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多工况的新型着陆器软着陆性能优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我国已完成着陆器软着陆月球表面并利用自动探测机器人对月球进行探测[1]。作为航天大国,我国未来将陆续开展其他星球的探测工程[2]。腿式着陆器作为常用的着陆缓冲装置,对月球之外其他星球进行探索还可能用到该装置[3], 因此必须对腿式着陆器持续进行研究。为了检验腿式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并减少物理样机试验的成本,开展着陆模拟试验的动力学仿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直接决定探测器能否安全抵达星球表面[4],对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进行优化成为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
文献[5-9]提出了着陆器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给出对软着陆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文献[10]提出月球着陆缓冲器刚柔耦合模型的建模与分析方法。文献[11]运用响应面法,对单一工况下月球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以上研究内容局限于着陆器单个性能指标或单一工况下多个性能指标的改进。相比于月球,其他星球的环境更加难以预测[12],着陆器各性能指标可能不在同一工况下达到最差,有必要在多组工况下,对着陆器多个性能指标进行优化。
本文建立了新型腿式着陆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探索着陆器最易翻倒、底面最易与星球表面岩石碰撞、主体承受最大碰撞力时对应的着陆工况。基于以上3组工况,以增强着陆器抗翻倒能力、降低着陆器主体底面与星球表面岩石碰撞的可能性、降低着陆器主体受力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应用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 (NSGA-Ⅱ) 寻优,得到的优化结果明显提高了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
1 着陆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1.1 新型腿式着陆器构型 本文研究的新型着陆器包括主体结构和4套对称分布的着陆缓冲机构。主体在动力学分析中作为负载,着陆缓冲机构用于吸收着陆器着陆过程产生的冲击力,每套缓冲机构由主支柱、辅助支柱、足垫和外部缓冲件组成,如图 1所示。
图 1 着陆缓冲机构 Fig. 1 Landing buffer mechanism
图选项




主支柱起支撑作用;辅助支柱由内、外筒和缓冲元件组成,内、外筒之间存在缓冲元件,用于吸收压缩载荷;足垫用来增大着陆器与星球土壤的接触面积,防止着陆时着陆腿过度下陷;外部缓冲件与主体固连,当主支柱受到较大冲击力时,外部缓冲件间接受力,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产生缓冲弯矩,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主体受力过大。
1.2 着陆缓冲机构力学模型 辅助支柱内部的缓冲元件是着陆器着陆过程吸收冲击能量的主要结构,元件只能承受压缩载荷。在辅助支柱内外筒之间施加与内、外筒相对位移 (D) 有关的力 (FD) 代替缓冲元件的作用效果,辅助腿缓冲机构示意图及DFD关系曲线如图 2所示。
图 2 辅助支柱缓冲机构及力学特性 Fig. 2 Buffer mechanism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ssistant pillar
图选项




辅助支柱缓冲能力较强,外部缓冲件发生侧向弯曲的可能性很小。由于使用较多柔体构件导致动力学模型运算速度缓慢,使用如图 3方法对外部缓冲件进行刚体等效。
图 3 外部缓冲件等效方法 Fig. 3 Equivalent method of external buffer
图选项




建立两段刚体模型,质量特性参照外部缓冲件柔体模型设置,刚体1绕转轴O转动,刚体2与刚体1只能沿轴线相对移动。刚体1转轴处施加与转角 (θ) 相关的转矩 (M),模拟外部缓冲件受弯时产生的缓冲弯矩;刚体2上施加与θ相关,沿刚体1轴线方向的运动 (S),模拟外部缓冲件自由端位置变化。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外部缓冲件模型,施加转矩,测得θMθS关系曲线如图 4所示,输出数据文件,导入刚体模型。考虑等效模型质量、运动与力学特性均由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即等效模型力学性能与柔体模型一致。
图 4 外部缓冲件力学特性 Fig. 4 Mechanical behavior of external buffer
图选项




足垫触地时与星球表面的相互作用力分解为法向接触力Fn和切向摩擦力Ff,接触力Fn采用非线性阻尼弹簧碰撞方程描述:
(1)

