 (T1)6.091 ± 1.135a0.067 ± 0.020c0.267 ± 0.110a0.0043 ± 0.002a0.020 ± 0.003b
60 (T2)5.327 ± 1.346a0.093 ± 0.033b0.226 ± 0.113ab0.0036 ± 0.002ab0.016 ± 0.003ab
90 (T3)5.084 ± 1.431a0.078 ± 0.014bc0.175 ± 0.059b0.0027 ± 0.002bc0.016 ± 0.004ab
120 (T4)4.408 ± 1.689b0.063 ± 0.011c0.168 ± 0.062b0.0022 ± 0.001c0.012 ± 0.003ab
150 (T5)3.823 ± 1.283b0.073 ± 0.011c0.174 ± 0.049b0.0033 ± 0.002ac0.016 ± 0.002ab
300 (TCK)1.973 ± 0.587c0.204 ± 0.036a0.188 ± 0.056b0.0030 ± 0.001bc0.024 ± 0.004a
平均值 Mean4.451 ± 1.4420.096 ± 0.0540.200 ± 0.0390.0032 ± 0.00070.019 ± 0.009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05)。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Table 3
表3
表3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养分含量及归还量回归方程
Table 3Equation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litter element content and return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he coastline
元素
Element
含量 Content (g·kg-1)归还量 Return amount (kg·hm-2)
方程 EquationR2p方程 EquationR2p
Nay = -0.7365x + 7.02880.913 30.000y = -8.978x + 73.3060.897 30.000
Mny = 0.0112x2 - 0.0607x + 0.13950.689 40.000y = 0.0889x2 - 0.4939x + 1.290.489 80.000
Fey = 0.009x2 - 0.0788x + 0.33930.977 30.019y = -0.24x + 2.6440.813 40.002
Cuy = 0.002x2 - 0.0015x + 0.00560.780 30.022y = 0.0012x2 - 0.0115x + 0.05050.776 00.054
Zny = 0.0013x2 - 0.0086x + 0.02760.833 10.019y = -0.014x + 0.19620.664 80.009
y, 含量或归还量; x, 距离(m)。
y, content or return amount; x, distance to the coastline (m).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另外, 从图1可见,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的月际动态变化。Na、Fe、Cu、Zn含量变化相似,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谷; 2至4月Mn含量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Na、Fe、Zn最大值出现于1月(6.479 3、0.262 1、0.202 9 g·kg-1); Fe最小值出现于5月(0.137 1 g·kg-1), Na和Zn含量出现在6月(2.494 9、0.014 9 g·kg-1)。Mn、Cu含量最大值分别出现于9、2月(0.109 1、0.004 8 g·kg-1), 最小值出现于4、6月(0.078 4、0.001 7 g·kg-1)。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月动态变化。

Fig. 1Monthly dynamic changes of trace elements contents in litter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2.2 不同海岸距离凋落叶金属元素养分归还量动态变化

表3表4可见, 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木麻黄凋落叶养分归还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并具有线性规律。Na归还量由T1到T2增加, T2后逐渐下降, 在T1到T3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T4、T5与TCK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Mn与Cu, Fe与Zn归还量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由基干林带向林内方向, 前者表现为T1到T2增加, T2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后者表现为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Na、Cu归还量最大值出现于T2, Fe、Zn出现于T1, Mn出现于TCK。Na归还量最小值出现于TCK, Fe、Mn出现于T5, Cu、Zn出现于T4。Mn归还量在T1与TCK间, Fe归还量在T5与T1、T2间, Cu归还量在T 1与T4间, Zn归还量在T4、T5与TCK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其他距离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Na、Fe、Zn归还量距离之间为一次线性函数, Mn、Cu归还量表现为二次线性函数。

Table 4
表4
表4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养分归还量(kg·hm-2)(平均值±标准偏差)
Table 4The amount of nutrients returned from the litter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he coastline (kg·hm-2)(mean ± SD)
海岸距离
Coastal distance (m)
NaMnFeCuZn
30 (T1)56.196 ± 19.596a0.636 ± 0.264b2.388 ± 1.008a0.037 ± 0.012a0.178 ± 0.048ab
60 (T2)59.136 ± 23.580a0.960 ± 0.264ab2.364 ± 0.924a0.038 ± 0.024ab0.176 ± 0.072ab
90 (T3)53.532 ± 17.136a0.876 ± 0.360ab1.848 ± 0.696ab0.026 ± 0.012ab0.174 ± 0.060ab
120 (T4)40.656 ± 21.816ac0.612 ± 0.252ab1.572 ± 0.756ab0.020 ± 0.012b0.110 ± 0.048b
150 (T5)25.896 ± 10.416bc0.528 ± 0.216ab1.176 ± 0.432b0.024 ± 0.012ab0.116 ± 0.048b
300 (TCK)15.864 ± 10.908b1.848 ± 1.512a1.476 ± 0.948ab0.026 ± 0.024ab0.128 ± 0.068a
平均值 Mean41.880 ± 17.7330.910 ± 0.4891.804 ± 0.4920.029 ± 0.0070.147 ± 0.0.32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05)。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不同海岸距离上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归还量月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图2所示。总体表现为2至5月逐月增加, 6月存在低谷, 8出现峰值, 于12月出现低谷后升高。最低值均出现于2月, Na、Mn、Fe、Cu、Zn归还量分别为1.681 8、0.024 7、0.084 2、0.001 7、0.004 8 kg·hm-2。Na、Zn归还量最高值出现于5月(4.706 8、0.019 6 kg·hm-2), Mn、Fe、Cu归还量最高值出现于8月(0.139 1、0.202 9、0.003 4 kg·hm-2)。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养分归还量月动态变化。

Fig. 2Monthly dynamics of nutrient return from litter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2.3 不同海岸距离土壤金属元素含量

