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庞大的图书馆来说,如果不对其图书进行科学地分类,要有效地管理好其图书,方便各读者查找、借阅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学地分类,对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会计管理也是如此。
一、会计要素的涵义
每一个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如果会计采用流水账的方式,对价值量发生变化的项目不进行分门别类的反映,只是杂乱无章地作一些记录,就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所以,会计应该对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价值量发生变化的项目加以归类,为每一个类别进行恰当的命名,这就是会计要素(Accounting factor)。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的概念作了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个要素反映价值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叫做静态要素或资产负债表要素;后三个要素反映价值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叫做动态要素或利润表要素。
二、静态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可分为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静态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会计要素的基本要素。
1.资产
(1)资产的概念
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被确认为资产的对象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利益的经济资源。它们要么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要么用于对外投资,都可以为企业未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2)资产的特点
资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
②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③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④资产应该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⑤资产是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
(3)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为了进一步掌握资产要素,便于资产计量,有利于资产管理,有必要对资产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是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
①企业的资产按其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
②企业的资产按照计价方式分类,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③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等。
(4)资产的内容
在我国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资产分成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企业应根据其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存货的各个项目分别进行反映。
资产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资产
流动资产
现金
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预付费用
存货 商品 产成品 半成品
在产品 原材料 燃料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长期投资 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
其他投资
固定资产 房屋 建筑物
办公设备 机器设备
运输设备 工具器具
无形资产 商誉 专利权
商标权 著作权
非专利技术 土地使用权
递延资产 开办费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股票债券发行费用
其他资产 特种储备物资
冻结物资
冻结存款
2.负债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企业所承担的债务是由过去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引起的现时义务。这些义务的了结通常应通过企业付出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产品等)或向债权人提供劳务等方式来进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2)负债的特点
负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负债是过去或目前的会计事项所构成的现时义务。
②负债是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
③负债必须能以货币计量,是可以确定或估计的。
(3)负债的分类
负债的种类很多,各种负债的特点各不相同。只有对负债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掌握各类负债的性质,以便对负债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①企业负债按照金额是否明确可将负债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应付金额肯定的负债,这类负债是指在确认负债时,就有明确的偿付金额和偿付期,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债券等。第二类是应付金额不能肯定的负债,这类负债是指在确认负债时,偿付金额事先没法肯定或者需要进行估计,如预提财务费用。
②企业负债按照其中的流动性分类,可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4)负债的内容
在我国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按照负债的流动性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负债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负债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预收账款
应交税金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利润 预提费用 其他应付款
长期负债: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企业投资人,对国有企业来说是国家,对独资或合伙企业来说是业主或合伙人,对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则是股东。企业净资产指企业总资产扣除企业承担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在数量上,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2)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但是,所有者权益有其自身的特点。这里,着重通过对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对比说明所有者权益的特点。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性质不同。
②权限不同。
③偿付期不同。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和内容
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留存收益。投入资本(Capital Input)又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Earning Retained)又分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股本) 国家投入资本
法人投入资本
个人投入资本
外商投入资本
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
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接受损赠资产
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当前位置:课程内容—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动态会计要素
三、动态会计要素
动态要素(Dynamic factor)是指对价值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所呈现的会计项目所作的归类。也就是说,动态要素项目是反映企业运用其资产所产生的经营结果的项目。动态要素是对这些动态项目所作的归类。动态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
1.收入
(1)收入的概念
广义的收入,应包括营业收入、企业投资收益和与营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营业外收入)等。我国的收入要素只包括营业收入,是一种狭义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正确地理解收入的概念是做好收入核算的重要前提。在理解收入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日常活动的含义。
②经济利益的含义。
③收入、收益和利得的关系。
(2)收入的特点
收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企业的收入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取得的,而不是从处置固定资产等非正常活动中取得。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或负债数额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企业资产总额之所以增加,负债数额之所以减少,是因为企业从事了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了经营成果。
③收入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的实现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发生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实际上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为正最终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为负则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这里仅指收入实现可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批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银行代收储户的利息税、旅行社代客户收取的飞机、门票款等。
(3)收入的分类和内容
收入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收入的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同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所包含的内容不同。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其他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是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某一业务收入在一个企业是主营业务收入,在另一个企业可能是其他业务收入。就一个企业来说,判断某项业务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其标准是看该项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和该项业务的经常性程度。
