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考虑单元界面关联特性的微定位平台刚度建模*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对于柔性机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为微定位平台[1],其结构形式有串联、并联、混联等,其中以并联微定位平台为主[2-3],广泛应用于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以及超精机床微进给机构、航空航天等领域[4-6]
刚度影响机构的动态性能与精度,因此是评价并联微定位平台的重要指标。目前,并联微定位平台刚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伪刚体模型法、柔度矩阵法、有限元法等。于靖军等[7]利用柔度矩阵法建立了三自由度柔性微定位平台刚度,考虑了柔性铰链及长杆变形,将短杆视为刚体,利用坐标变换、位移协调以及力平衡进行求解。Liu等[8]将宏动机构刚度分析理论应用于微动机构,分析了微动机构雅可比矩阵、刚度与机构参数关系以及运动空间等。孙立宁等[9]通过刚度组集以及协调方程建立大行程柔性铰链的6-PSS并联机构的整体系统刚度,并分析得到刚度影响图谱。李育文等[10]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微定位平台刚度,以此来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由以上研究可知,刚度建模过程中,求解繁琐,通用性不好,并且为方便计算,常将机构全部或部分视为刚体[11-12],因此影响精度。
本文以带折叠梁的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为例,将各单元视为柔性体,建立各单元传递矩阵,根据各相邻单元公共结点的关系建立末端位移与输入力之间的刚度矩阵,将其计算结果与ANSYS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考虑各子单元之间的界面关联特性,对本文方法进行了修正,误差在10%以内,证明了方法的精确性。
1 传递矩阵法 如图 1所示为任意梁单元受力图,由结点力及作用于p点的外载荷组成。定义状态向量如下:
(1)

图 1 梁单元结点力及外载作用 Fig. 1 Node force and external load of beam unit
图选项




式中:fxfyT分别为轴向力、剪力和弯矩;uxuyθ分别为其所对应的轴向位移、横向位移和转角。
左结点i与右结点j的传递关系为
(2)

式中:T(6×6)为梁单元由左结点i到右结点j的传递矩阵;Sp(6×1)为外载荷的状态向量。TSp由力平衡及虚功原理求得,文献[13-14]给出了求解过程及表达式。当无外载荷Fp时,Sp为零。
为方便计算,将式(2)写为
(3)

式中:

其中:E为弹性模量; A为截面面积; G为剪切模量; I为惯性积。在局部坐标系下,传递矩阵传递方向为由左结点到右结点。当梁单元旋转角度α时,需要通过坐标变换得到参考坐标系下的传递矩阵。
(4)

式中:T0为参考坐标系下的传递矩阵;T0为局部坐标系下的传递矩阵;R为旋转矩阵,即

为了求解机构的刚度,需根据机构结构将其划分单元,考虑各单元变形求解传递矩阵,根据相邻2个单元共享的同一结点可将各单元组合。对于并联机构各支链,还需利用变形协调方程求解末端位移。由于本文中公式较多,规定如t1hgf代表传递矩阵ThTgTf相乘后所得到的分块矩阵的第1项,以及各子单元的旋转变换不再赘述。
2 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刚度 2.1 机构描述 本文设计了一个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如图 2所示,该平台由2条支链构成,关于动平台对角线对称。由压电陶瓷分别驱动A点及C点。每条支链包括含折叠梁的杠杆放大机构及平行四杆机构,依据螺旋理论,每条支链中具有实际约束效果的部分只有折叠梁和平行四杆机构,其中杠杆放大机构的作用是增大折叠梁的实际驱动行程,因此基于其对应的伪刚体模型,动平台的主运动特征为沿x方向和y方向的平移。
图 2 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 Fig. 2 Large stroke parallel micro-positioning platform
图选项




2.2 子单元刚度 根据结构将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进行单元划分,其中包括直梁、柔性铰链、弹性移动副及弹性折叠梁,直梁及柔性铰链为基本的单元类型,其传递矩阵的表达式参见文献[14]。

2.2.1 弹性移动副 现有的弹性移动副刚度的求解将中间单元视为刚体,利用悬臂梁理论求解[15]。本文将弹性移动副视为全柔性求解,将其根据结构划分如图 3所示的4个单元。
图 3 弹性移动副单元划分 Fig. 3 Compliant prismatic pair unit division
图选项




单元a为悬臂梁,因此:
(5)

式中:klp为悬臂梁的刚度。
单元b的传递矩阵关系如下:
(6)

由式(5)、式(6)可以得到
(7)

单元c和d分别与单元a和b为对称关系,因此:
(8)

式中:

