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HTML
--> --> -->在传统光纤中, 导模的模式折射率neff必须满足: nclad < neff < ncore, 其中nclad和ncore分别为包层和芯层的折射率, 模式折射率低于nclad的模式不能在该光纤中传导, 由此可以判断其截止特性[18,19]. 理论截止波长为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传输的最短波长, 通常定义为: 模式有效折射率neff随波长变化过程中等于包层折射率nclad时对应的波长值即为该模式的截止波长. 因此, 令二阶模的模式有效折射率neff = nclad, 即可反推出二阶模的截止波长λC. 本文给出了TLF中纤芯不同层结构参量对截止波长λC的影响. 假设纤芯高折层半径a = 6 μm, 纤芯高折层和包层的折射率差Δ1 = 0.003, 图2给出了截止波长λC随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c, b和Δ2的变化关系. 其中图2(a)—2(c)中的结构参数分别固定为: b = 3 μm, Δ2 = 0.004; c = 6 μm, Δ2 = 0.004; c = 6 μm, b = 3 μm. 如图2(a)中所示, 随着c的增大, 截止波长λC呈指数单调递减, 当c大于 4 μm 时, λC逐渐趋于一常数不再发生显著变化. 由图2(b)和图2(c)分别可以看出, λC随b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随Δ2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因此, 通过改变TLF中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可以达到不同截止波长λC的要求.
图 2 截止波长λC随不同层结构参数 (a)c、(b) b和 (c) Δ2的变化关系
Figure2. Cutoff wavelength λC as a function of the layer parameters: (a) c; (b) b; (c) Δ2.
为了能更加完整和全面地反映满足截止波长条件下的参数区间, 本文给出了TLF纤芯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结构参量对截止波长λC的影响. 图3分别给出了截止波长λC随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b和c, b和Δ2, Δ2和c的三维变化图. 其中图3(a)—图3(c)中的结构参数分别固定为: Δ2 = 0.004, c = 6 μm, b = 3 μm. 如图中所示, 纤芯不同层结构参量c, b和Δ2对截止波长λC的影响与图2中的分析结果一致, 故可以反映出截止波长λC随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的变化关系.
图 3 截止波长λC随不同层结构参数 (a)b和c、(b) b和Δ2、(c) Δ2和c的变化关系
Figure3. Cutoff wavelength λC as a function of the layer parameters: (a) b and c, (b) b and Δ2, (c) Δ2 and c.
假设固定截止波长λC = 1.3 μm, 通过改变TLF中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可以实现较大的纤芯高折层半径a. 光纤分为有源光纤和无源光纤, 对于有源光纤如稀土掺杂光纤, 增大a有利于稀土离子的吸收, 从而提高光纤的增益性能. 对于无源光纤, 增大a有利于模场有效面积Aeff的增大, 从而增强光纤的传输性能. 图4给出了纤芯高折层半径a随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c, b和Δ2的变化关系. 其中图4(a), 图4(b), 图4(c)中的结构参数分别固定为: b = 1 μm, Δ2 = 0.004; c = 6 μm, Δ2 = 0.004; c = 6 μm, b = 1 μm. 如图4(a)所示, 当Δ1 = 0.0025时, 随着c从 0 增大到 6.5 μm, a可以从 5.8 μm 增大到 7.2 μm. 图4(b)和4(c)分别显示, a随b的增大而减小, 随Δ2的增大而增大. 而在阶跃型单模光纤中, 当工作波长λ和截止波长λC均固定时, 纤芯半径与Δ1成反比. 通常情况下, 在普通阶跃型光纤中, 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 纤芯折射率Δ1不能过小, 即数值孔径NA不能低于0.06, 否则基模的弯曲损耗将呈指数形式递增, 光纤对弯曲效应将变得十分敏感, 因而普通阶跃型光纤的纤芯半径a存在最大极限值. 而这种TLF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TLF中的下陷低折层可以增强对基模模场的限制能力, 防止模场扩散到包层中, 基模将被很好地限制在纤芯中. 因此, TLF可以突破NA的极限值, 在增大纤芯半径的同时保持单模运转.
图 4 纤芯高折层半径a随不同层结构参数 (a)c、(b) b和(c) Δ2的变化曲线
Figure4.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radius a and (a) c, (b) b, and (c) Δ2.
在实现高功率大容量光纤通信中, 保持大传输容量的同时减小非线性效应是必不可少的, 因而增大光纤模场面积Aeff十分重要. 这种TLF结构的基模模场分布并不是近高斯型的, 因而采用Petermann I 定义的公式来计算其模场有效面积Aeff[16,20-22]:
图 5 Aeff随不同层结构参数 (a) c、(b) b和 (c) Δ2的变化曲线
Figure5. Relationship between Aeff and (a) c, (b) b, and (c) Δ2
其物理意义可以表述如下: 由于纤芯周围的下陷低折层的限制, 使得光纤基模模场不易泄漏到光纤包层区域, 光纤基模模场被很好地限制在了纤芯内部, 从而使得光纤基模的Aeff就越小. 通过改变下陷层参数大小, 可以调节模场束缚的程度. c和Δ2越大说明纤芯中的最外层—下陷低折层越大, 下陷低折层对基模场的限制能力就越强, 因而Aeff就越小. b越大说明纤芯高折层离纤芯的最外层—下陷低折层就越远, 下陷低折层对纤芯的影响就越小, 因而Aeff就越大.
