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双偏振调制的可变对称三角波形的生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双偏振调制生成可变对称三角波形的方法. 通过设置合适的调制器的调制指数和移相器的相移, 使得调制器生成信号光的强度近似等于理想三角波形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前三项, 从而生成不同对称因子的三角波形(三阶近似波形). 之前的三角波形生成方案大多生成对称三角波形或锯齿波形(锯齿波形可认为是非对称三角波形), 且对称因子不可调谐, 而本方案生成的三角波形的对称因子可调谐范围可达0%—100%, 这极大地拓展了三角波形的应用范围. 引入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来衡量生成波形与理论波形的相似度, 计算可发现, 理论上本方案生成的对称因子范围在14%—86%的三角波形与理想波形有良好的相似度(RMSE < 0.044), 仿真中生成波形的RMSE也非常接近理论误差. 在实验中, 通过使用频率为4GHz的射频信号生成了对称因子范围在20%—80%的三角波形.
关键词: 三角波形/
双偏振调制/
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均方根误差

English Abstract


--> --> -->
近些年, 任意波形的生成是微波光子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常见的任意波形包括对称三角波、方波、锯齿波(锯齿波可认为是非对称三角波)和高斯波. 在这些波形中, 三角波形(对称三角波和非对称三角波)由于光强度具有线性上升和线性下降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通信、雷达系统、传感和光信号处理等领域[1-5], 因而被广泛地研究. 传统基于电子学生成任意波形的方法由于具有生成波形的重复率低、带宽小、易受电磁干扰等缺点已不适合未来的发展, 而基于光子学的方法则完美地克服了这些缺点. 过去一些年研究者们基于光子学提出了很多生成对称三角波形的方法. 例如, 基于光谱切割结合频率时间映射的方法生成对称三角波[6,7], 利用光纤非线性的方法[8]生成对称三角波和利用外部调制连续波激光器的方法生成对称三角波. 在这些方法中, 外部调制连续波激光器的方法由于简单的结构和原理被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调制器调制射频信号, 生成光信号的光强度近似等于理想对称三角波形傅里叶级数展开式来生成对称三角波. 研究者们基于外部调制的方法提出了很多方案, 例如, 利用调制器结合色散光纤的方式生成对称三角波[9,10], 利用调制器结合滤波器的方式生成对称三角波[11,12],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方式生成对称三角波[13], 基于光电振荡器的方式生成对称三角波[14,15], 基于两个级联调制器的方式生成对称三角波[16]等等. 除了研究对称三角波的生成, 研究者们基于外部调制的方法还提出了很多生成锯齿波的方案[17-20]. 但无论是生成对称三角波还是生成锯齿波[6-20], 其波形的对称是无法调节的. 因此研究可变对称三角波形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这将极大地拓展三角波形的应用范围. 这里引入对称因子的概念, 对称因子定义为三角波形上升沿经历时间与周期的比值, 这样对称三角波和锯齿波就可被认为是对称因子分别为50%和0%的三角波形. 文献[21]中, 作者利用单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结合平衡探测器实现了不同对称因子三角波形的生成, 是通过控制调制器的偏置电压和移相器的相移来实现的, 然而控制调制器偏置电压的过程会存在偏置电压偏移的问题.
本文利用双偏振调制实现了对称因子在0%—100%的三角波形的生成, 生成波形的对称因子可通过改变调制器的调制指数和移相器的相移来调节.
2
2.1.可变对称三角波形的傅里叶级数
-->对称因子δ定义为三角波形上升沿经历的时间与周期的比值, 从文献[21]中可知, 不同对称因子的三角波形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表示为(1)式所示的无数正弦函数的加权和.
$\begin{split}\;& T\left( t \right) =\sum\limits_{n = 1}^\infty {{b_n}} \sin \left( {n\varOmega t} \right) \\\approx\;& {b_1}\sin \left( {\varOmega t} \right) + {b_2}\sin \left( {2\varOmega t} \right) + {b_3}\sin \left( {3\varOmega t} \right) , \end{split}$
其中Ω为三角波形的角频率. 不同对称因子对应的b1, b2, b3的值如图1所示. 如图1(b)所示, 当$0{\text{%}}\leqslant \delta \leqslant100{\text{%}}$时, b1 > 0; 当δ < 50%时, b2 > 0; δ > 50%时, b2 < 0; 当$0{\text{%}}\leqslant \delta \lt34{\text{%}}$$66{\text{%}}\lt \delta \leqslant $$ 100{\text{%}}$时, b3 > 0; 34% < δ < 66%时b3 < 0.
图 1 不同对称因子对应的b1, b2, b3
Figure1. Magnitude of b1, b2 and b3 versus symmetry factor δ.