外力F2p作用于点2,由力平衡和位移连续性可以得到各单元结点力与外力F2p的关系:
(9)

由式(7)~式(9)可以计算出弹性移动副刚度为
(10)


2.2.2 弹性折叠梁 弹性折叠梁的结构如图 4所示,根据其结构形式将其划分为A~D共4个单元。
图 4 弹性折叠梁单元划分 Fig. 4 Compliant folded beam unit division
图选项




对于弹性折叠梁的单元A,根据结构划分为a~m共9个单元,如图 5所示。
图 5 弹性折叠梁单元A划分 Fig. 5 Compliant folded beam unit A division
图选项




单元a~m为串联结构,其各单元的传递矩阵如下:
(11)

相邻单元共用的结点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位移连续。因此:
(12)

单元a为悬臂梁,因此:
(13)

式中:klz为悬臂梁的刚度。
联立式(11)~式(13),弹性折叠梁中单元A的刚度为
(14)

式中:
其余同弹性移动副刚度解法,因此弹性折叠梁的刚度为
(15)

2.3 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刚度求解
2.3.1 杠杆放大机构 根据结构将杠杆放大机构划分为如图 6所示的a~h共8个单元。
图 6 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单元划分 Fig. 6 Flexible lever magnifying mechanism unit division
图选项




F7p′为平行四杆机构对其产生的作用力。结点7为杠杆放大机构、平行四杆机构以及折叠梁的结合处,因此在下文的求解过程中,将结点7处的力与位移的命名与其单元相联系,如F7h表示在单元h上结点7的力。
各子单元传递矩阵关系如下:
(16)

根据传递矩阵传递性可得
(17)

单元f的受力分析如图 7所示, 结点3作用一外载荷F3′
图 7 单元f受力分析 Fig. 7 Force analysis of unit f
图选项




因此,单元f的传递矩阵关系为
(18)

单元f弯矩不可忽略。因此,单元f的传递矩阵中t1f由力平衡可得
(19)

式中:

单元d为一端固定的柔性铰链单元,因此:
(20)

式中:kr4为该单元在结点4处的刚度。
由于结点位移的连续性,结点4的位移可以通过结点3与结点4之间的直梁单元e由式(3)求得
(21)

对于单元a,由力平衡可以得到
(22)

式中:Fy为压电陶瓷作用于单元a的外力,可以写成矩阵形式[0 fwy 0]Tk1p为弹性移动副单元a的刚度。
由式(17)~式(22)可以得到
(23)

式中:


2.3.2 平行四杆机构 平行四杆机构结构如图 8所示,根据其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p1~p8共8个单元。
图 8 柔性平行四杆机构单元划分 Fig. 8 Flexible parallel four-bar mechanism unit division
图选项




平行四杆机构中各子单元传递矩阵关系如下:
(24)

对于支链p1/p3/p4/p5,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25)

式中:Tm=Tp5Tp4Tp3Tp1
支链p2/p6/p7/p8与支链p1/p3/p4/p5相似,因此:
(6)

式中:Tn=Tp8Tp7Tp6Tp2
杠杆放大机构对平行四杆机构产生作用力F7p,对于结点7,由力平衡可得
(27)

由于动平台相比于其他单元结构尺寸大,可将其视为刚体,则B点力与位移平衡协调。
(28)

(29)

式中:

当动平台为刚体时,与平台相连接的柔性铰链转动角度相等,即θ12=θ13。由于其旋转角度微小,因此:
(30)

由式(30)得到结点13与结点12位移之间的关系:
(31)

式中:

由式(25)~式(29)、式(31)得
(32)

式中:t1p=f5f7-1t2p=f5f7-1f8-f6t3p=f7-1t4p=f7-1f8f5=2D1t1m(t3m)-1(D3+E)-1+2D2t1n(t3n)-1·(D3-1+E)-1f6=D1t1m(t3m)-1t4m+D2t1n(t3n)-1t4nf7=2(t3m)-1(D3+E)-1+2(t3n)-1(D3-1+E)-1f8=(t3m)-1t4m+(t3n)-1t4n

2.3.3 计算整体刚度 结点7同时受到弹性折叠梁、杠杆放大机构、平行四杆机构的作用力,因此由力平衡可以得到
(33)

由式(23)、式(32)、式(33)得
(34)

式中:k1=f12f10-1; k2=f11-f12f10-1f9f9=(t3pkz+t4pf3+t3pf1f10=(t3pkz+t4p)f4+t3pf2f11=(t1pkz+t2pf3+t1pf1f12=(t1pkz+t2p)f4+t1pf2
水平支链与竖直支链关于动平台对角线对称,因此进行坐标变换即可得到竖直支链末端力。
(35)

