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非监督学习高维多体波函数矢量轨迹所在低维子空间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Frame等提出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关联量子模型的高维多体波函数: 当模型哈密顿矩阵包含光滑变化的参数时, 其特征矢量随参数变化的轨迹集中在1个低维的子空间中, 因此可以将哈密顿量投影到该子空间的一组基矢量来简化求解(Frame D, He R Z, Ipsen I, Lee D, Lee D, Rrapaj E 2018 Phys. Rev. Lett. 121 032501). 但是他们没有明确给出轨迹子空间的维度以及其与模型大小之间的联系. 本文系统研究了大小不同的反铁磁Heisenberg链模型, 其交换相互作用随参数光滑变化. 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确定了包含4个自旋的模型和包含6个自旋的模型的基态多体波函数矢量轨迹子空间, 并分别绘制了子空间中的轨迹. 然后分析了包含$8,\cdots ,14$个自旋的模型基态矢量轨迹的主成分分量, 并指出: 当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反铁磁Heisenberg链模型基态时, 所需基矢数目随模型所包含自旋个数的增加而增加. 本文研究可用于指导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包含更多自旋的反铁磁Heisenberg链模型哈密顿量.
关键词: 反铁磁Heisenberg链模型/
主成分分析/
特征矢量延拓

English Abstract


--> --> -->
关联量子模型的希尔伯特空间维度通常随模型所含粒子数呈指数增长, 如果不采取任何近似, 即使包含较少粒子数目的模型哈密顿矩阵也很容易超出计算机的内存空间而不能载入, 严格的数值求解更是无从谈起. 现有的关联量子模型哈密顿量近似求解手段包括变分方法[1-6]、量子蒙特卡罗方法[7-11]以及图展开方法[12-15]等; 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模型哈密顿量所包含的某些参数的取值范围: 在一定的参数区间范围内, 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求解, 超出了这些范围, 采用这些方法求解所导致的误差往往无法控制而导致求解失败.
最近, Frame等[16]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求解关联量子模型哈密顿量: 特征矢量延拓. 其关键思路是: 尽管高维哈密顿矩阵的特征矢量在高维空间中, 当哈密顿矩阵随参数光滑变化时, 相应特征矢量的变化轨迹集中在1个低维的子空间中; 因此可以选取少量对应不同参数的特征矢量作为基矢来构建这个低维子空间, 将哈密顿量在此子空间中展开, 从而只需求解低维哈密顿矩阵. 他们将1个具有可调参数的$ 4\times 4\times 4 $晶格的Bose-Hubbard模型哈密顿量分别展开到1个由3个参数互相远离的特征矢量为基矢构成的三维子空间和1个由5个参数互相接近的特征矢量为基矢构成的五维子空间, 通过求解三维矩阵和五维矩阵均可获得高精度的近似解.
然而, 文献[16]中子空间基矢数量主要是以猜测的方式进行选取, 因此, 当模型粒子数目稍有增加, 比如从$ 4\times 4\times 4 $晶格增加到$ 6\times 6\times 6 $晶格, 获得高精度近似解需要的基矢是3个还是5个, 或者说轨迹子空间到底应该是三维还是五维, 亦或更高维, 文献中并没能给出明确答案. 确定或至少估计轨迹子空间维度大小是重要的: 一方面, 如果轨迹子空间维度大小随模型所含粒子数目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也就是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所需的基矢数量迅速增加, 特征矢量延拓方法将很难奏效; 另一方面, 如果在特征矢量延拓计算中选用的基矢数目大于轨迹子空间的维度, 基矢有可能是线性相关的, 从而导致不合理的错误结果.
确定或估计轨迹子空间维度大小的困难在于: 尽管随参数光滑变化的高维哈密顿矩阵的特征矢量变化轨迹所在的子空间是低维的, 低维子空间的维度与多体模型所含粒子数目之间并不显含简单直接的函数关系. 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反铁磁Heisenberg链模型哈密顿矩阵的特征矢量随参数光滑变化的轨迹, 通过对特征矢量轨迹进行主成分分析画出其所在低维子空间, 指出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求解反铁磁Heisenberg链模型哈密顿量所需基矢数目随其所包含自旋个数的增加而增加.