不同海岸距离上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如表5所示。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距离间总体差异明显(F = 7.007, p < 0.05); Mn含量呈“V”形变化, 最低值位于T3; Fe含量T4 > TCK > T3 > T5 > T1 > T2, Zn含量TCK > T4 > T1 > T5 > T3 > T2, Fe含量距离间差异不显著, Zn含量距离间差异显著(F = 5.008, p < 0.05); Cu含量T1 > T2 = T3 = T5 > TCK > T4, T1与T4、TCK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Table 5
表5
表5不同海岸距离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标准偏差)
Table 5Metal element content in soil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he coastline (mean ± SD)
海岸距离
Coastal distance (m)
Na (g·kg-1)Mn (g·kg-1)Fe (g·kg-1)Cu (mg·kg-1)Zn (mg·kg-1)
30 (T1)4.305 ± 1.030a0.075 ± 0.019ab2.130 ± 0.212a0.9 ± 0.07a7.0 ± 0.69ab
60 (T2)3.554 ± 0.310ab0.074 ± 0.011ab2.063 ± 0.181a0.8 ± 0.08ab5.3 ± 1.08a
90 (T3)3.867 ± 0.844ab0.061 ± 0.013a2.299 ± 0.433a0.8 ± 0.07ab6.5 ± 1.66ab
120 (T4)3.106 ± 0.557b0.074 ± 0.077ab2.742 ± 0.220a0.6 ± 0.08b8.3 ± 1.16b
150 (T5)2.857 ± 0.186b0.082 ± 0.011ab2.196 ± 0.281a0.8 ± 0.16ab6.7 ± 1.28ab
300 (TCK)1.556 ± 0.399c0.090 ± 0.021b2.701 ± 0.790a0.7 ± 0.12b10.9 ± 2.47c
平均值 Mean3.208 ± 0.9610.076 ± 0.0102.283 ± 0.2410.8 ± 0.097.5 ± 1.90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05)。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4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之间及与土壤养分动态关系

通过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 凋落叶Mn和Cu含量之间为负相关关系; 其他元素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其中, 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凋落叶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其中, Na和Cu达到显著水平; 土壤pH与凋落叶Na含量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Mn、Zn含量为负相关关系, 与Fe、Cu含量为正相关关系(表6)。

Table 6
表6
表6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及与土壤元素含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n = 12)
Table 6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metal elements content in the litter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he coastline and soil elements content (n = 12)
NaLMnLFeLCuLZnL
MnL0.426, 0.167 (ns)1
FeL0.660, <0.050.117, 0.717 (ns)1
CuL0.388, 0.213 (ns)-0.034, 0.917 (ns)0.724, <0.011
ZnL0.825, <0.010.324, 0.304 (ns)0.740, <0.010.550, 0.064 (ns)1
pH0.971, <0.050.777, 0.069 (ns)0.695, 0.126 (ns)0.613, 0.196 (ns)0.617, 0.192 (ns)
NaS-NaLMnS-MnLFeS-FeLCuS-CuLZnS-ZnL
0.987, <0.010.677, 0.140 (ns)0.609, 0.200 (ns)0.895, <0.050.769, 0.074 (ns)
表中数值为rp值。NaL、MnL、FeL、CuL、ZnL分别表示凋落叶钠、锰、铁、铜和锌含量; NaS、MnS、FeS、CuS、ZnS分别表示土壤钠、锰、铁、铜和锌含量。ns, 不显著(p > 0.05)。
Values in the table are r and p values. NaL, MnL, FeL, CuL, ZnL represent the sodium, manganese, iron, copper and zinc content of litter; NaS, MnS, FeS, CuS, ZnS represent the sodium, manganese, iron, copper and zinc content of soil. n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 讨论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养分归还土壤作为森林自肥的重要机制, 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与凋落物量和其养分含量密切相关(阎恩荣等, 2008)。本研究中, 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凋落叶Na含量由T1到T2增加, T2后逐渐下降; Mn与Cu, Fe与Zn含量变化趋势相似, 前者表现为T1到T2增加, T2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后者表现为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不同海岸距离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呈现线性规律, Na、Fe、Zn为一次线性负相关(表3), 说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归还量逐渐降低。养分归还量月动态总体表现为2至5月逐月增加, 6、12月存在低值, 8月出现峰值, 夏秋高于春冬。叶功富等(2009)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综上所述,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林内部的养分循环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且随季节的变化存在不同程度波动, 元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沿海防护林虽然在防护宽度上并不是非常大, 但已在养分循环中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规律, 因此防护林经营应根据不同海岸距离以及季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尤其要重视风力作用下植物内部养分循环的差异。此外, 本研究的距离宽度能够反映凋落物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的变化规律, 但对于凋落物与活立木之间元素含量相关性以及与距离变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Chapin III FS, Matson PA, Vitouseh PM (2002). Principl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Ecology
Springer, New York.

[本文引用: 1]

Ebemayer E (1876). Die gesammte Lehre der Waldstreu mit Rücksicht auf die chemische Statik des Waldbaues. Unter Zugrundlegung der in den K?nigl. Staatsforsten Bayerns angestellten Untersuchungen
Springer, Berlin.

[本文引用: 1]

Fang YT, Mo JM, Zhou GY, Zhang DQ, Xue JH (2005). Minor nutrient element status of plant and soil in a lower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Guihaia, 25, 504-510.

[本文引用: 1]

[ 方运霆, 莫江明, 周国逸, 张德强, 薛璟花 (2005).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广西植物, 25, 504-510.]

[本文引用: 1]

Jia BR (2019).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43, 648-657.