式中:Fx为[fwx 0 0]T; β为坐标变换矩阵,即

2条支链对动平台作用力及运动示意图如图 9所示,由动平台力平衡得
(36)

图 9 动平台作用力及运动示意图 Fig. 9 Moving platform force and motion diagram
图选项




式中:

图 9可以计算出动平台旋转角度θd时:
(37)

θd值接近零,因此sin θdθd;cos θd≈1。式(37)可简化为
(38)

式中:

为方便计算,将平台所受到的x方向与y方向输入力转换为外力矢F=[Fx Fy 0]T
(39)

式中:

联合式(34)~式(39),即可得到输入力与输出位移之间的关系:
(40)

式中:

3 算例分析 3.1 传递矩阵法与有限元法结果对比 分析比较本文方法与有限元分析之间的误差。运用ANSYS14.0建立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模型进行刚度研究,单元类型选择三维20结点实体单元Solid95,设定柔性杠杆放大机构的材料为60Si2Mn,基本材料参数为:E=206 GPa;μ=0.27;G=79 GPa。
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模型参数如图 10所示,取其结构参数为:厚度b=8 mm, l1=14 mm, t1=1 mm, l2=8 mm, h1=15.5 mm, R1=1 mm, h2=13.5 mm, t2=2 mm, R2=1 mm, t3=2 mm, l3=3 mm, l4=67.25 mm, l5=73 mm, h3=16 mm, R3=1 mm, t4=0.5 mm, l6=5.5 mm, h4=15 mm, l7=16 mm, l8=14 mm, t5=1 mm, h5=3 mm, l9=9.5 mm, h6=2 mm, t6=0.5 mm, l10=8.25 mm, h7=3.4 mm, R4=1 mm, l11=4.5 mm, θ=76°,ld=23.75 mm。
图 10 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参数模型 Fig. 10 Large stroke parallel micro-positioning platform parameter model
图选项




图 11为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有限元模型变形云图。其分析过程为:分别约束2条支链的弹性移动副两端、弹性折叠梁两端,以及柔性铰链连接底座的一端。如图 2所示,在C点处施加fwx,在A点处施加fwy。在分析过程中,令fwx=100 N,fwy为变量。求解后提取动平台中心点的位移量将其与本文求解结果对比,如表 1所示。
图 11 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有限元模型 Fig. 11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large stroke parallel micro-positioning platform
图选项




表 1 传递矩阵法与有限元分析值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wy/N 0 50 100 150 200
ux有限元法/μm -2.030 63 1.556 45 5.143 53 8.730 61 12.317 70
ux修正前/μm -2.094 30 1.308 69 4.711 68 8.114 66 9.816 16
ux修正后/μm -2.013 07 1.410 88 4.834 82 8.258 77 11.682 70
ux修正前误差/% 3.135 15.918 8.396 7.055 20.309
ux修正后误差/% 0.865 9.353 6.002 5.404 5.155
uy有限元法/μm 7.184 39 6.170 25 5.156 11 4.141 96 3.127 82
uy修正前/μm 6.805 97 5.758 83 4.711 68 4.188 10 3.140 65
uy修正后/μm 6.847 90 5.841 36 4.834 82 3.828 29 2.821 75
uy修正前误差/% 5.267 6.668 8.619 1.114 0.410
uy修正后误差/% 4.684 5.330 6.231 7.573 9.785


表选项






表 1中修正前误差数据可以看出,传递矩阵法与有限元分析值误差在20.5%以内,其误差产生的原因为:传递矩阵法基于梁理论,在计算过程中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如忽略轴向变形等;将微定位平台划分子单元求解,忽略了单元之间的联系及单元之间的接触变形。
3.2 考虑界面关联特性的修正方法 根据传递矩阵法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考虑单元之间联系性的修正方法。以单元a与单元b求解过程为例。单元a、b结构图如图 12所示。
图 12 单元a、b结构图 Fig. 12 Unit a, b structure chart
图选项




单元a、b在求解过程中将其简化为梁单元,单元a为变截面横向梁单元DE,最终求解的为结点A的刚度。单元b为竖向梁单元MN,其2个结点之间的传递矩阵关系如式(41)所示。在以上求解过程中,视结点M与结点A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位移连续。而实际中结点M与结点A不重合,忽略了结点M与结点A之间的关系。而结点M与结点A之间的关系可由竖向梁单元MA求解(见式(42))。
(41)

(42)