采用由$ L $个($ L $为偶数)自旋格点组成的, 具有周期边界条件的一维Heisenberg链模型(以下简称为模型), 如图1所示. 模型哈密顿量为
图 1 一维Heisenberg链模型示意图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a one-dimensional Heisenberg chain model.

$ \hat{H}=\sum\limits _{i,\alpha }{J}_{i}{\hat{S}}_{i}^{\alpha }{\hat{S}}_{i+1}^{\alpha } , $
其中 ${\hat{S}}_{i}^{\alpha }$为格点的自旋$ 1/2 $算符, $ \alpha =x, y, z $; $ {J}_{i} $为相邻格点自旋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 交替取值为$ J{\rm{c}}{\rm{o}}{\rm{s}} \theta , J{\rm{s}}{\rm{i}}{\rm{n}} \theta $, 当$ J=1 $时,
$ {J}_{i}=\dfrac{1-{\left(-1\right)}^{i}}{2}{\rm{c}}{\rm{o}}{\rm{s}}\theta +\dfrac{1+{\left(-1\right)}^{i}}{2} {\rm{s}}{\rm{i}}{\rm{n}}\theta; $
当参数θ∈[0°, 90°], ${J}_{i}\geqslant 0$, 模型为反铁磁Heisenberg链.
哈密顿量(1)的每个特征波函数可以对应于1个$ N $维矢量. 由于单个自旋的波函数可以由1个2维矢量表示, 两个维度可以分别对应于$ {S}^{z} $向上和向下的状态, 从而$ N\left(L\right)={2}^{L} $, 波函数矢量和哈密顿矩阵的维度随$ L $的增加而指数增加. 在本文中, 研究该模型的基态, 它对应的总自旋角动量$ z $分量$ {S}_{{\rm{t}}{\rm{o}}{\rm{t}}{\rm{a}}{\rm{l}}}^{z}=0 $, 因此自旋算符$ {S}^{z} $向上和向下的状态数都是$ L/2 $个, 所以波函数的维度$ N $减少为$N\left(L\right)= $$ {C}_{L}^{L/2}$. 例如 N(4) = 6, N(6) = 20, N(14) = 3432, N(16) = 12870, N依然随自旋个数$ L $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只有对自旋个数$ L $不太大的情形, 多体哈密顿量(1)的特征波函数和特征能量可通过精确对角化哈密顿矩阵的数值方法严格求解.
在本文中, 对$ L={\rm{4, 6}}, \cdots , 14 $的模型哈密顿量的基态矢量和能量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对每一个$ L $, 将哈密顿矩阵的参数$ \theta $从0°到90°每隔1°连续变化, 通过对角化求解基态矢量和能量, 所获得的$ M $个基态矢量轨迹构成一个$ M\times N $的矩阵, 记为$ {\boldsymbol{X}}_{L} $, 其中$ M=91 $, $N={C}_{L}^{{L}/{2}}$.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具有不同自旋个数$ L $的模型基态矢量轨迹矩阵$ {\boldsymbol{X}}_{L} $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17-20], 找出轨迹所在低维子空间的维度大小随自旋个数$ L $的变化关系, 从而用于指导利用特征矢量延拓法求解模型哈密顿矩阵的基态矢量和能量.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非监督学习算法, 被广泛应用于数据特征提取[17-20]. 在轨迹矩阵$ {\boldsymbol{X}}_{{L}} $中, 每一行是1个基态波函数, 对应于1个$ N $维空间中的矢量; 根据特征矢量延拓法的思路[16], $ {\boldsymbol{X}}_{L} $中的$ M $个基态矢量所构成的轨迹仅在部分基矢方向具有比较大的投影, 而且与其他基矢方向近似正交. 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这部分基矢, 并将原始高维基态矢量在其方向上投影, 从而可以在低维空间中直观而生动的展示轨迹图像.
