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会计学学习教案-第一章 会计总论

暨南大学 /2011-11-24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一方面要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要耗费劳动和资源。在一切社会形态下,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将耗费与成果进行比较,借以评价其经营业绩。会计就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会计最初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以后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在原始社会末期,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剩余产品,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时,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控制生产过程已不能适应需要了。人们为了对生产过程更好地进行数量考查,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把有关生产过程执行情况的各种数据记录下来。于是出现了极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如绘图记事(数)、刻记记事(数)、结绳记事(数)、刻契记事(数),在树木、石头或龟甲兽骨上绘图、刻记符号记数等。人类最初的计量记录行为,属于一种综合性质的行为。它不仅与会计有关,而且与统计有关。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人们对于生产及经营过程的情况,逐步过渡到主要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和记录。这样,在极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的基础上,就分化出了会计。
一、会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在我国产生的历史极为悠久,据有关文献考证,我国远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所谓“结绳记事”。在商代创建了从一到十的数码和数目的位值制,并有“刻契记数”之说。到西周,出现了“会计”一词。《周礼·天官》称:“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这便是《周礼》一书中开始出现“会计”这一名称的记载,此后,这部书还围绕“会计”有更为详尽的论述。
    “会”与“计”连用便构成一个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及影响的专用名词,在西周时代它用以表示中国人最初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以及这一概念的最初含义。《周礼》中把主管会计的官职称之为“司会”。西周王朝设立了专门管钱粮赋税的官员,总管王朝财权的官员称“大宰”,掌握王朝计政的官员称“司会”。司会主天下之大计,计官之长。《周礼·天官》篇中指出:“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日成相当于旬报;月要相当于月报;岁会相当于年报。由此可见,我国在西周时代,会计方法已有相当成就。
    到战国时代,《孟子·万章下》中又记录有孔子对会计之评说“会计当而已矣。”至汉代《说文》又称:“会,合也。” 清代数学家焦循在注释《孟子·万章下》关于“会计当而已矣。”之说时,结合《周礼》一书中关于“岁会、月要、日成”之制加以考证,以及其他诸家有关会计之说,对自西周以来关于会计的概念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说法:“会,大计也。然则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自春秋战国到秦代出现了“籍书”或称“簿书”,用“入”、“出”作为记录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产生了“三柱结算法”。它是根据“收入”、“支出”、“结存”这三大结算要素而得名的。它以“收入-支出=结余”的关系式,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方法。“三柱结算法”在秦汉时期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到了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过程的复杂化,人们在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三柱结算法的不足,于是人们便开始构想“四柱结算法”。
    在唐代中期至宋代,创建和运用了“四柱结算法”。四柱之间的关系可用会计方程式表示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结算法的创建和运用,为我国会计中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宋代之后的元、明、清各代,“四柱结算法”的运用和影响已扩大到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到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原理的启示下,我国设计了中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法的早期形态——“龙门账”。“龙门账”的创始人是山西的大商人富山。我国“四柱结算法”和“龙门账”的方法为我国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理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龙门账”还不是一种成熟的复式记账法,或者说它仅仅是中国固有复式簿记的开始。
    到了18世纪中叶,即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受“龙门账”的影响而产生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簿记——“四脚账”。1840年以后,西式簿记便随着侵略者的铁蹄进入了古老的中国,从此“四脚账”便被人奚落。这时候,历史无情地告诉人们,中式会计落后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炮舰冲破了清朝闭关自守的门户,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同时并存,这时的中国会计相应地分为两类;一种是全盘输入英、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会计,称为 “西式会计”或“西式簿记”;另一种是继续沿用和改良老式的中国会计,称之为“中式会计”或“中式簿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使用收付记账法,它结合了“四柱结算法”和 “龙门账”的原理,吸收了“西式簿记”的优点。
    解放初期,我国引进了“苏式会计模式”,一直沿用至八十年代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苏式会计”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使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会计模式”。
二、会计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中世纪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也得到了发展。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西方会计的重大发展。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西方会计的重大发展。从事金融业的经纪人使银行会计账簿和佛罗伦萨式簿记法(Florentine system of bookkeeping),这是借贷复式簿记的萌芽。正当佛罗伦萨式银行簿记和商业簿记方兴未艾之时,在热那亚的土地上,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簿记法。它被后世称为热那亚式簿记(Genoese system of bookkeeping)。
    如果说意大利式簿记是在佛罗伦萨萌芽,并在热那亚发育和成长的话,那么,它成为以复式记账为纽带的自我平衡账户体系,可以说是在威尼斯。在西方会计史上,威尼斯式簿记(Ventian system of bookkeeping)实际上就是意大利式簿记的原型,是当时意大利簿记发展的最高峰,它集佛罗伦萨式簿记之精华,扬热那亚式簿记之所长,并加以创新和发展,成为一套内容丰富,较为系统的簿记方法。这种方法后来被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也有人译为卢卡·巴其阿勒)于1494年在他潜心数年编著而成的主著《数学大全》,即《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Summa de Arithmetica,Geometria、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a》一书中总结而成。
    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涨,工厂制度的确立,尤其是股份公司的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方法。当时产生于商业革命的意大利式簿记,已表现出对于广泛使用蒸汽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革命的不适应性。由于西方资本主义企业采取股份公司组织形式,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企业的股东以及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要求企业定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同时要对企业提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于是查账工作日趋重要,以查账为职业的会计师得到社会承认和重视。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审查企业提出的财务报表,并证明是否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经过审核的财务报表,可取信于股东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人,因此,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编制并向企业外部提供财务报表成为西方会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也日益加剧,资本家为获取最大程度的利润,加强了对会计的利用。它们不仅利用会计为企业外部提供报表,而且还利用会计分析市场行情,预测企业前景,确定企业目标,进行经营预测和决策,从而形成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管理会计的出现,使西方会计在分析、预测和决策方面,广泛地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管理;在计算技术方面由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和电子化操作。由于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大量应用,使现代会计在提供信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上述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说明以下几点:
    (1)会计对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必要的,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2)会计所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管理的要求而发展变化的。