DOI:10.17521/cjpe.2019.0097URL [本文引用: 3]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is paper presented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China from 1986 to 2018 based on the four common literature databases, including CNKI, ISI Web of Science, ScienceDirect and Springer Link. Litter decomposition researches are mainly from forest ecosystems (65%), and focus on above-ground litter. This suggests that the studies on below-ground litter decomposi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 About 68% studies focused on the litters from dominant species, which couldn&#x02019;t represent the natural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mixed effects among litters from multiple species. Besides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other key chemical components related with decomposition (e.g. K, Fe, Mn, lignin, tannin, etc.) and 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related wi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anwhil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nterlink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 in the plant-litter-soil system. Nitrogen deposi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r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especially the interactions of multiple factors (e.g. nitrogen, phosphorus, etc.),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permafrost under climate warming context.
[ 贾丙瑞 (2019). 凋落物分解及其影响机制
植物生态学报, 43, 648-657.]

[本文引用: 3]

Jin MH, Ding ZH, Zhou HC, Ye GF (2014). Absorption and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by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of different stand ages in a coastal zone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33, 2183-2187.

URL [本文引用: 2]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Cr, Cu, Zn, Cd and Pb in branchlet, fine root, litter and soil of C. equisetifolia forests at four ages (10, 16, 20, 30)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richment degree of the heavy metals in C. equisetifolia ranked as Zn>Cr>Pb>Cu>C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r and Cu, Pb, Fe and Cu, Zn and Cd had significant synergies in the fine roots of C. equisetifolia. C. equisetifolia had a higher capability of absorbing and accumulating heavy metals. Annual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was highest in 20 years old C. equisetifoli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 equisetifolia 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reducing 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especially for the 20 years old forest.]]>
[ 靳明华, 丁振华, 周海超, 叶功富 (2014). 海岸带不同林龄木麻黄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
生态学杂志, 33, 2183-2187.]

[本文引用: 2]

Jugsujinda A, Patrick Jr WH (1993). Evaluation of tox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oranging symptoms of rice in a flooded Oxisol in Sumatra, Indonesia
Plant and Soil, 152, 237-243.

DOI:10.1007/BF00029093URL [本文引用: 1]

Knecht MF, G?ransson A (2004). Terrestrial plants require nutrients in similar proportions
Tree Physiology, 24, 447-460.

DOI:10.1093/treephys/24.4.447URLPMID:14757584 [本文引用: 1]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based on nutrition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nutrient ratios of terrestrial plants are similar to the Redfield ratio found in marine phytoplankto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seedlings of many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have similar nutrient concentration ratios when supplied with nutrients at free access. However, at free access, nutrients are likely to be taken up in amounts in excess of a plant's requirements for growth. In further experiments, therefore, the supply rate of each nutrient was reduced so that excessive uptake did not occur. Again, similar nutrient ratios were found among the plant species tested, although the ratios differed from those found in plants given free access to nutrients. Based on the law of the minimum, we suggest that optimum nutrient ratios be defined as the ratios found in plants when all nutrients are limiting growth simultaneously. The literature o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as surveyed to investigate nutrient ratio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Nutrient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ere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calcium and magnesium.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nitrogen is either the limiting nutrient or, when not limiting, is taken up only in small excess amounts, we calculated nutrient ratios from published data. The calculated ratios corresponded closely to the ratios determined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Lado-Monserrat L, Lidón A, Bautista I (2016). Litterfall,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nutrient fluxes in Pinus halepensis: influence of tree removal intensity in a Mediterranean forest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35, 203-214.

DOI:10.1007/s10342-015-0923-xURL [本文引用: 1]

Liu L, Zhao CM, Xu WT, Shen GZ, Xie ZQ (2019). Litter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 in Shennongjia,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39, 7611-7620.



[ 刘璐, 赵常明, 徐文婷, 申国珍, 谢宗强 (2019). 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
生态学报, 39, 7611-7620.]



Li XG, Kang XR, Cai ZY, Zhang HD, Zhang JF, He GP, Chen GC (2019). Heavy metal toleranc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five clone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38, 2094-2101.

[本文引用: 1]

[ 李晓刚, 康希睿, 蔡泽宇, 张涵丹, 张建锋, 何贵平, 陈光才 (2019). 木麻黄对土壤重金属的生长响应及积累特征
生态学杂志, 38, 2094-2101.]

[本文引用: 1]

Marschner H (1986). Mineral Nutrition of Higher Plants
Academic Press, London,

[本文引用: 1]

Mo JM, Xue JH, Fang YT (2004).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its responses to simulated N deposition for the major plants of Dinghushan forests in subtropical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4, 1413-1420.

[本文引用: 1]

[ 莫江明, 薛璟花, 方运霆 (2004). 鼎湖山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
生态学报, 24, 1413-1420.]

[本文引用: 1]

Ning QR, Li SZ, Jiang LC, Tao JJ, Chen HR, Liu C, Yang XY (2017).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foliar nutrient resorption in plant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 23, 811-817.

[本文引用: 1]

[ 宁秋蕊, 李守中, 姜良超, 陶晶晶, 陈涵睿, 刘聪, 杨贤宇 (2017). 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3, 811-817.]

[本文引用: 1]

Peng SL, Liu Q (2002). The dynamics of forest litter and its responses to global warming
Acta Ecologica Sinica, 22, 1534-1544.

[本文引用: 1]

[ 彭少麟, 刘强 (2002). 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生态学报, 22, 1534-1544.]

[本文引用: 1]

Pereira GHA, Jordao HCK, Silva VFV, Pereira MG (2016). Litter and nutrient flows in tropical upland forest flooded by a hydropower plant in the Amazonian basi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572, 157-168.

DOI:10.1016/j.scitotenv.2016.07.177URL [本文引用: 1]

Robert B, Caritat A, Bertoni G, Vilar L, Molinas M (1996). Nutrient content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the leaf component of cork-oak (Quercus suber L.) litterfall
Vegetatio, 122, 29-35.

DOI:10.1007/BF00052813URL [本文引用: 1]

Shen A, Zhu JJ, Yan T, Lu DL, Yang K (2018). Effects of lea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resorption on leaf falling time of dominant broad-leaved species in a montane region of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42, 573-584.