式中:K为接触刚度;δ为接触变形;e为非线性指数;C为阻尼系数。以上系数均与星球土壤特性密切相关。
摩擦力Ff采用库伦摩擦方程描述:
(2)

式中:μ为足垫与星球表面间的摩擦系数。
1.3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建模 刚柔耦合多体系统中,构件既存在大范围的刚体运动,也存在局部的弹性形变[10]。着陆器动力学模型中,足垫作为柔性构件可发生弹性形变,其余构件均为刚体构件。
采用有限元软件Patran建立足垫有限元模型,导入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作为柔体构件;采用ADAMS软件建立其余构件的刚体模型;应用ADAMS软件对着陆器着陆过程的动力学问题进行求解。
2 着陆器软着陆极限工况的确定 2.1 软着陆性能评判原则 根据着陆器安全着陆的性能指标,结合着陆器的构型,提出以下3种软着陆性能评判原则:
1) 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不发生翻倒,即着陆器质心距包含任意两足垫中心点的竖直翻倒墙平面的最小距离大于设计许用值[13]
2) 着陆过程中辅助支柱外筒、外部缓冲件与主体连接点处的最大碰撞力不超过允许值,保证着陆器主体不会因为承受过大的碰撞力而受损。
3) 当着陆地点摩擦系数较小时,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其着陆平台底面中心点距离星球表面的最小距离应大于预留间距值,避免着陆器底面与星球表面岩石发生碰撞而导致着陆器主体受损。
2.2 着陆工况参数 着陆工况的参数包括:式 (2) 中着陆器足垫与星球表面间的摩擦系数 (μ)、星球表面坡度 (α) 与凹坑分布情况 (n)、着陆器触地瞬间的竖直速度 (vx)、水平速度 (vz)、着陆偏航角 (θp)、着陆俯仰角 (θf) 以及着陆器整机质量 (m),如图 5所示。
图 5 着陆工况的参数 Fig. 5 Parameters of landing condition
图选项




着陆工况各参数的取值如表 1所示。
表 1 着陆工况各参数取值 Table 1 Value of parameters of landing condition
参数取值
μ 0.3,0.8
α/(°) 7
n 0,1,2,3
vx/(m·s-1) 3.5
vz/(m·s-1) -1,+1
θp/(°) 0~45
θf/(°) -3,+3
m/kg 700,800


表选项






表 1中,n取0,1,2,3分别表示:着陆器没有着陆腿落入凹坑,2号与4号着陆腿落入坑中,1号与4号着陆腿落入坑中,1号、2号与4号着陆腿落入坑中;vz取正值表示水平速度方向背离坡面,负值表示水平速度朝向坡面;θf取正值表示着陆器俯仰角为仰角,负值表示俯仰角为俯角;遍历过程偏航角以1°为增量从0°增加至45°。将表 1中各参数取值进行组合,得到的着陆工况个数为2×1×4×1×2×46×2×2,即2 944种着陆工况。
2.3 软着陆极限工况参数取值 着陆器在特定工况下着陆,着陆过程中着陆器质心至翻倒墙距离取得最小值 (LT);或着陆过程中主体受碰撞力取得最大值 (FM);或着陆过程中着陆平台底面中心点至星球表面距离取得最小值 (LH),则称该工况为一种极限工况,对应的最值称为一种极限指标值。
基于2 944种着陆工况,通过仿真计算,得到3组极限工况及对应极限指标如表 2所示。
表 2 极限工况计算结果 Table 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worst landing condition
极限指标值 μ n vz/(m·s-1) θp/(°) θf/(°) m/kg
LT=1.11 mm 0.8 2 1 9 3 700
LH=734.23 mm 0.3 3 -1 0 -3 800
FM=27.22 kN 0.8 3 -1 0 3 800