2
2.2.模型和原理
-->可变对称三角波形生成方案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主要部分为一个双偏振调制器, 这个双偏振调制器是一个集成的调制器, 包括一个光功分器、两个单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子调制器1和子调制器2), 一个90°偏振旋转器和一个偏振合束器. 连续波激光器生成的光信号通过一个偏振控制器后输入双偏振调制器, 偏振控制器用来控制入射光的偏振状态从而减少系统的偏振损耗. 射频源生成的射频信号首先通过一个电功分器分为两路信号, 每路信号分别通过一个电放大器和一个电移相器后分别进入子调制器1和子调制器2的射频输入口进行调制, 双偏振调制器输出的调制信号经过一个光电探测器后输入一个电移相器, 电移相器3输出的信号即为需要的信号. 假设射频源输出的电信号的表达式为$ V_{\rm{RF}}\left(\rm{t}\right) = V_{\rm{RF}}\sin(\omega t) $, 其中$ V_{\rm{RF}} $ω分别代表电信号的幅度和角频率; 连续波激光器生成的光信号的表达式为$ E_{\rm{in}}\left(\rm{t}\right) = E_{\rm{0}} \exp({\rm{j\omega}}_{\rm{0}}\rm{t}) $, 其中$ E_{\rm{0}} $$ { \omega }_{\rm{0}} $分别代表光信号的幅度和角频率; 三个移相器PS1, PS2, PS3引起的相移分别为${\theta}_{\rm{1}}$, ${\theta}_{\rm{2}}$${\theta}_{\rm{3}}$. 子调制1和子调制2分别偏置于正交传输点和最小传输点, 则子调制1和子调制器2输出的光信号可表示为
图 2 可变对称三角波形生成方案的原理示意图. CW laser, 连续波激光器; PC, 偏振控制器; RF source, 射频源; EPS, 电功分器; EA, 电放大器; PS, 电移相器; OPS, 光功分器; MZM, 单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PBC, 偏振合束器; 90°PR, 90°偏振旋转器; PD, 光电探测器
Figure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posed scheme. CW laser, continuous wave laser; PC,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RF source, radio frequency source; EPS, electrical power splitter; EA, electrical amplifier; PS, phase shifter; OPS, optical power splitter; MZM, single-drive Mach-Zehnder Modulator; PBC, polarization beam combiner; 90° PR, 90° polarization rotator; PD, photodiode.

