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告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会计加工过程,这些过程或步骤被称为会计循环。会计循环这一名词是近几年从西方会计中引进来的。将会计循环与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能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一、会计循环的意义
会计循环(Accounting cycle)是指企业会计人员根据日常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准则要求,采取专门的会计方法,将零散、复杂的会计资料加工成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之处理过程。之所以称为会计循环,是因为在会计期间假设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处理会计事项均是按照比较固定并依次继起的几个步骤来完成的,下一个会计期间又是按照第一个会计期间的那些步骤处理会计事项,提供会计信息的。
正确组织会计循环的意义在:①能将企业发生的诸多且复杂的经济业务通过收集、加工、编制报表,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必要信息;②能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组织得有条有理,按照会计循环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人员,进行分工协作,以保证按时、按质提供会计信息。
二、会计循环的具体内容
会计循环是会计人员在某一会计期间内,从取得经济业务的资料到编制财务报表所进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步骤。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一般包括如下六个步骤:
(1)编制会计分录(Journalizing)。对企业发生的各种会计事项,应取得原始凭证,经由相关人员审核后,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编制会计分录,在会计分录簿中进行序时记录。
(2)过账(Posting)。根据会计分录簿中记录的情况,将会计分录中应借、应贷金额过入相应的分类账户,包括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3)试算平衡(Trial balance)。根据会计分录簿记录编制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或根据各分类账户的余额编制余额试算平衡。
(4)调账(Adjustment)。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有关收入和费用账户进行调整,在会计分录簿中编制必要的调账分录并过入分类账。
(5)编制报表(Prepare statements)。根据各分类账户的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可根据各账户的期末余额或余额试算平衡表编制;损益表根据收入、费用账户本期发生额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利润分配表根据损益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
(6)结账(Closing)。一般于年终将收入和费用等过渡性账户(虚账户)予以结清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于下年度重新开设此类账户。同时,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 (实账户)年末结清后转入下年度期初。
以上六个步骤是会计循环的全部内容。会计循环包括的这些步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在年终时才全部使用,在平时则不一定都是按部就班,每个步骤都要依次办理。这是因为企业所使用的各种会计账簿,在年度中间,一般都不须经常予以结清,如收入和费用账户一般是按表结法计算各期收益,而不需要进行会计账簿结清。也就是说,平时一般只进行1至5步骤,第6步骤于年终进行。会计循环图见下图:
编 制
会计报表
结 账
调 账
会计期间 最后一天
会计期间 第一天
编制会计
分 录
过 入
分类账户
编 制
试算平衡
一、会计事项
会计事项(Accounting event or transaction),也叫交易事项,或经济业务。会计人员需要处理的不是企业发生的所有事项,而仅仅指交易事项,即会计事项。会计上所称的交易,其含义与通常讲的交易解释略有不同。就会计观点而言,凡足以使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事项或行为称为会计交易事项。例如,企业销售产品一批收到现金,一方面引起企业现金资产增加,另一方面引起企业收入(所有者权益)增加。同时,一方面会引起企业产成品资产减少,另一方面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增加(所有者权益减)。这种事项当然属于交易事项。假如企业因火灾烧毁房屋一栋,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不属于交易行为,但就企业本身来说已引起损失之发生而减少了企业资产,所以,就会计观点而言,它属于会计交易事项。相反,如果企业与他人订立购货合同或与外单位签订销货合同,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一种交易行为,但是,此种事项并未引起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发生变化,就会计观点而言,不属于会计交易事项。因此,会计上的交易事项,即会计事项的特点有:①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②能引起企业(会计主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经济事项。
会计的交易事项,即会计事项可按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按交易事项发生的地点不同分为对外交易事项(External transaction)和对内交易事项(Internal transaction)。按交易内容的繁简可分为简单交易事项和复杂交易事项。在会计上交易事项也称为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
二、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定义
企业发生的每笔会计事项,都应该获得一张原始凭证作为会计人员记录的依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析,按照复式记账法的规则,在相应的账户内进行会计记录,这种会计记录叫做会计分录。换句话说,会计分录(Accounting entry)是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所取得的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复式记账规则,指明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循环的第一步骤,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会计循环的其他环节,且影响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及时收集会计资料,严格审核会计凭证,认真分析业务内容,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对提供及时的、完整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分录的正确书写应该是先借后贷,并且借、贷符号、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及其金额都应错开,以保持借贷账户清晰明了。“贷”的符号、会计科日、金额均应分别在“借”的符号、会计科目、金额错后一个字。借、贷符号后均带冒号“:”。在一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中可写多个“贷”,也可只写第一个“贷”,后面的“贷”可省略。在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中,可写多个“借”,也可只写第一个“借”,其余的“借”可省略。
