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礼法学说新解 周伟;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战国变法运动有力顺应了宗法封建国家崩溃后新君主的建国问题。纯物量精神的法家"法治"成就了政治社会的客观化,这种物化的治道是中国法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捩。荀子有效回应了法家的这一发展方向,它会通义理与时势,使道德主体坎陷为知性主体,以周孔礼义之统涵摄战国法家"法治"。道统上"歧出"的荀子礼法学说开出了传统中国正统法律思想。
关键词(KeyWords): 建国;;变法;;成文法令;;荀子;;礼法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周伟;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秦晖:“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载氏著《传统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葛剑雄教授统计更是惊人:秦人口近4000万,额外征发和运粮者一度达2000万,占人口的50%。参见氏著:《秦皇汉武究竟征发了多少人力》,《万象》第三卷第5期。[2]参见廖名春:“荀子‘法后王’说考辨”,载《管子学刊》1995年第4期;廖名春认为荀子此说包含三层义涵:后王先王同理;法后王易,法先王难;通过法后王来法先王。[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保?《礼记.礼运第九》),这是小康礼教派受制于“大道既隐”的政治安排,一种第二好的秩序,惟其如此,法律才是必须的。[2]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第二》)。注疏解曰:“言所行有政道,即与为政同,不必居位乃是为政。”不居位的士人的践礼也是为政,士人得以步入一个开阔的自由天地。[3]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载杨春梅主编:《儒家文化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22页。礼有三义:节、养、文,“文”是“节”与“养”的结果。[1]其实,荀子一书礼法并称仅四见(有一次重复)。笔者检索发现,《》四库子部法家类中惟有《商子》礼法并称,且仅一见:“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更法篇)不仅无新义,而且还只是把礼视为需因时而变的具体礼仪制度。《荀子》礼法并称的三个出处是,“故学也者礼法也”(《修身篇》),“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辩,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大分也。”(《王霸篇》)“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是百王之所以同也,而礼法之枢要也。”(《王霸篇》)[1]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中华书局1982年版。[2]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3]沈长云、杨善群:《战国史与战国文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4]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5]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6]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7]牟宗三:《历史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英]李约瑟原著,[英]柯林.罗南改编:《中华科学文明史(1)》,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9]王邦雄、岑溢成、杨祖汉、高柏图:《中国哲学史(上)》,里仁书局2005年版。[10]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1]蒋年丰:“荀子与霍布斯的公道世界之形成”,载戴华、郑晓时:《正义及相关问题》,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1年版。[12]项退结:“孟荀人性论之形上学背景”,载台大哲学系:《中国人性论》,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版。[13]牟宗三:“荀学大略”,载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2)》,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3年版。[14]王邦雄:“论荀子的心性关系及其价值根源”,载王邦雄:《中国哲学论集》,学生书局2004年版。[15]牟宗三:“略论道统、学统、政统”,载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卷一》,学生书局1990年版。[17]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18]康有为:《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中华书局1988年版。[19]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20]徐复观:《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台北学生书局1982年版。[21]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吴博文整理,汉兴书局1993年版。[22]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陈寅恪:《诗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23]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台北三民书局1977年版。[24]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25]黎晓平:“中国治道之求索”,载《清华法治论衡》(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荀子礼法学说新解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广西 政治 公司 上海 法律
征地补偿制度法律问题探讨
征地补偿制度法律问题探讨 薛小建;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征地补偿是一项宪法制度。国家享有征地的固有权力。但如同国家享有其他权力一样,国家行使这项权力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宪法义务与宪法责任。补偿就是行使征地权力必须履行的义务,获得补偿则是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出土秦汉法律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读《二年律令与奏谳书——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出土法律文献释读》
出土秦汉法律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读《二年律令与奏谳书——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出土法律文献释读》 徐世虹;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近30年来,秦汉法律文献伴随着考古发现而数量大为增加,各种整理、释读成果相继产生。在出土秦汉法律文献的整理研究中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评论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评论 边永民;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环境合作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和发展至关重要。现在,该地区的环境合作是以项目为基础的,缺乏制度保障,已经发生的和潜在的纠纷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该地区的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私人企业为何去海外上市——中国法律对红筹模式海外上市的监管
私人企业为何去海外上市——中国法律对红筹模式海外上市的监管 唐应茂; 1:北京大学法学院 2:耶鲁大学 摘要(Abstract): 中国企业采用红筹模式海外上市过程中出现了国有企业红筹模式海外上市监管严、私有企业红筹模式海外上市特定时间段监管相对宽松的情况。造成不同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律与伦理的契合与冲突——以拒证特权制度为视角
法律与伦理的契合与冲突——以拒证特权制度为视角 王天林; 1:山东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法律天然具有一种道德理性,在其形式的外壳之下,流动着伦理的血液。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法律与伦理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有时还会出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律市场视野中的制度竞争与立法行为选择
法律市场视野中的制度竞争与立法行为选择 刘双舟; 1: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公众个体很难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改变法律制度。而法律市场论则认为,公民不只是法律制度的被动适应者,通过在法律市场上选择适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他们的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政治正确与宪法重述——物权法与宪法的话语比较及阐释
政治正确与宪法重述——物权法与宪法的话语比较及阐释 高平; 1:重庆大学法学院 2:山东政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宪法与物权法分属公法与私法领域,性质不同、功能相异,但是物权法中诸多条文表面上看来却是由宪法条文直接移入。实质上,为消解所谓的"合宪性"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法律文书质量的企盼
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法律文书质量的企盼 宁致远;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宁致远; Email: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不当得利中“无法律上原因”之证明
不当得利中“无法律上原因”之证明 张江莉; 1: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我国民法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属于请求权形成规范,将"无法律上原因"的证明责任分配给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人,这是不当得利诉讼中"无法律上原因"证明责任分配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公民为什么有义务遵守法律——从许诺行为谈起
公民为什么有义务遵守法律——从许诺行为谈起 毛兴贵; 1: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Abstract): 许诺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奇怪的实践,是因为人们没有理解其道德约束力的来源。作为产生自我承担性义务的典范,契约论者用许诺来说明公民的政治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