表选项






根据表 2结果可知:着陆器质心距翻倒墙最小距离低于许用值 (30 mm),该情况认为着陆器已经翻倒;星球表面摩擦系数较小时,着陆平台底面中心点距星球表面最小距离低于预留间距值 (760 mm),着陆器极易与星球表面岩石碰撞;由于辅助支柱缓冲能力较强,主体所受的最大碰撞力位于主体与外部缓冲件连接处,接近允许值 (30 kN)。为了提升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下文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缓冲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3 着陆器软着陆性能多目标优化 3.1 设计变量的选取 根据缓冲机构构型可知,增强外部缓冲件的缓冲力矩,可以提升着陆平台底面至星球表面距离的最小值,但主体受力可能超过许用值;增强辅助腿的缓冲力,可以提升着陆平台底面至星球表面距离的最小值,降低外部缓冲件与主体间的作用力,但缓冲性能降低导致着陆器更易翻倒;如图 6所示,增加足垫至着陆器中心轴线的距离 (dz),可使质心至翻倒墙初始距离增加,提升抗翻倒能力,但足垫受力点与外部缓冲件转轴水平距离 (d) 随之增加。根据力矩计算方程:
(3)

图 6 着陆器性能分析 Fig. 6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ander
图选项




若着陆器足垫承受同样的冲击力 (F),足垫受力点与外部缓冲件转轴竖直距离h不变,冲击力与竖直方向夹角αF不变,d值增大,冲击转矩Mv增大,着陆腿向外扩张能力增强,进而导致着陆平台底面中心点至星球表面最小距离减小,着陆器底面更易与星球表面岩石相撞。
在着陆器主体结构与缓冲机构连接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同时避免着陆器竖直方向整体尺寸的增加,选取外部缓冲件缓冲转矩放大倍数 (kx)、辅助支柱缓冲力放大倍数 (kz)、足垫至着陆器中心轴线的距离 (dz) 作为设计变量进行多目标优化。
根据图 6可知,dz值增加导致着陆腿变长,着陆器整体尺寸随之增加。本文提到的缓冲元件提供的缓冲力与其尺寸成正比。为了保证着陆器整体尺寸不超出运载火箭可提供的最大安置空间,同时保证缓冲元件与着陆器其他结构不存在干涉,确定设计变量取值范围如表 3所示。
表 3 设计变量取值范围 Table 3 Value range of design variables
设计变量取值范围
kx 1~2
kz 1~1.5
dz/m 1.37~1.45


表选项






3.2 软着陆性能多目标优化的实现 选取LTLHFM作为优化目标,约束LTLHFM满足2.3节给定的许用范围,结合设计变量的取值,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4)

式中:x=(kxkzdz)T代表设计变量;x(L)x(U)分别为设计变量的下界与上界。
本文采用NSGA-Ⅱ进行优化计算,算法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具有迭代次数少、寻优能力强等特点[14-15]。算法参数设置如表 4所示[11]
表 4 优化参数取值[11] Table 4 Value of optimal parameters[11]
参数 种群规模 进化代数 交叉指数 变异指数 交叉概率
取值 12 20 10 20 0.9


表选项






综上所述,着陆器软着陆性能多目标优化具体流程如图 7所示。
图 7 多目标优化流程图 Fig. 7 Flowchart o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图选项




经过优化计算,得到帕累托最优解集如表 5所示。
表 5 帕累托最优解集 Table 5 Pareto optimal solution aggregate
编号 kz kx dz/m LH/mm FM/kN LT/mm
1 1.46 1.07 1.45 757.91 24.07 413.92
2 1.46 1.23 1.45 757.97 26.31 416.59
3 1.49 1.13 1.44 761.38 25.57 378.00
4 1.49 1.03 1.43 763.07 23.36 349.08
5 1.49 1.05 1.41 765.81 23.95 258.71
6 1.49 1.22 1.42 764.49 27.31 306.33
7 1.49 1.08 1.43 762.92 24.07 352.49
8 1.49 1.04 1.43 762.57 23.50 360.83
9 1.49 1.03 1.42 764.15 23.46 311.13
10 1.48 1.19 1.43 761.46 25.72 365.11


表选项






根据图 6可知,dz值增加导致着陆腿变长,着陆器整体尺寸随之增加,为了减小着陆器整体尺寸,降低着陆器在运载火箭中的安置空间,选取帕累托解集中dz值最小的结果作为最优解,重新进行2 944次仿真计算,获得极限指标值与优化前结果对比如表 6所示。
表 6 优化前后性能对比 Table 6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对比项 kx kz dz/m LT/mm LH/mm FM/kN
优化前 1 1 1.36 1.11 734.23 27.22
优化后 1.05 1.49 1.41 234.36 765.81 23.95