由于矩阵$ {\boldsymbol{X}}_{L} $不是方阵, 首先对其进行变换$ {\boldsymbol{Y}}={\boldsymbol{X}}_{L}^{{\rm{T}}}\times {\boldsymbol{X}}_{L} $, 然后求解$ {\boldsymbol{Y}}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 即
$ {\boldsymbol{Y}}{\boldsymbol{v}}_{n}={\lambda }_{n}{\boldsymbol{v}}_{n} , $
其中特征值$ {\lambda }_{n}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lambda }_{1}\geqslant {\lambda }_{2}\geqslant $$ {\lambda }_{3}\geqslant \cdots \geqslant {\lambda }_{N}\geqslant 0$, 而对应的特征矢量${\boldsymbol{v}}_{1}, {\boldsymbol{v}}_{2}, {\boldsymbol{v}}_{3}, \cdots , $$ {\boldsymbol{v}}_{N}$是相互正交的, 称具有较大特征值$ {\lambda }_{n} $的特征矢量方向$ {\boldsymbol{v}}_{n} $为主成分方向, 原始高维波函数轨迹可以投影到相应主成分$ {\boldsymbol{v}}_{n} $方向进行展示, 即
$ {PC}_{n}={\boldsymbol{X}}_{L}{\boldsymbol{v}}_{n} , $
其中$ {PC}_{n} $是波函数轨迹在第$ n\left(n={\rm{1, 2}}, 3, \cdots , N\right) $个主成分方向上的投影.
首先计算了$ L=4 $的模型基态矢量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并将其投影到各主成分方向, 发现其仅在2个主成分方向$ {\boldsymbol{v}}_{1}, {\boldsymbol{v}}_{2} $的投影$ {PC}_{1}, {PC}_{2} $不为零, 其中
$\begin{split} {\boldsymbol{v}}_{1}=\;&\frac{1}{\sqrt{3}}\big( |\uparrow \downarrow \uparrow \downarrow \rangle +|\downarrow \uparrow \downarrow \uparrow \rangle \big)-\frac{1}{2\sqrt{3}} \big(|\uparrow \uparrow \downarrow \downarrow \rangle \\& + |\uparrow \downarrow \downarrow \uparrow \rangle +|\downarrow \downarrow \uparrow \uparrow \rangle +|\downarrow \uparrow \uparrow \downarrow \rangle ), \end{split}\tag{5a} $
$ {\boldsymbol{v}}_{2}=\frac{1}{2}(|\uparrow \uparrow \downarrow \downarrow \left. \right\rangle -|\uparrow \downarrow \downarrow \uparrow \left. \right\rangle +|\downarrow \downarrow \uparrow \uparrow \left. \right\rangle -|\downarrow \uparrow \uparrow \downarrow \left. \right\rangle ),\tag{5b} $
而在其他主成分方向的投影都小于$ {10}^{-8} $. 图2(a)$ {\boldsymbol{v}}_{1}, {\boldsymbol{v}}_{2} $构成的2维空间中单位圆上的一段圆弧完整直观地展示了$ L=4 $的模型基态矢量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 说明尽管基态矢量是6维的, 其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仅处于由前两个主成分方向所张成的2维空间中. 接着计算了$ L=6 $的模型基态矢量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并将其投影到各主成分方向, 发现其不为0的主成分分量个数不再为2, 而是增加到了3. 图3(a)用这3个主成分方向构成的3维空间中单位球上的一段弧线完整直观地展示了$ L=6 $的模型基态矢量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
图 2 $ L=4 $的Heisenberg链 (a) 基态矢量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从红到蓝是0°到90°); (b) 在6维和2维空间中分别求得的基态能量
Figure2. The Heisenberg chain with $ L=4 $: (a) Ground state vector trajectory (from red to blue: θ = 0° to θ = 90°); (b) ground state energies calculated in a 6-dimensional space and in a 2-dimensioanl space, respectively.

图 3 $ L=6 $的Heisenberg链 (a) 基态矢量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从红到蓝是0°到90°); (b) 在20维和3维空间中分别求得的基态能量
Figure3. The Heisenberg chain with $ L=6 $: (a) Ground state vector trajectory (from red to blue: θ = 0° to θ = 90°); (b) ground state energies calculated in a 20-dimensional space and in a 3-dimensioanl space, respectively.

