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回顾——基于中外顶级法学期刊引证文献的统计比较(2001-2011) 熊谋林; 1: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法学研究方法,是中国学者近30年反复讨论的理论话题。通过对1981年以来的研究方法文献进行回顾,并随机抽取2001-11年发表在中国三大顶级法学期刊的310篇论文,对其7835个引证文献进行分析,对比《哈佛法律评论》2003-09年的13篇论文,研究发现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各种方法指数呈上升趋势,研究逐步科学化;2.引证中专著比例偏高,司法案例比重偏少;3.中外的司法差异分析不足,中国的司法案例较少,外国理论较多;4.影响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法系和国家走向多元化。研究揭示,中国未来的法学研究可能还需关注自身的司法问题,减少译著的简单运用。
关键词(KeyWords): 法学方法;;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多元化;;司法案例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新兴与交叉学科)”支持,项目批准号为JBK130202
作者(Author): 熊谋林;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谢邦宇:“法学研究方法必须改进和创新”,载《法学》1986年第9期。[2]舒国滢:“法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演进”,载《法律科学》1992年第4期。[3]刘水林:“法学方法论研究”,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4]谢晖:“论规范分析方法”,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5]曹子丹、薛瑞麟:“刑法学研究方法刍议”,载《中国法学》1988年第3期。[6]童之伟:“宪法学研究方法之改造”,载《法学》1994年第9期。[7]韩大元:“中国宪法学方法论的学术倾向与问题意识”,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1期。[8]曹诗权:“论婚姻家庭法学研究方法的更新”,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3期。[9]张卫平:“在‘有’和‘无’之间——法学方法论杂谈”,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1期。[10]熊继宁、李曙光、王光进、覃桂生:“新的探索——系统法学派的崛起”,载《政法论坛》1985年第3期。[11]季卫东、齐海滨:“系统论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兼论法学方法论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12]熊继宁、陈慧谷:“法学发展研讨会综述”,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13]白建军:“论法律实证分析”,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14]刘思达:“法律社会学:定性研究是主流”,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2日第11版。[15]王敏远等:“法学研究方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16]郭云忠、王贞会:“法律实证研究方法扫描”,载《检察日报》2009年4月23日第003版。[17]郭云忠:“法律实证研究方法研讨会综述”,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8]金可可:“民法实证研究方法与民法教义学”,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19]屈茂辉:“民法实证研究中的计量方法”,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20]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21]陈春龙:“关于我国法学研究对象的两次大讨论”,载《中国法学》1984年第2期。[22]周新铭:“试论法学研究的比较方法”,载《现代法学》1981年第1期。[23]陈兴良:《犯罪论体系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4]冯亚东:“犯罪构成本体论”,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25]胡铭:“司法竞技、法律诊所与现实主义法学教育——从耶鲁的法律现实主义传统展开”,载《法律科学》2011年第3期。[26]刘作翔、刘鹏飞:“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问题前瞻”,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27]葛洪义:“法律方法的性质与作用——兼谈法律的结构及其客观性”,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3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8]陈锐:“法律方法上的西方经验与本土资源——兼论中国现代法律方法体系的建构”,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29]陈金钊:“对“法学中国化”的理解”,载《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30]张文显:“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3期。[31]苏力:“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研究现状考察之二”,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32]崔旺来、高富强:“我国法学权威期刊被引分析与研究”,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33]崔旺来:“1990年度我国法学九种核心期刊的引文分析”,载《情报资料》1991年第6期。[34]成凡:“从竞争看引证——对当代中国法学论文引证外部学科知识的调查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35]侯猛:“数据如此分组能否真实反映法学现状——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法学部分’”,载《法学》2008年第3期。[36]左卫民:“从引证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5期。[37]王敏远:“法学研究方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38]熊谋林:“比较视角:未成年人违法及其矫正措施略考”,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2期。