DOI:10.17521/cjpe.2018.0041URL [本文引用: 1]
Aims Litter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utrient in forest ecosystems, and its decomposition rat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il nutrient supply. Previous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leaf falling time resulted in different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We found that the leaf falling time of Quercus mongolica was lat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e species, especially in the barren soil. However, it is not yet clear why the leaves of Q. mongolica fall later.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leaves of Q. mongolica had high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longer time for resorption, which could lead to the later time of leaf falling. Methods We continuously measured N, P, K, Ca, Mg, Cu, Fe, Mn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of three tree species (Q. mongolica, the leaf falling time is the last; Juglans mandshurica, the leaf falling time is the earliest, Acer mono, the leaf falling time is in between Q. mongolica and J. mandshurica) from leaf maturity (August) to litter fall (October) in a montane region of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We analyzed lea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resorption efficiencies of each species. Important findings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mature leaves of Q. mongolica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ther tree species. N, P and K concentrations in the litter of Q. mongolic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species (p Q. mongolica have high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than other species. The resorption efficiencies of N, P and K did not influence lea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but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species. The leaves of Q. mongolica fall later,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high adaptability of Q. mongolica to the barren soil. Although the mature leaves could not accumulate more nutrients from barren soil, they increased the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by prolonging the nutrient resorption time. We inferred that leaves with higher nutrient resorption efficiency would fall later, because of greater nutrient storage such as Q. mongolica, which is better adapted to barren soil than other tree species. On the contrary, trees with lower nutrient resorption efficiency generally grow better in the fertile soil, such as J. mandshurica. ]]>
[ 申奥, 朱教君, 闫涛, 卢德亮, 杨凯 (2018). 辽东山区主要阔叶树种叶片养分含量和再吸收对落叶时间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42, 573-584.]

[本文引用: 1]

Shukla G, Pala NA, Chakravarty S (2017). Quantifica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primary nutrients in litter and soil in a foothill forest plantation of eastern Himalay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8, 1195-1202.

DOI:10.1007/s11676-017-0394-7URL [本文引用: 1]

Tan FL (2003). Study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in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protective plantation ecosystem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39(Suppl. 1), 21-26.

[本文引用: 3]

[ 谭芳林 (2003).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林业科学, 39(Suppl. 1), 21-26.]

[本文引用: 3]

Wang J, Huang JH (2001). Comparison of major nutrient release patterns in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warm temperate zone of China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25, 375-380.

[本文引用: 1]

[ 王瑾, 黄建辉 (2001). 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
植物生态学报, 25, 375-380.]

[本文引用: 1]

Wu XL, Ye GF, Zhang SJ, Lin YM, Zhang LH (2011). Contents of some mineral elements and their resorption efficiencies in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branchlets across a coastal gradient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 17, 645-650.

[本文引用: 3]

[ 吴锡麟, 叶功富, 张尚炬, 林益明, 张立华 (2011). 不同海岸梯度上短枝木麻黄小枝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再吸收率动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7, 645-650.]

[本文引用: 3]

Yan ER, Wang XH, Zhou W (2008). Characteristics of litterfall in relation to soil nutrients in mature and degrade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of Tiantong, East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32, 1-12.

DOI:10.3773/j.issn.1005-264x.2008.01.001URL [本文引用: 4]
Aims Litterfa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inking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processes in forest ecosystems. Nutrients absorbed by plants can be released to the soil and re-utilized by plants via litter decomposition. Although litterfall composition and dynamic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itterfall, nutrient cycling and vegetation types is poorly understood. Therefore, we studied litterfall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EBLF) to enrich our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ship.Methods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iantong National Forest Park (29 °52′N, 121°39′E, 200 m a.s.l),Zhejiang, East China. We chose secondary and young EBLF (Schima superba community), coniferous and evergreen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Pinus massoniana+Schima superba community), coniferous forest (Pinus massoniana community) and shrubland (Lithocarpus glaber+ Loropetalum chinense community) to represent forests at different degradation stages and mature EBLF (Castanopsis fargesiicommunity) to represent reference climax forest. Productivity, composition,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nutrient amount of the litterfall were measured each month from November 2003 to October 2004. Litterfall traits were correlated with soil total N, total P, total inorganic N, N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rates.Important findings Degradation of EBLF significantly reduced litterfall productivity from 13.03 Mg·hm-2 in mature EBLF to 6.38 Mg·hm-2 in shrubland,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N concentration in litterfall. In contrast, P concentration showed no consistent pattern. Total N and total P amounts returned via litterf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gradation. Soil total 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nual litterfall productivity but not litter N concentration. Soil total 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annual litterfall productivity and litter P concentration. Soil inorganic N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either productivity or litt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 Soil N nitrification rat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nual litterfall productivity and total amounts of nutrients returned, but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litter N concentration. Soil N mineralization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ny litterfall trait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uring degradation of EBLF, shifting of plant functional types and simplifying of community structure reduced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litterfall to a low level and consequently reduced soil nutrient pools.]]>
[ 阎恩荣, 王希华, 周武 (2008).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退化群落的凋落物特征及与土壤养分动态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32, 1-12.]

[本文引用: 4]

Ye GF, Zhang LH, Lin YM, Wang H, Zhou HC, Zeng Q (2009). Seasonal dynam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and nutrient resorption efficiencie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branchlets in Dongshan County, Fujian
Acta Ecologica Sinica, 29, 6519-6526.

[本文引用: 2]

[ 叶功富, 张立华, 林益明, 王哼, 周海超, 曾琦 (2009). 福建东山短枝木麻黄小枝氮磷含量及其再吸收率季节动态
生态学报, 29, 6519-6526.]