三、会计的概念
    对于会计概念的表述,其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其中如何恰如其分反映那个时代会计工作的本质或正确揭示概念中会计的本质含义,如用俗语来概括就是说如何正确表述每一历史发展阶段会计的目标、会计在社会上的立足点及其作用。这些都是揭示社会发展的各特定历史阶段会计的本质相关,对会计本质的研究都必然涉及到这些内容,也必然在对会计本质的表述中,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这些内容。
    关于会计本质问题所展开的揭示性研究,是二十世纪以来会计理论研究中争论最集中且分歧最大的一个方面,至今在中外,众说不一,无法定论,以下仅介绍几个主要学派的观点。
1.会计技术论(Accounting Art)
    早在簿记发展阶段,一些学者是从簿记在计量、记录本中所表现出来的许多技巧出发,认为簿记学是建立在计算和写作的技巧(Art)基础之上的,这种技巧最终可以使一定期间的经济账目产生平衡,让业主感到放心。进入会计发展阶段之后,“会计技术论”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并曾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产生过很重要影响。
2.会计管理活动论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由簿记(Bookkeeping)阶段向会计(Accounting)阶段的演进,会计已成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人们已熟知的,与此同时,通过美国会计界与工程技术界共同研究,“管理会计”的命名产生了,作为会计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管理会计》于20世纪20年代诞生了,可以讲这是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在管理认识方面的一次趋同。
    会计管理活动论(Accounting management)者认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会计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由于传统的会计理论把会计看成是与人们的管理活动相分离的一种独立的提供数据的技术方法,从而在理论研究中产生了主、客体分离,致使一些纯方法性问题长期无法从理论上认清。虽然会计存在会计的技术和方法的特殊性,但是,不能就因此而否定会计的社会属性。会计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固然与生产活动有关,但无论如何不能把它看成是生产活动本身,而只能视为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们的一种管理活动。如果离开了作为管理者之一的会计人员,离开了对经济活动行使诸如反映、监督以致于预测、决策等这些管理职能,会计倒是变得“捉摸不定”。实事上,会计的职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的管埋活动实现的。离开会计人员的管理活动,自然界并不存在一种独立的会计。
    我国于1980年1月在会计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会计管理”这地概念,于次年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记要》中最早使用了“会计管理”这一名词,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已的观点。
3.会计信息系统论
    20世纪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Littleton)认为:“会计的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些有意义的信息。”在20世纪30至70年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出现,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企业管理问题,也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会计方面的问题,以便会计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提出,加之电子计算机与会计的结合应用,“会计信息系统论”学派产生了。
    最早从信息系统方面明确表述会计定义的是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简称AAA)发布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该说明书第五章《会计的若干概念性基础》一节指出:“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简称AICPA)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简称APB)在其发布的第四号公报中指出:“会计是一种服务活动。它的功能是提供有关经济事项的定量信息。该类信息主要是财务性的,而且是对经济决策有用的。”在此同时,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森(Sidny Daridson)所主编的《现代会计手册》的序言中论及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一种用来将一个企业或其他实体的有意义的经济住处传达给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论”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经过我国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适应环境的变化,作出了新的论断。以葛家澍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对会计所作的定义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会计界占主导地位,并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动态考察,这一观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把会计称为“一门技术”、“管理活动”或“信息系统”均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会计在执行反映职能时,就是提供财务信息,会计在执行监督职能时,就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通过提供信息和利用信息来实现的。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既提供信息又要使用信息。
    会计是通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过程提供会计信息,同时,又利用已经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考核。提供信息是通过会计的反映职能来实现的,利用信息是通过会计的监督职能来完成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来充实和拓展会计概念,是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管理活动”和“会计信息系统”概念也会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一、会计的职能
    马克思关于会计的论述指出:“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这是对会计职能的科学概括。控制就是监督,总结就是反映。因此,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职能,监督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这也说明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或反映,会计监督或控制。
1.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营活动,可以采用三种计量形式,即实物量、价值量和劳动工时量。
    反映过去同预测未来紧密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经营管理上需要加强预测。因此,会计需要通过反映过去提供综合的财务信息,以便经营管理者作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投资者作出新的投资决策。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控制主要是监督和控制会计主体的行为将影响其价值变化的经济活动。会计控制要控制企业与会计目标相偏离的经济现象,即审查各项经营活动是否符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财经政策、法令法规和有关制度,是否有铺张浪费,贪污盗窃的情况。通过会计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发生偏离会计目标的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和调整,使之朝着正确的目标进行。
    总括以上内容可以说明,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是通过对会计资料加工整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及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团体和个人等提供财务信息。会计的控制职能是对企业经济行为按照会计目标进行左右控制,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即使有时发生偏离,也能及时加以调整。会计反映职能是会计发挥控制职能的基础,是为进行会计控制工作服务的。而会计控制则是现代会计部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以及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之首要职能。会计的这两个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密切结合的。企业要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必须要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发挥会计的反映和控制职能来实现。会计既要对企业经营情况及结果进行及时反映,又要随时调整企业经营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
二、会计的作用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内在的,固有的功能。会计的作用是指会计在履行其职能时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会计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手段或工具,其作用可以从二个方面来考察:①会计对企业内部经营决策上的作用;②会计对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及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等制订决策的作用。
1.会计在企业内部经营决策上的作用
    一个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活动大致分为六个方面,①资金筹集活动;②内外部投资活动;③材料采购活动;④生产经营活动;⑤产品销售活动;⑥利润分配活动。企业管理者在组织和管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依赖于企业会计人员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帮助他们作出有关决策。这些活动和决策问题包括的内容如下图:

