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反射超表面的偏馈式涡旋波产生装置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由于具有拓宽信道的能力, 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 目前, 基于反射式涡旋波发生装置仍然存在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 馈源的遮挡; 2) 由馈源和反射表面所引起的交叉极化分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偏馈式涡旋波产生装置, 该装置包括超表面反射阵和非正对区域放置的天线馈源. 本文主要贡献为以下三方面: 1) 设计了一种几何相位的超表面单元; 2) 主、交叉极化的转化过程被详细分析; 3) 具体的偏馈式涡旋波产生装置被设计. 通过合理设计超表面单元, 实现了仅对馈源主极化场的相位补偿与汇聚调控, 最终在期望的观测位置形成具有场增强效果的低交叉极化涡旋波. 仿真与实验分别验证了极化选择特性与汇聚涡旋波的形成. 该装置结构简单, 具有极化选择性和区域场增强效果, 对涡旋波通信及相关应用具有潜在价值.
关键词: 超表面/
涡旋波/
偏馈/
Pancharatnam-Berry 相位

English Abstract


--> --> -->
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作为电磁波的一个基础物理量, 自1992年发现以来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研究[1]. 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波束具有螺旋的空间相位分布exp(i), φ是空间方位角, l为OAM模式数一般取整数. 由于具有不同模式的涡旋波相互正交,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子[2]、微波[3]、和声学领域[4,5], 并成功应用于超分辨率成像[6]、微纳操控[7]和高速率信息传输[8,9]等相关应用. 在微波频段, 常见的涡旋波生成方法有螺旋相位板[10]、天线阵[11]、行波天线[12]、准连续光栅和人工超表面等[13,14]. 其中超表面由于避免了复杂的馈电设计,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排列超表面单元, 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的幅度、极化和相位的自由调控. 近年来, 随着现代微波射频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和低成本等应用需求的提高, 基于超表面的高效涡旋波产生装置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
谐振单元超表面是通过改变谐振单元的几何尺寸来实现线极化波的相位调控, 例如“V”形结构[15]、条带结构[16]和十字架结构[17]的超表面单元. 但是基于谐振结构单元难以实现宽的带宽与高的模式纯度. 对于透射型超表面往往需要多层结构来构造宽带性能, 例如通过设计四层透射超表面, 实现了33%的相对带宽和接近百分之60%的转化效率[18]. 而一种基于PEC-PMC结构的反射式超表面被证明能够实现接近100%的转化效率[19]. 近几年, 几何相位又名Pancharatnam-Berry (P-B) 相位, 其受益于频率无关和仅与取向角度相关的相位调控特性, 被广泛应用于宽带反射式几何相位超表面中. 例如平行放置的双层偶极子结构[20]、双箭头结构[21]、单层十字结构[22]和变形方形环结构等[23,24]. 通过对阵列中单元取向角的设计来引入涡旋相位, 在宽带范围内实现了涡旋波的高效产生. 同时, 通过引入汇聚相位面概念, 实现了对涡旋波束的非衍射[25]和场增强效果[26,27].
其中几何相位单元相较于谐振单元更容易实现自由的相位调控和宽带涡旋波产生. 基于几何相位的超表面单元也能设计出接近100%的转化效率. 在微波频段, 金属和介质损耗较低, 附有金属地的反射型超表面几乎能够实现无损耗的反射电磁波. 但目前反射型超表面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1) 反射形成的涡旋波容易受到馈源的遮挡; 2) 由于受到单元旋转排列的影响, 在实际设计中, 超表面仍然会产生交叉极化, 如何进一步避免超表面的交叉极化影响依然值深入研究. 本文对反射式超表面引入偏馈设计, 避免了由馈源引起的遮挡. 设计了工作在微波段的几何相位单元, 并组成具有汇聚和极化选择的OAM超表面. 通过对主极化和交叉极化场的详细分析, 给出了具体的传播分析图. 最终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 在预定的观测面上探测了由该装置所产生的高质量涡旋波束(见图1).