[本文引用: 2]

Yuan YX (1996). The roles of microelements in plant life
Bulletin of Biology, 31, 4-8.

DOI:10.1023/B:BIBU.0000014350.53367.b7URL [本文引用: 2]

[ 袁玉信 (1996).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生物学通报, 31, 4-8.]

[本文引用: 2]

Zhang LL, Zhao XY, Yuan H (201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wind on plants and plant adaptation strategies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 28, 1349-1353.

[本文引用: 1]

[ 张琳琳, 赵晓英, 原慧 (2013). 风对植物的作用及植物适应对策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8, 1349-1353.]

[本文引用: 1]

Zhang YD, Liu YC, Gu FX, Guo MM, Miao N, Liu SR (2019). Litter composition and its dynamic in five main forest types in subalpine areas of west Sichuan,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39, 502-508.

[本文引用: 1]

[ 张远东, 刘彦春, 顾峰雪, 郭明明, 缪宁, 刘世荣 (2019). 川西亚高山五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及动态
生态学报, 39, 502-508.]

[本文引用: 1]

Zhang ZR, Song CX (1991). The action of micronutrients played in plant life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27, 530-539.

[本文引用: 1]

[ 张正仁, 宋长铣 (1991).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南京大学学报, 27, 530-539.]

[本文引用: 1]

Zhang ZX, Liu P, Xu GD, Zhang JY, Li HJ, Liao JP, Wu SB (2010). Metal element contents of 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in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nutrient factors in Easter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34, 505-516.

DOI:10.3773/j.issn.1005-264x.2010.05.004URL [本文引用: 3]
Aims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is a species with a smal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 the subtropical forests in eastern China. The species has been listed as Chinese national third protective plant. Our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lations of metal element contents in plant and forest soil of T.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in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in Jiulongshan Nature Reserve,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Finding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c for feasible in situ and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the species.Methods Forty representative plots (10 m × 10 m) were investigated along different ridges from low to high altitude. The community types of these plot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groups of tree relationship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WINSPAN. Twelve metal elements of root, stem, bark and leaf of T.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samples and forest soil were measured by ICP-AES. Soil factors such as pH, water content, organism conten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ere also measured. Differences of metal element contents were analyzed among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and organs. The correlation among different metal element contents of T.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and soil nutrient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Important finding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s and results of TWINSPAN classification, the plo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communities. Differences among metal element contents of plant and soil in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were determined. The contents of plant elements such as K, Ca, Fe, Mg, Ba and Cr were higher in community II and V, and most soil elements were highest in community II. The content of Ca, K, Mg, Fe and Mn were higher in plant, and Al and Fe were higher in soil. The content of metal elements among different organs was different, and their change tendencies and variation degrees were discordant. Enrichment coefficient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of Mg and Zn, as well as Fe and Al by T.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was similar; however, most plant elements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soil elements.]]>
[ 张志祥, 刘鹏, 徐根娣, 张家银, 李洪军, 廖进平, 巫松标 (2010). 不同群落类型下南方铁杉金属元素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34, 505-516.]

[本文引用: 3]

Zhong CL, Huang YX, Cao CF, Jiang C, Guo JL, Gu F (2017). Responses of element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to distance from the coastline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2, 22-29.



[ 钟春柳, 黄义雄, 曹春福, 姜超, 郭佳蕾, 古璠 (2017). 不同海岸梯度下木麻黄防护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12, 22-29.]



Zhong ZX, Xu YP, Wan KY, Chen F (2007). Trace elements in leaves of 21 rare species of Magnoliaceae and Lauraceae in the ex-situ conservation site of Wuhan botanical garden and trace elements in soil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35(3), 46-48.

[本文引用: 1]

[ 钟志祥, 徐有明, 万开元, 陈防 (2007). 迁栖地樟科与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叶片微量元素与土壤微量元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5(3), 46-48.]

[本文引用: 1]

Principl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Ecology
1
2002

...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养分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生长所利用的矿质元素, 超过60%来自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 凋落物养分释放速率及养分归还量受凋落物起始养分含量的影响(Chapin et al., 2002; 彭少麟和刘强, 2002; 阎恩荣等, 2008), 因此凋落物养分归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Die gesammte Lehre der Waldstreu mit Rücksicht auf die chemische Statik des Waldbaues. Unter Zugrundlegung der in den K?nigl. Staatsforsten Bayerns angestellten Untersuchungen
1
1876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1
2005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1
2005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凋落物分解及其影响机制
3
2019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 ).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凋落物分解及其影响机制
3
2019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 ).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海岸带不同林龄木麻黄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
2
2014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 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海岸带不同林龄木麻黄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
2
2014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 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Evaluation of tox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oranging symptoms of rice in a flooded Oxisol in Sumatra, Indonesia
1
1993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Terrestrial plants require nutrients in similar proportions
1
2004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Litterfall,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nutrient fluxes in Pinus halepensis: influence of tree removal intensity in a Mediterranean forest
1
2016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
2019

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
2019

木麻黄对土壤重金属的生长响应及积累特征
1
2019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木麻黄对土壤重金属的生长响应及积累特征
1
2019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Mineral Nutrition of Higher Plants
1
1986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鼎湖山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
1
2004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鼎湖山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
1
2004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
2017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
2017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1
2002

...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养分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生长所利用的矿质元素, 超过60%来自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 凋落物养分释放速率及养分归还量受凋落物起始养分含量的影响(Chapin et al., 2002; 彭少麟和刘强, 2002; 阎恩荣等, 2008), 因此凋落物养分归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1
2002