企业内部决策问题

经营活动类型
需要决策的主要问题
    ①资金筹集活动:
    企业的创立者和经营管理者必须筹集足够资金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②内外部投资活动:
    企业经营管理者将所筹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流动、长期资产投资及对外投资。
    ③材料采购活动:
    企业管理者为组织生产提供材料。
    ④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管理者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过程。
    ⑤产品销售活动:
    企业管理者尽力销售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加速资金周转。

    ⑥利润分配活动:
    企业管理者或公司董事会决定利润的分配方案。


  a.应该筹集多少资金?
  b.通过何种筹资方式取得资金?


  a.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b.流动资产投资比例?
  c.对外投资比例和形式?

  a.采购材料的种类?
  b.采购地点、运输方式等?
 
  a.生产何种产品,提供什么劳务?
  b.生产产品的数量、品种、质量要求?

  a.销售渠道、销售方式?
  b.销售数量、销售价格?
  c.结算方式?

  a.利润分配政策的确立?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所作之决策,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和经验,而必须依据可靠的资料和数据。只有会计部门才能提供综合的、有助于经营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
2.会计对企业管理者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制订决策的作用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的确太重要了,除了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外,还在一些外部单位及个人对企业会计信息非常关心。他们是:①企业投资者(所有者);②企业债权人;③企业职工;④企业顾客;⑤政府部门,如税务、财政、工商等等。这些人在进行各自的决策时,需要以企业的会计信息为依据。下图列出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依据会计信息所作出的各种重要决策问题。

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及决策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需要决策的问题
①企业投资者 (企业所有者):
a.了解企业目标和前景。
b.了解企业盈利活动和能力。
c.了解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
②债权人:
a.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b.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c.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
③企业职工:
a.了解企业对职工的态度
b.了解企业的工资水平
c.了解企业的福利待遇
④政府部门:
a.了解企业遵纪守法情况
b.了解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c.了解企业的纳税情况
⑤顾客:
a.了解企业产品质量、价格
b.了解企业售后服务
c.会计对社会的作用

a.是否向该企业投资?
b.向该企业投资多少?
c.是否转移投资或追加投资?

a.是否贷款、贷多少?
b.是否追加或收回贷款?
c.采用何种贷款方式?

a.是否向该企业申请应聘?
b.是否继续在此工作?
c.是否要求辞退工作?

a.是否向该企业投资?
b.是否扶持该企业?
c.是否减税、免税?

a.是否购买该企业产品?