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了L = 4或6的模型基态矢量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子空间的维度为2或3, 也就确定了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具有其他角度$ \theta $的基态所需的基矢数目为2或3. 于是对$ L=4 $的模型哈密顿量分别在原6维空间($ N\left(4\right)= 6 $)中和2维轨迹子空间中求解基态能量, 记为$ {E}_{{\rm{4, 6}}} $$ {E}_{{\rm{4, 2}}} $, 画在图2(b)当中. 毫不奇怪地, $ {E}_{{\rm{4, 2}}} $$ {E}_{{\rm{4, 6}}} $几乎一样, 它们的最大绝对误差, ${\text{δ}} E= $$ \max\limits_{m=1, \cdots, M}\left|{E}_{{\rm{4, 2}}}\left({\theta }_{m}\right)-{E}_{{\rm{4, 6}}}\left({\theta }_{m}\right)\right| < {10}^{-15}$. 同样地, 对L = 6的模型哈密顿量分别在原20维空间 ($ N\left(6\right)= 20 $)中和3维轨迹子空间中求解基态能量, 并记为$ {E}_{{\rm{6, 20}}} $$ {E}_{{\rm{6, 3}}} $, 如图3(b); $ {E}_{{\rm{6, 3}}} $$ {E}_{{\rm{6, 20}}} $的最大绝对误差$\text{δ} E$也小于$ {10}^{-15} $. 然而, 确定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L = 4或6的模型所需的基矢数目并不是非常有用, 因为利用计算机求解$ 6\times 6 $$ 20\times 20 $的哈密顿矩阵并不非常困难. 我们的目标是能够确定或估计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具有更大$ L $的模型所需的基矢数目. 随着模型中自旋数目$ L $的增加, 基态矢量的原空间维度$N\left(L\right)={C}_{L}^{ {L}/{2}}$迅速增长, 例如, $ N\left(16\right)= 12870 $, 利用计算机求解$ N\times N $的哈密顿矩阵变得困难, 因此需要找出轨迹子空间维度, 从而用于指导特征矢量延拓方法的求解计算.
尽管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对L = 4或6的模型基态能量进行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所需的基矢数目, 当模型变大以至于用计算机求解$ N\times N $的哈密顿矩阵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时, 主成分分析方法将不再适合用于确定或估计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所需的基矢数目; 因为首先需要进行$ N\times N $的哈密顿矩阵求解获得足够数量$ M $的基态矢量, 比如本文中, $ M= 91 $, 然后才能对这$ M $个矢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解决这个困难, 进一步研究了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求解模型基态能量所需基矢数目与其所包含的自旋个数之间的关系.
$ L=8 $的模型基态矢量随$ \theta $变化的轨迹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各主成分方向, 并分别在原70维空间($ N\left(8\right)= 70 $)中和由前$ {N}_{{\rm{s}}{\rm{u}}{\rm{b}}} $个主成分方向构成的子空间中求解基态能量, 记为$ {E}_{{\rm{8, 70}}} $$ {E}_{8, {N}_{{\rm{s}}{\rm{u}}{\rm{b}}}} $. 当$ {N}_{{\rm{s}}{\rm{u}}{\rm{b}}}=6 $, $ {E}_{{\rm{8, 70}}} $$ {E}_{8, {N}_{{\rm{s}}{\rm{u}}{\rm{b}}}} $的最大绝对误差$\text{δ} E$小于$ {10}^{-7} $. 同样, 对$ L=10 $的模型, 当$ {N}_{{\rm{s}}{\rm{u}}{\rm{b}}}=8 $, $ {E}_{{\rm{10, 252}}} $$ {E}_{10, {N}_{{\rm{s}}{\rm{u}}{\rm{b}}}} $的最大绝对误差$\text{δ} E$小于$ {10}^{-7} $; 对$ L=12 $的模型, 当$ {N}_{{\rm{s}}{\rm{u}}{\rm{b}}}=8 $, $ {E}_{{\rm{12, 924}}} $$ {E}_{12, {N}_{{\rm{s}}{\rm{u}}{\rm{b}}}} $的最大绝对误差$\text{δ} E$小于$ {10}^{-7} $; 对$ L=14 $的模型, 当$ {N}_{{\rm{s}}{\rm{u}}{\rm{b}}}=9 $, $ {E}_{{\rm{12, 924}}} $$ {E}_{12, {N}_{{\rm{s}}{\rm{u}}{\rm{b}}}} $的最大绝对误差$\text{δ} E$小于$ {10}^{-7} $. 