...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养分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生长所利用的矿质元素, 超过60%来自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 凋落物养分释放速率及养分归还量受凋落物起始养分含量的影响(Chapin et al., 2002; 彭少麟和刘强, 2002; 阎恩荣等, 2008), 因此凋落物养分归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Litter and nutrient flows in tropical upland forest flooded by a hydropower plant in the Amazonian basin
1
2016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Nutrient content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the leaf component of cork-oak (Quercus suber L.) litterfall
1
1996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辽东山区主要阔叶树种叶片养分含量和再吸收对落叶时间的影响
1
2018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辽东山区主要阔叶树种叶片养分含量和再吸收对落叶时间的影响
1
2018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Quantifica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primary nutrients in litter and soil in a foothill forest plantation of eastern Himalaya
1
2017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3
2003

...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24.58° N, 118.92° E),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20 ℃, 年温差达30 ℃, 无霜期320天, 年降水量1 029 mm, 台风、暴雨集中在夏季7、8月份, 年蒸发量达2 000 mm, 干湿季极为明显且干旱频度大.夏季多西南风, 秋冬多东北风, 8级以上的大风天达105天, 风口位于距高潮线20 m的基干林带前沿.地形平缓, 海拔最高4 m, 坡度0°-10°, 土壤主要为风积沙土, 土层厚度60-80 cm, 肥力低.试验地为人工营造的木麻黄纯林, “十五”期间建立了固定生态定位观察点, 不受人为干扰(谭芳林, 2003). ...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 养分归还土壤作为森林自肥的重要机制, 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与凋落物量和其养分含量密切相关(阎恩荣等, 2008).本研究中, 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凋落叶Na含量由T1到T2增加, T2后逐渐下降; Mn与Cu, Fe与Zn含量变化趋势相似, 前者表现为T1到T2增加, T2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后者表现为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不同海岸距离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呈现线性规律, Na、Fe、Zn为一次线性负相关(表3), 说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归还量逐渐降低.养分归还量月动态总体表现为2至5月逐月增加, 6、12月存在低值, 8月出现峰值, 夏秋高于春冬.叶功富等(2009)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3
2003

...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24.58° N, 118.92° E),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20 ℃, 年温差达30 ℃, 无霜期320天, 年降水量1 029 mm, 台风、暴雨集中在夏季7、8月份, 年蒸发量达2 000 mm, 干湿季极为明显且干旱频度大.夏季多西南风, 秋冬多东北风, 8级以上的大风天达105天, 风口位于距高潮线20 m的基干林带前沿.地形平缓, 海拔最高4 m, 坡度0°-10°, 土壤主要为风积沙土, 土层厚度60-80 cm, 肥力低.试验地为人工营造的木麻黄纯林, “十五”期间建立了固定生态定位观察点, 不受人为干扰(谭芳林, 2003). ...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 养分归还土壤作为森林自肥的重要机制, 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与凋落物量和其养分含量密切相关(阎恩荣等, 2008).本研究中, 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凋落叶Na含量由T1到T2增加, T2后逐渐下降; Mn与Cu, Fe与Zn含量变化趋势相似, 前者表现为T1到T2增加, T2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后者表现为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不同海岸距离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呈现线性规律, Na、Fe、Zn为一次线性负相关(表3), 说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归还量逐渐降低.养分归还量月动态总体表现为2至5月逐月增加, 6、12月存在低值, 8月出现峰值, 夏秋高于春冬.叶功富等(2009)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

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
1
2001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
1
2001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不同海岸梯度上短枝木麻黄小枝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再吸收率动态
3
2011

...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防护林, 在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生长环境恶劣, 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受风沙影响大, 土壤养分含量低, 因此, 凋落物返还是保持和提高木麻黄林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从海岸向内陆过渡的短距离内, 防护林防风效应、树冠特征等因海岸梯度环境因子(风力、土壤本底值等)差异和胁迫发生变化, 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使得防护林的内部结构、功能、养分循环并不均匀(吴锡麟等, 2011).若忽视海陆过渡环境变化对防护林的影响, 则无法精确估算其内部养分循环和深入研究该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当前, 此类研究尚未深入.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海岸梯度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进行研究, 揭示其对海岸梯度环境的响应及月动态规律, 以期为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不同海岸梯度上短枝木麻黄小枝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再吸收率动态
3
2011

...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防护林, 在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生长环境恶劣, 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受风沙影响大, 土壤养分含量低, 因此, 凋落物返还是保持和提高木麻黄林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从海岸向内陆过渡的短距离内, 防护林防风效应、树冠特征等因海岸梯度环境因子(风力、土壤本底值等)差异和胁迫发生变化, 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使得防护林的内部结构、功能、养分循环并不均匀(吴锡麟等, 2011).若忽视海陆过渡环境变化对防护林的影响, 则无法精确估算其内部养分循环和深入研究该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当前, 此类研究尚未深入.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海岸梯度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进行研究, 揭示其对海岸梯度环境的响应及月动态规律, 以期为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

... 凋落叶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并受土壤性质、植物自身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贾丙瑞, 2019).本研究中, 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吴锡麟等(2011)对赤山林场木麻黄衰老叶养分含量测定的值.这可能与土壤本底值以及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有关(靳明华等, 2014).Robert等(1996)王瑾和黄建辉(2001)研究发现Mn、Fe、Cu和Zn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存在富集现象.李晓刚等(2019)研究发现木麻黄对金属元素富集作用明显, 而含量的多少又受到林龄的影响, 靳明华等(2014)研究表明30年生木麻黄叶金属元素含量高于15年生, 本试验地木麻黄为27年生, 金属元素含量偏高. ...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退化群落的凋落物特征及与土壤养分动态的关系
4
2008

...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养分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生长所利用的矿质元素, 超过60%来自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 凋落物养分释放速率及养分归还量受凋落物起始养分含量的影响(Chapin et al., 2002; 彭少麟和刘强, 2002; 阎恩荣等, 2008), 因此凋落物养分归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各距离元素含量为12个月的平均含量, 月含量用距离均值表示.养分归还量为单位面积内凋落叶量与养分含量的乘积(阎恩荣等, 2008), 各距离元素归还量为12个月的平均含量; 月归还量为当月元素含量与凋落叶量乘积, 同样用距离均值表示; 土壤元素含量用5个样点均值表示.统计分析用Excel 2016和SPSS 25,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最小显著差异(LSD)法分析检验不同海岸距离、不同月份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量的差异.对不同海岸距离养分含量及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用Pearson法对元素含量之间及与土壤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运用Origin Pro 2018作图. ...

