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程序正义现代进路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程序正义现代进路
管宇; 1: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摘要(Abstract):

程序正义是法治社会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刑事诉讼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过程道德性和法律公平性,它与自然权利理论有着天然契合。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现代主义危机开始出现,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和社会法学、实证主义和反程序主义的"批派"兴起,后现代主义呼之若出,法律从维护个人权利走向创造社会整体利益,程序正义必然遭遇新的挑战。

关键词(KeyWords): 实体正义;;程序正义;;价值;;现代进路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管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美]玛丽.安.格伦敦:《权利话语——穷途末路的政治言辞》,周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4]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赵秉志、田宏杰:“刑事司法正义论”,载于《中国刑事杂志》2000年第6期。[6][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7]熊秋红:《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8][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9][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程味秋、杨诚、杨宇冠编:《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刑事司法文献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11][英]克莱尔.澳维、罗宾.怀特:《欧洲人权法原则与判例》,何志鹏、孙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2]熊秋红:《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杨百揆、刘庸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14][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15][美]P.S阿蒂亚R.S萨默斯:《英美法中的形式与实质——法律推理、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金敏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英]约瑟夫.拉兹:《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朱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17]宋英辉、吴宏耀:《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19]何家弘总主编、李学军主编:《美国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20]马贵翔、胡铭:《正当程序与刑事诉讼现代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21][美]迈克尔.C.威廉斯:《袋鼠法庭——美国政府理论构架之不公正》,于宗洋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2]徐亚文:《程序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3][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4][美]斯蒂芬.M.菲尔德曼:《从前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国法律思想》,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5]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6]欧力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①参见陈瑞华:《程序正义论》载于北大信息网。②参见《程序正义的哲学基础》SO100.CN2005—2008.④That 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nor taken,nor imprisoned……without being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law.28 Edw.ⅢCh.3(1354).⑤W.Blackstone,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9th ed.,London 01783,p.279.⑥参见徐亚文:《程序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4页。①Foti v.Italy,Judgment of 10 December 1982,Series A,No.56;(1983)5 EHRR 313。②See Manfred Nowak,U.N Convention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Commentary,by N.P.Engel,Publisher,Kehl am Rhein,Stras-bourg.Arlington,Va 1993,p.236.③Sir Maurice S.Amos,“A day in court at home and abroad,”Cambridge Law Journal 2(1926).④参见许兰亭著《论我国律师在场权构建》载于中国刑辩网。①Hart,supua,n.70,at 132.②L.Full,The law in quest of Itself(Northwesterrn U.Press,1940).①Stromberg v.California,283 U.S.359-376(1931),360-369.②Powell v.Alabama,287 U.S.45-77(1932),49-73.以上内容参见王希:《原则与妥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页。③Allgeyer v.State of Louisianna,165 U.S.578(1897).①参见陈贵民《英美的程序法思想及其价值》载于中国诉讼法律网。①See twinning supra note 25 at 225(1973).①Jerome Frank,“Mr.Justice Holmes and Non-Euclidian Legal Thinking,”Cornell Law Quarterly 17(1932):568 586.J.W.②Roscoe Pound,Juriprudence(St.Paul,Minn.:West Publishing,1959),I,350.③Sanford H.kadish,“Methodology and criteria in Due Process Adjudication-A Survey and Criticism,”Yale Law Journal 66(1975):319.①County of Sacramento v.Lewis,118S.Ct.1708,1716-1717(1998)。

相关话题/程序 法律 中国政法大学 刑事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