因此,结点N与结点A之间的传递矩阵关系为
(43)

所以为求解精确,在求解单元b传递矩阵时,单元b的长度由MN修正为NA
利用此方法考虑各相邻单元之间的联系对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弹性折叠梁及单元h的长度进行修正。其计算结果如表 1中修正后误差数据所示,传递矩阵法修正后的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值误差在10%以内,精度得到提高,证明了此修正方法的有效性。
4 结论 1) 本文设计了一种压电陶瓷驱动的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采用含折叠梁的杠杆放大机构,提高其位移输出倍率,减少传动链的阻力,实现大行程位移输出。
2) 利用传递矩阵法求解并联微定位平台,将平台按结构划分单元,分别求解各单元传递矩阵,根据各相邻单元公共结点实现其传递性;再由变形协调方程、力平衡方程求解整体刚度;并求解了弹性移动副及弹性折叠梁考虑全柔性的刚度公式。
3) 将本文求解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误差在20.5%以内,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考虑各子单元界面关联特性的修正方法,修正后误差降低到10%以内,证明了修正方法的有效性和传递矩阵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于靖军, 郝广波, 陈贵敏, 等. 柔性机构及其应用研究进[J].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3): 53–68.
YU J J, HAO G B, CHEN G M, et al. State-of-art of compliant mechanis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5, 51(13): 53–68.(in Chinese)
[2] 杨启志, 郭宗和, 马履中, 等. 全柔性机构在并联微动机器人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5, 21(5): 45–48.
YANG Q Z, GUO Z H, MA L Z,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fullly compliant mechanism in the parallel micro-motion robots[J].Machine Design and Research, 2005, 21(5): 45–48.(in Chinese)
[3] HAO G B, KONG X W. A novel large-range XY compliant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enhanced out-of-plane stiffness[J].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2012, 134(6): 061009.DOI:10.1115/1.4006653
[4] 艾青林, 黄伟锋, 张洪涛. 并联机器人刚度与静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力学进展, 2012, 42(5): 583–592.
AI Q L, HUANG W F, ZHANG H T. Review of stiffness and statics analysis of parallel robot[J].Advances in Mechanics, 2012, 42(5): 583–592.DOI:10.6052/1000-0992-11-073(in Chinese)
[5] STANFORD B, BERAN P. Conceptual design of compliant mechanisms for flapping wing with topology optimization[J].AIAA Journal, 2011, 49(4): 855–867.DOI:10.2514/1.J050940
[6] WISSA A, TUMMALA Y, HUBBARD J E, et al. Passively morphing ornithopter wings using a novel compliant spine:Design and testing[J].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12, 21(9): 094028.DOI:10.1088/0964-1726/21/9/094028
[7] 于靖军, 毕树生, 宗光华. 空间全柔性机构位置分析的刚度矩阵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2, 28(3): 323–326.
YU J J, BI S S, ZONG G H. Stiffness matrix method for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fully spatial compliant mechanisms[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 28(3): 323–326.(in Chinese)
[8] LIU X J, WANG J, GAO F, et al. On the design of 6-DOF parallel micro-motion manipulators[C]//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Piscataway: IEEE Press, 2001: 343-348.
[9] 孙立宁, 董为, 杜志江. 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并联机器人刚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 2005, 41(8): 90–95.
SUN L N, DONG W, DU Z J. Stiffness analysis on a wide-range flexure hinge-based parallel manipulator[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5, 41(8): 90–95.(in Chinese)
[10] 李育文, 张华, 杨建新, 等. 6-UPS并联机床静刚度的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4, 15(2): 112–115.
LI Y W, ZHANG H, YANG J X,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for the stiffness of a 6-UPS parallel kinematics machine[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4, 15(2): 112–115.(in Chinese)
[11] YU Y Q, FENG Z L, XU Q P. A pseudo-rigid-body 2R model of flexural beam in compliant mechanisms[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12, 55(9): 19–33.
[12] 邱丽芳, 霍明磊, 李威. 六杆柔顺机构的伪刚体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5(5): 682–686.
QIU L F, HUO M L, LI W. Pseudo-rigid-body model of a six-bar full-compliant mechanism[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13, 35(5): 682–686.(in Chinese)
[13] 李青宁. 变截面杆元传递矩阵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3(1): 18–23.
LI Q N.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of bar elements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2001, 33(1): 18–23.(in Chinese)
[14] 郑洋洋, 宫金良, 张彦斐.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刚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 43(4): 849–856.
ZHENG Y Y, GONG J L, ZHANG Y F. Rigidity analysis of a flexible lever magnifying mechanism based on transfer matrix method[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7, 43(4): 849–856.(in Chinese)
[15] 杨春辉. 平行板型柔性移动副的刚度计算及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 2013(12): 30–33.
YANG C H. The stiffness desig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plate flexible prismatic pair[J].Moder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13(12): 30–33.(in Chinese)