2.会计分录的类型
会计分录是根据会计事项的繁简不同也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例1】某企业财务部门开出现金支票一张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作为备用金。
该项会计事项的原始凭证是财务部门自己开出的现金支票。该项业务发生,一方面引起财务部门的现金增加1000元,应记入“现金”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引起企业银行存款减少1000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由于该项业务发生只需在“现金”、“银行存款”账户中进行记录,因此称为简单会计分录。
【例2】某企业购买材料5000公斤,单价10元,合计价款5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40000元,余款暂欠(暂不考虑增值税)。
该项业务发生,一方面引起企业材料资产增加50000元,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引起企业银行存款减少40000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还引起企业负债增加10000元,应记入“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5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应付账款 10000
由于该项业务发生需要在“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账款”三个账户中进行记录,因此称为复合会计分录。
【例3】某企业销售电视机一批50台,单价2000元,货款共计100000元,其中60000元已收到转账支票存入银行,余款对方暂欠(暂不考虑增值税)。
该项业务发生,一方面引起企业收入增加100000元,应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引起企业银行存款增加60000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还引起企业债权增加40000元,应记入“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60000
应收账款 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由于该项业务发生需要在“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三个账户中记录,所以称为复合会计分录。
例1的会计分录为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即简单会计分录。例2的会计分录为一借二贷的会计分录。例3的会计分录为二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例2和例3均为复合会计分录。一笔复合会计分录可以编制成多笔简单会计分录。我们可以把例2业务编制成两笔简单会计分录:
(1)借:原材料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2)借:原材料 10000
贷:应付账款 10000
这样编制的会计分录也是正确的,只是显得比较麻烦,一般没有必要这样分开编制会计分录,另外原始凭证也没法分开使用,一般编制会计分录是要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的。
3.需要注意的问题
编制会计分录需要注意的问题:
(1)每笔经济业务均需编制一个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手续,减少记账工作量,也可以在对多笔同类经济业务加以汇总的基础上,编一个会计分录。
(2)从理论上讲,会计分录只能编制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不能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因为,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难于反映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但是,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复杂化,在实际工作中也允许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以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如某职员从企业借款5000元现金出差,购回原材料4500元,发生各种差旅费用2000元,回厂报销时,出纳付给该职员1500元。
该职员借款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 5000
贷:现金 5000
该职员回厂报销时:
借:管理费用 2000
原材料 4500
贷:其他应付款 5000
现金 1500
(3)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会计的国际化或各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在编制会计分录时,记账符号“借”可用Debit或Dr代替,“贷”可用Credit或Cr代替。例1的会计分录可写成:
dr:现金 1000
Cr:银行存款 1000
或
dr 现金 1000
Cr 银行存款 1000
在西方会计中,也可能完全省略借贷符号,会计分录中只有“会计科目”和“金额”两项内容,一定要注意将应借的“会计科目”、“金额”与应贷的“会计科目”与“余额”错开,不能对齐。如例1的会计分录可写成:
现金 1000
银行存款 1000
三、分录簿的格式和登记
对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取得原始凭证后,按会计分录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作为过账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编制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进行的。记账凭证将在后面有关章节具体介绍。会计分录簿(Journal)是一种最初记录会计分录的序时簿记,一般适用于小型企业和会计教学。
在分录簿中进行登记的主要作用在于:
(1)通过分录簿可以减少记账的错误。
(2)通过分录簿可以了解会计事项的概貌。
(3)分录簿便于日后查考。
由于分录簿具有以上三个作用,所以,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就要记入分录簿。分录簿的格式见下图(请点击相应区域):
必须注意,在登记分录簿时,如果某一项最后剩余部分不够记载一笔会计事项的全部分录,可以任其空白,而将该分录全部记入下一页,切不可将它分记在前后两页上。
为了保持会计反映、控制的连续性,分录簿的第一页登记完毕,需要转入第二页时,应将借方、贷方金额分别加总,记入第一页的最后一行,并在摘要栏内写上“转次页”;在第二页首行的摘要栏内写上“承前页”。每日登记完毕应当将借方、贷方金额加计总数,检查双方金额是否平衡。