为了避免陷入局部极值, 本文给出了多维参数对应的Aeff的变化曲线, 即纤芯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结构参量对Aeff的影响. 纤芯高折层和包层的折射率差Δ1 = 0.003. 图6分别给出了基模有效面积Aeff随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b和c, b和Δ2, Δ2和c的三维变化图. 其中图6(a)—6(c)中的结构参数分别固定为: Δ2 = 0.004, c = 6 μm, b = 3 μm. 如图中所示, 模场面积Aeff随纤芯结构参量c, b和Δ2的变化趋势与文中图5的分析结果一致, 故可以反映出Aeff随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的变化关系.
图 6 Aeff随不同层结构参数 (a) b和c、(b) b和Δ2和 (c) Δ2和c的变化关系
Figure6. Relationship between Aeff and (a) b and c, (b)b and Δ2, and (c) Δ2 and c.
基模有效面积Aeff和弯曲性能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光纤中产生的弯曲损耗, 使得Aeff的增大受到限制. 在不牺牲截止波长λC的前提下, 这种三层芯光纤结构可以在相同模场面积 Aeff 下, 降低光纤的弯曲损耗. 光纤弯曲时, 由于形变造成的几何结构及折射率差Δ发生变化, 从而使得传输性能受到影响. 假设光纤沿+x方向发生弯曲, 可以等效为折射率沿弯曲方向呈倾斜分布的平直光纤, 弯曲半径越小, 倾斜斜率越大. 光纤横截面的等效折射率表示为[23]
假设固定截止波长λC = 1.3 μm, 图7给出了纤芯不同层结构参数c, b和Δ2下, 弯曲损耗随不同弯曲半径R的变化关系. 其中a由λC来确定, 通过改变a以达到λC = 1.3 μm的要求. 光纤中的弹光修正因子Reff/R = 1.28, 这里Reff是有效弯曲半径[25]. 工作波长固定为λ = 1.55 μm. 其中图7(a)—7(d)中的结构参数分别固定为: Δ1 = 0.003, b = 1 μm, Δ2 = 0.004; Δ1 = 0.003, c = 6 μm, Δ2 = 0.004; Δ1 = 0.003, c = 6 μm, Δ2 = 0.004; Δ1 = 0.003, c = 6 μm, b = 1 μm. 从图7可以看出, 随着弯曲半径R的增大, 弯曲损耗呈指数方式逐渐降低, 之后不再变化. 如图7(a)和(d) 所示, 弯曲损耗随着c、Δ2的增大而减小. 图7(b)中显示, 随着b的增大, 弯曲损耗先减小后增大. 这一点从图7(c)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 随着b的增大, 弯曲损耗首先减小, 当b超过4 μm时, 弯曲损耗逐渐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 弯曲损耗存在极小值, 此时的b即为设计低弯曲损耗的最佳值. 因此在实际制作中, 为了提高弯曲性能, 可以选择尽量大的c、大的Δ2以及靠近最佳值的b值.
图 7 不同层结构参数 (a) c、(b) b和 (d) Δ2下弯曲损耗随弯曲半径R的变化曲线; (c)弯曲半径R = 0.01 m时弯曲损耗随b的变化曲线
Figure7.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nding lossand (a) c, (b) b, and (d) Δ2 at various R; (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nding lossand b at R = 0.01 m.
其物理意义可以表述如下: 当弯曲光纤中某处包层的折射率超过模式的等效折射率时, 该处模式的电场边缘处会引发功率泄漏, 从而导致弯曲损耗[26,27]. 由于纤芯最外层折射率较低, 可以抑制电场边缘的有效折射率的增大, 因而这种光纤的弯曲损耗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c, Δ2越大说明纤芯中的最外层—下陷低折层越大, 下陷低折层抑制电场边缘有效折射率的效果就越明显, 因而弯曲损耗就越低.
参数b对弯曲损耗的影响要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方面, 随着b的增大, 纤芯中间的包层低折层逐渐增大, 导致纤芯的等效折射率变大, 使得光功率较多的分布于纤芯中, 因而弯曲损耗变小; 另一方面, 随着b的增大, 纤芯高折层离下陷低折层就越远, 下陷低折层抑制电场边缘有效折射率的效果就越弱, 因而弯曲损耗就变大. 这两种效应给弯曲损耗带来的影响是相反的, 因而要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影响结果. 当b较小时, 下陷低折层离纤芯高折层距离较近, 此时对整个纤芯的等效折射率影响较大, 因而主要表现为弯曲损耗变小; 当b较大时, 下陷低折层离纤芯高折层距离较远, 此时对纤芯的等效折射率影响较小, 而主要表现为抑制电场边缘有效折射率的效果, 因而主要表现为弯曲损耗变大.