明显地, 随着$ L $的增加, $ {N}_{{\rm{s}}{\rm{u}}{\rm{b}}} $ 也在增加, 这个事实必须在采用特征矢量延拓进行计算时加以考虑. 将$ {N}_{{\rm{s}}{\rm{u}}{\rm{b}}} $作为$ L $的函数画在图4(a)中, 发现$ {N}_{{\rm{s}}{\rm{u}}{\rm{b}}} $$ L $的增加而迅速增长, 尽管其总是远远小于$ N $. $ {N}_{{\rm{s}}{\rm{u}}{\rm{b}}} $的快速增长对于特征矢量延拓方法的应用是非常不利的. 幸运的是, 当我们稍稍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 比如从$\text{δ} E < {10}^{-7}$$\text{δ} E < {10}^{-4}$, 尽管对$ L=4{\rm{和}}6, $ $ {N}_{{\rm{s}}{\rm{u}}{\rm{b}}}\left(L\right) $保持不变, $ {N}_{{\rm{s}}{\rm{u}}{\rm{b}}}\left(8\right) $则从6降到了5, $ {N}_{{\rm{s}}{\rm{u}}{\rm{b}}}\left(10\right) $从8降到了5, $ {N}_{{\rm{s}}{\rm{u}}{\rm{b}}}\left(12\right) $从8降到了6, $ {N}_{{\rm{s}}{\rm{u}}{\rm{b}}}\left(14\right) $从9降到了6. 从图4(a)可以看出, 如果采用$\text{δ} E < {10}^{-4}$, 当$L\leqslant 8$时, $ {N}_{{\rm{s}}{\rm{u}}{\rm{b}}} $$ L $的增加而快速增长, 而当$L\geqslant 8$时, $ {N}_{{\rm{s}}{\rm{u}}{\rm{b}}}{\rm{的}} $增长速度开始变得缓慢, 从而为特征矢量延拓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图 4 (a) 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随$ \theta $变化的Heisenberg链基态能量所需基矢数目与其所含自旋个数之间的关系; (b) $ L=16 $的Heisenberg链在10维和6维空间中分别求得的基态能量
Figure4.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basis vectors needed to calculate $ \theta $-dependent ground state energies of the Heisenberg chain by eigenvector continuation and the number of spins in the chain; (b) ground state energies of the Heisenberg chain with $ L=16 $ calculated in a 10-dimensional space and in a 6-dimensioanl space, respectively.

图4(a)清楚地展示了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随$ \theta $变化的模型基态能量所需基矢数目随其自旋个数增加而增加的关系图像, 因此可用于指导求解具有更多自旋的模型基态. 通过延伸图4(a)中的关系曲线(图中的虚线), 可以预测, 如果采用$\text{δ} E < {10}^{-4}$, $ {N}_{{\rm{s}}{\rm{u}}{\rm{b}}}\left(16\right)=6 $; 而如果采用$\text{δ} E < {10}^{-7}$, $ {N}_{{\rm{s}}{\rm{u}}{\rm{b}}}\left(16\right)=10 $. 于是分别计算了随$ \theta $变化的$ L=16 $的模型基态能量$ {E}_{{\rm{16, 6}}} $, $ {E}_{{\rm{16, 10}}} $, 如图4(b), 其中6维子空间的基矢由θ = 0°, 18°$,\cdots , $ 72°, 90°的基态矢量构成, 10维子空间的基矢由θ = 0°, 10°$,\cdots , $ 80°, 90°的基态矢量构成. 从图4(b)可以看出, $ {E}_{{\rm{16, 6}}} $$ {E}_{{\rm{16, 10}}} $非常吻合, 计算可得$ {E}_{{\rm{16, 6}}} $$ {E}_{{\rm{16, 10}}} $的最大绝对误差$\text{δ} E$小于$ {10}^{-4} $, 证实了图4(a)中关系曲线的预测能力.
本文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反铁磁Heisenberg链基态多体波函数矢量随参数变化的轨迹, 画出了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其基态能量所需基矢数目随其所包含自旋个数增加而增加的函数曲线, 用于指导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包含更多自旋的Heisenberg链模型哈密顿量. 将类似的方法应用于指导求解高维Heisenberg模型和其他关联量子模型以总结更一般的函数关系, 将在后续文章中报道.