还要注意的是,预收款项不是营业收入。有时,企业在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之前就收入了款项,企业在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之前,这笔预收账款是本企业的负债。只有当企业交付商品或提供劳务之后,这笔债务才算清偿,负债才转换成营业收入。
2.费用
(1)费用的概念
费用作为会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的构成内容之一,是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
费用和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个会计期间。
(2)费用的特征
费用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①费用最终将会减少企业资源。
②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
(3)费用的分类及内容
为了便于合理地确认和计量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恰当地对费用进行分类。对费用进行分类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①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进行分类。
②费用按照经济用途进行分类。
费用的分类如图所示:
费用
制造成本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制造费用)
参与成本计算、计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不参与成本计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利润
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则表现为亏损。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利润构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要素包括的内容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
|||||||||||||
这一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企业的一项资产——现金增加1500元;同时,导致企业的另一项资产——银行存款减少1500元。企业2月1日各项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与1月31日相同。所以,发生该项经济业务以后,企业的资产总额仍为250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仍为250000元,平衡关系仍然成立。 发生的此类业务使得某些资产增加,而另一些资产减少,资产的增加额等于资产的减少额。所以,此类业务发生,不会影响到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即不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
|||||||||||||
|
|||||||||||||
这一会计事项的发生使得企业的一项负债——银行借款增加4500元;同时,又使得企业的另一项负债——应付账款减少4500元。发生此项业务以后,企业的资产总额为250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数仍为250000元,没有影响其平衡关系。 发生的此类业务使得企业的某些负债增加,而另一些负债减少,负债的增加数和负债的减少数相等,故发生此类业务后和发生此类业务前相比较,负债总额相同。而此类业务的发生并未涉及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化。所以,此类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
|||||||||||||
|
|||||||||||||
甲投资者将其投资转让给乙投资者,使得甲投资者的权益减少50000元;同时,乙投资者的权益增加50000元。发生此类业务以后,企业的资产总额为250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为250000元,平衡关系没有受到影响。 此类业务的发生使得企业一部分所有者的权益增加,而另一部分所有者的权益减少,增减金额相等,故发生此类业务以后与发生此类业务以前相比较,所有者权益总额相同;而此类业务的发生并没有影响到资产和负债。因此,此类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
|||||||||||||
|
|||||||||||||
对于W公司来说,决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尚未分发,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负债——应付利润4000元;同时,减少了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4000元。发生此类业务以后,企业的资产总额为250000元,负债增至94000元,所有者权益减至156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仍为250000元,平衡关系并没有被破坏。 发生的此类业务使得企业的负债增加,而所有者权益减少,增减金额相等,故发生此类业务以后和发生此类业务以前相比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相同;而此类业务并没有对企业的资产产生影响。所以,此类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
|||||||||||||
|
|||||||||||||
丙顾客的债权转为丙对企业投资的股权,会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14000元,与此同时,所欠丙顾客的债务减少14000元,表示企业的负债减少。发生此类业务以后,企业的资产总额为250000元,负债减至80000元,所有者权益增至170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仍为250000元,平衡关系仍然成立。 此类业务使得企业的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减金额相等。所以,此类业务发生后与此类业务发生前相比,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相同;而此类业务并未涉及到企业的资产。所以,此类业务的发生也不会影响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
|||||||||||||
|
|||||||||||||
购入材料使得企业的资产——材料增加10000元;同时,企业的负债——欠C公司的货款也增加了10000元。这一变化的结果,使得企业的资产总额由2月19日的250000元变为260000元,同时,也使得企业的负债增至90000元,所有者权益170000元保持不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由250000元增至260000元。可见,平衡关系仍未打破。 此类业务使得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都有所增加,但增加金额相等,而此类业务又没有涉及到所有者权益。所以,发生此类业务以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仍得以维持。 |
|||||||||||||
|
|||||||||||||
甲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使得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增加200000元;同时,甲对企业的投资增加,使得甲投资者的权益增加。投入固定资产后,企业的资产总额由2月19日的260000元变成460000元;所有者权益增至370000元,负债未变90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也由2月19日的260000元增至460000元。平衡关系依然存在。 发生的此类业务使得企业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都有所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而此类业务又没有涉及到负债。所以,此类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
|||||||||||||
|
|||||||||||||
银行借款得以清偿,一方面减少企业的负债——银行借款20000元;同时减少企业的银行存款20000元。银行借款被归还以后,企业的资产总额由2月23日的460000元 变成440000元 ,负债减少了20000元,负债减至70000元,所有者权益370000元未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也由460000元减至440000元。平衡关系仍然存在。 此类业务使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都有所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而此类业务并没有涉及到所有者权益。因此,此类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
|||||||||||||
|
|||||||||||||
将设备撤走,会减少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120000元;撤走设备的同时,甲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也减少了120000元,也就是减少了甲这个投资者的权益。此笔业务发生后,企业的资产总额由2月26日的440000元减至320000元;所有者权益减至250000元,负债为70000元未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由440000元降至320000元。平衡关系没有受到影响。 |
|||||||||||||
|
|||||||||||||
上述9类业务又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影响总额变动的业务。如前述的1、2、3、4、5五类业务。这些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到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即这些业务发生后和发生前相比较,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均相同。企业发生这5笔业务以前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为250000万元,到2月18日发生了总共5笔业务以后,企业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依然为250000元,这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另一类是影响总额变动,但不影响平衡关系的业务。如前述的6、7、8、9四类业务。这些业务的发生会使得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发生变化,但是,发生变化以后,资产总额仍然等于权益总额。企业发生这些业务以前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即18日的余额)均为250000元,发生了四笔业务以后,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都变成了320000元(即2月28日的余额)。 每笔业务发生以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余额,以及所有业务发生后各个具体项目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见下表1、表2: 表1 资产负债权益余额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