$\left\{ \begin{aligned}{E_1} =\;& \dfrac{1}{{2\sqrt 2 }}{E_{{\rm{in}}}}\left( t \right)\{ {\rm{exp}}\left[ {{\rm{j}}{m_{\rm{1}}}{\rm{sin}}(\omega {\rm{t + }}{\theta _{\rm{1}}})} \right] \\&+ {\rm{exp}}\left( {{\rm{j}}\dfrac{{\rm{\pi }}}{{\rm{2}}}} \right){\rm{exp}}\left[ { - {\rm{j}}{m_{\rm{1}}}{\rm{sin}}(\omega {\rm{t + }}{\theta _{\rm{1}}})} \right] \},\\{E_2} =\;& \dfrac{1}{{2\sqrt 2 }}{E_{{\rm{in}}}}\left( t \right)\{ {\rm{exp}}\left[ {{\rm{j}}{m_{\rm{2}}}{\rm{sin}}(\omega {\rm{t + }}{\theta _{\rm{2}}})} \right]\\&+ {\rm{exp}}({\rm{j\pi }}){\rm{exp}}\left[ { - {\rm{j}}{m_{\rm{2}}}{\rm{sin}}(\omega {\rm{t + }}{\theta _{\rm{2}}})} \right] \},\end{aligned} \right.$
其中m1m2分别代表子调制器1和子调制器2的调制系数. ${m_1} = \dfrac{{\rho _1}{\text{π}}{V_{{\rm{RF}}}}}{ {2{V_{\text{π}}}} }$, ${m_2} = \dfrac{{\rho _2}{\text{π}}{V_{{\rm{RF}}}}}{ {2{V_{\text{π}}}} }$, 这里 $ {\rm{ρ}}_{\rm{1}} $$ {\rm{ρ}}_{\rm{2}} $分别代表电放大器1和电放大器2的放大系数, $ V_{\rm{π}} $代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半波电压.
子调制器1和子调制器2输出信号的光强度可表示为
$ \left\{ \begin{aligned}&{I_1}\left( t \right) = \dfrac{1}{4}E_0^2\left\{ {1 + {\rm{cos}}\left[ {2{m_1}{\rm{sin}}( {\omega t + {\theta _1}}) - \dfrac{{\rm{\pi }}}{2}} \right]} \right\},\\&{I_2}\left( t \right) = \dfrac{1}{4}E_0^2\left\{ {1 - {\rm{cos}}\left[ {2{m_2}{\rm{sin}}\left( {\omega t + {\theta _2}} \right)} \right]} \right\}.\\\end{aligned} \right.$
考虑小信号调制(m < 1.5), 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可表示为
$ \begin{split} {I_3} \approx \;&\frac{1}{4}\Re E_0^2\left[ {2 - {J_0}\left( {2{m_2}} \right)} \right] \\+\;& \frac{1}{2}\Re E_0^2\left[\right. {J_1}\left( {2{m_1}} \right) \sin \left( {\omega t + {\theta _1}} \right)\\ \;& - {J_2}\left( {2{m_2}} \right)\cos \left( {2\omega t + 2{\theta _2}} \right) \\ \;& + {J_3}\left( {2{m_1}} \right)\sin \left( {3\omega t + 3{\theta _1}} \right) \left.\right], \end{split} $
其中 $\Re$代表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
移相器3输出的电信号可表示为
$ \begin{split} {I_4} \approx\;& \frac{1}{4}\Re E_0^2\left[ {2 - {J_0}\left( {2{m_2}} \right)} \right] \\ \;& + \frac{1}{2}\Re E_0^2\left[\right. {J_1}\left( {2{m_1}} \right) \sin \left( {\omega t + {\theta _1} + {\theta _3}} \right) \\\;& - {J_2}\left( {2{m_2}} \right)\cos \left(\right. 2\omega t + 2{\theta _2} + {\theta _3} \left.\right) \\ \;& + {J_3}\left( {2{m_1}} \right)\sin \left( {3\omega t + 3{\theta _1} + {\theta _3}} \right) \left.\right]. \end{split} $
(5)式可进一步转化为
$ \begin{aligned} &{I_4} \approx DC + {a_1}\sin \left( {{\phi _1}} \right) + {a_2}\sin \left( {{\phi _2}} \right) + {a_3}\sin \left( {{\phi _3}} \right), \\ &\left\{ \begin{aligned} & {a_1} = \dfrac{1}{2}\Re E_0^2{J_1}\left( {2{m_1}} \right), \\ &{\phi _1} = \omega t + {\theta _1} + {\theta _3}, \\ &{a_2} = \dfrac1{2(-1)^p} \Re E_0^2{J_2}\left( {2{m_2}} \right), \\ &{\phi _2} = 2\omega t + 2{\theta _2} + {\theta _3} - {{\rm{π }}}/{2} - p{\rm{π }}, \\ &{a_3} = \dfrac1{2(-1)^q} \Re E_0^2{J_3}\left( {2{m_1}} \right), \\ &{\phi _3} = 3\omega t + 3{\theta _1} + {\theta _3} - q{\rm{π }}, \end{aligned} \right. \\[-12pt]\end{aligned} $
其中DC代表直流项, $DC = \dfrac{1}{4}\Re E_0^2\left[ {2 - {J_0}\left( {2{m_2}} \right)} \right]$. p, q为整数.
对比(6)式和(1)式, 为了生成不同对称因子的三角波形, 需满足
$ \left\{ \begin{aligned} &{a_1}:{a_2}:{a_3} = {b_1}:{b_2}:{b_3}, \\ &{\phi _2} = 2{\phi _1} + 2k{\rm{π }}, \\ &{\phi _3} = 3{\phi _1} + 2l{\rm{π }}, \end{aligned} \right. $
这里k, l为整数. 即
$ \left\{ \begin{aligned} &\dfrac{{\dfrac{1}{2}\Re E_0^2{J_1}\left( {2{m_1}} \right)}}{{{{ \dfrac1{2(- 1)^p} }}\Re E_0^2{J_2}\left( {2{m_2}} \right)}}{\rm{ = }}\dfrac{{{b_1}}}{{{b_2}}}, \\ &\dfrac{{\dfrac{1}{2}\Re E_0^2{J_1}\left( {2{m_1}} \right)}}{{{{ \dfrac1{2(- 1)^q}}}\Re E_0^2{J_3}\left( {2{m_1}} \right)}} = \dfrac{{{b_1}}}{{{b_3}}}, \\ &2\omega t + 2\theta _2 + \theta_3 - \frac{{\rm{π }}}{2} - p{\rm{π }} = 2 ( {\omega t + {\theta _1} + {\theta _3}} ) + 2k{\rm{π }}, \\ &3\omega t + 3{\theta _1} + {\theta _3} - q{\rm{π }} = 3\left( {\omega t + {\theta _1}{\rm{ + }}{\theta _3}} \right) + 2l{\rm{π }}. \end{aligned} \right.\\[-50pt] $
由(8)式可解出不同对称因子三角波形生成条件的一组特征解, 如表1所列.
对称因子相移1相移2相移3调制系数1调制系数2
δθ1θ2θ3m1m2
0%0π/401.150.83
10%0π/401.10.81
20%0π/400.920.76
30%0π/400.490.53
40%π/2π/23π/20.610.41
50%π/203π/20.760
60%π/203π/20.610.41
70%03π/400.490.53
80%03π/400.920.76
90%03π/401.10.81
100%03π/401.150.83