一、会计目标的概念
    什么是会计目标(Accounting objective)?对于这一问题有种种回答,会计目标可以从会计是干什么的角度来探讨,也可以从完成会计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来揭示。由此可见,会计目标这一概念的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多义性。但作为演绎推理出发点的会计目标的本质又具有一致性。
    现代会计是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决定着会计系统运行的方向,只有确定了符合客观实际的会计目标,以此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并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系统才能发挥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有作用。

二、会计目标的内容
    会计目标直接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制约和影响会计的外部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所有因素的变化都会提出重新确定或调整会计目标,而会计又必须与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相适应。所以会计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构造,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会计目标主要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的基本目标,第二层次为会计的直接目标。
1.会计的基本目标
    会计的基本目标(Basic objective)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会计是为了谋求或提高会计主体的经济效益,即以最少的生产经营投入获得较多的生产经营成果,以保证企业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报酬,企业债权人能及时收回本金和利息,减少风险,企业资产不断增值,维护投资者的权益等等。会计的基本目标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外,还必须考虑社会效益。
2.会计的直接目标
    会计的直接目标(Direct objective)源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使用者需要哪些会计信息,决定了会计的直接目标。因此在确定会计直接目标之前,必须先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一般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会计主体本身、投资者、债权人、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其他经济单位,如税务部门、银行、财政等,还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部门等等。
    从上面分析可知,会计信息拥有广泛众多的使用者,会计应尽可能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要。但是,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并不完全相同,如投资人主要关心企业长时期内的盈利能力或投资报酬率。信贷者主要关心企业短期的资产变现能力或偿还能力。因此,会计在提供信息时应遵守两条原则:①根据重要性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②提供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的信息。
一、会计方法
    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系统的理论和专门的方法。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各种方法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方法体系。只有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达到会计目标,完成会计的任务,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满意的会计信息。
    会计方法包括三大内容,即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会计检查是会计核算的必要补充。其中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已分别由财务分析和审计学书籍中专门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会计的核算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七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1.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就像要对一个图书馆的各种书籍进行分别归类--样。没有设置账户,会计工作无法进行,更谈不上做好会计工作。因此,按照会计要素的各个项目正确设置各种账户,对于填制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复式记账
    与复式记账相对应的有单式记账。单式记账法对于发生的会计事项可能只需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采用复式记账法比单式记账法要先进和科学得多。由于复式记账法至少要在两个账户中进行登记,它就能相互联系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有利于了解经济业务内容和核算在会计账簿记录中是否正确,并通过账户记录的发生额和账户余额进行试算平衡,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
3.填制和审核凭证
    任何经济业务都必须要取得原始凭证,并且要经有关人员进行审核,确定无误的原始凭证方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的过程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环节,填制凭证是会计循环的首先阶段。
4.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必须以记账凭证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有关的账页中,序时地、分门别类地登记,并定期进行对账、调账、结账,做到会计账簿记录准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资料。
5.成本计算
    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其价值的补偿额度,反映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促进企业通过降低成本、节约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主要是通过对账和盘点实物进行的。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出现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原因 (物质自然损耗、升溢、管理不善造成遗失、被盗、记账错误等等)使账面余额与实际结存数发生差异和账与账之间出现不一致。通过定期清查、核算,进行必要的账项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和有用性。
7.编制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各信息使用者的重要信息。绝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外部单位或个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是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而是通过加工以后的财务报表信息。财务报表也是会计人员通过加工整理后的完工产品,对各位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作用很大。
    以上七种会计核算方法按其运用程序来说,填制和审核凭证是首要环节,登记会计账簿是中间环节,编制报表是最终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企业会计循环的三大基本步骤,其他方法与此紧密相联。会计核算方法的顺序执行构成会计循环,会计循环的完成需要借助于会计的各种方法。这既体现了会计方法与会计循环的区别,又说明了会计方法与会计循环的密切关系。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的,各种专门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经济效益越来越关心,因此,加强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反映和监督职能。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会计所应用的方法和技术也不断进步。本章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开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概念、本质、职能、目标、方法、会计学及其分支。
 

相关话题/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