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刑事诉讼视角下辩护权界说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刑事诉讼视角下辩护权界说
Definition of Right to Defense and its Perfe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Criminal Proceedings 管宇;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100720 摘要(Abstract):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被指控人的辩护权是一项贯穿始终的诉讼权利,主要表现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和论证对被指控人有利的材料和理由,在实体上反驳指控,提出证明被指控人无罪、罪轻、应当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以及在程序上主张被指控人所拥有的合法的诉讼权利,防止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应有的侵犯。但是由于司法理念和制度的弊端使得我国现实层面的辩护权呈现出与应然状态的脱节与偏离,因此,立足现状,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刑事辩护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KeyWords): 辩护权;;平等;;二元化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管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米尔恩:《人权与人的差异性》,载《法学论丛》1991年第5期,转引自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16-517页。[1][日]田可守一,主编.刑事辩护制度[A].季东海,等译.[日]西原春夫.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C].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1997.[2]熊秋红.审前程序中的律师辩护权[J].法律科学,2004,(5).[3]熊秋红.刑事辩护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4]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5]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美]列奥.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7][日]村井敏邦,刘明祥.日本的刑事辩护问题[A].走有我国特色的律师之路[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8]陈朴生.刑事诉讼法实务(增订版)[M].台北: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1981.[9]陈朴生.刑事诉讼法论[M].台北:正中书局,1970.[10]罗斯科.庞德.法理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2]汪建成,谢安平.我国辩护制度研究[A].陈卫东,主编.司法公正与律师辩护[C].田文昌,主编.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13]林钰雄.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德]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M].吴丽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6][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17][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8]胡玉鸿.司法公正的理论根基——经典作家的分析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9]贺卫方.中国律师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J].中国律师,2002,(10).[20]金泽刚.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刑事诉讼法规定沉默权的理性思考[A].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4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1]陈瑞华,主编.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23]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相关话题/北京 刑事 法律 中国政法大学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