表1不同对称因子三角波形的生成条件
Table1.Generated conditions for triangular-shaped waveforms with different symmetry factor.

在OptiSystem软件中对方案进行了仿真. 连续波激光器的中心波长、功率和线宽分别设置为1550 nm, 20 dBm和1 MHz; 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消光比、半波电压和插入损耗分别设置为30 dB, 4 V和5 dB; 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暗电流和热噪声密度分别设置为0.8 A/W, 10 nA和10 –21 W/Hz; 射频源的频率设置为10 GHz. 子调制器1和子调制器2分别偏置于正交传输点和最小传输点. 当调制器的调制指数和移相器的相移分别设置为表1所列的参数时, 得到生成的时域波形如图3所示.
图 3 仿真生成的对称因子为0%—100%的时域波形
Figure3. Simulated generated temporal triangular-shaped waveforms with δ = 0%?100%.

图4(a)图4(b)分别为仿真生成的对称因子为20%的三角波形的时域波形图和对应的电谱, 从图4(b)可以看出, 一阶谐波与二阶谐波和三阶谐波的功率比分别为7.77和14.93 dB, 这非常接近理论值7.86和14.91 dB.
图 4 仿真生成的对称因子为20%的三角波形 (a) 时域波形; (b) 对应的电谱
Figure4. Simulated generated triangular-shaped waveform with δ = 20%: (a) Temporal waveform; (b)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spectrum.

图5为对称因子为20%的三角波形的合成示意图. I1I2分别代表子调制器1和子调制器2的输出光包络, I4代表移相器3的输出光包络.
图 5 对称因子为20%的三角波形的合成示意图
Figure5. Synthesis schematic diagram of triangular-shaped waveform with δ = 20%.

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来衡量方案生成的近似波形与理论波形的相似度, REME的定义为
$ {\rm{RMSE}} = \sqrt {\dfrac{1}{z}\sum {{{\left( {{y_0} - {y_1}} \right)}^2}} } , $
其中y0y1分别代表近似波形和理论波形的归一化幅度, z代表三角波形一个周期内的采样点数. RMSE越小代表近似波形与理论波形越相似.
图6(a)为不同对称因子下三阶近似波形、五阶近似波形和十阶近似波形的理论RMSE, 可以看出, 近似阶数越大, 波形的RMSE越小, 近似波形和理论波形的相似度越高. 图6(b)中黑线代表三阶近似波形的理论RMSE, 红点代表仿真生成的不同对称因子的三角波形的RMSE, 可以看出, 仿真生成波形的RMSE非常接近理论RMSE, 从黑线(三阶近似波形的理论RMSE)可以看出, 当$\rm{14{\text{%}}\leqslant} \delta \rm{\leqslant86{\text{%}}}$时, 波形的理论RMSE均小于0.044, 这表明对称因子在$14{\text{%}}\leqslant \delta \leqslant86{\text{%}}$的三角波形非常接近理论波形.
图 6 (a) 三阶近似波形、五阶近似波形和十阶近似波形的理论RMSE; (b) 仿真生成波形的RMSE
Figure6. (a) Theoretical RMSE for third-order approximate waveform, fifth-order approximate waveform and tenth-order approximate waveform; (b) the RMSE of simulated generated waveforms.