图8 给出了在弯曲半径R为 0.01 m 时, TLF光纤结构的Aeff与弯曲损耗之间的变化关系. 为了验证弯曲性能是否得到改善, 图中同样给出了传统普通阶跃型光纤SIF的变化关系. 这里纤芯高折层和包层的折射率差Δ1由不同Aeff的变化确定, 纤芯高折层半径a由截止波长λC = 1.3 μm的大小来确定. 工作波长固定为λ = 1.55 μm. 其他结构参数固定如下: TLF1: c = 6 μm, b = 3 μm, Δ2 = 0.004; TLF2: c = 7 μm, b = 4 μm, Δ2 = 0.004. 从图8可以看出, 在相同Aeff下, TLF的弯曲损耗要比SIF低2—4个数量级. 如图中所示, 在R = 0.01 m、基模Aeff约为180 μm2时, SIF的弯曲损耗高达320 dB/m, 而TLF1的三层芯光纤结构的弯曲损耗很低, 约为 2.05 dB/m, 而 TLF2 的弯曲损耗可以低至 0.34 dB/m. 研究证明, 通过调整TLF中纤芯的不同层结构参数, 弯曲性能可以进一步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 由于下陷低折射率层的存在, TLF光纤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弯曲性能和/或增大Aeff. 研究表明, 在不牺牲截止波长λC的前提下, TLF光纤可以实现在增大基模有效面积Aeff的同时, 将弯曲损耗降到更低.
图 8 TLF和SIF光纤结构的基模弯曲损耗随Aeff的变化曲线
Figure8. Bending loss as a function of Aeff for TLFs comparedto step-index fiber.
图9 给出了不同弯曲半径R下, TLF弯曲损耗及Aeff的变化曲线. 光纤结构参量固定为: λC = 1.3 μm, c = 7 μm, b = 4 μm, Δ2 = 0.004. 工作波长λ固定为1.55 μm. 为进行对比, 图中同样给出了相同Aeff下的传统普通阶跃型光纤SIF的变化关系. 从图9可以看出, 随着弯曲半径R的增大, 弯曲损耗和Aeff以指数方式逐步降低. 在相同的R下, TLF的弯曲损耗要比SIF低的多. 当R = 0.02 m时, SIF的弯曲损耗高达约为 3930.375 dB/m, 而 TLF的弯曲损耗约为0.43 dB/m. 当R增大到0.14 m时, SIF的弯曲损耗约为1.2 × 10–4 dB/m, 而TLF的弯曲损耗低至3.7 × 10–6 dB/m. 当R > 0.2 m时, 弯曲损耗基本不再变化. 总体上TLF的弯曲损耗比SIF要低2—4个数量级.
图 9 不同弯曲半径R下 (a)弯曲损耗、(b) Aeff的变化曲线
Figure9. Relationship between (a) bending loss, (b) effective area Aeff and bending radius. R.
从图9(b)可以看出, 当弯曲半径R > 0.2 m 时, TLF 的Aeff与SIF基本一致. 但当R较小时, 如R < 0.2 m时, SIF的Aeff模场形变量要比TLF大的多. 当R = 0.02 m时, SIF的Aeff增大至 4302.63 μm2, 比平直状态增大了约3996.44 μm2, 由此可以看出SIF的模场变形和增大问题更为严重. 而当R = 0.02 m时, TLF的Aeff约为371.32 μm2, 比平直状态增大了约65.17 μm2, 二者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 说明TLF的模场形变量比SIF有着明显的降低, 可以满足大与低弯曲损耗的实际应用需求.
为了讨论TLF结构的限制损耗特性, 这里固定光纤结构参数为: TLF1: λC = 1.3 μm, a = 10.36 μm, Δ1 = 0.0011, c = 7 μm, b = 4 μm, Δ2 = 0.004; TLF2: λC = 1.3 μm, a = 8.74 μm, Δ1 = 0.00155, c = 6 μm, b = 3 μm, Δ2 = 0.004. 图10给出了不同工作波长λ下, TLF的基模限制损耗的变化关系. 从图10可以看出, 随着λ的不断增大, 基 模的限制损耗逐渐增大. 在1.2 μm < λ < 1.65 μm时, 基模的限制损耗总体上低于10–5 dB/m水平. 在λ = 1.55 μm时, TLF1的限制损耗约为2.81 × 10–7 dB/m, 而TLF2的限制损耗约为 3.14 × 10–8 dB/m. 综上所述, 这种单模、大、低弯曲损耗三层芯光纤在大容量、高功率光纤通信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图 10 TLF基模的限制损耗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Figure10. Transmission loss of fundamentalmode for TL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