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附条件不起诉对精神病人实施轻罪案件的程序分流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附条件不起诉对精神病人实施轻罪案件的程序分流
蔡巍; 1: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针对大量存在的限制行为能力精神病人实施轻罪的案件,利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行程序分流既减轻了法院的审判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也以不起诉附加的义务形式,要求精神病人接受精神治疗,以消除其社会危害性,实现特殊预防目的。我国在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应该借鉴国外经验,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可以适用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实施轻罪的案件,同时引入以社区为依托的精神疾病康复机构、组织参与到精神病人的分流和矫治工作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有效实现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处罚和矫治。

关键词(KeyWords): 附条件不起诉;;精神病人;;轻罪;;程序分流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蔡巍;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起诉替代措施处理轻罪案件,但是对这种案件处理机制的称谓却有所不同。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53条a规定的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称为缓起诉制度,而美国则将这种案件处理方式称为“转处(diversion)”,《联合国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少年司法最低限度准则》也规定检察官在起诉阶段对轻罪案件有转处权。缓起诉、转处本质上与附条件不起诉是一致的,都是以义务的履行作为不起诉的条件。②Julia Fionda,Public Prosecutors and Discretion:A Comparative Study(2003),Clarendon Press Oxford,p.82.①1931年,日本大审院在一判决中对第39条的含义作了解释:“所谓心神丧失与心神耗弱都是属于精神障碍状态,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即前者指由于精神障碍而使丧失对事物是非善恶的辨认能力,或者由于辨认障碍而致丧失行为控制能力。后者是指由于精神障碍,上述能力虽未达到丧失的程度,而有显著减退的状态。”参见郑瞻培:“日本司法精神医学的历史与现状”,载《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8年第3期。②附条件警告是英国2003年颁布的《刑事审判法》新赋予皇家检察官的一项起诉裁量权,规定在该法第22至27条。该法规定检察官可以对实施某些犯罪的行为人作出附条件的警告。违法者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了这些条件,检察官将作出不起诉决定。如果行为人无正当理由未能遵守附条件警告所附带的任何条件,则可以就该种犯罪对行为人提起刑事诉讼。……提起此种诉讼时,附条件警告即停止生效。检察官利用附条件警告制度可以对案件进行程序分流。①Julia Fionda,Public Prosecutors and Discretion:A Comparative Study(2003),Clarendon Press Oxford,p.84.①Julia Fionda,Public Prosecutors and Discretion:A Comparative Study(2003),Clarendon Press Oxford,p.36.[1]张桂荣:“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立法完善”,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10期。[2]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日]加藤久雄:“针对精神障碍犯罪者的刑事法上诸问题”,载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日本法学家论日本刑事法》,李海东等译,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1997年版。[4]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5]刘白驹:《精神障碍与犯罪》(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6][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南希·弗兰克:《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陈卫东、徐美君译,何家弘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7][德]汉斯·耶尔格·阿尔布莱希特:“刑事诉讼中的变通政策以及检察官在法庭审理开始前的作用”,赵阳译,赵又芳校,载《诉讼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8]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丁相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赵秉志主编:《刑法基础理论探索》,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10]刘强编著:《美国犯罪学研究概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美]乔治·B·沃尔德等著:《理论犯罪学》,方鹏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话题/日本 程序 刑事 司法 中国人民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说者”与“听者”角色转换——司法判决可接受性的程序性思考
    “说者”与“听者”角色转换——司法判决可接受性的程序性思考 聂长建; 1: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司法判决中,"说者"意味着行使权利的人,"听者"意味着履行义务的人。现代司法判决体现民主原则,实现由不平等的主客间性的"独白式"走向平等的主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满文与清代司法制度研究——以“刑科史书”为例
    满文与清代司法制度研究——以“刑科史书”为例 李典蓉; 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面对美国"新清史"的"冲击",研究清史者了解档案之外最好也要掌握满文的观点在近年影响力渐增。清代的司法档案中有不少是用满文书写的材料。以清乾隆朝的刑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林喜芬; 1: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在治理刑事司法错误方面主要包括防治与认知两个层面。在防治策略上,主要采取变法路径,依赖法治化的制度变革求取冤假错案的减少,但却遭遇本土制度语境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杨波;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事实发现理论围绕发现客观事实而构筑其理论框架,对于主体的地位和价值缺乏应有的考虑和关注。法律事实建构论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着眼于具有差异性的认识主体在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胡铭;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统一司法资格考试:观察与省思
    统一司法资格考试:观察与省思 张建伟;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统一司法考试是在精英司法的理念下确立的制度,在实行精英司法预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行之8年,已到加以观察与检讨之时,需要改进以实现精英司法的理想。统一司法考试的运作存在一些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能动主义
    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能动主义 周赟; 1:厦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能动性"是一对紧密关联但却明显有别的一对范畴。前者是关于司法或司法过程的一种主张、追求或理念,而后者则是对司法性状的描述。然而,目前学界似乎并没有清楚且有意识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关于司法权威问题之探讨
    关于司法权威问题之探讨 陈光中;肖沛权; 1: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2: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司法权威是一种特殊的公权力,同时具有社会公信力;它来源于法律权威、司法公正以及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权力要件由司法主体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张建秋; 1:江苏省南京监狱 摘要(Abstract): 虽然东西方文化以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概念系统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人格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不管人格的概念、含义多么丰富复杂,人格问题多么抽象神秘,它都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经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破产重整程序中的管理人制度
    破产重整程序中的管理人制度 金春;Stacey Steele;Andrew Godwin; 1: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法学部 2: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亚洲法中心 摘要(Abstract): 中国企业重整程序中的管理人制度尚存有诸多需要用立法或司法解释作出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这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