表选项






根据表 6可知,相比于初始设计,优化后的参数使LH增加4.2%,FM削弱12.1%,LT显著增加,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不再翻倒,软着陆性能获得明显提升。
4 结论 1) 建立了新型腿式着陆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实现着陆器软着陆过程的仿真,提出新型着陆器软着陆性能评判原则。
2) 根据着陆工况各参数的取值,确定2 944种着陆工况,针对所有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着陆器着陆过程中最易受损的3组恶劣工况。
3) 应用NSGA-Ⅱ算法,基于仿真得到的3组恶劣工况,对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着陆器在2 944种工况下着陆不存在翻倒现象,着陆平台底面中心点与星球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预留间距值,且主体受力得到明显地减弱。

参考文献
[1] 杨建中, 满剑锋, 曾福明, 等. "嫦娥三号"着陆缓冲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J].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4, 35(6): 20–27.
YANG J Z, MAN J F, ZENG F M, et al. Achieve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landing gear for Chang'e-3 lander[J].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 2014, 35(6): 20–27.(in Chinese)
[2] 李萌. 腿式着陆缓冲装置吸能特性及软着陆过程动力学仿真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1-10.
LI M.Research on energy absorbers of legged-type lander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n its soft landing process[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1-10(in Chinese).
[3] 蒋万松, 黄伟, 沈祖炜, 等.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仿真[J].宇航学报, 2011, 32(3): 462–469.
JIANG W S, HUANG W, SHEN Z W, et al. Soft landing dynamic simulation for lunar explorer[J].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11, 32(3): 462–469.(in Chinese)
[4] ADAM D S, MIGUEL S M, TOMMASO P R, et al.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system development challenges[J].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 2014, 51(4): 994–1003.DOI:10.2514/1.A32866
[5] DING J Z, WANG C J.Fast modeling for lunar landing dynamics analysis:AIAA-2016-1191[R].Reston:AIAA, 2016.
[6] 刘晓宇. 着陆器软着陆缓冲稳定性仿真分析[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3: 19-28.
LIU X Y.Simulation analysis on soft landing's buffer and stability of lunar exploration[D].Changsha:Hunan University, 2013:19-28(in Chinese).
[7] 陈金宝, 聂宏, 万峻麟. 深空探测着陆器数字化设计及着陆性能影响因素[J].航空学报, 2014, 35(2): 541–554.
CHEN J B, NIE H, WAN J L. Digital design and landing performance influence factors of deep space lander[J].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2014, 35(2): 541–554.(in Chinese)
[8] 罗昌杰, 邓宗全, 刘荣强, 等. 基于零力矩点理论的腿式着陆器着陆稳定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9): 38–45.
LUO C J, DENG Z Q, LIU R Q, et al. Landing stability investigation of legged-type spacecraft lander based on zero moment point theory[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0, 46(9): 38–45.(in Chinese)
[9] 罗松柏, 赵永嘉. 月球软着陆动力学分析与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 38(2): 185–190.
LUO S B, ZHAO Y J. Dynam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soft-landing for lunar lander[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2, 38(2): 185–190.(in Chinese)
[10] 逯运通, 宋顺广, 王春洁.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月球着陆器动力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0, 36(11): 1348–1352.
LU Y T, SONG S G, WANG C J. Dynamic analysis for lunar lander based on rigid-flexible coupled model[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0, 36(11): 1348–1352.(in Chinese)
[11] 王家俊, 王春洁, 宋顺广. 基于响应面法的月球着陆器软着陆性能优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 40(5): 707–711.
WANG J J, WANG C J, SONG S G.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lunar lander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4, 40(5): 707–711.(in Chinese)
[12] BRIAN C S, MELISSA S, PETER I. Telecommunications performance during 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of the Mars science laboratory[J].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 2014, 51(4): 1237–1250.DOI:10.2514/1.A32790
[13] ZUPP G A, DOIRON H H.A mathematical procedure for predicting the touchdown dynamics of a soft-landing vehicle:NASA-TN-D-7045[R].Washington, D.C.:NASA, 1971.
[14] MARLER R T, ARORA J S. Survey o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engineering[J].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2004, 26(6): 369–395.DOI:10.1007/s00158-003-0368-6
[15] 黄晶晶, 郑龙席, 刘钢旗, 等. 双盘转子系统优化算法与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 2016, 31(1): 65–71.
HUANG J J, ZHENG L X, LIU G Q, et 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experiment of two-disk rotor system[J].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 2016, 31(1): 65–71.(in Chinese)