序时账簿从“分录簿”开始,后来发展到特种日记账、普通日记账、多栏式日记账。在现代会计实践中,为了减少核算工作的重复劳动,一般采用以会计分录为主要内容的“记账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内容分类,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装订成册,用“记账凭证”代替分录簿的序时记录。
一、制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必然具有自己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反映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企业会计必须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所体现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核算,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或所从事的各项经济业务(传统会计尤其强调其中的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
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运用、资金的耗费、资金的收回与分配等方面。其中:企业的资金运用和资金耗费,主要发生在企业的财产物资采购和保管过程(简称为财产物资供应过程)、产品生产过程和商品销售过程之中。
二、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筹集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起点,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前提。及时足额的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加强其会计核算是财务部门的任务。
(1)筹资业务的基本内容
资金筹集业务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并考虑资金使用效果的要求,从各种筹资渠道获得所需资金的活动。企业的筹资渠道很多,但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所有者(即投资人)投入的资本金和短期借款等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其他筹资业务的核算将在后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介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完成既定的经营任务,首要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有“本钱”,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会计上,开办企业的“本钱”就是人们所说的资本金。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按有关规定,企业设立时必须有法定资本金。
由于注册资本只是公司设立的最低资本额,在企业或公司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注册资本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要,因此,企业还必须从债权人(银行或供应商)那里获得一定的借入资金。
企业股东投入资本和外部借入资金是企业资金的两大主要来源,所以作为会计,应加强企业筹资的核算,反映和监督企业筹资过程中的业务活动,促使企业合理筹集经营资金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果。
(2)主要会计科目
为了核算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和短期借款业务,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短期借款”等个会计科目。
①“实收资本”
②“资本公积”
③“短期借款”
(3)会计处理
①筹集资本金的核算
②短期借款的核算
三、财产物资供应业务的核算
1.核算内容
在财产物资的供应过程的中,企业会计主要反映和监督3个方面内容,即外购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材料等)的成本发生情况;外购资产的货款结算情况;外购资产的储备数量及其资金占用情况。
(1)固定资产的购置
(2)材料物资的采购
2.主要会计科目
为了核算企业在供应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企业应设置“在途物资”、“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
(1)“在途物资”
(2)“原材料”
(3)“应付账款”
(4)“应付票据”
(5)“预付账款”
(6)“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7)“固定资产”
(8)“在建工程”
3.会计处理
(1)购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2)外购材料的核算
四、生产过程的业务核算
1.核算内容
(1)生产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或改制,使其具有某种新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产品的过程。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会发生各种生产耗费,另一方面又会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将材料物资投入生产过程。
第二,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发生磨损。
第三,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
上述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和工资费用,构成制造企业生产费用的主要内容。除以上三项主要费用以外,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发生按规定的工资总额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和其他生产费用。
(2)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a.生产领用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等;
b.分厂、车间发生的职工工资费用和职工福利费;
c.分厂、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
d.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各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e.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当然,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还包括其他许多内容,尤其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还包括许多较复杂的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
2.主要会计科目
为了核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产成品”等会计科目。此外,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为了合理划分各期的成本费用界限,还应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