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
卞建林;封利强; 1:中国政法大学 2: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主要包括宽宥型、合作型和妥协型三种类型。我国和谐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与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但都旨在促进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司法环境的优化与刑事谅解机制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当以刑事谅解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和解;;刑事谅解;;恢复性司法;;和谐司法;;和解检察官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卞建林教授主持的北京市教委产学研合作项目“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12202)

作者(Author): 卞建林;封利强;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日]青山善充、伊藤真:《民事诉讼法的争点》,有斐阁1998年版,第260页。转引自熊跃敏:“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2期。[1]Gordon Bazemore and Mark Umbreit,A Comparison of Four Restorative Conferencing Models,Juvenile Justice Bulletin2001(2),U.S.Department of Justice.[1]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于2002年制定的《轻伤害案件处理程序实施规则(试行)》被认为是国内最早规定刑事谅解程序的规范性文件,然而,该文件并没有采用“刑事和解”的提法。直到后来“刑事和解”一词被“约定俗成”地用来描述这一实践活动之后,才出现了全国第一个以“刑事和解”命名的规范性文件,即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11月出台的《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1]Gehm,John R.,Victim-Offender Mediation Programs:An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Western Criminology Review1(1),1998.[1]Gordon Bazemore and Mark Umbreit,A Comparison of Four Restorative Conferencing Models,Juvenile Justice Bulletin2001(2),U.S.Department of Justice.[1]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汪建成、祁建建:“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5][美]E.A.霍贝尔:《初民的法律——法的动态比较研究》,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6]陈卫东:“谈谈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行和解”,载《法学杂志》1986年第2期。[7]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8][美]丹尼尔.W.凡奈思:“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王莉译,载《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9]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新编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罗结珍:“法国刑事诉讼中的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11]罗结珍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12]何家弘主编:《证人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13][美]罗伯特.E.司各特、咸廉姆.J.斯汤兹:“作为合同的辩诉交易”,载江礼华、[加]杨诚主编:《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14]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15]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6]陈光中、[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17][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吴宏耀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8]陈光中、葛琳:“刑事和解初探”,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19]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20]封利强:“我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以基层检察机关为样本的分析”,载卞建林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1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话题/刑事 法学 司法 程序 基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刑事和解工作机制实证研究
    刑事和解工作机制实证研究 王立;李翊; 1: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是一项自生自发的刑事司法改革实验,近年来检察机关的实践表明,刑事和解具备了现实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在刑事和解的公正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和解协议效力的明确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公法契约观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协议
    公法契约观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协议 张凌;李婵媛; 1:中国政法大学 2: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新近出现的一种纠纷解决模式,而其实质就是刑事和解协议的达成过程。刑事和解协议是一种公法视野下的契约,其定位、主体、签订过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程序正义现代进路
    程序正义现代进路 管宇; 1: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摘要(Abstract): 程序正义是法治社会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刑事诉讼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过程道德性和法律公平性,它与自然权利理论有着天然契合。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现代主义危机开始出现,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倾向之反思——以预防性羁押为范例
    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倾向之反思——以预防性羁押为范例 杨雄; 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诉讼意义上的案件包括"行为人"与"犯罪事实"两部分,刑事诉讼程序中所面临的阻碍一部分是由"行为人"所引起,而另一部分则是由"犯罪事实"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整体背景下程序、实体一体化——考察刑事法律关系的应然视角
    整体背景下程序、实体一体化——考察刑事法律关系的应然视角 刘万奇;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摘要(Abstract): 考察刑事法律关系,应当把刑事实体法律关系和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综合起来,并且放到整体法律关系背景之下。刑事法律关系的全部意义只有在整体法律关系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上)——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上)——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高鸿钧;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他借助于语言学转向所提供的哲学革命契机,从语用学的视角提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我国刑事庭审中人证调查的几个问题——以“交叉询问”问题为中心
    我国刑事庭审中人证调查的几个问题——以“交叉询问”问题为中心 龙宗智; 1:四川大学 摘要(Abstract): 我国刑事庭审的人证调查技术须置于我国刑事审判的特定的"法空间"中进行观察与研究,由于相关制度因素缺失与支持条件不足,目前的庭审人证调查的有效展开受到诸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突破的理论误区——与柯良栋先生《修改刑事诉讼法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文商榷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突破的理论误区——与柯良栋先生《修改刑事诉讼法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文商榷 陈永生;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本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以及人大法工委征求意见稿拟确立的许多制度受到了来自实务部门不少学者的强烈反对。反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不可回避的存在——解读中国古代社会刑事和解
    不可回避的存在——解读中国古代社会刑事和解 武小凤; 1: 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虽然由于刑事法律文献资料绝大多数都以记载国家正统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为已任,而使作为在国家刑事诉讼体制之外存在的一种民间活动或司法过程中一种非法定方式的刑事和解,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陈彬;李昌林; 1:西南政法大学 2: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我国尚不具备建立统一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主客观条件,但建立统一的被害人救助制度则势在必行。按照先政策后立法的思路,在目前的情况下,先由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