... 养分归还土壤作为森林自肥的重要机制, 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与凋落物量和其养分含量密切相关(阎恩荣等, 2008).本研究中, 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凋落叶Na含量由T1到T2增加, T2后逐渐下降; Mn与Cu, Fe与Zn含量变化趋势相似, 前者表现为T1到T2增加, T2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后者表现为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不同海岸距离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呈现线性规律, Na、Fe、Zn为一次线性负相关(表3), 说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归还量逐渐降低.养分归还量月动态总体表现为2至5月逐月增加, 6、12月存在低值, 8月出现峰值, 夏秋高于春冬.叶功富等(2009)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

... 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退化群落的凋落物特征及与土壤养分动态的关系
4
2008

...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养分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生长所利用的矿质元素, 超过60%来自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 凋落物养分释放速率及养分归还量受凋落物起始养分含量的影响(Chapin et al., 2002; 彭少麟和刘强, 2002; 阎恩荣等, 2008), 因此凋落物养分归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各距离元素含量为12个月的平均含量, 月含量用距离均值表示.养分归还量为单位面积内凋落叶量与养分含量的乘积(阎恩荣等, 2008), 各距离元素归还量为12个月的平均含量; 月归还量为当月元素含量与凋落叶量乘积, 同样用距离均值表示; 土壤元素含量用5个样点均值表示.统计分析用Excel 2016和SPSS 25,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最小显著差异(LSD)法分析检验不同海岸距离、不同月份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量的差异.对不同海岸距离养分含量及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用Pearson法对元素含量之间及与土壤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运用Origin Pro 2018作图. ...

... 养分归还土壤作为森林自肥的重要机制, 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与凋落物量和其养分含量密切相关(阎恩荣等, 2008).本研究中, 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凋落叶Na含量由T1到T2增加, T2后逐渐下降; Mn与Cu, Fe与Zn含量变化趋势相似, 前者表现为T1到T2增加, T2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后者表现为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不同海岸距离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呈现线性规律, Na、Fe、Zn为一次线性负相关(表3), 说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归还量逐渐降低.养分归还量月动态总体表现为2至5月逐月增加, 6、12月存在低值, 8月出现峰值, 夏秋高于春冬.叶功富等(2009)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

... 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

福建东山短枝木麻黄小枝氮磷含量及其再吸收率季节动态
2
2009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 养分归还土壤作为森林自肥的重要机制, 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与凋落物量和其养分含量密切相关(阎恩荣等, 2008).本研究中, 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凋落叶Na含量由T1到T2增加, T2后逐渐下降; Mn与Cu, Fe与Zn含量变化趋势相似, 前者表现为T1到T2增加, T2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后者表现为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不同海岸距离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呈现线性规律, Na、Fe、Zn为一次线性负相关(表3), 说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归还量逐渐降低.养分归还量月动态总体表现为2至5月逐月增加, 6、12月存在低值, 8月出现峰值, 夏秋高于春冬.叶功富等(2009)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

福建东山短枝木麻黄小枝氮磷含量及其再吸收率季节动态
2
2009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 养分归还土壤作为森林自肥的重要机制, 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与凋落物量和其养分含量密切相关(阎恩荣等, 2008).本研究中, 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凋落叶Na含量由T1到T2增加, T2后逐渐下降; Mn与Cu, Fe与Zn含量变化趋势相似, 前者表现为T1到T2增加, T2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后者表现为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升高,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不同海岸距离归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呈现线性规律, Na、Fe、Zn为一次线性负相关(表3), 说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归还量逐渐降低.养分归还量月动态总体表现为2至5月逐月增加, 6、12月存在低值, 8月出现峰值, 夏秋高于春冬.叶功富等(2009)研究发现凋落叶归还量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归还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影响植物的生长, 2到5月归还量与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生长加大对衰老叶养分的重吸收, 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 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凋落叶量增加, 而凋落叶量对归还量贡献大(阎恩荣等, 2008).谭芳林(2003)发现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物量, 2至6月总体呈上升趋势, 8、10月出现两个峰值, 10月至次年1月下降, 其变化趋势与本研究养分归还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也说明凋落叶量对养分归还量贡献大. ...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2
1996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2
1996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风对植物的作用及植物适应对策研究进展
1
2013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风对植物的作用及植物适应对策研究进展
1
2013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川西亚高山五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及动态
1
2019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川西亚高山五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及动态
1
2019

... 前人开展了大量凋落物和养分归还研究.Embermayer (1876)阐述了森林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重要性后, 此类研究大量增加, 近年来更加活跃, 例如Lado-Monserrat等(2016)对地中海松林, Pereira等(2016)对亚马孙热带森林, 卢晓强等(2014)对喀斯特地区, 莫江明等(2004)对鼎湖山, 张远东等(2019)对川西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相继开展研究.当前对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内部森林植被大量元素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越恶劣, 森林生态系统对凋落物的依赖程度越高, 然而当前对生态系统脆弱但对我国却十分重要的沿海防护林系统以及金属元素研究较少(贾丙瑞, 2019).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超过16种, 其中金属元素含量虽少, 但作用不可替代, 如钠(Na)、铜(Cu)在光合作用, 锰(Mn)在叶绿体生成, 铁(Fe)、锌(Zn)在多种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的合成等方面不可或缺(袁玉信, 1996).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贾丙瑞, 2019), 因此须重视脆弱生态系统凋落物金属元素的研究. ...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
1991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
1991