图 1 偏馈式涡旋波产生装置工作示意图, 其中超表面单元的具体结构被放大显示
Figure1. The work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ffset-fed vortex wave generator, where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metasurface unit is also displayed.

2
2.1.P-B相位单元
-->为了实现具有波前调控能力的超表面, 需要设计出具有自由相位调控能力的超表面单元. 而用Jones矩阵去分析单元的入射场及散射场关系是非常方便的, 其关系可用反射系数联系起来并表示成如下形式[23]:
$ {r_{{\rm{ll}}}} = 0.5\left[ {\left( {{r_{xx}} - {r_{yy}}} \right) + {\rm{j}}\left( {{r_{xy}} + {r_{yx}}} \right)} \right]{{\rm{e}}^{ - 2{\rm{j}}\phi }}{\rm{, }} \tag{1a}$
$ {r_{{\rm{rr}}}} = 0.5\left[ {\left( {{r_{xx}} - {r_{yy}}} \right) - {\rm{j}}\left( {{r_{xy}} + {r_{yx}}} \right)} \right]{{\rm{e}}^{2{\rm{j}}\phi }} , \tag{1b}$
$ {r_{{\rm{rl}}}} = 0.5\left[ {\left( {{r_{xx}} + {r_{yy}}} \right) - {\rm{j}}\left( {{r_{yx}} - {r_{xy}}} \right)} \right] \rm{, } \tag{1c}$
$ {r_{{\rm{lr}}}} = 0.5\left[ {\left( {{r_{xx}} + {r_{yy}}} \right) + {\rm{j}}\left( {{r_{yx}} - {r_{xy}}} \right)} \right] \rm{, }\tag{1d} $
其中rxx, ryy, rllrrr 分别是在x-, y-, 左圆和右圆的同极化反射系数; rxy, ryx, rlrrrl 是对应的交叉极化反射系数; φ为超表面单元的取向角也描述为相对x轴的旋转角(见图1). 从(1a)式—(1d)式中的圆极化反射系数可以看出, 同极化转化项携带有具有与旋转角度相关的相位项${{\rm{e}}^{ - {\rm{j}}2\phi }}$ (${{\rm{e}}^{{\rm{j}}2\phi }}$). 通过旋转单元来构造出想要的超表面补偿相位面, 就能实现预期的波前控制. 因此首要任务是构造高效的同极化转化单元(|rll| ≈ |rrr|=1). 如图1中未旋转的单元图, 对于具有y-z平面或x-z平面对称的超表面单元其Jones矩阵中的rxyryx是恒定为零的. 因此想要实现高效转化只需实现如下条件:
$ \left| {{r_{xx}}\left( {\omega } \right)}\right| \approx \left| {{r_{yy}}\left( {\omega } \right)}\right| \approx 1 \rm{, } \tag{2a}$
$ \arg \left( {{r_{xx}}\left( {\omega } \right)} \right) - \arg \left( {{r_{yy}}\left( {\omega } \right)} \right) \approx \pm \pi .\tag{2b} $
基于参考论文中的等效电路模型设计方法[23], 设计了一挖槽矩形片结构的超表面单元(见图1). 该单元由三层结构组成, 下层金属地, 中间介质层材料为F4B (εr = 2.65), 上层为挖槽的矩形金属. 矩形长宽主要控制单元间耦合电容, 中间对称挖槽主要影响串联电感. 通过在仿真中对单元加载周期性边界条件, 并结合等效电路理论对单元参数进行参数优化[23], 最终得到满足(2)式条件的超表面单元. 其具体参数结果如下: 周期 p = 10 mm, b1 = 8 mm, a1 = 1 mm, b2 = 3 mm, a2 = 1.2 mm, h = 3 mm. 通过仿真具有不同取向角的单元, 可以得到在8.5 GHz时单元反射系数随取向角的变化关系. 对于同极化转化以rll为例从图2(a)中可以看出, 其幅度值|rll|在不同取向角下都高于0.9, 而相位能够随取向角变化且覆盖360o. 对于交叉极化转化以rlr为例从图2(b)中可以看出, 其幅度值|rlr|在不同取向角下都高于0.4, 而相位不随取向角变化. 该结果与(1)式描述相符, 能够用于构造高效的涡旋波超表面.