相关话题/优化 设计 计算 过程 软件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神经网络的撞球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研制并开始代替人脑网络进行感知、决策与控制等行为。撞球机器人作为一个有趣的研究对象,一直受到计算机、数学和应用物理等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机器人被设计、制造用以模仿、学习人类打球的行为[1-3]。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以高分侦查为代表的航天任务对航天器姿态稳定度和超静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航天器在空间运动,其姿态受多源扰动影响,而这些扰动包含多种振动模态且频率分布范围广,传统姿态控制回路带宽很低且响应速度很慢,无法有效抑制超出姿控系统带宽的高频扰动[1]。主动磁悬浮轴承(ActiveMagneticBearin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新型电子束焊机高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束焊是利用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流轰击置于真空或非真空中的焊件,将电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使被焊金属熔化形成焊缝的一种焊接方式。电子束焊是高能束焊的一种,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焊缝深宽比大、焊接变形小、可控精度高、在真空环境下焊缝纯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TBM液压管道抗振结构设计方法*
    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unnelBoringMachine,TBM)是在恶劣环境中进行掘进作业的大型隧道挖掘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岩石破碎所产生的强烈振动、隧道爆破带来的振动、TBM的自激振动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振动,使得掘进机上的液压系统工作在强振动的恶劣工况下[1-2],液压管道是液压系统的重要元件,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新型非接触式径向C4D传感器优化设计*
    基于电导检测的流体参数测量是流体参数测量领域的经典方法之一,然而现有的电导测量技术多采用接触式的测量方法,电极表面与管道内被测流体直接接触,易发生电极极化、电化学腐蚀等问题[1-8],从而对测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限制了其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CapacitivelyCoup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ERT/UTT双模态传感器尺寸优化仿真*
    过程层析成像(ProcessTomography,PT)通过安装在被测容器周围的传感器阵列,在容器内形成覆盖被测空间的敏感场,通过场内介质对敏感场调制作用,利用传感器阵列获取被测对象信息,再通过图像重建算法再现被测容器内部的介质分布。PT技术在化工、石油、冶金与物料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非稳态及多约束下多层级系统器材配置优化方法*
    随着国家利益对海洋的依赖性日渐加深,而海洋问题日渐尖锐化、矛盾化及复杂化,中国的重大关切和利益都已转向海洋,海洋安全关乎到海上通道安全、经济安全,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国防建设必须优先发展海军。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及舰船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海军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对舰艇编队器材配置提出了新的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差动活塞式燃气自增压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液体姿轨控发动机燃气自增压系统是利用可贮存的增压介质(通常为单组元液体工质)分解产生热气对推进剂贮箱进行增压的系统。其增压介质分解后生成的燃气大部分流向系统外部,对外部推进剂贮箱增压,而剩余的小部分燃气流回系统的自身工质贮箱实现对增压介质的增压,从而保证系统连续循环地工作。这样,动力系统中不再使用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磁悬浮径向球面纯电磁磁轴承的设计*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对于姿态控制的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机械飞轮渐显不足[1-3]。磁悬浮飞轮采用磁轴承支承,消除了机械轴承的接触式摩擦磨损,无需润滑,具有高力矩精度、微振动和主动振动抑制的功能等优点,提高了控制力矩的精度和稳定度,是高精度对地观测卫星的理想惯性执行机构[4-6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粒子群优化粒子滤波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具有全天候、全球性和连续的导航定位能力。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最为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