... 凋落叶Na、Fe、Cu、Zn含量月动态变化具有相似性, 2至6月逐月下降, 6至10月波动上升, 11月出现低值; Mn含量在2至4月逐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叶功富等(2009)Shukla等(2017)研究表明, 凋落物养分含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 同时, 宁秋蕊等(2017)认为气温和降水量与叶片养分再吸收呈负相关关系.气候的变化与植物生长周期相对应, 2至6月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进入了生长阶段, 对养分含量需求不断增加, 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 对于相关元素需求高, 例如Fe参与叶绿素合成、Mn对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有重要作用(张正仁和宋长铣, 1991), 由于需求量增加, 叶在凋落前植物充分对养分进行重吸收,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减少.6月进入夏季, 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 会缩短叶凋落前的养分再吸收时间, 使得凋落叶养分含量升高; 秋冬植物生长减慢, 对养分需求量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富集增加, 11月为初冬, 植物需一定的养分含量抵御寒冬, 对凋落叶养分进行再吸收(袁玉信, 1996). ...

不同群落类型下南方铁杉金属元素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
3
2010

... 于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 每月下旬晴好天气采用直接收集法收集凋落物, 共收集12次, 剔除杂质后, 分拣凋落叶, 称取鲜质量后85 ℃烘干至恒质量, 称取干质量, 粉碎后过0.149 mm筛.在每个距离上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1-10 cm表层土壤500 g, 共30个样本, 风干后剔除杂质过0.149 mm筛.每个样品称取0.2 g, 设置3个重复以及空白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凋落叶用H2SO4-H2O2, 土壤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在数显温控消化炉进行消解后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PekinElmer, Waltham, USA)分析测定Na、Mn、Fe、Cu、Zn元素含量(张志祥等, 2010). ...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不同群落类型下南方铁杉金属元素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
3
2010

... 于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 每月下旬晴好天气采用直接收集法收集凋落物, 共收集12次, 剔除杂质后, 分拣凋落叶, 称取鲜质量后85 ℃烘干至恒质量, 称取干质量, 粉碎后过0.149 mm筛.在每个距离上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1-10 cm表层土壤500 g, 共30个样本, 风干后剔除杂质过0.149 mm筛.每个样品称取0.2 g, 设置3个重复以及空白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凋落叶用H2SO4-H2O2, 土壤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在数显温控消化炉进行消解后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PekinElmer, Waltham, USA)分析测定Na、Mn、Fe、Cu、Zn元素含量(张志祥等, 2010). ...

... 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程度有差异.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Na含量逐渐降低; Fe、Cu和Zn含量在T1到T4逐渐降低, T4后上升; Mn含量在T1到T2上升, 在T2到T4逐渐下降, T4后上升.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是植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体现植物自身的特性, 受到植物所处生境的影响, 其中土壤本底值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张志祥等, 2010).本研究发现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 土壤Na含量总体逐渐降低, Mn含量呈“V”形变化, Fe、Zn、Cu含量波动变化; 总体来看, 不同距离之间Na、Zn含量差异性显著(p < 0.05), Mn、Fe、Cu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凋落叶与土壤相同元素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 Na和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 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性及相关性来看, 凋落叶Na含量受土壤本底值影响较大, Mn、Fe、Cu、Zn含量受其影响小.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最大因子为风力, 风影响叶凋落的时间, 进一步影响植物对衰老叶片养分的重吸收, 植物在叶片凋落前对其养分进行重吸收, 大部分移动性强的元素在叶片凋落前会转移到其他多年生器官中(张琳琳等, 2013; 申奥等, 2018).由基干林带到林内过程中在林木的阻挡下, 风力存在差异使得叶片凋落的时间存在差异, 并对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由T1到TCK受风力的影响逐渐降低(表1), 叶存留时间逐渐加长, 植物对衰老叶养分重吸收时间增加, 凋落叶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钟春柳等(2017)研究表明盐雾浓度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同样会引起叶片提早凋落, 不同海岸距离的盐浓度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凋落叶养分含量差异可能与空气中盐浓度存在密切关系, 盐浓度过高使得叶提早凋落, 重吸收时间缩短, 凋落叶片中元素转移不及时含量会增加.吴锡麟等(2011)研究表明木麻黄叶Na、Fe、Zn再吸收率在基干林带为负值, 而在林内部为正值, 同样说明不同海岸距离环境变化对植物养分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海岸距离木麻黄凋落叶元素含量进行线性分析得出Na为一次线性相关, 其他元素均为二次线性相关(表3), 远离海洋的对照组(TCK)元素含量与近海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海岸距离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会对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强风胁迫造成叶提早凋落、植株矮小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一步影响养分循环. ...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不同海岸梯度下木麻黄防护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17

不同海岸梯度下木麻黄防护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17

迁栖地樟科与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叶片微量元素与土壤微量元素
1
2007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迁栖地樟科与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叶片微量元素与土壤微量元素
1
2007

... 植物叶内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植物对元素吸收存在均衡性(Knecht & G?ransson, 2004).元素之间的拮抗与互促等不同的关系可能对凋落叶元素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Marschner, 1986).本研究得出Na-F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Na-Zn、Fe-Cu、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 说明元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多数研究发现Fe-Z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方运霆等, 2005; 钟志祥等, 2007),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Zn能够促进植物对其他元素吸收, 也是植物体内易被再分配和再利用的元素(张志祥等, 2010), Fe属于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过量的Fe会产生毒害作用(Jugsujinda & Patrick, 1993), Fe-Z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木麻黄对Fe和Zn的吸收具有相似性; Na-Fe、Fe-Cu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适量的Fe能够促进植物对Na、Cu的吸收; 凋落叶中Zn和Na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植株对这两种元素的吸收也具有相似性.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这可能与元素含量有关, 元素含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相关话题/植物 土壤 海岸 环境 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