[39]周少华:“法学研究方法:书斋里的法学”,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①社科法学派积极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元素融入法学领域,注释法学派倡导通过学派之争建构规范法学方法体系。有学者对法律移植表示担忧,提出中国应当注重学术本土化。参见谢晖:“论规范分析方法”,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的一个概览”,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张明楷:“学术之盛需要学派之争”,载《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代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3页;张文显:“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载《中国法学》1997第3期;陈金钊:“对‘法学中国化’的理解”,载《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①行政法专家包万超提出,“如果实证理论的重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存的规范理论将长期丧失应有的严谨性,并加重行政法学家在最基本的规范命题上的认同危机”;刑诉法专家陈瑞华指出:“法学研究应当尽量引进社会科学的方法,当然也应引进自然科学的方法,使活的法律更加精确。郑礼仁:“‘法学研究范式转换’研讨会”,北大法律网,2002年11月29-30日,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749,最后访问时间:2012-10-23。①周少华指出,“法学研究脱离实践的抱怨声在法律实务界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周少华:“法学研究方法:书斋里的法学”,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②参见陈征楠、朱志昊:《法学研究方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陈瑞华:《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另外,曾粤兴、黄茂荣、沈琪、吴庚、余凌云、许中缘等在2005-2011年都从各部门法角度出版法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专著。①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Law Journals:Submissions and Ranking http://lawlib.wlu.edu/LJ/index.aspx?mainid=1,accessed on October 11,2012.①数据和经验调查被看成是衡量研究是否科学的重要指标,这对于法学学者正确提出论点、展开论据、深入解释都有利。Gregory Mitchell,Empirical Legal Scholarship as Scientific Dialogue,N.C.L.Rev.,vol.83(2004)p.167;Thomas S.Ulen,A Nobel Prize in Legal Science:Theory,Empirical Work,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in the Study of Law,U.Ill.L.Rev.,vol.2002 no.4(2002),p.875;Rachel Croson,Why and How to Experiment:Methodologies from Experimental Economics,U.Ill.L.Rev.,vol.2002 no.4(2002),p.921;Susan Saab Fortney,Taking Empirical Research Seriously,Geo.J.Legal Ethics,vol.22(2009),p.1473.②图1显示,2002年和2011年的法律引用是偏值(outlier),因此本文在表达趋势时去掉这两个年度。③文献概述,在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常用“文献综述”来表达。然而,中国法学者很少有系统做文献综述的习惯,将这个标准严格应用于中国法学似乎太苛刻。因此,本文对法学界的文献研究取名为文献概述,凡是文章中对研究观点做三种以上学说对比且有引证的,都视为有文献概述。④2011年的文献概述比例是一个偏值,作者在分析探索中曾排除,但排除后仍呈明显上升趋势。①学者的学术高产不可忽视,这不仅可以提高一门学科的影响力,而且对于法学研究方向也具有导向作用。且拿出版专著30余本、论文400多篇、司法意见1600项的法经济学家波斯纳来说,夏皮罗2000年的美国法学家引证研究显示,波斯纳已经成为美国引证率最高的法学家,达7981次,比第二名的德沃金多3500次,这不能不说是法经济学如此活跃的原因。Fred R.Shapiro,The Most-Cited Legal Scholars,J.Legal Stud.,vol.29,no.S1(2000),pp.409-426.①研究结果和苏力的分析基本一致,但刑法领域变化较大,表现在张明楷的引证较高。参见苏力:“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研究现状考察之二”,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②研究结果和夏皮罗的发现也较一致,如波斯纳的引证较高。参见Fred R.Shapiro,The Most-Cited Legal Scholars,J.Legal Stud.,vol.29,no.S1(2000),pp.409-426.①梅伦的研究指出,不同地区在司法习惯和法理传统上存在差异,须注意特定地区的司法和法律的具体情况。当代中国法专家皮尔伯曼的研究也指出,中国的法学理论研究应注意中国自身的司法现实和特殊国情,而不应完全学习他国的法律理论。Taylor von Mehren,Special Substantive Rules for Multistate Problems:Their Role and Significance in Contemporary Choice of Law Methodology,Harvard L.Rev.,vol.88,no.2(1974),pp.347-71;Randall Peerenboom,China's Long March toward Rule of Law,Edinburg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xiv.①某著名法学刊物的编辑在探讨法学研究方法时,对文献和注释就有不同看法。他的原话如下:“我们现在一提学术规范,好像一篇文章就要有很多注释,我觉得没有必要吧。注释规范是西方论文写作的方式,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谈观点,但是现在大家都这么要求,都写现代的‘新八股’。有些注释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的,完全是贴进去的。”