相关话题/空间 计算 矢量 计算机 哈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空间非均匀摩擦棘轮的输运性能
    摘要:本文研究了耦合布朗粒子在空间非均匀摩擦环境下的定向输运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摩擦系数振幅、空间相位差等因素对耦合粒子质心平均速度及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耦合粒子的质心平均速度和能量转化效率随摩擦系数振幅的变化都能呈现多峰结构.这一结果表明摩擦阻尼并不总是阻碍布朗粒子的定向运动,一定条件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电子束对ZnO和TiO<sub>2</sub>辐照损伤的模拟计算
    摘要:电子辐照在材料中产生的缺陷主要是相互独立的空位-间隙原子对,由于不同靶原子的离位阈能不同,通过改变电子束的能量可以调控在材料中产生的缺陷类型,同时,电子的注量又可以决定电子辐照产生的缺陷的浓度.ZnO和TiO2的磁光电特性受Zn空位、Ti空位、O空位、Zn间隙原子、Ti间隙原子等缺陷的影响,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研究进展
    摘要:相比于量子门电路模型,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模型为实现普适量子计算提供了另一途径,且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内涵已得到了极大丰富.本文对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模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该模型的基本理论,包括量子图态等资源态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模型的计算普适性和经典模拟方法、在相关量子信息处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硅和锗量子计算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半导体量子点量子计算是实现固态量子计算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质量量子计算材料制备是其中的关键.硅和锗材料能够实现无核自旋的同位素纯化,满足量子比特对长退相干时间的要求,同时与当前的硅工艺兼容,是实现半导体量子计算的重要材料平台.本文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半导体量子点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然后详细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MXene涂层保护Cs<sub>3</sub>Sb异质结光阴极材料的计算筛选
    摘要:以锑化铯(Cs3Sb)为代表的碱金属型半导体光阴极具有高量子效率、低电子发射度、光谱响应快等特点,可作为理想的新型电子发射源.然而Cs3Sb中碱金属敏感于含氧气体,从而导致其结构不稳定,工作寿命低,影响电子发射效率.利用超薄层状的二维材料进行涂层保护Cs3Sb基底,有望构建新型高性能光阴极材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空间约束结合梯度下降法提高铝合金中Fe成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检测精度
    摘要:铝合金中Fe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合金的塑性、耐热性、强度及抗应力腐蚀性能,其成分的定量分析是合金成分在线检测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铝合金中Fe元素定量分析精度,把空间约束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与梯度下降法相结合.通过采集激光诱导铝合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发现在平板空间约束下的等离子体辐射强度有明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混合时钟驱动的自旋神经元器件激活特性和计算性能
    摘要:自旋神经元是一种新兴的人工神经形态器件,其具有超低功耗、强非线性、高集成度和存算一体等优点,是构建新一代神经网络的强有力候选者.本文提出了一种磁场辅助磁弹应变驱动的混合时钟自旋神经元,利用OOMMF微磁学仿真软件建立了该神经元器件的微磁学模型,基于LLG方程建立了其数值仿真模型,利用所设计的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磁制冷材料LaFe<sub>11.5</sub>Si<sub>1.5</sub>基合金成分与磁相变温度关系的高通量计算
    摘要:获得具有不同磁相变温度的La(Fe,Si)13基合金对拓宽磁制冷工作温区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第一性原理模拟软件AMS-BAND模块并结合平均场理论对LaFe11.5Si1.5基磁制冷合金的磁相变温度进行了高通量计算.研究了Mn,Co,Ni,Al和Fe缺位掺杂对LaFe11.5Si1.5基合金体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X射线荧光CT成像中荧光产额、退激时间、散射、偏振等关键物理问题计算与分析
    摘要:X射线荧光CT(X-rayfluorescencecomputedtomography,XFCT)是一种使用X射线荧光(X-rayfluorescence,XRF)实现功能性成像的新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中表现出较大潜力.但是,X射线穿过生物体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康普顿散射光子,对XRF信号的采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旋涡声散射的空间尺度特性数值研究
    摘要:旋涡对声波的散射问题是声波在复杂流场中传播的基本问题,在声源定位、声目标识别及探测、远场噪声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如飞行器的尾涡识别、探测及测距,湍流剪切流中声目标预测,声学风洞试验中声学测量和声源定位等.声波穿过旋涡时会产生非线性散射现象,其物理机理主要与声波波长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