图 2 在圆极化下激励下, 超表面单元在不同取向角下的反射谱 (a)同极化; (b)交叉极
Figure2. The reflection spectra for the meta-atom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 angles under CP wave excitations: (a) Co-polarization; (b) corss-polarization.

2
2.2.超表面设计与场分析
-->考虑到如图所示反射式超表面由 M × N 个单元构成, 这里 M = N = 16. 那么每个单元需要补偿的相位可以用下式表示:
$ \varPhi _{mn}^c = l{\varphi _{mn}} + {k_0}\left| {{{\boldsymbol{r}}_{mn}} - {{\boldsymbol{r}}_{\rm{f}}}} \right| + {k_0}\left| {{{\boldsymbol{r}}_{mn}} - {{\boldsymbol{r}}_{\rm{o}}}} \right| .\tag{3} $
这里$ {{\boldsymbol{r}}_{mn}} $是单元的位置矢量; $ {{\boldsymbol{r}}_{\rm{f}}} $是馈电天线的位置矢量; $ {{\boldsymbol{r}}_{\rm{o}}} $是观测面中心的位置矢量; φmn是单元方位角; k0是自由空间中的传播常数; l是期望产生的轨道角动量模式数取值. (3)式中每项都有对应的物理意义: 第一项为涡旋波项, 能够使得散射波携带任意期望的涡旋波模式; 第二项为馈源的空间相位补偿, 实现天线馈源的自由放置, 避免了对散射波干扰; 第三项为聚焦项, 能够在焦点附近对涡旋波进行汇聚作用实现场的增强. 在本例中l = 1, $ {{\boldsymbol{r}}_{\rm{f}}} = {\rm{ }}\left[ { - 8 p, 0, 8 p} \right] $, $ {{\boldsymbol{r}}_{\rm{o}}} = {\rm{ }}\left[ {0, 0, 24 p} \right] $, 将参数代入(3)式, 等式中各项所对应的相位面在图3中被给出. 将对各个位置单元取向角分别设置为$ \phi = \varPhi _{mn}^{\rm{c}}/2 $, 即可构造出满足相位补偿的超表面(见图1). 基于该方法设计的超表面, 可以对右旋圆极化波进行有效补偿. 而在实际情况中, 由于存在非理想馈源的激励情况, 入射场中包含交叉极化分量. 此外, 超表面构造过程中, 单元的旋转也会导致其周期性的破环, 进而导致其单元的反射系数(|rll|, |rrr|, |rrl|, |rlr|)并不直接代表所构造超表面的反射系数(这里用|Tll|, |Trr|, |Trl|, |Tlr|表示超表面对电磁波的转化). 其中有四个具体的转化过程, 将变换过程描述如下:
图 3 超表面相位实现过程, 包括涡旋相位, 偏馈补偿相位, 汇聚补偿相位和最终的超表面相位
Figure3. The design process of metasurface phase including the vortex phase, the offset feed compensation phase, the convergence compensation phase, and the final metasurface phase.