在实验室对所提出的可变对称三角波形生成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 搭建的实验平台如图7所示. 实验中, 使用的激光器为双波长激光器, 激光器的波长和功率分别设置为1550.12 nm和10 dBm. 双偏振调制器由一个双偏振BPSK调制器(Fujitsu FTM7980 EDA/301)和两个180°电桥(GHC-180-040180)组成, 其中双偏振BPSK调制器有4个射频输入口且两个子调制器中没有内置180°电桥. 一个偏振控制器连接在连续波激光器和双偏振调制器中间用于调节系统的偏振损耗. 由于只有单一频率的电信号通过电移相器1和电移相器2, 所以实验中可以用两个电延迟线(SHF 2000 DEL)分别代替电移相器1和电移相器2. 从之前的理论分析中可知, 移相器3需要的相移均为特殊角(0°或者270°), 实验中用一个90°电桥(带宽为2-26.5 GHz)和一个180°电桥(带宽为2-26.5 GHz)串联来代替270°的相移. 射频源(AV1431 A)的频率设置为4 GHz. 由于实验室只有一个电放大器, 所以通过同时调整电放大器的放大系数和射频源的功率来调整两个子调制器的调制系数. 通过调节两个子调制器的直流偏置电压使得两个子调制器分别偏置在正交传输点和最小传输点. 实验中用一个宽带的示波器(Agilent 86100 B+86116 A)和一个信号分析仪(Agilent EXA N9010 A)来分别捕获生成的波形和对应的电谱. 如图6(b)所示, 当δ < 14%或 δ > 86%时, 对应三角波形的RMSE > 0.044, 三角波形与理论波形存在较大的误差, 因此此次实验中只验证了对称因子为20%—80%的三角波形的生成. 实验中生成的波形如图8所示. 由于实验中电延迟线的延迟量和调制器的调制指数精确控制比较困难, 所以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图 7 可变对称三角波形生成方案的实验平台. Dual-wavelength laser, 双波长激光器;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偏振控制器; Signal generator, 信号发生器; Power splitter, 电功分器; Electrical delay line, 电延迟线; Electrical amplifier, 电放大器; 180° hybrid coupler, 180°电桥; DP-BPSK modulator, 双偏振BPSK调制器; Photodiode, 光电探测器; Oscilloscope, 示波器
Figure7.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triangular-shaped waveform with variable symmetry generation scheme.

图 8 实验生成的对称因子为20%, 30%, 40%, 50%, 60%, 70%和80%的三角波形
Figure8. Generated triangular-shaped waveforms with δ = 20%, 30%, 40%, 50%, 60%, 70% and 80% in the experiment.

图9(a)图9(b)分别为实验中生成的对称因子为20%的三角波形的时域图和对应的电谱. 从图9(b)可以看出, 一阶谐波与二阶谐波和三阶谐波的功率比分别为7.8和15.4 dB, 非常接近理论值.
图 9 实验生成的对称因子为20%的三角波形 (a) 时域波形; (b) 对应的电谱
Figure9. Generated triangular-shaped waveform with δ = 20%: (a) Temporal waveform; (b)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spectrum.