相关话题/结构 计算 单元 运动 结点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铝基微结构光栅几何参数反演*
    光栅是指能够使入射电磁波的振幅或相位,或者两者同时产生周期性空间调制的光学元器件[1]。由于光栅几何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与电磁波波长数量级相当,当电磁波入射到光栅表面时会产生与传统辐射理论不符的特殊物理效应,如磁极化[2-3]和表面等离子体极化[4-5]。目前光栅已广泛地应用于航天器热控设备、热光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振动声调制的板类结构裂纹定位成像*
    疲劳开裂是飞机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结构在疲劳载荷的作用下,首先在微观上产生了位错及滑移,继而萌生小裂纹,然后小裂纹扩展至工程裂纹,最后发生疲劳断裂。往往裂纹萌生的时间相对较长,而裂纹扩展至断裂的时间则相对较短,所以及时监测到裂纹的存在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极为重要[1]。在此背景下,因难以实现原位监测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冲压空气涡轮泵的温控节流孔计算方法*
    冲压空气涡轮(RAT)应急系统是飞机安全的最后保障,在飞机发动机和电源功能全部丧失的情况下,RAT应急能源系统将空气的动能转换为电能/液压能,提供飞机基本操纵所需能源。RAT系统一般由冲压涡轮、液压泵/发电机和收放装置组成,共有2个工作状态:①收回状态,液压泵静止,不输出功率;②伸出状态,RAT弹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一种航天器太阳电池阵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航天器依靠太阳电池阵为设备供电,电池阵供电能力是影响航天器方案设计以及飞行任务规划的重要因素[1-3]。在航天器设计阶段,太阳电池阵供电能力分析可以优化帆板构型和布局,运营阶段,结合航天器轨道和姿态进行供电能力分析,可优化飞行任务规划,确保航天器能量平衡[4-5]。航天器电池阵供电能力受太阳光入射角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腐蚀环境下铜薄膜传感器金属结构裂纹监测*
    飞机在服役期间,作为主承力构件的金属结构,特别是在结构连接处,具有应力水平高、磨损程度大、使用年限长等特点,在疲劳载荷和腐蚀环境的耦合作用下极有可能产生裂纹,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实现对疲劳裂纹的实时在线监测,判断其损伤程度,发出预警信息,对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目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AVB网络流量整形帧模型端到端延迟计算*
    音视频桥接技术(AVB)是由IEEE802.1AVB工作组(AVBTG)[1]定义的音视频流服务技术,已被车载电子系统等关键嵌入式领域考虑采用[2-4],是很具潜力的下一代实时网络标准[5-8]。AVB采用基于信用量的整形(CBS)算法对音视频流量进行整形,通过对不同类型流量设定统一的逻辑带宽进行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结构可靠性加严试验方法*
    可靠性验证试验是产品可靠性设计的考核环节。对于有高可靠性要求的结构类产品,通常无法按照系统级别较低的电子产品那样设计较大样本的验证试验来考核其可靠性指标。因此,如何降低试验样本量就成为结构可靠性验证的一个突出工程问题。关于可靠性验证试验中样本量缩减问题的研究,温玉全等[1]针对火工品提出基于试验熵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计算力矩法的眼内手术机器人的重力补偿*
    眼科手术对医生的操作精度及稳定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借助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进行精密的眼科手术已成为国内外眼科研究的热点。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内手术[1-3]的典型过程是将末端器插入眼内,并绕插入点进行转动或移动,应用于该类手术的机器人均具有远程运动中心(RemoteCenterofMotion,RCM)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适用于UH模型的单元破坏修正方法*
    土是一种具有复杂力学特性的历史作用产物,力学性能上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和弹塑性。姚仰平等[1-3]基于超固结土的一些基本特性提出了适用于超固结土的UH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合理反映超固结土的剪缩、剪胀、硬化、软化及应力路径相关特性,而且模型的参数少,物理意义明确,可直接通过常规三轴实验测得,便于实际工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载荷不确定的周期性结构稳健拓扑优化*
    由于制造装配简单、易于模块化、成本低等优点,周期性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因此研究其优化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文献[2-3]分别应用双向渐进结构优化(BESO)法和密度法研究了周期性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文献[4-5]对周期性结构拓扑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