$ \left\langle { L\left| {{T_{{\rm{ll}}}}} \right|L} \right\rangle \rm{, } \tag{4a}$
$ \left\langle { R\left| {{T_{{\rm{rr}}}}} \right|R} \right\rangle \rm{, } \tag{4b}$
$ \left\langle { R\left| {{T_{{\rm{rl}}}}} \right|L} \right\rangle \rm{, } \tag{4c}$
$ \left\langle { L\left| {{T_{{\rm{lr}}}}} \right|R} \right\rangle \rm{, } \tag{4d}$
其中|$~\rangle $代表场的初始入射状态; $\langle~$|代表场的散射状态; L, R分别代表对应左、右旋圆极化场. 结合本文提出的偏馈设计, 这四种状态的传播示意图被分别给出了(见图4). 对于同极化转化, 由(1a)式和(1b)式看出同极化转化项对不同圆极化波会赋予等值反向的相位. 在本例中, 考虑对右旋波进行相位补偿, 这将使得右旋波能够有效被汇聚在观测平面, 而对应的左旋分量(交叉极化)则会被发射掉(见图4(a)图4(b)). 由(1c)式和(1d)式看出交叉极化转化项是不会受单元旋转角度影响的, 因此在偏馈情况下只会受到镜面反射. 由于本例中幅度值(|rrl|, |rlr|)被设计的尽可能小, 这些由超表面引起的交叉极化转化也是较弱的(见图4(c)图4(d)). 结合上述分析, 该偏馈式涡旋波产生装置通过合理设计有效控制电磁波的转化和选择性传播, 避免了由天线和超表面性能引起的交叉极化的影响, 最终在观测平面处形成场增强、低交叉极化的涡旋波.
图 4 四种转化过程的场路径描述 (a) 激励的交叉极化到交叉极化; (b) 激励的主极化到主极化; (c) 激励的交叉极化到主极化; (d) 激励的主极化到交叉极化
Figure4. Path description of field for the four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a) Excited cross polarization to cross polarization; (b) excited main polarization to main polarization; (c) excited cross polarization to main polarization; (d) excited main polarization to cross polarization.

2
3.1.仿真验证
-->按照上述参数和超表面单元构造出超表面, 馈源使用右旋圆极化平面阿基米德螺旋天线, 在工作频率 8.5 GHz的轴比为 1.9 dB. 观测平面设置在z = 150 mm, 大小为 100 mm × 100 mm. 为突出该设计装置优势, 三个案例被仿真并进行对比: 1) 偏馈$ {{\boldsymbol{r}}_{\rm{f}}} = \left[ { - 8 p, 0, 8 p} \right] $, 有汇聚项$ {{\boldsymbol{r}}_{\rm{o}}} = {\rm{ }}\left[ {0, 0, 24 p} \right] $; 2) 偏馈${{\boldsymbol{r}}_{\rm{f}}} = \left[ { - 8 p, 0, 8 p} \right] \rm{, }$无汇聚项$ {{\boldsymbol{r}}_{\rm{o}}} = {\rm{ }}\left[ {0, 0, \infty } \right] \rm{; }$3) 正馈 ${{\boldsymbol{r}}_{\rm{f}}} = \left[ {0, 0, 8 p} \right] \rm{, }$有汇聚项 ${{\boldsymbol{r}}_{\rm{o}}} = {\rm{ }}\left[ {0, 0, 24 p} \right]$. 分别将三个案例中 ${\boldsymbol{r}}_{\rm{f}}{, }~{{\boldsymbol{r}}}_{{\rm{o}}}$l = 1代入(3)式得到对应的相位面, 并按照节2.2中所述方法旋转单元的取向角得到对应的超表面, 最后整个OAM产生装置(示意图见图1), 分别生成模式数l = 1的涡旋波束进行比较. 在观测面的到的结果如图5所示. 比较图5(a)图5(b)可以看出, 虽然两种情况下都能产生期望的涡旋波模式数和低的交叉极化, 但有无汇聚项会直接影响近场涡旋波的波束宽度和电场强度. 比较图5(a)图5(c)可以看出, 与偏馈相比, 正馈会导致一个相对较大的交叉极化场. 该交叉极化场(本例中为左旋L)的产生可以由如下原因: 1)馈源遮挡以及馈源的背向辐射引起的反射场干扰, 产生交叉极化场; 2) 由超表面转化效率引入的交叉极化场, 该过程描述为 $\langle L|{T_{{\rm{lr}}}}|R\rangle $; 3) 由馈源交叉极化引入的场, 该过程描述为$\langle L|{T_{{\rm{ll}}}}|L\rangle $. 本文提出的偏馈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交叉极化的产生(交叉极化场被折射到其它方向见图4), 最终能在期望方向更高效地产生高性能的涡旋波束.