提出了一种生成对称因子可调谐三角波形的方法. 相比之前大多数三角波形生成方案中生成的三角波形的对称不可调谐, 本方案生成的三角波形的对称因子可调谐范围可达0%—100%, 这极大地拓展了三角波形的可应用范围. 通过计算, 对称因子为$\rm{14{\text{%}}\leqslant}\rm{δ}\rm{\leqslant86{\text{%}}}$的三角波形与理论波形显示出很好的相似度(RMSE < 0.044). 本方案是基于三阶近似波形来拟合的不同对称因子的三角波形, 由第3部分的研究可知, 随着拟合阶数的增大, 生成波形与理论波形的相似度会增高, 未来将向更高阶近似波形拟合进行研究, 这样会进一步提升生成波形与理论波形的相似度.
相关话题/信号 实验 方案 波形 光电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光电探测噪声对单模光纤自适应耦合装置的闭环性能影响研究
    摘要:单模光纤自适应耦合装置能够将空间激光高效、稳定的耦合至单模光纤中,在自由空间光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在长距离、强大气湍流环境下的空间光通信系统中,装置闭环性能会受到光电探测噪声的严重干扰.本文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光电探测噪声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噪声干扰程度评价指标,同时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光电流驱动下非线性神经元电路的放电模式控制
    摘要:放电模态是可以识别生物神经元的电活动,即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离子被泵送并在细胞内交换的过程.通过适当的物理刺激,人工神经元电路可以被设计以重现类似生物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光电管中产生的光电流可以作为信号源,对神经元电路进行刺激.但由于不同支路上的通道电流对功能神经元动力学的控制程度不同,所以光电管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拉伸应变对单层二硫化钼光电特性的影响
    摘要:单层二硫化钼是制作各种微纳元器件及柔性电子器件较为理想的材料.然而在实践和应用中,材料受到环境所导致的应变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关键问题,材料的电子结构也会随应变而发生改变.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并结合湿法转移后的拉伸实验,研究了拉伸应变对单层二硫化钼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征单层二硫化钼为直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光电协控多层MoS<sub>2</sub>记忆晶体管的阻变行为与机理研究
    摘要:记忆晶体管是结合忆阻器和场效应晶体管性能且同时实现存储和信息处理的一种新型多端口器件.本文采用微机械剥离的多层二硫化钼(MoS2)制备了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背栅记忆晶体管,并系统研究了器件在电场、光场及其协同调控下的阻变开关特性和阻变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多层MoS2记忆晶体管具有优异的双极性阻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离子束表面处理对光电阴极发射的影响
    摘要:为研制大电流密度光电阴极,提出了一种制备锑铯光电阴极的新方法,采用专门的离子轰击技术使无氧铜表面纹理化,提高其吸附性能和光的吸收率,从而相对于未经处理的无氧铜可以大幅提高光电发射的性能.研究了表面处理前后的无氧铜基体锑铯光电阴极的发射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表面结构,处理后的无氧铜为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光声光谱仪用三维扩展光源光场整形系统设计与实验
    摘要:三维非相干扩展光源相比红外激光光源具有功率高、光谱范围宽、价格低等优势,在高精度、多组分光声光谱仪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然而,其存在方向性差、能量密度低、形状不规则等现实问题,需要在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进行光场整形.光声光谱仪要求在小体积范围内收集并优化厘米级三维扩展光源向全空间的辐射,经一系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冲击波波后辐射效应对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增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辐射冲击波波后物质具有辐射属性,它通过扰动界面引起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的增长有别于通常的冲击波.在高功率激光装置上开展冲击波波后辐射效应对界面不稳定性增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认识波后辐射对界面增长的影响过程及规律,有助于提高高能量密度条件下RM不稳定性演化规律的认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CuBiI三元化合物晶体结构预测及光电性能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作为潜在的新型光电材料,三元金属卤化物一直以来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晶体结构预测软件USPEX,对三元CuBiI化合物(CuBi2I7,Cu2BiI5,Cu2BiI7,Cu3BiI6,Cu3Bi2I9,CuBi3I10,Cu4BiI7)在常压、绝对零度下的稳定晶体结构进行了全局搜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适用400 Gbit/s接收系统的铟磷基低暗电流高带宽倏逝波耦合光电探测器阵列
    摘要:相较于面入射型和边入射型光电探测器,倏逝波耦合型光电探测器(evanescentcouplingphotodetector,ECPD)能够同时具备高带宽和高量子效率,因此在高速光通信领域有着广袤的应用前景.ECPD由稀释波导、单模脊波导和PIN光电二极管组成,通过倏逝波定向耦合提高光纤入射光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对钙钛矿CsPb<i>X</i><sub>3</sub>的X光波段外光电效应的研究
    摘要:钙钛矿材料CsPbX3作为新兴半导体材料,具有X光吸收系数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是一种优秀的X光光电探测材料.为了探索CsPbX3在X光真空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对其在X光波段的外光电效应进行了研究.制备了厚度为230nm的CsPbI2Br薄膜样品,并标定了其在2000—5500eV的响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