②Joseph Vining,Justice,Bureaucracy,and Legal Method,Michi.L.Rev.,vol.80,no.2(1981),pp.248-58.③Lee Epstein and Gary King,The Rules of Inference,U.Chi.L.Rev.,vol.60(2002),p1.①“不考虑知识的职业用途的纯理论教学”语出王晨光。参见王晨光:“法学教育的宗旨——兼论案例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法律教学模式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6期。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三十年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回顾——基于中外顶级法学期刊引证文献的统计比较(2001-2011)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法学 法律 文献 司法 社会科学
强制交还国际诱拐儿童的司法裁量——以海牙公约第12条第2款为分析对象
强制交还国际诱拐儿童的司法裁量——以海牙公约第12条第2款为分析对象 杜焕芳;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海牙《国际诱拐儿童民事方面的公约》旨在体现强制交还儿童的原则,但同时又规定了强制交还儿童的例外,以便扩大公约的适用范围。公约第12条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3)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3) 徐昕;黄艳好;汪小棠; 1: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2:北京理工大学司法研究所 3:北京理工大学 摘要(Abstract): 2013年,劳动教养制度终被废除,法院以司法公开和防范冤案等为切入点提升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加大反腐力度。201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经济法调整:从“权力干预”到“法律治理”
经济法调整:从“权力干预”到“法律治理” 陈婉玲; 1: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经济法具有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功能的传统观点,既混淆了法律调整与权力干预的本质区别,也模糊了政府主体在经济法框架下"目的与手段"的定位,在客观上影响到对经济法范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诽谤行为是否构罪不应由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评“网络诽谤”司法解释
诽谤行为是否构罪不应由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评“网络诽谤”司法解释 李晓明; 1: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2:苏州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网络诽谤"司法解释颁布以来,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规定的"被点击、浏览5 000次,或者被转发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事诉讼权利的类型分析——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为视角
刑事诉讼权利的类型分析——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为视角 万毅; 1:四川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刑事诉讼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中国刑事诉讼法从此步入"人权保障法"的序列。但是,作为抽象意义上立法与司法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除魅的政治、理性化的政治与宪法政治——对中国宪法学研究的政治哲学思考
除魅的政治、理性化的政治与宪法政治——对中国宪法学研究的政治哲学思考 黎敏;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西历史的很多情势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存在一个悖论式的政治惯性,即任何诉诸人民高于宪法、人民可以不受宪法约束的宪法观,都容易成为威权主义和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再次转型:从价值表达到精确解释
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再次转型:从价值表达到精确解释 王超; 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程序正义理论的兴起,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型,即从借鉴前苏联刑事证据法学理论逐渐转向借鉴西方国家刑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古代婚变中的妇女保障及其司法特点
中国古代婚变中的妇女保障及其司法特点 崔兰琴; 1:浙江工商大学法治与伦理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中国古代包括多种婚变肇因,而不同婚变肇因中的妇女保障内容各不相同,形成强制和意愿并举,道德、伦理、习惯、协调和诉求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国家对婚变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背景
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背景 马建威; 摘要(Abstract): 金融消费者作为跨领域的新型消费群体,其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中国不仅未能在金融法律体系内确立自己的地位,同样也无法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找寻明确的依据,权利保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内结与外结:清代司法场域的权力游戏
内结与外结:清代司法场域的权力游戏 徐忠明; 1:中山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为了实现放权与集权的政治意图,清代中国根据案件分类管理原则而设计了自理与审转、内结与外结的制度。州县、督抚与皇帝分别构成了清代中国司法程序的三个关键环节,按照诉讼案件的轻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