图 5 三个具体案例被仿真并进行场采样对比(观测平面设置在z = 150 mm, 大小为100 mm × 100 mm) (a) 偏馈${{\boldsymbol{r}}_{\rm{f}}} = [ - 8 p, 0, 8 p]$, 有汇聚项$ {{\boldsymbol{r}}_{\rm{o}}} = {\rm{ }}\left[ {0, 0, 24 p} \right] $; (b) 偏馈$ {{\boldsymbol{r}}_{\rm{f}}} = \left[ { - 8 p, 0, 8 p} \right] $, 无汇聚项$ {{\boldsymbol{r}}_{\rm{o}}} = {\rm{ }}\left[ {0, 0, \infty } \right] $; (c) 正馈$ {{\boldsymbol{r}}_{\rm{f}}} = \left[ {0, 0, 8 p} \right] $, 有汇聚项$ {{\boldsymbol{r}}_{\rm{o}}} = \left[ {0, 0, 24 p} \right] $
Figure5. The sampling field for three specific cases (the observation plane at z = 150 mm, and the size 100 mm × 100 mm): (a) Offset reflector with convergence term; (b) offset reflector without convergence term; (c) forward reflector with convergence term.

2
3.2.实验结果
-->通过印制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工艺, 可以加工出上述单层反射式超表面, 具体参数与节2.2中描述一致(即l = 1, $ {{\boldsymbol{r}}_{\rm{f}}} = {\rm{ }}\left[ { - 8 p, 0, 8 p} \right] $, $ {{\boldsymbol{r}}_{\rm{o}}} = {\rm{ }}\left[ {0, 0, 24 p} \right] $). 具体实物图见图6, 图6(a))和图6(b)分别是超表面的正面与反面, 介质板上下面金属为厚度0.018 mm的铜, 介质板为厚度3 mm的F4B (εr = 2.65 + 0.002j). 超表面与馈源用3D打印定制的支架固定并对准如图6(c)所示, 具体空间位置和设置参数与仿真中给出的偏馈汇聚模型一致. 最后我们将整个涡旋波发生装置放置暗室中测量其方向图, 测量系统为法国MVG集团的SATIMO天线测量系统, 测量场景如图6(d)所示. 通过探头探测近场信息后, 该系统可以计算出远场方向图见图7. 从图7的增益图中可以看出, 其主极化辐射沿正z方向即θ = 0°且增益达到 14 dB. 甜甜圈状的方向图和一个周期的螺旋相位证明了l = 1涡旋波的产生. 对于交叉极化场, 其主瓣如图4(d)所示, 从(θ = 45o, φ = 180o)方向入射被有效的折射到(θ = 45o, φ = 0o)方向. 测量结果与理论设计一致, 有效地验证了方法可行性.
图 6 实物照片 (a) 超表面正面; (b) 超表面背面; (c) 偏馈式涡旋波发生装置; (d) 暗室测量图
Figure6. The photograph of the specific generator and the fabricated metasurface: (a) The front view of the metasurface; (b) the back view of the metasurface; (c) the offset-fed vortex wave generator; (d) the measurement scene in anechoic chamber.

