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林喜芬; 1: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在治理刑事司法错误方面主要包括防治与认知两个层面。在防治策略上,主要采取变法路径,依赖法治化的制度变革求取冤假错案的减少,但却遭遇本土制度语境的强力抵制;在认知思维上,主要采取普法路径,通过对公民的普法教育,使其萌生权利意识、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但也遭到民众朴素正义观的强烈反弹。而防治策略与认识思维的局限均肇始于对转型语境的关注和兼顾不够,因此,未来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应迈向一种语境导向的防治与认知,即在改革路径上,应兼顾理想目标与现实策略、制度能力与制度正当性、西方法治经验与本土转型语境;在认知话语方面,应调整法律人"居高临下"的论证策略,引导普通人的自觉反思。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司法错误;;变法;;普法;;治理路径;;转型语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上海市教委晨光项目(A类)(2010CG13);;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2010EFX005)之阶段成果
作者(Author): 林喜芬;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在立法领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949-1978年为112件,1979-2004年为727件;在司法领域,人民法院各类案件一审收案数量从1978年的44.7万件增加到2004年的507万件。与此相伴随的是立法者和法律职业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全国人大代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百分比从第6届全国人大时的44.5%上升到第10届时的90%。大学以上学历的法官1995年为6.9%,2004年为51.6%。参见朱景文、张芝梅:“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数据分析”,载《光明日报》2008年2月19日。[1]关于刑事救济程序的缺陷及完善,参见陈卫东、李训虎:“公正、效率与审级制度改革”,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谢佑平等著:《刑事救济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章。[1]参见孟娜:“冤案频频‘揭底’促司法制度改革将保嫌犯人权”,载http://www.lawtime.cn/info/xingfa/xfnews/2010081247532.ht-ml,2010-10-25.[1]See,Lin Xifen,On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Legalization of Investigative and Questioning Practices,China Legal Science,2009,(3).[1]关于刑事程序法被规避或虚置的探讨,参见陈瑞华:“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1]关于商鞅战秋菊的隐喻,参见凌斌:“商鞅战秋菊:法治转型的一个思想实验”,载《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1]See,Paul H.Robinson and Michael T.Cahill,Lawwithout Justice:Why Criminal LawDoesn't Give People What They Deserv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16.[1]苏力:“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载《中外法学》1995年第5期。[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的成功修改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成就”,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3]樊崇义:“论联合国公正审判标准与我国刑事审判程序改革”,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4]龙宗智、左卫民:“继承与发展:刑事侦查制度评述”,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6期。[5]熊秋红:“刑事救济程序的新发展”,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3期。[6]孙长永:“略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7]卞建林、姚莉:“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证据规则的思考”,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8]黄勇、杨鹏程:“一起错案催生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法条”,载《辽宁人大》2009年第6期。[9]崔丽:“佘祥林‘杀妻’冤案引出国家赔偿法三大修改重点”,载《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11日。[10]赵凌:“国家赔偿法修改:意欲名至实归”,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30日。[11]龙宗智:“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12]林喜芬:“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功能考辩与变迁改良”,载《东方法学》2009年第5期。[13]林喜芬:“我国刑事司法赔偿的制度困境与转型进路”,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14]凌斌:“普法、法盲与法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15]江华:《江华司法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版。[16]左卫民:“十字路口的中国司法改革:反思与前瞻”,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6期。[17]吴兢:“我国法官检察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7日。[18]刘洋:“普法、大众与权力”,载许章润主编:《清华法学》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9]戴昕:“冤案的认知维度与和话语困境”,载苏力主编:《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20]杨晓雷:“规则建立过程的知识考察:以‘刘涌案’事件为空间”,载《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编:《北大法律评论》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1]陈柏峰:“社会热点评论中的教条主义与泛道德化”,载《开放时代》2006年第2期。[22]王立峰:“功利抑或正义:错案的哲学思考”,载高鸿钧、张建伟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9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3]韦森:“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载《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3期。[24]张建伟:“从积极到消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25]易延友:“冤狱是怎样炼成的”,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26]佚名:“难道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载《南方都市报》2005年4月16日。[27]左卫民等著:《最高法院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8]刘刚:“中国制度变迁与演化路径的多样性”,载《南开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29]周长军:“中国刑事诉讼改革亟需理清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30]韩德明:“风险社会的司法权能:司法改革的现代化向度”,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31]张建伟:“从错误中发现真理”,载高鸿钧、张建伟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9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2]方鹏:“死刑错案的理性分析”,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3]梁治平:“法治进程中的知识转变”,载《读书》1998年第1期。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法学 刑事 司法 程序 法律
霍布斯与英国普通法的近代转型——读《利维坦》和《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
霍布斯与英国普通法的近代转型——读《利维坦》和《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 汪栋; 1: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一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内战以及关于主权性质的持续争论。英国的法律亦受此影响,在16世纪的最后25年,英国法即以一种更为复杂而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与完善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与完善 黄进; 1:中国政法大学 2:中国国际私法学会 3:中国国际法学会 摘要(Abstract):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一国国际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成文化、法典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穿梭阴阳界——《聊斋志异》法律思想解读
穿梭阴阳界——《聊斋志异》法律思想解读 柳岳武; 1: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优秀小说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中国优秀短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刚好具备这些特征[1](P.187)。首先,书中司法故事要么是作者亲身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其他法律”相互关系辨析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其他法律”相互关系辨析 丁伟; 1: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不触及现行有关法律适用的各类法律的前提下对现行法律中的法律适用制度作出解释性、补充性或扩充性的规定,该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律保留与立法保留关系辨析——兼论立法法第8条可纳入法律保留范畴
法律保留与立法保留关系辨析——兼论立法法第8条可纳入法律保留范畴 孙展望;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德国行政法学说上,法律保留与立法保留的区别在于保留强度不同。将两者界分为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保留与宪法意义上的法律保留,并据此认为《立法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杨波;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事实发现理论围绕发现客观事实而构筑其理论框架,对于主体的地位和价值缺乏应有的考虑和关注。法律事实建构论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着眼于具有差异性的认识主体在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债权让与融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克服
债权让与融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克服 崔聪聪; 1:重庆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转让债权开始成为企业的融资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胡铭;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统一司法资格考试:观察与省思
统一司法资格考试:观察与省思 张建伟;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统一司法考试是在精英司法的理念下确立的制度,在实行精英司法预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行之8年,已到加以观察与检讨之时,需要改进以实现精英司法的理想。统一司法考试的运作存在一些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能动主义
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能动主义 周赟; 1:厦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能动性"是一对紧密关联但却明显有别的一对范畴。前者是关于司法或司法过程的一种主张、追求或理念,而后者则是对司法性状的描述。然而,目前学界似乎并没有清楚且有意识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