图 7 上半平面的远场测量结果, 包括主、交叉极化的增益和电场相位图, 其中半径大小对应于θ范围0°到90°
Figure7. Far-field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upper half plane including the gain and phase pattern of the co and cross polarization.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超表面的偏馈式涡旋波产生装置, 实现了场增强低交叉极化涡旋波的产生. 其主要手段是利用偏馈设置和设计具有极化选择特性的超表面. 该方案解决了由馈源遮挡、超表面转化效率低和馈源交叉极化所引起的干扰. 通过与传统的正馈、非汇聚超表面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该装置的汇聚与低交叉极化特性, 并通过实验测量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相关话题/设计 结构 测量 观测 过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背电极材料、结构以及厚度等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
    摘要:背电极是影响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COMSOL软件仿真研究了背电极材料、结构、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相对于背电极金属的功函数,其阻值对电池性能影响小.背电极结构除了阻值会影响电池性能,还存在影响电池性能的其他因素.蜂窝结构背电极中,考虑制作难易程度的情况下,圆形半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实验中scaler模式的模拟研究
    摘要: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包含3个子阵列,即地面粒子探测器阵列(KM2A)、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和广角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FCTA).作为LHAASO实验的主阵列,KM2A由5195个地面电磁粒子探测器(ED)和1188个地下缪子探测器(MD)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红外多光谱相机分析长后焦距对无热化设计的影响
    摘要: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热差对红外多光谱相机的成像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建立了红外多光谱相机的无热化模型,此模型将红外多光谱相机等效为分离式双透镜光学系统.在定焦距的情况下,分析了后焦距变长对前后透镜光焦度的影响,从光焦度绝对值与正负值变化情况对材料的选择范围进行约束,实现光学材料的快速选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时域剪切干涉的纳秒脉冲相位测量技术
    摘要:提出一种时域剪切干涉技术测量纳秒激光脉冲的时间相位分布,该方法将待测脉冲分为彼此之间有数百个皮秒延迟量的两个脉冲;并在对其中一个脉冲加入适量的频移后和另一个脉冲合束,得到时域干涉条纹;最后采用相适应的算法,从记录的时域条纹计算得到纳秒激光脉冲的时间相位分布,并进一步计算得到激光脉冲的精细光谱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Marangoni效应的液-液驱动铺展过程
    摘要:液体表面的液滴运动在微流体和许多生物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研究在液体基底上一种低表面张力液体对另一液体的驱动来理解Marangoni效应在自发驱动体系中的作用.为了研究液体驱动的液滴铺展过程,建立了以不易挥发性硅油作为驱动溶剂、正十六烷作为受驱动液滴,以及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反铁磁轴子绝缘体候选材料EuIn<sub>2</sub>As<sub>2</sub>的表面原子排布和电子结构
    摘要:非平庸的能带拓扑性与磁性结合可以产生丰富的量子现象,包括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轴子绝缘体态等.不同于磁性掺杂和异质结方案,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避免了掺杂带来的无序,且制备工艺通常比异质结更加简单,因此对研究和利用磁性拓扑绝缘体都有重要的意义.最近,EuIn2As2被认为是内禀反铁磁轴子绝缘体,本文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钝化层和发射层的优化设计
    摘要:本征钝化层及p型发射层对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常规钝化层与晶硅衬底(c-Si)之间插入一层低功率、高氢稀释比沉积的超薄缓冲层,以此来提高钝化效果,并拓宽钝化层工艺窗口.此外,设计并制备了具有宽带隙、高电导特性的重掺杂纳米晶硅/轻掺杂p型双层复合发射极.实验结果表明,双层钝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磁场中HD分子振转跃迁的超精细结构
    摘要:HD分子红外跃迁的精密测量被用以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确定质子-电子质量比等.但HD分子的超精细结构分裂对于测量精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因素,并可能是实验中测得ν=2—0谱带跃迁呈特殊线型的原因之一.本文分别在耦合表象和非耦合表象下计算了HD分子振转跃迁的超精细结构,并计算了不同外加磁场下HD分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面向SF<sub>6</sub>气体绝缘设备故障检测的光声CO气体传感器设计和优化
    摘要:针对电力系统对六氟化硫电气绝缘设备中气体衍生物的在线高精度探测需要,提出了差分双通道结构的光声池作为光声探测模块,并使用中心波长为2.3μm的分布式反馈(distributedfeedbacklaser,DFB)激光器作为激励光源,搭建了一款工作在高浓度六氟化硫背景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铅铋合金薄膜低温相的结构及超导物性表征
    摘要:铅铋(Pb-Bi)合金超导材料被广泛研究,但对其低温物相的结构和超导物性却知之甚少.本文采用低温共沉积和低温退火的方法,在Si(111)-(7×7)衬底生长的Bi(111)超薄薄膜上制备了铅铋合金薄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术对其结构和电子学性质进行表征.通过结构表征,确定了薄膜中存在相分离,同时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